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开放思品作业,引领“心灵”共鸣

开放思品作业,引领“心灵”共鸣

时间:2022-03-02 00:07:23 浏览次数:

【摘 要】对于如何围绕新课程理念开放思品作业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课前五分钟演讲,谈论社会热点,寻找思辩切入点,开展辩论赛,组织实践与活动,培养良好品德,走进社会调查,探索获得道德认知等策略,引领学生道德认知,从而产生“心灵”共鸣。

【关键词】口头作业实践作业探究作业

新课程依据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把教学设计看作是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建构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因而教学设计应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从而体现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充分体现现代化教育的特征,满足现代社会对人的能力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之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那么,在初中思品课教学过程中,如何设置开放性作业,活跃学生思维,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呢?为此,笔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实践体会与同仁一起交流。

一、课前五分钟演讲,纵论社会热点

在每一节上课的前五分钟,安排一到两位同学进行演讲,这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演讲的内容多为社会热点与新闻热点,或是同学们关心的话题。如“怎样让你的生命更有价值”、中国2008申奥成功的思考、女排精神、反对台湾独立、美国的霸权主义、关于如何减负等。演讲者按学号轮流,提前准备,课上一显身手,展露自己的演讲才华。比如,通过“反对台湾独立的演讲”,使学生明白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我国的内政,实现祖国统一是台湾海峡两岸人民的迫切愿望,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任何人都不能阻挡的。通过学生激动人心的演讲,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充分高涨,明白了自己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为祖国的统一做出努力。演讲活动的展开,使学生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中走出来,学会关心国内外大事,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且使全体学生都真正参与其中。

二、寻找思辨切入点话题,开展辩论赛

思想政治课教学采用辩论赛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比赛过程中,先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推选辩手组成正反两队,其他同学则进行评比。比赛前,引导他们自己去从书本、报刊、杂志、图书馆、网络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知识、材料,并学会从中组织、归纳、运用材料,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比如,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上网,笔者设计了一个“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主题,这个话题一出,全班同学都兴奋起来了,一个个议论开了……最后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中学生上网有利有弊,从而使之学会用全面、辨证的观点看问题,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同时要求学生强化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自觉树立网络心理健康观念。

辩论赛的活动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心态自然,个性充分张扬,敢于寻找不同的思维切入点,在这样的思维碰撞中容易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整个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在辩论中,教师还应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见解以及异想天开的设想,都给予适时地引导、恰到好处的点拨,从而及时纠正他们的不正确观点。

三、组织实践与活动,培养良好品德

叶圣陶说:教育本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养成好习惯,必须实践,必须经过反复历练。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寓教于乐的实践性作业最能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使之思所当思,说所当说,做所当做,记所当记。思品教师一定要处理好思品教材中“实践与活动”这类作业。

如在初一思品课(苏教版)第一单元的“活动在线”中,就有这样一道题——让学生参加当地的公益活动,体现奉献的意义。为此,笔者就要求学生到当地的福利院去看看,然后再决定准备为他们做些什么。因为在这次活动之前,学生都没有接触过福利院的孩子和老人,所以他们看完后都热情高涨,并表示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给予他们帮助。有的学生从家里拿来了一些好吃的东西给小朋友,有的学生拿来一些衣服给他们,也有的学生帮助他们打扫卫生,等等,学生的到来给福利院带去了欢声和笑语,带去了祝福和关爱。当然,还应注意要求学生不能只搞“形式主义”,要经常来关心、看望这些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真诚地奉献自己的爱心,也要关心、尊敬自己身边的老人。

四、走进社会调查,探索获得道德认知

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的探究学习,而实践作业无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主动地参与、观察、发问,获得自己的体验,在探究过程中不断优化自己的结论。教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索之中尝试不同的方法,为他们提供一些真实的生活情景,让他们到这些情景中去活动,去冲突,去体验,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良好的行为,让他们在“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和“认识自我”的真实生活体验中获得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

比如,让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要尽量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题目。具体操作上应有以下几个活动环节:让他们以6~8人为研究小组,利用假期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完成调查报告;各组将调查成果写成剧本或者以表演的形式在班上作汇报,形式可以多样化及创造性。确定选题、课题调查、网上查询、总结成文、演泽汇报等过程,这也是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探索过程。学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信息(鼓励学生利用电子计算机等网络进行查询和交流),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协作精神具体化,并能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

在活动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创造性,引导他们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泽。因此,在引导学生选题的同时,还应注意帮助他们学会用审视的眼光,查阅大量与其相关的资料,“由表及里”地改造制作过程,从个性概括出共性,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学会站在更高、更广、更新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次作业,学生一共制作多媒体课件2个,调查报告8篇,这样的作业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作业教学方法有很多,如谈话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分析比较法、社会调查法、参观访问法等。在选择和运用时,应考虑到与之相关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教师自身素质和时空因素等。通过改进教法,努力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新课改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担负着十分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只要教师切实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开展合作、探究、实践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笑声中受到启发,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就必定能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道德内化。

参考文献:

[1]毛飞刚.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中小学文科教学,2007,(4).

[2]毛多宽.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J].政史交流,2007,(5).

[3]鞠文灿.中学思想品德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推荐访问: 作业 共鸣 引领 心灵 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