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浅谈小学生的品德教育

浅谈小学生的品德教育

时间:2022-03-17 10:43:15 浏览次数:

加里宁曾经说,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塑造人的思想和品格。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比喻: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小学生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儿童时期是一个人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因此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该是“养成教育”。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就这一问题谈谈我自己的认识。

首先,我认为教师应该无私地去关爱孩子,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个能激发儿童道德情感的良好的环境气氛,体罚、恫吓、威胁学生只能使学生们产生消极的、不良的道德情感。因为情绪性是儿童道德情感产生的特有条件。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塑造幼儿灵魂的一种伟大力量,这种爱不仅是感情问题,更是一份社会责任感。爱是教育的手段,是打开学生心里的钥匙,关爱少年儿童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前提,是小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所在。

其次,父母做到言传身教。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他们终身的教授,在人一生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处于初始和基础的地位。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父母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德行的教育,“重智轻德”成为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有位著名文学家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过很多位教师,但真正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生命的教育。”可见,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成长。凡是家庭教育抓得紧,抓得好的家庭,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就比较快,反之就比较困难,进步得比较慢,甚至有的还会变坏。如:有一个学生没完成作业时,问其没有完成作业的原因时,学生回答说:“晚上一放学,爸爸、妈妈就和几个人在家打麻将,也不做饭,让我出去玩儿,我说作业没做,爸爸说,不要紧,这一次我给你放假,就一次作业没什么了不起的,在课堂上听懂就行了,我小时候就不做作业,考试一样考到好成绩。”这些学生大多天资聪慧,学习成绩却属于后进者。因此教师应当对这部分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及时召开家长会,共同研讨教育子女的方法,以提高家长的科学文化、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素质,要让家长懂得自己与子女朝夕相伴,对子女的身心、人格等个性化情况最为清楚,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即时性。以血缘为基础的亲情关系更增加了道德教育的情感色彩。从小培养孩子的道德习惯,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无法比拟的。因此,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敬,相互谦让,与邻里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他们做出榜样。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只有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最后,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劳动是人生的第一需要,劳动是最光荣的。然而,目前的未成年人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太阳”。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爱劳动,生活中不懂得珍惜人们的劳动成果。为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我一方面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进行模拟或实练;另一方面,与学生家长配合,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进行自我服务,主动参与家务劳动,从中获得劳动体验,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总而言之,孩子们的品德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国家教育政策的扶持、家长的大力配合和老师的良好教育,只有把这几项紧密地融为一体,才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才能把孩子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人。

编辑 杨 倩

推荐访问: 浅谈 品德 小学生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