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颈椎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颈椎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时间:2022-05-10 08:55:02 浏览次数:

【摘 要】 按照颈椎病的临床分型对颈椎病常用的建模方法进行综述。现阶段对于脊椎病的建模方法虽然很多,但各有其不足。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进一步研究和建立综合的动物模型,仍然是努力的目标。

【关键词】 颈椎病;动物模型;综述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4.08.017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或颈部筋伤等刺激或压迫相邻的神经根、椎动脉、脊髓、交感神经等组织,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本病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长期伏案工作、不良坐姿、长期劳损、颈椎的退行性变等均可成为颈椎病的病因。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不断提前,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重视[1]。理想的颈椎病动物模型是研究颈椎病病因病机的基础,国内外学者对此建立了大量的动物模型。本文就目前常用的颈椎病动物模型,综述如下。

1 动物的选择

为使建立的颈椎病动物模型与人类的颈椎病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应符合以下要求[2]:①所选动物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尽可能接近人类;②能再现颈椎退行性改变的客观规律;③模型重复性好;④经济易行。高等动物如猿、猴与人的血缘关系比较密切,是颈椎病最理想的动物模型,但考虑到驯养条件严格、伦理问题、周期长等,限制了它们的使用。四肢行走动物如猪、犬、羊等次之,但其实验费用高,对饲养场地存在要求,无法进行大样本研究。而兔、鼠等小型动物,与猿、猴等比较,虽然准确性较差,但从实验费用、周期、取材等方面综合考虑有很大优势,可以进行大样本研究,故目前研究多采用兔和大鼠。

2 按临床分型建模[3]

2.1 颈 型 颈型颈椎病是最早期的颈椎病,治疗不当可发展为其他型颈椎病[4]。根据流行病学调查,长期低头伏案工作造成的异常应力负荷的人群易得颈椎病[5]。余家阔等[6]根据这一情况,在国内成功建立了第一个颈型颈椎病的动物模型。方法:将家兔固定于特制的蹲坐低头支架上,颈椎处于低头屈曲45 °,每次2 h,每日2次,持续12周。

罗才贵等[7]按照余家阔的建模方法加以在家兔后颈部敷冰块和冷风刺激,电镜下观察发现家兔后颈部骨骼肌线粒体结构明显破坏。张义等[8]固定家兔于特定的低头位兔盒里,低头45 °,每次5 h,每日1次,固定16周,通过电镜下观察胶原纤维超微结构,发现长期异常应力可以使家兔颈后肌肌外膜超微结构发生改变。目前所采用的颈型颈椎病建模方法大都在余家阔建模方法基础上有所改进,但无进一步的进展。此类实验以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为模仿对象,通过测量相关指标,证明了不良姿势、不良生活习惯及长期劳损是颈型颈椎病发病的诱因。

2.2 神经根型

2.2.1 椎管插线法 窦夏睿等[9]采用椎管插线法对大鼠颈髓背根神经造成持续卡压,建立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动物模型,结果发现建模后大鼠患侧机械痛阈明显降低,出现了显著的痛觉过敏现象。方法:大鼠麻醉后,以大鼠最高棘突(T2)为基准,向上取背部正中切口,逐层钝性分离,暴露C6~T2左侧椎弓,轻轻钳开C7左侧锥弓,暴露脊髓,用神经剥离子将脊髓轻推至右侧,再将尼龙渔线轻轻沿脊髓纵轴放至C7、C8、T1神经根腋下;插线时注意渔线不要过度下压,以免碰破椎静脉丛导致椎管内大量出血;逐层关闭伤口,缝合,术后抗感染3 d。此法虽简单易行,准确快速,周围神经症状出现迅速,感觉异常的情况维持时间较久;但对动物的局部造成损伤,可能出现严重的出血、神经根、脊髓损害等。

2.2.2 单纯机械性压迫 杜思邈等[10]采用硅胶片压迫大鼠颈神经根成功制备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方法:大鼠麻醉后,做颈后正中切口,暴露左侧C6椎板,用止血钳咬除C6椎板和部分关节突,暴露左侧C6神经根,将硅胶片置于左侧C6神经根与硬膜囊交界处的腋下侧。孔微微等[11]用“V”形钢柱插入大鼠C6和C7椎间孔内使颈部背根节造成慢性压迫,成功建模。方法:麻醉大鼠后,在大鼠左侧C6到T2的脊柱旁切开,暴露C6和C7椎间孔,用直径5 mm探针在背侧中线垂直方向和跟背侧的水平线成60°方向,插入C6和C7的椎间孔,插入深度为2 mm;当探针压迫到神经根时,前肢会发生轻微的肌肉收缩;然后将长度为2 mm,直径为0.5 mm光滑的钢柱按照探针的方向插入C6和C7的椎间孔。

2.2.3 机械性压迫和化学性刺激法 张军等[12]以浸有福尔马林的定量滤纸片压迫和刺激大鼠C6、C7神经根,来模拟颈神经根炎,并通过病理学、行为学、电生理学及放射免疫学等方法证实了模型的成立。方法:将大鼠麻醉后,取后正中切口,暴露棘突及两侧椎板;剪断C6、C7两侧横突以上椎

板,暴露脊髓;用神经剥离子将脊髓推向右侧,显露出左侧C6、C7神经根,将浸有福尔马林的定量滤纸片放在神经根腋下;止血后逐层缝合并包扎。高曦等[13]成功复制此建模方法。

2.2.4 自身增生压迫法 杨大志等[14]建立了一种自身骨性增生造成神经根慢性嵌压损伤的动物模型。方法:将家猫麻醉后,取下颈段后正中切口,显露出右侧C7、C8神经根及椎间孔内口;用牙髓钻破坏椎间孔周围骨皮质后,将咬除的棘突剪成

3 mm×10 mm骨条;在中间处对折呈“V”形,直视下从椎间孔内口向外沿骨壁嵌于神经根通道内左侧,做正常对照;经影像学、病理学和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检测,证实了神经根慢性嵌压损伤的动物模型成功建立。因其做法复杂,建模时间长,限制了其使用。

2.3 椎动脉型

2.3.1 植骨法 李雷等[15]选用日本大耳白兔,麻醉后取颈前正中纵行切口,显露椎体前方及其横突前方,切除一侧横突间骨翼,分离椎动脉内侧的骨膜;骨膜下分离至椎体后方,将8 mm长骨块植入骨膜下间隙;逐层缝合,术后36 d成功建模。许多学者按照此建模方法成功复制[16-17]。该建模方法存在的缺点是横突孔周围植骨的位置难以把握,以及植骨块固定困难,即使局部融合后也很难刺激到椎动脉。

2.3.2 结扎法 蔡增林等[18]通过结扎家兔单侧椎动脉直接影响椎基底动脉血供,来建立椎动脉受压的动物模型。方法:家兔麻醉后,常规备皮,消毒铺巾;在第1肋缘以上做纵行切口,右颈部肌肉双结扎后切断,分离血管神经找到臂丛;在臂从中仔细分离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其中一分支走向前内侧移行于颈部脊柱旁侧即为椎动脉;以动脉夹夹闭右侧椎动脉, 直接造成脑干缺血。

2.3.3 注射法 朱明双等[19]于家兔左侧C3~5横突侧面注射组织硬化剂775注射液(消痔灵),造成单侧椎动脉纤维化阻滞,成功建模。此建模方法被广泛应用[20-22]。该方法简单、可靠,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

2.3.4 力学平衡失调法 张军等[23]根据临床经验及相关理论[24-25],并通过外载荷力的作用将家兔下颌骨与肩胛冈分别均分为3个点,向左侧旋转颈椎至下颌骨和肩胛接触,用7号线将均分的三点缝合,使颈椎失稳;通过椎动脉血流量测定证实了家兔颈椎动力性平衡失调动物模型的建立。这可能是因为长期颈部肌肉平衡失调,刺激了颈部软组织内的交感神经,而导致椎动脉痉挛、椎动脉血流量下降。该建模方法相对简单,易于复制,创伤小,建模成功率高。韩鹏勃等[26]通过切除兔颈椎项韧带、椎板间韧带、棘突和关节突,建立静力性平衡失调动物模型。方法:取新西兰白兔,麻醉后,做颈后正中切口,剥离颈部项韧带并向两侧分开,显露并切除C2~7棘突,咬除双侧C2~7的关节突外1/2部分,切断椎板间韧带。该建模方法由于损伤了动物颈后部软组织结构,使动物有易于低头倾向,这符合长期低头伏案工作人群易患颈椎病的特点;但棘上韧带及椎板间韧带具有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颈椎很快又会达到新的力学平衡。

2.3.5 瘀血注射法 杨松涛等[27]根据中医的瘀血理论,造成动物局部气血受阻。方法:取同种属异体家兔股动脉血与质量分数25%盐水(1∶1)混合,并加入肝素钠注射液0.1 mL水平震荡摇匀,制为瘀血;将制备好的瘀血9 mL,分别注入家兔左侧颈夹肌、横突间肌与横突棘肌的肌内与肌间隙;通过经颅多谱勒仪(TCD)动态观察模型发生、发展过程,发现家兔椎动脉供血不足。温国伟[28]复制该动物模型,通过TCD、眼震电图(ENG)、前庭诱发电位(VsEPs)、前庭血流、神经电生理、椎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组织病理等手段验证了该建模法是一种稳定的、成功率比较高的模型。

2.4 脊髓型

2.4.1 螺钉拧入法 蔡钦林等[29]在国内首先采用植入螺钉压迫法建立模型。方法:经颈前路对兔C4、C5椎体分别置入直径为4 mm的螺钉,每隔2~4周拧进0.75~1 mm;经3~4次手术,成功建立了兔的慢性颈脊髓压迫模型。此法虽相对简单,但实验动物死亡率高。

2.4.2 植入物法 龙厚清等[30]采用植入异物背侧压迫大鼠脊髓法成功建模。方法:大鼠麻醉后,充分暴露C4~C7椎板,切除黄韧带,分离硬脊膜,显微镜下将一块由缓释膜包被的吸水聚氨酯弹性体嵌入C5、C6椎板下和硬脊膜之间;然后逐层缝合,关闭切口。其他植入物材料还有:聚乙烯-聚丙烯酰胺互穿网络水凝胶[31]、硅胶颗粒[32]、显影树脂脊髓压迫钉[33]、可膨胀的螺钉[34]和自体骨[35]等。

2.4.3 注射法 戎利民等[36]采用毛豚鼠经颈椎前显露,X线引导下确认C4、C5或C5、C6椎间隙;并将4号空心针插入椎间隙距椎体后缘约0.5 mm处,进针深度约2~3 mm;将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注入,对颈髓造成慢性恒定的压迫;术后8周开始出现脊髓损伤临床表现,表明建模成功。

2.4.4 球囊压迫法 此法由Tarlov[37]首先提出。宗会迁等[38]经山羊颈前路建立渐进性脊髓压迫模型。方法:山羊术前禁食24 h,取颈部左侧切口,暴露左侧C2、C3椎间孔;将双腔球囊导尿管通过椎间孔向前向上缓慢插入硬膜外腔,直到球囊达

C2、C3椎间盘水平;在CT扫描定位引导下,尽量使得球囊达颈髓腹侧正中矢状位;导管内注射0.1 mL

生理盐水,CT扫描确认球囊不漏水后,固定导管;逐层关闭切口,留置剩余导管于体外;再次进行CT扫描,确认球囊膨胀状态无变化后,抽尽球囊内的生理盐水;术后10 d动物行为恢复正常后,经导管注射生理盐水0.2 mL使球囊膨胀;随后每日注水0.02 mL,直到球囊占椎管矢状径的50%,完成模型制作。此法主要适用于犬、羊、猪等用四肢行走的动物。

2.5 交感神经 齐越峰等[39]经颈前路对家兔双侧颈交感神经节给予电刺激,研究颈交感神经受累后出现颈椎性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家兔麻醉后,沿颈前正中做一纵行切口,暴露颈交感节及左颈总动脉,给予双侧颈交感神经节电刺激,测量左心室内压(LV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变化。夏玉军等[40]通过刺激颈交感神经节后,通过激光多普勒血流计测定基底动脉血流量对比基线血流量(股动脉血流量)的变化,证实了颈部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可造成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

3 小 结

颈椎病的实验动物建模是一项长期的探索性工作。采用建立颈椎病的动物模型来探讨颈椎病的病因或病机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动物模型存在的局限性。总结近年来发表的文献来看,有以下几点不足:①缺乏综合模拟的动物模型,疾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造成的。颈椎病错综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不是单纯一种或二种动物模型可以完全模拟出的,故单一模型是否成立尚需商榷。②实验动物的高死亡率、致残率,尤其是对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颈椎病的建模。朱明双等[19]采用的注射硬化剂法,实验动物死亡率达8.6%;蔡钦林等[29]

采用的螺丝钉拧入法,实验动物死亡率高达45%。③手术创伤大,需进行手术的建模法,术中损伤大,可能出现严重的出血、神经根、脊髓损害等;术后并发症多,术后引起感染、老鼠相互撕咬等,往往造成建模失败。总之,现阶段对于颈椎病的建模方法虽然很多,但各有其不足。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进一步研究和建立综合模拟动物模型仍然是努力的目标,期待更为成熟的建模方法的诞生。

4 参考文献

[1]谢兴文,王春晓,李宁.颈椎病发病特征与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2,7(7):46-47.

[2]崔淑芳,陈学进.实验动物学[M].4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3:204-206.

[3]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下册)[M].

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973-1974.

[4]周群英,刘玉蓉,谢桂梅,等.吴茱萸加粗盐热敷大椎穴配合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2):121-122.

[5]仲卫红,冯居平,陈水金,等.福州市中青年伏案工作者颈椎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18(2):50-51.

[6]余家阔,吴毅文,汪发贵,等.实验性颈椎应力应变分布改变对颈椎组织结构的影响[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56-459.

[7]罗才贵,罗建,钱俊辉,等.颈康灵胶囊对颈椎病兔模型骨骼肌线粒体结构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09,41(4):78-79.

[8]张义,刘福水,钟鼎文,等.长期异常应力对家兔颈后肌肌外膜胶原纤维超微结构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8):818-820.

[9]窦夏睿,孙建宁,王威,等.中药复方颈舒片对大鼠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感觉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学杂志,2007,42(8):22-25.

[10]杜思邈,张忠亮,李强,等.神经根型颈椎病大鼠气虚血瘀证候变化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20(5):578-580.

[11]孔微微,宋学军.小鼠CCD模型和颈椎神经根性病变模型建立及机制研究[D].温州:温州医学院,2011:16-23.

[12]张军,尚秀兰,孙树椿.中药治疗颈神经炎大鼠神经根内P物质含量的放免测定[J].中国中医骨伤科,1998,6(2):4-6.

[13]高曦,李倩,张海兵,等.夹脊电针治疗对大鼠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丘脑痛感区FOS蛋白及脊髓背角COX-2蛋白含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13(2):177-179.

[14]杨大志,王坤正,陈君长,等.神经根慢性嵌压损伤的动物模型建立[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14(5):290-294.

[15]李雷,王欢,王海义.椎动脉受压模型的制作与观

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8,5(2):164.

[16]李俊华,潘子毅.椎动脉受压动物模型血浆内皮素的变化[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3,11(5):16-18.

[17]皮全民,谢明夫,梁帮领.椎动脉型颈椎病动物模型的建立[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8,(7):37-38.

[18]蔡增林,倪健强,许丽珍,等.家兔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动物模型的BAEP变化[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21(2):109-111.

[19]朱明双,郑重,黄勇,等.家兔椎动脉型颈椎病模型制作的实验研究——经颅多谱勒检测[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0,6(3):134-137.

[20]寿折星.复方川脊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兔动物模型作用及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10:16-18.

[21]周敏,薛超,王艳丽,等.颈痛宁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11,39(6):43-44.

[22]刘清华,潘曙明,盛颖,等.高压氧用于兔椎动脉型颈椎病致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的实验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4):330-333.

[23]张军,齐越峰,孙树椿.家兔颈椎两侧肌肉平衡失调对椎动脉血流的影响[J].中国骨伤,2002,15(5):280-281.

[24]张军,齐越峰,孙树椿.椎动脉与颈交感神经的解剖关系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学中意义[J].中国骨伤,2001,14(12):737-738.

[25]Miyamoto S,Yonenobu K,Ono K.Experimental cervical spondylosis in the mouse[J].Spine (Phila Pa 1976),1991,16(10 Suppl):495-500.

[26]韩鹏勃,白小军.颈椎失稳对椎动脉血流影响的兔动物实验研究[J].吉林医学,2013,34(17):3299-3300.

[27]杨松涛,胡晓梅,郑重,等.一个新的椎动脉型颈椎病家兔动物模型的建立——TCD对CSA模型形成、发展及变化的评价[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5,21(6):84-86.

[28]温国伟.椎动脉型颈椎病新模型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5-9.

[29]蔡钦林,黄云钟,杨文,等.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超微病理变化的实验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6,6(6):254-256.

[30]龙厚清,温春毅,胡勇,等.慢性压迫性脊髓症研究平台的建立及体感诱发电位功能评价的机制[J].中华骨科杂志,2010,30(4):427-432.

[31]王军,韦峰,汪辉亮,等.慢性颈脊髓压迫模型大鼠构建及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7):1196-1200.

[32]都兴林,韩凤岳.脊髓型颈椎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观察[C]//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八次全国颈椎病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2004:184-190.

[33]张迪.一种新的兔脊髓型颈椎病动物模型的建

立[D]. 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1:8-13.

[34]Kanchiku T,Taguchi T,Kaneko K,et al.A new rabbit model for the study on cervical compressive myelopathy[J].J Orthop Res,2001,19 (4):605-613.

[35]徐远坤,陈久毅.中药健身丹对脊髓型颈椎病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J].贵州医药,2009,33(6):490-492.

[36]戎利民,蔡道章,吴金浪.慢性压迫性颈脊髓损害的超微结构观察[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8,26(5):536-538.

[37]罗科锋,李立钧,谭军.慢性脊髓压迫动物模型构建的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12,33(15):3289-3290.

[38]宗会迁.颈髓压迫性损伤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实验和临床研究[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0:

33-36.

[39]齐越峰,张军,孙树椿,等.刺激颈交感神经对家兔心脏功能活动变化的影响[J].中国骨伤,2003,16(5):278-280.

[40]夏玉军,于腾波.刺激颈部交感神经节对椎动脉血流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2,20(5):323-325.

收稿日期:2014-05-19;修回日期:2014-06-24

推荐访问: 研究进展 颈椎病 模型 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