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甘肃张掖市湿地发展生态功能定位区划分析及保护对策探初

甘肃张掖市湿地发展生态功能定位区划分析及保护对策探初

时间:2022-05-19 10:35:05 浏览次数:

摘要:张掖市湿地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典型的内陆河流域湿地,针对张掖市湿地资源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张掖市湿地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探讨,针对目前现状对其各个区域的生态功能价值提出了具体开发和治理措施,在保护好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地资源开发,从而达到生态保护与地方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湿地现状;生态功能;开发利用;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10001703

1张掖市湿地发展

1.1湿地的历史渊源

张掖,这片有着2000多年厚重历史的沃土,因为祁连山的孕育和黑河水的润泽,使这片土地拥有独特而美丽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并且以其无与伦比的富庶和如诗如画的景色,被世人冠之以“金张掖”的称号,而且赢得了“塞上江南”的美誉。“半城芦苇半城塔”、“三面杨柳一面湖”、“甘州不甘水池塘”就是张掖湿地优美自然环境、景色宜人风光的真实写照。

湿地之美,在于水,在于因水而尽意生长的一片又一片芦苇湿地,湿地因水而生,水靠湿地涵养。充分利用张掖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将张掖特色中最具代表性的精华以更加突出的形象体现出来,将深层次的、原生态的“水”文化底蕴提炼出来,对于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扩充城市承载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再现“塞上江南”风光,功不可没。可以说,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社会,是黑河湿地,为张掖人民奉献了碧水蓝天,并提供了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生存环境,对促进张掖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城市化对湿地生境的影响

湿地是世界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是生物多样性的发源地,提供了水和基本的生产力,无数种类的动植物依赖湿地生存。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张掖市是湿地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湿地总面积为210420.42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02%。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生产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围垦造田、埋泉造地、开沟排阴、占用湿地搞开发等现象屡禁不止,导致湿地退化、面积大幅萎缩。加上近年来实施的黑河流域省际调水工程,没有充分考虑中游生态用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大片湿地缺少水源补给,盐碱化、沙化加剧,湿地面积锐减。同时,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大量超标排放,农药、化肥及除草剂使用量越来越大,造成湿地水质大面积污染,湿地植物群落结构衰退,湿地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的功能减弱,生物多样性丧失。此外,由于全市湿地总面积大,分布范围广,地理环境复杂,造成湿地管理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加上财力有限,湿地保护经费投入不足,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等问题日益凸显,造成了生态环境逐渐失衡,经济与社会发展矛盾不断加剧,已严重制约了张掖市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2湿地现状

2.1湿地资源现状

张掖市位于古丝绸之路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地理位置为北纬37°28′~39°59′,东经97°25′~102°13′。甘肃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北纬38°~42°,东经98°~101°之间,主要包括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境内分布的湿地。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候鸟三大迁徙途径西部路线的中段,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反复交替,形成了境内湖泊、沼泽、滩涂星罗棋布,生物多样性丰富,喜湿植物茂盛的内陆干旱区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为野生鸟类繁衍生息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春秋两季大量候鸟停歇嬉戏的天堂。有国家I级保护鸟类黑鹳(Ciconia nigra)、玉带海雕(Haliaeetus leucoryphus)、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等4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大天鹅(Cygnus Cygnus)、小天鹅(Cygnus colunbianus)、鹗(Pandion haliaetus)、灰鹤(Grus grus)等18种,国家“三有”鸟类60余种途经这里。

张掖市湿地资源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全市现有湿地2大类4个类型13个类别,总面积21.04万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5.02%。其中:天然湿地面积19.97万hm2,占全市湿地面积的94.9%,包括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河流、泛洪平原湿地、永久性淡水湖、季节性淡水湖、草本沼泽、高山湿地、灌丛湿地、内陆盐沼9个类别;人工湿地面积为1.07万hm2,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5.1%,包括池塘、灌溉渠系及稻田、蓄水区、盐田4个类别。按行政区域统计,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高台县、临泽县、山丹县、民乐县、甘州区湿地面积分别为155100hm2、17450hm2、10822hm2、10257hm2、11653hm2和5139hm2,分别占全市湿地面积的73.7%、8.3%、5.1%、4.9%、5.5%和2.4%。

黑河流域湿地与森林、草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根据《张掖市湿地资源调查报告(2005)》和《张掖市北郊湿地资源调查报告(2008)》,张掖湿地内共有高等植物84科399属1044种,陆生野生动物312种。现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裸果木、星叶草、肉苁蓉等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等16种,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小天鹅等44种。特别是位于黑河中游的甘州、临泽和高台三县区,位于我国候鸟三大迁徙途径西部路线的中段,境内湖泊、沼泽、滩涂星罗棋布,喜湿植物茂盛,为野生鸟类繁衍生息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每年春秋两季,吸引了大量候鸟在这里做短暂的停歇,形成了候鸟嬉戏的天堂。

2014年10月绿色科技第10期

刘红梅,等:甘肃张掖市湿地发展生态功能定位区划分析及保护对策探初自然与生态

2.2湿地资源生态功能定位

湿地有多种功能,张掖市的湿地主要生态功能定位如下。

(1)主导功能。首先,它是黑河流域的滞洪区,可调蓄洪水,是张掖市及流域内人民赖以生存和生活的依托。其次,它是甘肃省的种群源之一。张掖市湿地有鸟类310种,兽类47种,爬行类48种,鱼类122种,贝类40种,昆虫类227种,浮游动物47种,浮游植物50种,高等植物476种。有国家I级保护鸟类黑鹳、玉带海雕、白尾海雕等4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大天鹅、小天鹅、鹗、灰鹤等18种,国家“三有”鸟类60余种。再次,它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候鸟越冬栖息地。

(2)辅助功能。据统计,每年有40余种约20万只鸟类在这里觅食、栖息和繁殖。首先,张掖市湿地是甘肃省最大的连片芦苇湿地。其次,张掖市作为甘肃省生态文明旅游城市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所有这些优势条件,随着张掖市湿地的进一步开发必然使其逐步成为甘肃省的生态旅游基地之一。 湿地公园建设的目标定位是,通过对湿地及周边资源的整合利用打造成为集生态观光、亲水游乐、特殊餐饮、文化体验、休闲康复和会议度假等多功能复合型旅游区,最终打造成张掖市生态休闲旅游名片,国家4A级风景区。

3湿地资源功能区划及保护对策

3.1湖面水域区

多年来人为和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加剧导致了大量淤泥在湖泊湿地中的淤积,使湿地面积衰减。天然湿地面积由于过牧、滥牧、开垦等种种原因的影响,其面积大幅度锐减,严重威胁了黑河中游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且这种影响是长远的。例如甘州城郊湿地,随着人口增加、经济社会发展,各行各业蚕食湿地,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乱开滥挖排水沟,以求获得生产和建筑用地。随着张掖市湿地对外宣传力度的加大和旅游业的不断升温,开展生态旅游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要及时清理湖面的垃圾,清淤固堤,维持湖面的水量和水域面积,治理污染源,保证水质质量,保护好湿地环境,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持湖光水色风貌, 合理开发湿地旅游资源,开展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3.2水草风貌区

张掖市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天然性良好,生长着大面积的盐生草甸、沼泽草甸、沼泽、荒漠草原等地带性植被,是西北地区自然形成的多类型、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系统。

该区湿地自然风貌保存较好,有丰富的水草资源,芦苇生长茂盛,是鸟类的栖息地和越冬候鸟中转栖息的优良场所。芦苇湿地是保护区内最主要的湿地景观类型,也是湿地系统内最重要的生物资源。不但为许多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优良环境,也是很多水鸟和迁徙鸟类取食、庇护和繁殖的场所。初春、深秋时节,黄鸭悠然戏水,大雁放声嘶鸣,黑鹳翩翩起舞,呈现出碧波荡漾、鱼跃鸟鸣的和谐美好湿地景观。

黑河湿地周边人口众多,湿地实验区内有居民14万人,由于划定了自然保护区不同程度地限制了他们的生产生活,同时也造成现有边界管理方面的困难,所以要对自然功能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正确理顺与居民的边界关系,确实能够管得住,管得好,规划原则要做到:一是有利于保护黑河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鸟类,控制人为活动,禁止狩猎、捕鱼和围垦,有计划地收割芦苇,收割时要留有鸟类赖以隐蔽的场所;二是有利于各项保护管理活动的组织实施,有利于功能区多功能、多效益的发挥,由于苇田的灌溉、收割、烧荒等影响了鸟类的栖息与繁殖,应加强管理,协调解决鸟类保护与芦苇生产的矛盾,采取条带状间断式的割芦作业方式,为鸟类等提供越冬的隐蔽场所;三是根据保护对象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及居民生产生活需要等情况, 做到最大限度地保护黑河湿地生态系统和区内动植物资源,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3湿地养殖区

黑河湿地水草资源丰富,水质清澈透明,浮游生物多,适合鱼、蟹等水生动植物的生长,支持鼓励湿地大雁、红鳟鱼等特色养殖,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此外,加强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体系建设,强化对主要病害的监测预报和防治技术的研究应用,以防为主,严禁使用有残毒的化学农药,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渔业产量,逐步建设成为有机农(水)产品基地,并根据张掖当地的特点,发展观光农业和旅游农业,使之成为湿地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实现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4湿地旅游区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保护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既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维护生态安全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该区具有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很强的典型性、稀有性、濒危性和代表性,是集生态保护、科研监测、资源管理、生态旅游、宣传教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自然生态类。湿地保护区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保护而保护,保护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对自然资源合理有序地永续利用,解决保护区经费短缺的难题,不能仅靠外部投入,保护区本身也要寻求自养的道路。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开展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实施资源开发、获取经济来源的首选模式。如青海湖、黑龙江扎龙、吉林向海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开展生态旅游,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生态旅游收入已成为当地经济的主要支柱。但是,相对于黑河湿地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来说,目前做的还远远不够。在控制目前情况的前提下,保护湿地资源,改变原有的开发策略,并根据当地的特点,使湿地旅游区成为张掖生态旅游的核心部分。

因此,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区,要在不断加大湿地公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力度和丰富创新城市湿地博物馆展示内容的基础上,完善购物、娱乐、餐饮等基础设施和景区服务设施、旅游咨询、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服务管理水平。通过开展与宜居宜游相配套的湿地养生、黑河漂流、湿地科普、户外健身等活动,延长黑河湿地旅游产业链条,与旅游文化深度融合,着力培育张掖黑河湿地旅游文化品牌,积极推进“大景区、大博物馆、大运动场”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建龙.湿地公约履行指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佚名.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3]佚名.中国自然保护纲要[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4]佚名.湿地管理与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推荐访问: 张掖市 甘肃 湿地 区划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