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畜舍的结构要求及类型

畜舍的结构要求及类型

时间:2022-05-11 14:15:03 浏览次数:

摘要:控制畜舍环境的基本手段以修建不同类型的畜舍最为经济划算,而畜舍是由各部结构组成,结构的合理性与否,决定了畜舍控制环境能力的大小。所以,畜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畜舍小气候的适宜性,是建造畜舍、控制环境的关键一环。畜舍的结构包括:屋顶、天棚、墙、地面及楼板、基础、门窗、楼梯等。其中屋顶和外墙是影响畜舍温热环境的主要结构。

关键词:畜舍;结构;类型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7)10-0136-02

1 屋顶

屋顶是畜舍上部的外围护结构。其功能在于防止雨雪和风沙侵袭以及隔绝强烈的太阳辐射热,畜舍应具有的冬季保温、夏季隔热功能。屋顶的作用有三条:即承重(承受风雪荷载)、防水(雨水)、保溫隔热。由于屋顶在畜舍上部,不仅防水问题异常突出,而且辐射热也可能从屋顶大量转入舍内。另外因为舍内上部空气温度高,冬季屋顶内外温差势必大于外墙内外温差。这样在屋顶和外墙热阻值相同的条件下,屋顶单位面积的失热必定多于外墙。由此可见,屋顶的防水、保温隔热作用相当重要。但是任何一种建筑材料都很难兼有防水、保温、承重的综合功能。所以正确处理好这三方面的关系,做到既满足畜舍控制环境的综合需要又尽量使畜舍造价较低,是设计畜舍之初应特别认真考虑的。屋顶的形式繁多,常用的形式有单坡式、双坡式、综合式、平屋顶、气楼式、锯齿式等。

单坡式:跨度很小、一侧有坡、结构简单、造价较低。其优点是前面敞开,能最大限度接受日照,舍内阳光充足、干燥,适用于单列舍和较小规模的畜群。目前,我国农村小规模养殖户的简易畜舍,多采用此种形式。它的缺点是净高较低,影响人工操作,在风雨雪天气,应有相应的防护措施。

双坡式:是目前畜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屋顶形式,适用于不同规模的畜群。其跨度较大,不仅能较好地利用畜舍面积,也有利于保温。夏季将其前后敞开,使空气对流形成穿堂风,有利于防暑。

综合式:在舍顶的前缘加一个短缘。可以起保温、挡风避雨的作用。与单坡式比,能适当增加畜舍跨度,节省建筑材料。只是前檐要遮挡部分阳光,采光稍差。

平屋顶:随着建材工业的发展。我国各地均有使用平屋顶的,而华北一带则使用较多。其优点是可以节约大量日渐贵重的木材、充分利用屋顶平台。只是平屋顶上防水问题较难解决,一般需要二毡三油。若要在其上建造水池则需采取更为可靠的防渗措施,这势必要增加畜舍造价。

气楼式和半气楼式:南方地区较多。实质上是带天窗的双坡式屋顶。有一侧天窗和二侧天窗两种。目的是加强通风和采光。该屋顶适用于跨度较大的畜舍,但造价较高。

屋顶除应具有防水、保温、承重等性能外。还应有不透气,耐久、结构轻便、简单、防火、造价便宜等特点。

2 天棚

天棚是将畜舍与屋顶下空间隔开的结构,又名顶棚、天花板。其主要功能在于冬季防止舍内热量大量从屋顶处排出,夏季阻止强烈的太阳辐射热传入舍内。同时也利于通风换气。屋顶下、天棚上的空间成为阁楼,也叫顶楼。

要求:由于从天棚处丧失的热量,双列式畜舍达36%,四列式畜舍内达44%,所以天棚需要具备高度的保温隔热性能。为此,天棚上应有足够的保温层。建造天棚的材料也应尽量选择热阻值高的。同时,天棚还应具有不透水、不透气、防潮、耐火、耐久等特点。为了降低建筑造价,天棚的结构应简单、轻便。

材料:在选材时要因地制宜。尽量使用当地价廉、热阻值高的材料,常用的有混凝土板、木板等。在我国农村畜舍中常常可见到草泥,甚至篦席等简易天棚。只要使用得当,这类天棚同样可以获得较好的保温隔热效果。

3 墙体

墙体是畜舍结构的主要部分。比如砌墙,其重量占畜舍建筑物总量的40%~65%,造价占总造价的30%~40%。墙也是畜舍的重要外围护结构,它将保证舍内具有必要的温度、湿度,并且通过窗户等保证舍内有良好的通风和光照。冬季墙体的失热量要占畜舍总失热量的35%~40%。

分类:墙体按不同功能,分为承重样、隔断墙。直接与外界接触的墙体统称外墙,反之称为内墙。外墙体的两长墙叫纵墙或主墙;两端短墙叫端墙或山墙。

要求:外墙墙身与舍外地面邻近部位称勒脚,易受风雨侵蚀,应采取一定的防潮措施。其中包括用防水砂浆抹面和沿外墙四周建立散水和排水沟等。舍内窗台以下至地面水泥砂浆粉刷的部分称作墙围,它可以防止水汽渗入墙体内。墙体必须具备保温、隔热、坚固、耐久、抗震、耐水、防水等性能。应尽量选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作墙体,国内目前一般使用的墙体材料多是空心砖或黏土砖,可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和各类畜舍的环境要求选用不同厚度的砖墙。敞开式,半敞开式一般1砖墙,封闭性畜舍可采用空斗墙,全封闭性和北方寒冷地区畜舍可用1.5砖墙。

4 门

畜舍门有内外之分。舍内分间的门和各附属建筑通向舍内的门叫内门,通向舍外的门叫外门。畜舍外门的大小,应充分考虑家畜自由出入的需要,运料清粪的需要和意外情况发生时能迅速疏散家畜的需要。每栋畜舍的两端墙上(山墙)至少应设两个向外的大门,正对中央通道,以便于送料、清粪,也便于实现机械化作业。大跨畜舍也可正对粪尿道设门。门的多少、大小等都应根据畜舍的实际情况处理。较长或带运动场的畜舍在纵墙上也可设门,但要尽量设在向阳背风一侧。寒冷地区要注意门的保温,可设双层门,有必要时还可加挂门帘。

5 窗

窗户的功能在于保证畜舍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换气。因此窗户的数量、大小、形状、位置不仅对舍内的光照与温度状况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直接影响到舍内通风质量的优劣和有害气体、湿气的排出。所以在设置窗户时,要统筹兼顾它的各种要求。如寒冷地区保温是主要矛盾,所以在保证采光系数和夏季通风的基础上适当少设窗,窗户面积也不宜过大。在温暖地区主要是保证通风,可适当多设窗和加大窗户面积,但也不宜过大,要根据具体情况,因时因地制宜。

6 地面

畜舍地面的综合性要求是:坚实、耐久、不硬、有弹性、平坦、不滑、保温、不冷、不渗水、不潮、有利于消毒、排污、经济、适用。一般来说,很难有一种建筑材料能集上述优点之大成。水泥、砖石等硬性材料,又硬又冷。保温的多孔材料,一般又易吸湿且不耐久。我国绝大多数畜舍都是使用水泥地面,这种冷、硬的地面明显地增加了畜禽感冒等的发病率,造成重大损失[1]。

分类:按形式分为有漏缝地板(包括全漏缝和局部漏缝)和无漏缝地板。按材料分为水泥地、混凝土地、砖地等。按导热性分为冷地面(导热性强,如水泥地等)、暖地面(导热性弱,如木地板)。

改善方法:分层次使用不同材料:可使用夯实的土上铺垫厚的炉渣拌废石灰作为地面垫层,在此基础上铺垫一层聚乙烯薄膜(0.1mm)作为防潮层,薄膜靠墙的边缘向上卷起,然后再铺以导热性小的加气混凝土、强度好的空心砖。就能改善畜舍地面的保温、防潮性能。铺垫草:垫草不失为一种改善地面状况的极好的方法。尤其是遍布我国城乡的中小型牧场,更应积极推广这种方法。

畜舍地面还应有一定坡度,但也不能过大。

7 畜舍类型

畜舍的根本作用在于给家畜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不同类型的畜舍所起的作用、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这是因为畜舍的形式不同,保温、隔热、通风换气、采光等的效果也不同。这自然就带来了畜舍的小气候条件的差别,所以畜舍的不同形式,也是影响畜舍卫生条件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畜舍的形式都是按四周墙壁的严密程度划分,可分为封闭、开放和半开放、棚舍。棚舍仅适用于温暖地区及饲养抗寒力强的畜禽养殖[2]。

7.1 封闭舍

封闭舍系指上有屋顶遮盖,四周有墙壁保护,通风换气仅依赖于门、窗和通风管道的畜舍。这种畜舍主要的特点是抵御外界不良因素的能力较强,使舍内能保持一个较理想的空气环境。封闭舍内最主要的环境因子是温度,而决定舍内温度高低的关键因素是热量,封闭舍的热量又主要来自畜体散发的体热。此外,舍内热量的来源还有人的活动、机械运动、生产过程中的产热,以及舍外传入的热量。正是这些热量,使其和舍外有显著差异。其总特点如下。

7.1.1 舍内冬季较暖,防寒较易

夏季较热,防暑较难。因此应特别注意加强封闭舍的防暑降温措施。一般地说,封闭舍最好用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寒冷地区。

7.1.2 舍内空气温度分布不均匀

以垂直方向看,天棚和屋顶附近较高,地面较低。四层的笼养式育雏室。1~4层的温度分别为29.5℃、30.2℃、30.4℃、31.4℃,这就是说舍内垂直向的温度是逐步向上递增的。按环境条件要求,地面附近到天棚附近的温差不能超过2.5~3℃。也就是说高度每升高1 m,温差不超过0.5~1.0℃。从水平方向看,靠近门、窗和墙壁地带温度较低,中间则较高。冬季墙壁内表面温度同舍内平均气温相差不超过3~5℃,墙壁附近温度不超过3℃。掌握了空气温度的上述规律,对于畜舍设置温度控制设备,合理安置畜禽等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笼养的育雏室内,应设法把日龄较小,体质较弱的雏鸡安置在上层。

7.2 开放舍和半开放舍

开放舍是三面有墙,一面无墙的畜舍。而半开放舍则是这一面有半截墙的畜舍。这二类畜舍由于空气的流动性较大,所以舍内空气环境于舍外的差异不大。当外界气温达到-1℃时,开放舍内仅能维持3℃,而封闭舍内可达13℃。在外界温度为-2.2℃时将1200只蛋鸡的封闭式和开放式鸡舍进行比较,其22周龄的产蛋率分别为76.4%和73.1%。死亡率分别为5.62%和12.65%。每12枚蛋所需饲料分别为1.68 kg和1.88 kg。可见开放舍的御寒能力低,冬季对畜禽有不利影响。如饲料报酬低,健康水平下降等。为了克服开放式、半开放式畜舍冬季保温较差的弱点,可以在冬天用帘子将开放的部位封闭,有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涛.现代养殖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99-100.

[2] 榮昌牧校.养猪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341.

推荐访问: 类型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