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科技理工”之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

“科技理工”之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05-14 19:20:08 浏览次数:

【摘 要】在学生工作中构建学生科技创新体系, 可以有效推动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开展,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三亚学院理工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实际,通过打造专业特色的品牌科技活动,搭建学生科技创新平台,搭建学生科技创新研究项目平台,搭建科技社团平台,搭建科技创新队伍平台和构建适应学生科技创新要求的评价体系,有效地推动了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词】科技创新;大学生

科技创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与办学效益的重要标志。

人才培养简单来说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和做事,提高“学生竞争力”,三亚学院理工学院在学生平台搭建上,聚焦“学生竞争力”重点打造了二大平台,一是围绕发扬理工学生的优势打造“科技理工”平台,二是围绕弥补学生短板打造“人文理工”平台。“科技理工”平台核心是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和实践。

1 打造品牌科技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在很多高校,学生活动没有很好地与专业融合,缺乏特色和创新,大多趋于娱乐化。三亚学院致力于打造“一学院一节庆,一专业一品牌”的学生特色活动,理工学院结合了现有专业特点,重点打造了“科技你我她”学生品牌活动,“科技你我她”下设“科技普及你我她”、“科技挑战你我她”和“科技服务你我她”三个子平台。

1.1 科技普及你我她

这个平台是为低年级学生设置的,受益面广,主要是为了开展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广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兴趣,营造科技创新氛围,以学术报告、学术沙龙、科技展览、科技放映厅等不同形式开展。

1.1.1 校外专家学术报告。我们每年邀请5-10名国内外学者专家来校做科技报告,通过学术报告开展科普启蒙教育,拓宽学生知识面,了解本专业前沿动态,拓展学生学术视野,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1.1.2 理工名师面对面。学院要求副高以上职称的老师都要面向学生开展学术讲座,既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又增加了老师与本专业学生接触交流的机会,更好地指导学生成长成才。

1.1.3 科技展览。一是借助各种契机,组织学生到科普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如每年的航天日都组织学生到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参加航天科普教育等。二是收集高年级优秀学生科技作品,开展科技作品展和毕业作品展,起到科技启蒙和普及教育的作用。三是举办世界最新科技发展的图片展,让学生体会到科技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科技的热爱和对科学的崇敬。

1.1.4 学霸沙龙。学生中不乏科技达人,他们在某方面有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学霸沙龙就是为科技发烧友提供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成为科技普及教育的主动者和受益者,发挥朋辈教育示范作用,揭开黑科技的神秘面纱,提升广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信心。

1.2 科技挑战你我她

这个平台是为高年级学生和学霸设置的,以更高层次的创新实践为主,以举办系列比赛和开展竞赛培训等形式开展。

1.2.1 举办校内科技竞赛。如举办校内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大赛、数学建模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DV制作大赛、微电影大赛等。

1.2.2 组织参加省赛国赛。如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泛珠三角”大学生计算机作品竞赛、大学生数学竞赛等。

1.2.3 开展竞赛培训。结合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我们在比赛准备期间会举办系列培训班,帮助学生冲刺提升。

1.3 科技服务你我她

这个平台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而设置的,以义务维修、机器人走进中小学和科技支教等形式开展。

1.3.1 义务维修。学生通过专业所学知识为全校师生提供义务维修服务,在服务了他人中锻炼自己,主要有电脑故障维修、电脑系统重装与维护、电子产品故障检测与维修和网络故障检测与维修。

1.3.2 机器人走进中小学。三亚学院作为海南省唯一一所指定作为举办机器人创客教育“百千万工程”的100所高校之一,担负着普及机器人基础教育的使命和责任。理工学院专门组建了ROOBTEAM机器人团队,在三亚市各大中小学开展机器人科普教育,对中小学开展机器人启蒙教育,激发了他们对未来社会探索和热爱科学的兴趣,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受到各大中小学的热烈欢迎。

1.3.3 科技支教。社会服务是高校三大功能之一,为了践行学校社会服务职能,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针对当地中小学科技信息教师的缺乏,我们联合了当地教育局定期定点开展了科技支教活动,活动得到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

2 搭建学生科技创新平台

2.1 搭建学科竞赛平台

一朝参赛,终身受益,学科竞赛在培养学生實践动手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上具有积极作用,理工学院积极搭建学科竞赛平台,以学科竞赛为核心,构建学生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学生科技创新的进一步提升。我院大力倡导的学科竞赛平台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等10余个赛事,理工学子近几年荣获70余项全国性奖项和近350余项省级奖项,平均每年获得10余个全国性奖项和30个省级奖项。

2.2 搭建开放实验室平台

学生的奇思妙想需要鼓励,需要通过实验平台来验证和实现,常规的实验室主要用于实验教学,很难兼顾到学生课余的科技创新活动。为此,为了激励学生科技创新,理工学院创建了开放式的创新实验室,对全校学生实行开放,学生可以任何时候到实验室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实验室还设置开放课题供学生创新实践,创新实验室平台大大激发了学生创新热情,产生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创新成果。

2.3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国内外不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成功范例,校企合作在学校人才培养特别是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起到重要作用。三亚学院理工学院重视校企合作,联合共建实验室、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建科技创新平台等,如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共建了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共建了车辆实验中心,每年暑假我院都组织一批学生到吉利汽车生产基地等单位进行实习实践,既锻炼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又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又如我院与美国NI有限公司共建了虚拟仪器实验室,虚拟仪器实验室既节约了仪器设备成本,又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

2.4 搭建社会实践平台

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科技创新在社会实践中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认识社会的深度和广度,而通过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和探索,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科技创新,增强科技創新意识,从而改进和创新科学技术。在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中,我院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科技下乡、科技创新进中小学等活动, 让有一定科技知识的学生对乡村、中小学生进行科技指导, 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3 搭建学生科技创新研究项目平台

理工学院在创新开放实验室平台上,设置了大量科技创新基金开放项目,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参加,另外我们也大力支持学生参与到老师的科研项目中去,以课题项目驱动的形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项目研究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2013年至2017年期间,在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平台的基础上,我院共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3项,其中国家级立项22项,省级立项21项。另外,我院通信工程1401班学生独立主持申报的项目《人工智能黑白棋》获批教育部2016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4 搭建科技社团平台

为了营造校园科技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科技创新主体性和积极性,学院搭建了科技社团平台,主导创建了10余支科技创新、动手实践类的精品社团,如:机器人创新研究社、LabVIEW学生创新俱乐部、飞鹰航拍工作室、机器鱼创新社、数学建模协会等等。学院给予科技社团经费保障,同时对社团进行科学指导和监督管理,社团在社长的领导下自主管理和运行,组织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开展各种类型的学习研究和科技活动,科技社团很好地营造了校园科技创新氛围,带动全院学生自主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和学习研究。

5 搭建科技创新队伍平台

5.1 学生梯队的培养

学院特别重视学生梯队培养,注重发现培养骨干分子,再发挥骨干的传帮带作用,形成“一带N”效应。我们特别注重队伍“层次”建设,在团队组建时,我们会有意识地高年级和低年级组合搭配,根据不同年级我们设置不同的培养方案,培养一批有能力的高年级骨干学生,对低年级进行科技创新指导,这样保证了科技创新成果和宝贵经验得以传授下来,低年级学生在高年级骨干的指导下快速成长,完成新老交替,依次不断良性循环,保证了科技创新队伍的延续和发展。

5.2 发挥指导教师的领航作用

指导教师在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中是核心,是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我院通过系列激励政策,积极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指导教师在学科竞赛和课外科技活动的领航作用。一是选拔了业务水平高、科研项目多、实践能力强和经验丰富的双师双能型教师担任项目团队指导教师。二是聘请了一批热情高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科技社团指导老师,参与科技社团的咨询和督促,指导科技社团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和建设。

6 构建适应学生科技创新要求的评价体系

学生科技创新需要学校有制度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三亚学院把创新学分作为必修学分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同时出台了系列激励政策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而在国家奖学金、书福奖学金、入党推优、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等评选时, 我们把学生参赛获奖、参加项目研究和科技创新活动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和加分项目,以引导更多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中去。另外,我们也积极推荐科技创新能力强、综合条件优秀的学生给优秀企业,为他们考研深造建立绿色通道,让这些学生获得更多更优秀的深造和就业资源。

【参考文献】

[1]王喜鸿,王春瑜,王涛.打造“高端、大气、上档次”品牌学生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4:60,93.

[2]陈厚桂,查晓明,华小梅.基于课外科研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8):21-25.

[3]陆锦冲.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现[J].中国高等教育,2012,12:55-56.

[责任编辑:田吉捷]

推荐访问: 理工 科技创新 构建 体系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