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2-03-03 08:18:13 浏览次数:

摘 要: 本文作者从分析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入手,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提出《管理学》课程以项目化教学改革为手段,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的,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关键词: 《管理学》课程 项目化教学改革 实践

一、《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管理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理论性很强,它沿用了过去纯理论性的教学体系和知识体系。高职学生在学习《管理学》课程后只能死记硬背书中的概念和大道理,根本不会把《管理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达不到提高学生管理素质和综合素质的目的。在当前高职院校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革的形势下,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认为这门课程不但有实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而且有实行项目化课程教学的可能。因为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懂得把《管理学》知识应用到个人或企业管理实践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由于现代企业组织机构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型员工的增加和团队工作方式的广泛使用,不同管理者的职责是不同的,高层管理者的职责主要是经营,中层和低层管理者的职责主要是管理。对高职学生进行《管理学》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

这是一次教学改革和尝试,不一定成熟,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思路

管理是一个工作过程,管理者开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就是《管理学》中介绍的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决策、协调和控制等,把这些管理职能分解到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教学,改变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实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改革的目的就是注重学生管理技能的演练,强调互动与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

我的教学改革思路是:

第一步,把所教班级学生进行分组,一般以六人为一组形成一个团队,全班分成若干个组(团队)。要求每个组中不能全是男生也不能全是女生,同一个寝室的不能都在一个组里。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是不能选择同事或下属的,更不能选择上司,所以我们要求学生要学会和不同的人合作共事。

第二步,每组为自己的团队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和口号,选择正副组长并轮流担任。

第三步,教师根据每章的课程内容不同分别下达不同的管理任务,学生按照任务要求进行团队内部分工和角色扮演来完成工作任务,填写工作任务管理活动分析报告交给教师,并各派一名代表上台汇报情况,师生一起比较评定各组成绩。依次类推。

第四步,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有关任务情况和平时表现综合评定学生的该门课程的成绩。

三、《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教学内容的改革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生产第一线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使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片面强调知识的深度、难度,应该既注重技能训练,又兼顾理论传授。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出发调整教学内容,才能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宗旨。传统的《管理学》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不适合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也不能满足当前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所以我在《管理学》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中,首先对原来《管理学》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体系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和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原来使用的《管理学》教材按照理论知识体系编写,一共有十一章,内容涵盖了管理活动和管理思想、管理者、管理学和管理职能等方面。对这些内容,教师教得头痛、学生学得枯燥无味。所以,我把《管理学》的教材内容按照工作任务引领的思路分成八个项目任务分解并实施教学。如组建管理团队,展示个人能力;分析个人能力,制定改进计划;了解组织结构,明确管理职责;收集相关信息,分析工作环境;确定工作目标,制定决策方案;有效激励下属,提高领导水平;实施协调管理,有效监督控制等。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符合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指导思想。

(二)以项目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管理学》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记”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切实加强技能培养和实践训练。技能型人才的特点就是动手能力强,而动手能力要在实践中培养。因此,职业技能的实践训练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理论教学一定要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强化实践训练,强化技能培养;一定要改变重学术、重系统知识而轻技能、轻实际能力的传统教学的观念。不要总是想让学生多学点理论知识,而是要面向市场,联系实际,着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我在教学改革实践中,通过课堂讨论、案例讲解、角色扮演等形式,从竞选管理团队小组长开始,引导学生从目前做起,把自己作为管理者,思考如何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如何与老师沟通,如何进行周密的计划与决策,如何领导大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个项目教学任务等方式,最后以全班召开“我与管理学”专题研讨会为综合项目任务。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大家分工合作,各显身手,使尽浑身解数,把一个学期所学的知识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有小品,有群口相声,有自拍的视频等。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与实践,学生不但能明确地回答“我学到了什么?我现在能干什么?我的竞争力在哪里?”而且能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更加明确学习目的和将来的应用方向,对未来的前景充满信心。通过学期末的座谈调查,学生的反应非常热烈,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很新颖,很有吸引力,能培养自己的职业习惯,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对提高自身素质很有帮助。

(三)改变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

项目化教学改革,除了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外,改革学生的考核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在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了检验教改效果,设置了不同于以前的考核方式。为此,我们加强了过程考核,考核方式由过去以期末笔试考核知识为主改变为以过程考核为主,强调技能操作,体现综合应用的能力。该课程的期末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具体的成绩分配如下:(1)平时成绩(20%):以小组为单位,考查课堂到课率、发言情况记录、团队合作讨论情况等。(2)单个项目任务完成情况(30%):以小组为单位,考查课后任务完成情况、提交作业质量、团队分工协作情况等。(3)综合项目(50%):以小组为单位,考核“我与管理学”专题研讨会的准备情况,包括现场讨论情况。

特别强调的是,综合项目“我与管理学”专题研讨会是检验《管理学》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形式,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综合应用基本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学习《管理学》后的重中之重。为保证该项目的实施效果,我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引导学生掌握《管理学》所必须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在考核中以谁在讲、讲多少、讲什么、怎么讲四个方面考核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应用情况。通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公开评分来确定考核成绩,考核效果令学生非常满意。实践表明,《管理学》实行了项目化教学之后,学生的平时作业上缴、单个项目任务的完成及相应的技能训练与以前相比,效果非常明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四、结语

通过一年来两个学期两个班级的教学实践,我在《管理学》课程项目化教学方面的积极探索,取得了以下效果:(1)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应知内容与应会内容、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在课程中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有效地解决了技能训练与理论知识脱节的问题;(2)技能训练与理论知识教学内容衔接有序,把应会内容与应知内容有机融入到每个项目化的教学活动中;(3)学生系统地接受了技能训练与理论知识的学习,有效地利用了学习时间;(4)加强了形成性考核,学生平时的到课率、作业的上交情况明显好于以往;(5)通过项目化教学活动的实施,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能力;职业教学能力和素质也得到了提高;(6)《管理学》课程综合项目的实施结果可以检验和表现,有相对客观的评价标准,全班学生均可参与做评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参考文献:

[1]梅晓妍,王民权.高等职业教育形成性考核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1).

[2]伍建桥.高职课程改革与课程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6,(2).

[3]吴敏.《液压与气压传动》项目化教学的探讨与研究[J].科技信息,2008,(34).

[4]巫修海等.高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4.12.

推荐访问: 管理学 实行 实践 改革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