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江苏海岸:正在生长的国土

江苏海岸:正在生长的国土

时间:2022-05-19 15:35:04 浏览次数:

苏海岸线北起苏鲁边界的绣针河口,南抵长江口北支的启东嘴,长954公里,海岸湿地面积4439.43平方公里。

江苏海滨湿地呈“两纵”、“两横”、“一沙群”的地理分布特征。“两纵”是海岸湿地沿各时期的人工海岸线为界,分岸外自然湿地与岸内人工湿地两大类型。“两横”主要是入海河流湿地和潮水沟湿地。“一沙群”指沿辐射沙洲脊背发育的沙岛湿地,随辐射沙洲掌状展布。由于湿地流沙不断淤积,江苏海岸湿地也在不断生长中,江苏将因此获得越来越多的滨海土地。

自古以来江苏经济发达,人多地少,海岸湿地开发源远流长,最有名的是明清两代的两淮盐业开发。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规模农田建设,使自然湿地经历深刻的人工改造,形成了岸内人工湿地,主要包括盐田、水产养殖池塘、水稻田、条田平原和积水沼泽洼地湿地类型。

江苏海岸是中国盐田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总面积891.2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海州湾、废黄河三角洲、盐城辐射沙洲岸段。水产养殖池塘主要是改革开放近30年来的产物,总面积约1320平方公里,其中淡水养殖面积750平方公里、海水养殖面积470平方公里。因经济效益高,水产养殖发展迅速,甚至部分盐田已改做海水养殖池塘。水稻田是沿海低洼且灌溉条件较好地区的人工湿地,多以沿海大型农场为代表。条田平原是针对沿海平原地势低洼地区开展的农田渠网化的产物,集土壤盐碱化改良、防洪排涝和农田灌溉于一体,目的是降低地下水位、脱洗土壤盐分,令农田排灌自如,达到农业丰产丰收的目的。

岸外自然湿地即海岸线外天然潮滩湿地,主要为咸水湿地,自陆向海湿地类型主要有草滩、盐蒿滩、米草滩、泥滩、粉砂细砂滩和近岸沙岛。

草滩主要是在大潮高潮位以上的高滩,一般只有在大汛期台风引发风暴潮增水时才被淹没,土壤长期淋溶脱盐,天然生长白茅草、獐茅草。因沿海长期大规模围垦,目前只能在盐城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盐城丹顶鹤保护区略有残留,其他地方难觅踪影。

盐蒿滩主要分布在大潮高潮平均位至平均高潮位之间的泥滩。盐蒿是滨海盐碱裸地的先锋植物,耐盐。早先沿裸露滩地的龟裂纹呈花环状生长,逐渐生长蔓延。一些岸段盐蒿、碱蓬群落的覆盖度可达90%。每到秋冬季节,盐蒿通体赤红,素有“红海滩”美名。盐蒿滩一般上接茅草滩,下抵平均高潮位泥滩或米草滩。滩内有锯脚泥蟹、海蚯蚓活动。

米草滩主要是现代从欧洲引种的大米草、互花米草迅速繁育而成的。主要生长在平均高潮位至小潮高潮位的泥滩上,地理景观分布在盐蒿滩向海一侧。米草属先锋耐盐植物,江苏海岸生长旺盛,群落覆盖度达90%,具有天苍苍、野茫茫的“海上大草原”景观。

泥滩主要分布在小潮平均高潮位至平均潮位之间的潮滩,是细软淤泥为主的裸露滩地,最深厚的泥滩主要分布在海湾性河口附近,难以通行。泥滩上最活跃的是泥螺,一些泥滩水退滩露,泥螺密密麻麻,招来成群结队的海鸟和捡螺者。

粉沙细沙滩是位于平均潮位至低潮水边线之间的潮滩。粉沙细沙滩滩地松软裸露,形态大小各异的滩面波痕波光粼粼,局部水道附近滩面还有高大的大规模平行起伏大沙波,粉沙细沙滩是海岸冲淤最激烈的地带。

江苏沿海有两种垂直于海岸的滨海湿地,一是入海河流湿地,二是潮滩上潮水沟湿地。江苏沿海地区入海河流众多,主要入海河流有26条。入海河流主要功能是排涝,少数还有通航的功能。因江苏海岸属强潮海岸,除长江口北支、灌河口大型入海河口外,其他河口均建有挡潮闸,挡潮御卤。入海河流湿地一般以挡潮闸为界,向陆一侧的闸上河段,主要为淡水或微咸水河流湿地,岸边主要生长芦苇、菖蒲等挺水植物,少量沉水植物。闸下河口段以一条深浅不一的向海泄水潮汐港道割断平行岸线的岸外湿地。潮水沟深切在潮滩上,是潮水、泥沙进出潮滩的主要通道,也是鱼虾、浮游生物进出潮滩的通道。

江苏海岸湿地既有平行于海岸线的人工与自然湿地的纵向地理规律,自海向陆,依次为低潮粉沙细沙滩、粉沙淤泥混合滩、米草滩、盐蒿滩、草滩、海岸线、盐田、养殖池塘、水稻田、条田平原,又有垂直于海岸线的入海河流、潮滩上潮水沟等横向湿地,最具特色的是沿辐射沙洲基线掌状展布的近岸沙岛湿地。

江苏海岸线经过连云港、盐城、南通3市。从经济地理角度,现代海岸绝大多数是黄金海岸,因为海岸是海陆物流的中转站,可以形成以海上交通为中心的外向性经济。但江苏海岸湿地的沙漠湿地特性不利于经济开发。

江苏海岸湿地虽有大面积土地,但粮食产量有限,大部分为盐碱化、半盐碱化沙土旱地,只能种植棉花、玉米、大豆、花生等旱地作物,而且长势欠佳。

两淮盐业发展的历史或许能给江苏海岸湿地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启示。两淮(淮北和淮南)盐业专指淮河入海口的海盐产区。两淮地区历来为中国盐业中心,故有民谚:“两淮盐,天下咸。”两淮盐业始于西汉,兴于隋唐宋,鼎盛于明清。在康乾盛世其巅峰时期,两淮成为清代最大盐产区,下辖30个盐场,所产盐行销苏、皖、赣、湘、鄂、豫6省,所征盐课几乎占全国盐课总量的一半,既支撑着国家财政,也为当时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清两淮巡盐御史李发元称:“两淮岁课当天下租庸之半,损益盈虚动关国计。”

这段辉煌无疑启示我们:海岸湿地并非“不毛之地”,而是可以成为金光灿烂的宝地。深入研究发掘江苏海岸湿地巨大价值的产业战略,充分利用海岸地理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广袤的粉沙细沙滩地,充分利用辐射沙洲深大水道,发展海上物流为纽带的内外兼顾的现代产业基地,发展具有工业生态链的超大规模的能源、钢铁、造船、机电制造、化工、休闲、观光、现代农业等,应该是江苏海岸湿地开发利用的最好选择。

土地是愈来愈重要的发展资源,但在将来,拥有高级生态系统的大规模滨海湿地将是更为珍贵的资源,并且将是比土地更加稀缺的宝贵资源。土地可通过工业化短期营造,湿地生态系统则只能慢慢地自然演化,从初级到低级,从低级到高级、更高级,长期缓慢演化。优美的湿地是提升周边地区经济价值、人文价值的增值发动机。区域经济社会愈发展,湿地增值潜力愈大。

江苏围海造地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以来沿海围垦100多万亩,平均每年4万亩至5万亩。按照江苏沿海开发战略,预期在未来十余年将再围海造地270万亩。对于人多地少的江苏,独有广袤的沿海滩涂湿地,更有大面积浅水涌动的辐射沙洲,围海造地不仅需要,而且可能,问题在于围做何用?在哪里围?如何围?

江苏沿海围垦普遍的问题是在平均高潮位以上滩地围垦,原来沿海茂密的草滩、盐蒿滩框围殆尽。这类滨海湿地是海岸漫长演化过程中生态系统长期演化的一点点生命积累。尤其对于江苏海岸沙漠型湿地,这种简便粗放的围垦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扼杀在了生命摇篮之中。

发展低潮位裸露的粉沙细沙围海造地,结合总体围海布局,尽量保留从潮汐水道、低潮滩到高潮滩的大面积连片湿地,才是现代人科学的选择。

充分利用江苏海岸丰富的泥沙以及湿地的淤沙造地保港功能,是科学处理人地和谐关系的正道。沿海水域滚滚泥沙,随波逐流漫游,淤塞了沿海闸下所有港道,造成了内陆洪涝排不出,海船进不来。有目的地保留滨海湿地,尤其是薅草出生的湿地,不仅是保护湿地生态,更主要的是促进流沙淤积,保住海岸深水港道,还能为将来滋生更多的滨海土地。这才是高层次、高品位的经济社会发展之路。

推荐访问: 江苏 国土 海岸 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