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研究现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研究现状

时间:2022-03-10 08:20:10 浏览次数:

【摘要】 痛风为一种代谢性疾病,治疗难度比较大,其临床特点多见于痛风性关节炎。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为临床痛风性关节炎治疗常用手段,但单纯西医治疗或中医治疗效果都不理想,而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促进患者康复。本文综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旨在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痛风性关节炎; 研究现状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0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2-0159-02

痛风主要的致病原因为单钠尿酸盐沉积,与高尿酸血症之间关系十分密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逐渐升高,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间质性肾炎为其临床主要表现,最多见的为痛风性关节炎[1]。痛风性关节炎对患者关节功能影响很大,严重时,会导致关节畸形。临床应用单纯西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时,急性期主要治疗机制为祛除诱因及控制关节炎急性发作,常用的药物主要有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及糖皮质激素;缓解期治疗以抑制尿酸生成及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为主,治疗效果比较好,但药物副作用比较大。而中医治疗主张从疾病整体入手,辨证施治,常采用中药内服配合外敷等方法治疗,采用单纯中医治疗时,尽管可减少副作用,但见效比较慢。近年来,临床上开始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在西药治疗基础上佐以中医治疗手段,可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 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原因

痛风包含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风的诱发原因尚不明确,仅有1%的原发性患者致病原因为酶缺陷,比如完全缺乏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苷酸转换酶[2]。继发性痛风是指在其他疾病的影响下所引起的痛风,比如肾脏疾病、血液疾病等,此外,部分药物服用后也可引起痛风[3]。现代医学认为,高尿酸血症为引起痛风的先决条件,高尿酸血症是指在37 ℃下,血清中尿酸含量严重高于正常值,男性血清中尿酸含量>416 μmol/L,女性血清中尿酸含量>357 μmol/L时,即判定患有高尿酸血症[4]。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组织中沉积比较多的尿酸盐,可改变痛风组织学,引发痛风性关节炎。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尿酸生成与尿酸代谢之间保持动态平衡,肾小球滤过及肾小管分泌为主要排泄尿酸的渠道,当肾小球滤过及肾小管分泌降低,肾脏尿酸排泄阈值升高时,会增加机体内的尿酸含量,引发高尿酸血症。此外,部分疾病也会导致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比如血液病、淋巴瘤、慢性肾病等。

中医认为,引发痛风的原因主要在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嗜食膏粱厚味,长久以往,导致脾被损伤,或者年龄比较大,肾脏及脾的功能降低、失调,加之其他诱发因素,比如饮食、外感、环境等。在中医概念中,过多的物质积聚在机体内部,并对机体产生毒害时,称之为“毒”,对于痛风患者来说,高尿酸血症即为其“毒”,属于湿浊之毒。痛风“本”为脾肾亏虚,主要病机为湿浊内盛[5]。脾失健运,脾胃升清降浊失司;或者肾脏被疾病侵入,或者年龄比较大,肾脏功能降低,肾气不化,分清泌浊无权,都会导致机体内部生出湿浊,长久未能解去后,即可引发高尿酸血症[6]。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时,以病急慢、轻重为依据,确定具体的治疗原则,并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药物,实现标本兼治的目的。

2 痛风性关节炎的西医治疗

痛风性关节炎处于急性期时,治疗的关键在于迅速控制急性发作,而处于慢性期时,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复发,改善高尿酸血症情况,保护关节及肾脏,处于痛风时期时,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将痛风石有效剔除,改善患者的预后。目前,临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时,主要给予患者药物治疗,传统治疗中,首选药物为秋水仙碱,研究显示,应用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时,临床治疗有效性可达到85%以上,但在患者服用期间,较易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临床上,一线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为非甾体抗炎药物,如吲哚美辛,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此外,临床上还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待因、杜冷丁等药物治疗[7]。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处于慢性期时,多给予患者促尿酸排泄药物治疗,如苯溴马隆[8]。痛风石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除了手术剔除外,还给予患者饮食指导、药物控制等。

3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临床采用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时,主要治疗方式包含两种:(1)辨证分型治疗:辨证施治为中医诊治的一大特色,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将患者分为不同的中医证型,给予患者不同的方剂治疗。在多数患者的研究中,将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4型,分别为湿热壅盛型、寒湿阻络型、痰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临床治疗时,以自拟方剂或已有方剂加减的方式治疗,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促進患者康复[9-12]。此外,部分研究中将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型分为湿热蕴结型、瘀血阻滞型、肝肾亏虚型,分别给予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活血化瘀、补肝肾治疗[13]。(2)外治法:中医外治法也为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包含中药外敷、中药外洗、针刺治疗等方法,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14]。

4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上,多数就诊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均为急性发作,应用西医治疗时,给予患者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可有效控制患者急性发作,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但对于嘌呤代谢异常,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因此治疗后较易复发,同时,患者服用药物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高,多为胃肠道反应,如消化道溃疡,也可损伤患者肝肾功能,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5-17]。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时,原则在于防止病变,但由于患者为急性就诊,中药起效比较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8]。近年来,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李云涛等[19]在其临床研究中,以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中西医结合内服外用的方式治疗,并与单一的西药治疗效果对比,经过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内服外用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西医治疗效果。乔蕾[20]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医院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慢性期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治疗有效率可达到92.4%,而且经过治疗后,患者各项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效果良好。梁慧英等[21]以30例慢性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得到明显的缓解。刘孟渊[22]在其临床研究的过程中,应用加味四妙散治疗高尿酸血症及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并与采用秋水仙碱治疗的患者相对比,经过对比研究发现,联合秋水仙碱与加味四妙散治疗的效果明显高于秋水仙碱治疗组,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

通过上述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研究结果可知,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时,多以西药控制患者的急性发作,接着再对症给予患者中药方剂,实现标本兼治,有效地提升治疗效果[23-24]。此外,庄丽华等[25]研究报道,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文献比较多,而在众多的研究文献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西药为秋水仙碱、双氯芬酸钠、消炎痛、别嘌呤醇,在中医治疗方面,多选择四妙汤、四妙散或自拟中药方治疗,也有少数研究中选择中药制剂、针灸治疗,从总体上来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均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低,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痛风性关节炎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影响都比较大,单纯采用西医治疗时,不良反应比较大,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时,充分发挥西医治疗及中医治疗的优势,实现标本兼治,根治病因,减少预后复发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时,中医学者尚未形成统一的病因病机研究结果,而且辨证分型的方法也比较多,治疗时可采用的中药方剂比较多,此外,中医治疗时,较少观察复发情况,长期疗效评价难度比较大,多数中药方剂均对证加减,缺少固定剂型,而存在的不足之处恰是未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朱艳.刺血加艾灸疗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与TLR4 mRNA表达的影响[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3(1):47-50.

[2]邓奕,张红,曹亮,等.芪桂痛风片对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镇痛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29(6):589-593.

[3]马越,吕圭源,陈素红.葛根提取物抗痛风性关节炎作用及机制初探[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1,22(3):241-244.

[4]杨良山,钟琴.痛风性关节炎中医病因病机研究综述[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8):53-56.

[5]徐西林,杨珺,张晓峰.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臨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8):17-18.

[6]黄海胜,康健,黄锦才.火针不同刺血量治疗足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3):131-132.

[7]李迎春,徐建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J].安徽医学,2013,34(1):96-98.

[8]周琦,卢芳,刘树民.Cryopyrin炎性体在痛风性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机制[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3,29(4):444-447.

[9]邓日远.秋水仙碱联合消炎痛栓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7):30-31.

[10]孔平.新癀片联合别嘌呤醇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0):20-21.

[11]肖碧跃,赵国荣,曾序求,等.桂枝芍药知母汤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细胞因子IL-1、IL-4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1,17(12):16-18.

[12]郭群生.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两种外治法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3):100-102.

[13]姜德友,刘爽,韩洁茹,等.补肾利湿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24):236-239.

[14]高嘉彬,王超.十五位乳鹏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9例疗效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3):37-39.

[15]朱婉华,张爱红,顾冬梅,等.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J].中医杂志,2012,53(19):1667-1670.

[16]林林,丁浩,张映,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00例疗效观察[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1(1):28-30.

[17]姜德友,张晓鑫,解颖,等.痛风宁防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2,29(4):372-374.

[18]罗伟军,杨雪梅,陶怡,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月[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1):28-29.

[19]李云涛,段文旭,穆刚.中西医结合内服外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2014,31(7):403-405.

[20]乔蕾.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慢性期患者的生存质量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5):12-13.

[21]梁慧英,廖琳,何善智,等.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慢性期痛风性关节炎3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5,56(2):136-139.

[22]刘孟渊.加味四妙散治疗高尿酸血症及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4):675-677.

[23]全毅红.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10):14-15.

[24]余锋平,黄有荣.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药研究现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9):593-594.

[25]庄丽华,胡家才,吴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meta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12):128-132.

(收稿日期:2016-09-01)

推荐访问: 关节炎 中西医结合 现状 治疗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