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他们,曾经受炮火的洗礼

他们,曾经受炮火的洗礼

时间:2022-03-11 08:45:52 浏览次数:

在战争面前,很少有人拥有特权。即便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乏曾经在沙场上征战的人。

险些截肢的班廷

1918年9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但是在法国前线,卡姆勃雷战役还在紧张地进行着,德军的炮火猛烈地轰击英法军队的阵地,不少战士倒在血泊之中。

正在战场上执行抢救任务的加拿大陆军医疗队立刻投入救援工作。只见一个年轻的上尉军医,时而匍匐前进,时而跃起奔跑。他发现一位身负重伤的士兵正在蠕动,鲜血已经染红了上衣。他迅速奔向那个士兵。子弹在他耳边呼啸擦过,炮弹就在身前身后爆炸。当他背起伤员往回跑时,一颗炮弹在身边落下,他的左臂受伤了,但是他仍然顽强地把伤员背到后方,及时挽救了伤员的生命。

这位上尉军医便是班廷,他后来成为1923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获得者(获奖理由:发现胰岛素)。当时,班廷伤势较重,因为还没有发现青霉素,伤口化脓会直接危及生命,为此医生差一点给他截肢。战争结束后,班廷被授予十字勋章。侥幸保留下的手臂,没有影响他日后的研究工作,大概也是对他英勇表现的另一种奖赏吧。

和善友好的弗兰克

德国人弗兰克也是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幸存者。大战初期,弗兰克应征入伍,像他这样的书呆子根本不懂军事,更不能适应军队严格的组织纪律,但还是被派往前线,而且不知何故还被授予铁十字勋章。据说,他还指挥士兵操练过。当时,他煞有介事地站在队前,鼓足了劲大喊声“立正”。口令发出后,就连他自己也不相信这是他喊出来的。平时在学术上与别人商讨惯了的弗兰克又客气地、用协商的口气对士兵们说:“我的意思是请各位立正。”

这就是弗兰克,他和善的性格、平等待人的态度,即使上了战场也没改变,可能就是因为这一点,连对手也手下留情,让他活到了战争结束。后来,受到迫害的弗兰克逃到了美国,继续从事科学研究。1925年,因为发现“电子撞击原子时出现的规律性”弗兰克与赫兹共同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

转行不成的雅各布

同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也有很多才华横溢的青年投入了反法西斯的战斗。法国的弗朗索瓦·雅各布就是其中的一位。

雅各布出生在一个犹太房地产商的家庭,但是受行医的外公影响,他从小就立志当一名医生。当他在医学院学习到第三年时,德国入侵法国。雅各布因为是犹太人,不得不逃出巴黎,偷渡到英国,参加了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兰西军团”,成为一名军医,曾转战于北非战场,参加了多次大的战役,表现勇敢,也多次负伤。1944年夏,雅各布随法国第二装甲师参加了诺曼底战役,结果,不幸又一次降临在他头上。在一次德军空袭中,为了救治战友,雅各布受伤,导致右手残疾。战争结束时,他荣获法国军队的最高荣誉——解放十字勋章。

右手的残疾令雅各布无法再从事医生职业,这令他非常痛苦。为了生计,他写过小说,做过电影演员,但最终还是割舍不下医学事业。于是,他转而学习微生物学,并在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进入巴斯德研究所,从事微生物研究。在这里,他在老师雷沃夫的指导下提出了遗传学上的两个重要概念——“信使核糖核酸(M RNA)”和“操纵子”。1965年,雅各布,雷沃夫和莫诺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被迫参战的汉斯

当然,在战场上,有英雄,就会有失败者。汉斯·德梅尔特就曾是战场上的失败者。

德国人德梅尔特被征入伍时还是个中学生,两年后开往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前线。在那场决定国家命运的大决战中,德梅尔特所在的队伍充当援军,准备救助被困的第六集团军。但是,斯大林格勒严冬的酷寒和苏军的英勇,使他们吃尽了苦头,冻死冻伤者不计其数。幸好德梅尔特跑得快,突围生还。

后来,德梅尔特又被送往西部前线。那时,美军已经在欧洲登陆。德梅尔特参加了“阿登之战”,这是希特勒亲自指挥的战役,盟军方面的指挥则是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和巴顿两员著名战将亲临前线。最后德军惨败,德梅尔特被美军俘虏。他在法国战俘营里度过了一年。1946年,德梅尔特获释。

由于战前做过无线电修理等工作,德梅尔特得以在德国著名学府哥廷根大学学习。在大学里,德梅尔特喜欢做物理实验,学业不断精深。1950年,德梅尔特获得博士学位,两年后移居美国,并加入美国国籍。其后,德梅尔特在原子或离子陷阱技术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1989年,志同道合的师友德梅尔特和沃尔夫冈与美国人拉姆齐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推荐访问: 炮火 经受 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