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药源性疾病

药源性疾病

时间:2022-05-09 18:55:03 浏览次数:

摘要:药源性疾病是指药物引起与治疗作用无关的,并能导致机体某一个或几个器官、某一处或几处局部组织发生功能性和(或)器质性损害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药物;疾病;合理用药

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s,DID)则是指药物引起与治疗作用无关的,并能导致机体某一个或几个器官、某一处或几处局部组织发生功能性和(或)器质性损害的不良反应。药物作为致病因子,大约有1 000种药物可诱发药源性疾病,而且药源性疾病在临床表现、病理组织改变及实验检查等方面。与其他疾病很少有特异性不同。因此,药源性疾病的诊断较为困难。

1 引起药源性疾病的原因分类

1.1药理作用相关类 其发生常受各种药动学及药效学因素的影响,是药源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发病率最高,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可以预测此类疾病。

1.2药物制剂因素 药物在生产或调剂过程中,混入有毒物质,如阿司匹林合成中温度过高会产生乙酰水杨酸苷而引起过敏反应,阿托品、毛果芸香碱眼药在配制过程中pH值改变,产生分解物直接刺激组织形成慢性结膜炎。

1.3与促进微生物生长相关类广谱抗生素等抗生药物抑制或杀灭了体内特别是肠道内的敏感菌,使体内菌群平衡失调,导致耐药菌过度生长,从而引发各种继发的真菌感染及伪膜性肠炎等。

1.4与化学刺激相关类 例如口服药引起的食道损伤、胃肠黏膜损伤,注射药物引起的局部肿痛、静脉炎;皮肤接触药物发生的皮炎、皮肤坏死。

1.5与药物过敏相关类 如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药物热、过敏性胆汁阻塞症等。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及磺胺类是最常导致过敏反应的药物。

1.6与撤药相关类 这类疾病常发生于长期连续用药而突然停止给药或突然减小剂量后,再次用药不但不会加重症状,而且会使病情得到改善或治愈。

1.7患者机体方面的因素 种族、性别、年龄是个体差异或同一体在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下,对药物的反应不同,会产生药源性疾病。

1.8与遗传代谢障碍相关类 如6-磷酸葡萄糖(G-6-PD)缺乏症患者,服用氯喹、阿斯匹林、磺胺、维生素K等药物,即使很小剂量,都可致急性溶血;而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缺乏者服用上述药物则发生高铁血红蛋白症性紫绀;血浆胆碱酯酶缺乏症患者,使用琥珀胆碱可致呼吸肌麻痹加重。呼吸停止时间延长等。

1.9与基因毒性相关类 有些药物可损伤人类基因,导致细胞分化异常。如己烯雌酚、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右旋糖酐铁、非那西丁、羟甲烯龙(康复龙)等可致癌;孕妇服用己烯雌酚、氯丙嗪、甲氨蝶呤、白消胺、安定、苯妥英钠、阿司匹林、四环素及糖皮质激素等,可致婴儿先天畸形。

2 就病理表现而言,药源性疾病又分

2.1功能性改變 如抗胆碱和神经节阻断药可引起无力性肠梗阻,利血平引起心动过缓等。

2.2器质性改变 与非药源性病无明显差别,也无特异性,因此,鉴别诊断不能根据病理榆,主要依靠药源性疾病诊断要点。包括有炎症型。增生型、血管型、血管栓塞型、赘生型(如药物致癌变)等。

3 常见的药源性疾病类型

变态反应;肝损害;肾损害;神经系统损害。临床常见的听神经损害、椎体外系反应、周围神经炎、视神经炎、精神障碍等。

药物的致癌性 药物致癌性确是一个以难题,因为癌症发病机制和原因大部分是不清楚的。从临床上和病理学的观点看,区别癌症是自发性的或药源性比较困难,所以人们常常要依赖流行病学的调查来判断,不过这种判断即使说明癌变的发生与药物有关,但药物作用时间的长短,发病潜伏期多久,很难有一个准确的答复,更说不清楚病因学。

人们虽然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来评价药物的致癌性,结果是由于药物引起癌变的发生率是比较低的。一般说来,药物引起癌变有三种可能性。

3.1激素 例如妇女用雌激素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有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可能,在怀孕期为了控制流产,常用已烯雌酚,明显地增加下下代女性阴道腺癌,口服孕激素药能增加肝脏良性瘤发生。关于口服避孕药致癌的问题,动物实验结果证明长期大量服用雌激素可以产生肝癌,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

3.2遗传因子毒性 某些化合物分子与细胞核DNA大分子合后,改变基因表达,引起细胞生长异常,结果产生肿瘤,这些事实是人所共知的,可以用遗传因子毒性这一概念来概括。另外免疫反应的抑制也是一个重要环节。下列事实也可以说明遗传因子毒性在癌变过程中的作用。例如患者长期应用烷化剂有增加膀胱癌和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的危险性,滥用非那西汀容易合并肾盂癌。

有些药物可损伤人类基因,导致细胞分化异常。如己烯雌酚、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右旋糖酐铁、非那西丁、羟甲烯龙(康复龙)等可致癌。遗传因子毒性:某些化合物分子与细胞核DNA大分子合后,改变基因表达,引起细胞生长异常,结果产生肿瘤,这些事实是人所共知的,可以用遗传因子毒性这一概念来概括。另外免疫反应的抑制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对有些药物若使用不当可使人们患上癌症。如蛋白同化剂可诱发肝癌,雌性激素可诱发子宫内膜癌等。

药源性疾病很大程度来源于临床上不合理的用药[1],包括药物的滥用、选药不当和误用。作为医生在选药前,首先应全面考虑用药物治疗的利弊,不应只看到药物治疗的有利一面,还应认真地考虑到患者的机体状态、年龄和性别,特别要全面分析患者的心血管功能,肝和肾脏功能以及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等病理生理基础,可根据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针对一些危险性高的患者进行重点监测,及时发现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权衡利弊,必要时停药或更换其它药物。选药时还须考虑合并用药问题,合并用药的原则是为了获得疗效的协同或对副反应的拮抗,不合理的用药往往增加多药并用所致新药源性疾病[2]。

近年来,药源性疾病有明显增多趋势,这需要广大医务人员的重视。了解各类药物可能产生的药源性疾病,并注重患者机体因素(包括遗传基因类型因素的影响)合理使用药物,争取把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减少到最低限度[3]。

参考文献:

[1]沈素.药源性疾病与合理用药[J].

[2]贺汉军,吕和平.重视药源性疾病与合理用药[J].

[3]赵磊.重视药源性疾病促进合理用药[J].编辑/王敏

推荐访问: 疾病 药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