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山西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研究

山西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研究

时间:2022-03-05 08:26:29 浏览次数:

摘 要:加快山西农业技术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从宏观上完善山西农业技术创新政策,提高山西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文章对山西省农业科技创新效率进行了测算和评价,进而提出了基于效率提高视角的资源优化配置方向、组织制度创新路径和发挥政策激励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山西科技创新 效率 资源配置效率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148-03

有关农业的效率已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国外学者认为,影响效率变化的主要来源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通过生产投入规模的扩大或缩小来实现产出的增减,形成规模效率;二是生产技术,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投入规模下,依靠对现有的生产技术利用程度的提高来获得生产效率的变化,形成技术效率。目前,山西农业的发展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然而由于山西省是煤炭资源省及能源重化工基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农业对区域显性经济贡献率不断降低。本文运用DEA模型,对山西省多年来农业的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现实的资源配置相对于最佳配置状态的偏离方向和偏离程度,这样才能合理调整农业结构,有效利用生产资源,不断提高都市农业的经济、社会及生态等多功能性效率。

一、山西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为了对山西省科技资源配置进行合理评价,本文选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决策单元,以31个省份2010年的科技资源投入及科技产出数据为依据,通过DEAP软件对各地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算。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山西统计年鉴》及山西省科技厅年报数据,具体见表1。

自入世以来,农业竞争最终将表现为生产效率的竞争。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中国农业生产效率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在此背景下研究山西农业生产效率的发展变化并寻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对于制定相关农业政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实践中系统评价更多地被应用于工业生产绩效评价中,相对于工业评价,农业生产效率评价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评价对象的生产过程不同;第二,指标体系的选取不同;第三,评价结论的经济、社会效益不同;第四,最终建议对评估单元的影响方式不同。

农业生产系统是包含了粮、棉、油、肉、蛋、奶等多种生产内容的多输入、多输出复杂系统,整个系统的输入/输出要素之间多有重叠,一项输入通常作用于多项输出之上。对农业生产系统的效率评价必须综合考虑各种输入/输出要素,选取合适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力求评价结果可以客观公正的反映整个系统的效率。传统系统评价方法一般只适用于单个输出的系统,在处理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评价上没有好的办法解决。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作为运筹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评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相对效率的有效方法,因此本文的农业生产效率综合评价将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二、模型的构建

本文的实证研究将对山西省的农业生产进行横向效率评价,通过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评价研究可以找出相对效率较低地区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并给出相应改进建议。

数据包络分析(Date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W.W.Cooper和E.Rhodes 于1978年提出的。它主要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在将原始样本数据划分为输入指标和输出指标的基础上,对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Units,DMU)进行有效性评价,其目的是反映DMU能否达到“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的决策结果。

DEA的基本模型为C2R模型。设有n个决策单元DMUj(j=1,2,…,n),每一个DMUj都有m种输入和s种输出,其输入向量为Xj=(X1j,X2j,…,Xmj)T>0,其输出向量为Yj=(y1j,y2j,…,ysj)T>0。由(Xj,Yj)(j=1,2,…,n)组成的集合:

T={(X,Y)│■Xjλj≤X,■Yjλj≥Y,λj≥0,j=1,2……,n},对于第j0个决策单元(下标简记为0),评价其DEA有效性的C2R 模型为:s.t.

■λiXi+S-=θx0

■λiYi-S-=Y0

λi≥0,i=1,2,……,n

S-≥0,S+≥0

其中θ表示被评价决策单元DMU0的有效值;λi为相对于DMU0重新构造一个有效DMU组合中第i个决策单元的组合比例;S-,S+为松弛变量。

定理:(1)当θ=1且S-=S+=0时,则称DMU0为DEA有效;

(2)当θ=1且S-≠0或S+≠0时,则称DMU0为DEA弱有效:

(3)当θ<1时,则称DMUo为非DEA有效。

DEA有效的经济含义为:在投入产出最佳状态下,决策单元DMU0不仅投入已不可能全面等比压缩,而且不存在“超量”投入及“亏量”产出。

实际应用中,数据包络分析具有如下特点:(1)DEA各输入、输出的权重,是从最有利于被评价决策单元的角度进行决定的,从而避免了人为确定各指标权重的问题:(2)DEA不必确定输入、输出之间的显式表达式。DEA的这两个特点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客观性。

(一)DMU和评价指标的选取

指标体系是决定评价结果是否科学的基础。构建科学的农业生产评价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必须保证指标项可以全面反映农业生产各领域的输入/输出,满足系统性的要求;其次应保证输入/输出口径统一;另外还要考虑指标数据的可得性和准确性。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选取输入指标7项,输出指标8项,分别为:

1.投入指标。

(1)农业劳动力人数;(2)农业科技人员数;(3)化肥施用量;(4)农用机械总动力;(5)农业科技投入经费。

2.产出指标。

(1)农业总产值;(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二)基于DEA模型的农业生产效率评价

实证研究中的数据选自《山西经济统计年鉴(2011)》,将投入产出分别代入(D)模型,经计算得出相对有效性评价结果如表2。单位:农业劳动力人数(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万人);化肥施用量(万吨);农用机械总动力(万千瓦);农业科技投入经费(万元);农业总产值(千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本文的研究利用产出角度的DEA模型,通过计算距离函数来计算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各部分的值,从而得到山西省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指数、技术效率指数、技术进步指数、纯技术效率指数及规模效率指数,结果见表2。

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2005-2012年期间山西省都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0.5%,呈现出持续平稳增长的特征,其中2009-2012年的增长速度较快,增长率分别为0.6%、0.1%、0.1%和1.8%;而农业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年均下降了0.6%。由于技术效率下降受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共同影响,由结果可知,规模效率年均增长0.6%,而大多数年份纯技术效率并未呈现增长态势,因此,二者共同作用使得技术效率以0.6%的速度下降,给山西省都市农业TFP增长造成了不利影响。

(三)研究结论

应用基于DEA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对2005-2012年山西省都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从趋势上看,山西省都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均呈现出持续平稳增长的态势,二者都实现了正向增长,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由此看见,农业TFP的增长主要来自农业技术进步,而不是农业技术效率的改善。相比之下,山西省农业生产率处于中上等水平。

三、提高山西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对策

(一)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增强现代农业发展活力

1.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积极探索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扩大登记试点范围,争取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正确引导推进土地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建立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准入和监管制度,加强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结合农田基本建设,鼓励农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

2.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的扶持力度,制定出台扶持奖励和管理服务办法,支持新型经营主体承担各类农业项目,对社会效益显著的给予奖励和技术推广补助。开展家庭农场统计监测,建立注册登记制度。扶持农民合作社加快发展,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指导合作社加强财务、资产和审计监管。深入推进“358”示范社建设行动,把示范社作为政策扶持重点,全年新发展省市县三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600个。

3.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从市场准入、税费减免、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运行市场化,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使农民享受到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强化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扶持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鼓励支持经营性组织参与良种示范、农机作业、抗旱排涝、沼气维护、病虫害统防统治、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营销、农资配送、信息提供等服务。鼓励搭建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启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创建。

4.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各项改革。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的具体办法。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债权债务清产核资工作,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创建活动,推进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加大农村审计监督力度,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强化农村经营管理职能,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深化农垦管理体制改革,抓好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各项工作,推进社会职能分离,理顺垦区社会事业管理渠道,探索国有农场新型社区管理模式。配合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协助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二)扎实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1.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启动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试点,推动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紧密衔接的新型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科技创新平台,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园区建立专家工作点或博士工作站。围绕山西省特色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大力推进高新技术和关键技术创新,尽快在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选育、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农业灾害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研制等方面取得突破。鼓励涉农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推动骨干企业与优势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实质性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体,引导和支持企业主持或参与农业科技项目,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

2.加快农业科技推广运用。深入宣传贯彻实施新修订的《农业技术推广法》。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以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继续加强乡镇农技推广站建设;按照“一村一品一点”模式,加快推进村级科技服务点建设;继续实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建立补助经费与服务绩效挂钩的激励机制。大力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程,组织开展科技进村入户,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力度,主推100个新品种、100项新技术,力争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3%以上。积极推动玉米优良品种、栽培技术、工程机械技术融合。

3.加大农业农村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力度。组织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骨干培养计划,加快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设岗位计划,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认定试点工作,探索建立认定工作体系。整合培训项目和培训资源,大力实施“百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在广泛开展普及性培训的同时,着力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民学历教育,重点加大专业大户、合作社带头人、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创业农民工、退役军人的教育培养力度,全年培训农民100万人。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探索建立教育培养、认定管理、支持扶持衔接配套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体系。

(三)强化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农业信息化服务

1.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出台《山西省鲜活农产品现代流通发展规划》,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和流通节点建设,重点扶持10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推进海南、深圳、五台山3个农产品展示直销中心建设,加强田头市场规划建设。扶持一批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企业,推动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等多种形式的产销衔接,落实完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构建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指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妥善应对滞销卖难等问题。继续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支持企业、农民合作社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山西省著名商标。

2.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积极创建一批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农业物联网等试验试点。研究探索农业信息化支持,加快转化金农工程一期成果,启动金农工程二期项目。加强农业信息技术创新集成,加快建设全省农业应急指挥、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资源数据和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加快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打造以12316公益热线为平台的“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品牌。推进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做好农业农村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平台上移和服务下延,有效解决信息服务三农“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 刘贵锋,赵建武,杨伟等.山西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及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6):502-504

[2] 刘维佳.现代农业创新:中国道路与山西实践[J].农业经济问题,2010(1):4-7

[3] 王君.山西经济年鉴(2010)[M].太原:山西经济年鉴社,2000:214-229

[4] 毋青松.太原市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建设现状及成效,在市委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4,2012-03-01

(作者单位: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太原 030024;作者为太原科技大学本科生 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责编:郑钊)

推荐访问: 山西 科技创新 效率 农业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