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无锡惠山泥人的创作特点对激发高职艺术专业学生创意能力的启示

无锡惠山泥人的创作特点对激发高职艺术专业学生创意能力的启示

时间:2022-05-18 19:50:06 浏览次数:

摘    要: 地方传统民间艺术是不同地域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劳动人民生产生活和审美情趣的真实反映,是艺术教育的宝贵資源。本文从境、形、色、意四个方面分析无锡惠山泥人的创作特点,探寻当地民间艺术的传统审美规律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同时,启发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通过地方民间艺术的学习激发创意灵感、培养创意能力,从而发挥地方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高职艺术教育中的当代功能。

关键词: 惠山泥人    民间艺术    创作特点    职业教育    创意能力

鲁迅曾经说过: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形式的老祖宗。民间艺术是约定俗成的,是被人们在生活中特殊组织过的传统艺术,在流传和变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反映出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生活乐趣,其审美价值得到广泛的认同,可以说地方民间艺术是本原文化的传承,更是不同地域的一种文化符号。创意是艺术设计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意能力是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一直关注的问题。在近年来的艺术设计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将地方传统民间艺术的创作特点研究与艺术设计的创意引导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民间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进一步了解地方传统文化,并在设计中不断学习和借鉴,启发创作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意能力的目的。

1.惠山泥人民间艺术的创作特点

1.1惠山泥人艺术的“因境置宜”。

惠山泥人作为无锡当地特色民间艺术距今已有400余年。《考工记》有考:“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惠山泥人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古今图书集成》:“买泥人,鬼脸子、抟土作人物形,工且肖,唯梁溪,虞山人多造之……”[1]这段记载说明了明代就有梁溪人(无锡),虞山人(常熟)专门塑泥人,而且说“多造之”,是指已成为产地,“工且肖”说明泥人在当时已达到相当的艺术水准。明末至清中期,江南经济处于繁荣时期,而当时的开创精神使文化艺术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这使惠山泥人发展有了合适的物质和文化基础。而无锡作为吴越文化发展的中心,作品所折射出的江南热土的民风、民俗、民生,凸显了无锡当地百姓的文化追求和审美情趣,是“地有气”的直接表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无锡地处长三角冲积平原,湿润多雨,四季气候温差不大,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无锡当地出产的惠山黑泥温润细腻而且富有黏性,便于塑形,是很好的泥人制作材料。“工有巧”则反映出惠山泥人民间艺术家高超的创作技艺。其艺术价值得到广泛的认可,清年间,涌现出王春林、胡万成等民间泥人大师,把惠山泥人的艺术水平推上了新的高度。“因境置宜”是惠山泥保留、延续和发展的前提,受其影响惠山泥人传统艺术得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1.2惠山泥人艺术的“神形兼备”。

齐白石提出过“贵在神似”的美学主张。惠山泥人在形态上布局紧凑,结构严谨,风格统一,注重作品所传达出的人物的心理、气质、精神、性格。民间流传的惠山泥人主要分为耍货和和手捏戏文两大类,两种泥人采用不同的造型手法表达不同的审美倾向,既有写实更有写意。耍货也称印模泥人,在题材选择上多以童、叟、物或神话人物造型为主题,在制作上采用模具压制的方法一次成型,再人工辅以彩绘,便于大量制作,是民间流传最多的泥人类型。造型不受传统意义上解剖、透视、比例等的局限,通过概括,提炼,运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强调作品的装饰性和趣味性,作品质朴而又生动。《大阿福》《青牛》《一团和气》《三胖子》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作。另一类是手捏泥人,这类泥人除了面部由模印制作外,身段、手脚、衣冠都由手工采用浅浮雕的方式制作。手捏泥人造型生动、活泼,衣纹流畅而富于装饰性,注重细节的刻画,突出神采。因为多以戏曲为表现题材,所以又称“手捏戏文”,代表作有昆曲《挑廉裁衣》、京剧《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手捏戏文的艺术形象在人物特征的细节表现上大多带有一定的夸张性,有时甚至有意破坏和改变事物的常态,而代之以想象的理想形态。如在女性、儿童眼睛的刻画上,常常将他们画得又细又长,有时甚至超过真人的一两倍,突破绘画人物三庭五眼的表现常规,这样的造型表面上好像违背了正常的造型规律,但它所破坏和违背的,只是自然形体的个别规则,而它所遵守和运用的乃是形式与内容相互关系的普遍规律,这是一种高于自然的美[2],因此这样的表现不但不会产生怪诞之感,反而使描绘对象更加传神,突出人物俊秀而含蓄的气质。惠山泥人运用的正是这种用简练、生动的手法概括了对象的主要特征,突出了描绘对象的精神面貌,摒弃了那种琐碎、模拟外表的“形似”做法,实现了从动到静的转化,从而达到了“神形兼备”不似而似的艺术境界。

1.3惠山泥人艺术的“色彩性格”。

惠山泥人在色彩处理上讲究“三分塑、七分彩”,通过不同的色彩性格传达人们的情感,表现地方民间习俗和文化。在惠山泥人的彩绘中,“随类赋彩”“随意赋彩”是常见的上彩手段。“随类赋彩”,即在上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色彩的搭配、纹样图案的装饰、线条的运用等因素。同时,在颜色应用上有数量、搭配、色相、明度上的严格要求,在色彩和谐的前提下大胆配色,运用强烈的补色对比和高纯度色调,形成精练准确的色彩性格,传达出作品的总体气质,从而做到以色扶形,充分体现色彩的装饰性、表现性。如作品“小花囡”,在色彩表现上运用大面积的高饱和度的红色和绿色,辅以蓝色作为点缀色,鲜艳的红色代表生活的吉祥如意,红红火火,高明度的绿色象征生命的活力,而蓝色作为点缀色代表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体色彩表现强烈醒目,却显得和谐悦目。手捏戏文类型的泥人多采用“随意赋彩”的色彩处理形式,通过色彩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在表现侍女题材的泥人上,色彩运用文静淡雅,多采用青绿色调。用“退晕法”让颜色出现由深到浅的细微变化,用“一笔法”产生两种不同颜色的过渡。通过这样的色彩技法,体现出吴越文化的融合性与包容性,作品中含蓄、细腻、柔美的特征表露无遗,充分体现江南地域“艳而不俗、淡雅明净”的水乡审美情趣。

1.4惠山泥人艺术的“意境相生”。

无锡作为吴越文化的发源地,无锡泥人背后蕴含积累着丰富的人文意境。惠山泥人作品在形态、装饰、色彩等方面往往蕴含丰富的寓意。惠山泥人自明末清初发展至今创作题材大都离不开表达诸如辟邪祈福、吉祥如意、丰衣足食等吉祥寓意,寄托百姓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而这种特征与千百年来积累和传承的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密不可分,它和民间艺术追求“物我合一”的核心价值观是统一的。如大阿福吉祥的寓意不仅体现在其称呼上,而且体现在其造型处理上。用简洁的团块造型概括出形象的主体,用线流畅圆滑,形成饱满圆润的造型风格,视觉上给人以圆润、柔和的感受。大阿福怀抱青兽,与传统图案“一团和气”有异曲同工之妙,反映了百姓对生活团团圆圆、幸福美满的心理诉求。如“泥春牛”,牛身用黑、赤、青、白、黄五色绘制,寓意北、南、东、西、中方圆大地,代表了五谷丰登,寓意农作物获得好的收成,百姓衣食无忧。民间一直流傳着“摸摸春牛脚,庄稼长得好;摸摸春牛头,吃饭不发愁”的说法。惠山泥人的常用颜色有花青、石绿、赭石、青连、群青、大红、鹅黄等色,并伴有少量的金银色,色彩在明艳中透着雅致,青山、绿水、红花、粉墙、黛瓦……无不透露出江南水乡的意境。

2.民间艺术创作特点对于激发高职学生创意能力的启示

2.1了解本土文化,把握艺术脉络。

本土文化是创意设计的根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孕育了本土文化。因此,任何艺术的创作都离不开文化土壤的培育,离不开所处地域环境,受到政治、经济、文学、戏曲等人文环境的影响。地域文化传统、社会习俗、当地材料、制作工艺、自然气候等因素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文化的积淀,更是创意根基和灵感的源泉所在。高职艺术专业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学习了解本土民间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渊源,其次要学会“因境置宜”,将传统文化、传统艺术作为创意设计的支撑。

2.2理解造型语言,传达造型精神。

对于高职艺术设计学生来说,造型能力是制约学生创意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惠山泥人满简结合的艺术表达手法与当代设计中少即是多的概念是相通的,简和少往往是建立在对创作对象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提炼的结果。因此,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来说,只有在理解造型内在语言、传达造型精神、提升自身造型能力的同时不断总结、概括、提炼,才能对自身创意能力有所促进。

2.3拓展创新思维,创意表达形式。

“随类赋彩”也好,“随意赋彩”也好,既是艺术思维的形象性与科学思维的逻辑性相互整合的结果,又是理性的思维方式,还是审美能力、个性表现和创新设计能力的综合表现。我们在教给学生艺术设计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关注民间艺术不同形式的创意表达形式。通过对民间艺术特点和规律的学习,学生进一步理解和熟悉民间艺术在造型和色彩及传统审美上的特点,从而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进行艺术再创造。

2.4挖掘文化内涵,启发创作灵感。

高职艺术专业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除了研究其物态艺术外,还要研究其方式艺术,充分借鉴和学习民间艺术创作过程中对于文化意境的表达,关注民间艺术其后的文化背景、文化性格、文化精神和文化内涵[3]。只有深入发掘背后蕴含的意义,理解艺术与文化的关联,才能从根本上启发创意灵感,激发创作热情。

3.结语

地方民间艺术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民间真实的生活场景,发展流传于民间,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是劳动人民因境制宜、就地取材、表达传递生活需要和审美情操的艺术,是时代文化的缩影。正因具备这样的特征,民间艺术表现出了很强的生命力和亲和力,其艺术内涵很容易被当代大学生接受。因此,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通过学习民间艺术锻炼自身的创意能力,不仅要学习民间艺术的所呈现的物态艺术,还要理解其方式艺术,剖析艺术背后的文化精神,学会打破思维定式,多鉴别,多分析、多比较、综合自己头脑中的各方面信息从多个方面思考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新的见解,从而在自身创意能力提升上厚积薄发,获得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岁功典·元旦部第二十二卷)[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1952.

[2]张西昌.柳成荫:无意植柳身后成荫[J].中华手工,2017(2):70-72.

[3]田中娟.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与当地民间艺术资源开发的互动机制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3(4):89-92.

[4]王平善.惠山泥人艺术融入无锡地方高校美术教育的探索[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26-28.

[5]陆斐然.无锡惠山泥人民间艺术特色元素探析[J].中国包装,2013(10):34-37.

[6]王红.非遗生产性保护视野下的传统手工艺的继承与发展:以惠山泥人为例[J].美术大观,2015(12):72-73.

推荐访问: 泥人 无锡 创意 高职 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