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医院感染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相关思考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医院感染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相关思考

时间:2022-05-07 13:40:06 浏览次数:

眾所周知,肝硬化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肝病,多数出现在肝炎晚期,但也存在部分酒精性肝硬化及血吸虫性肝硬化,与此同时,肝硬化也存在癌变的风险,因此,一旦罹患肝硬化,需要引起患者足够的重视。目前,针对肝硬化的治疗以药物为主,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但随着病程进展,患者仍可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就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什么是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指由于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肝胆等器官病变引发的出血现象,主要的症状有呕血、黑便等,因此,如果已确诊的肝硬化患者出现上诉症状,就需要提高警惕,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由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往往出现在代偿期,感染与出血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就对院内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提出了要求。

这里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院内感染,对于多数患者及普通民众,这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名词,但在临床上时有发生,简单的来说,医院是治疗疾病的场所,人流量较大,不同疾病的患者在此汇集,也就使不同种类的病毒、细菌等聚集,发生感染性疾病的风险也就大大提高。值得注意的是,院内感染的对象并不单单局限于患者,医务人员、患者家属及探视者等,都是院内感染的潜在对象。以上人群在医院内获得感染性疾病,都被称为院内感染。院内感染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病毒、细菌的繁殖较快,一旦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疏忽,消毒不彻底,加之被感染对象的免疫力较弱,这就使得院内感染的风险有所增加。当然,院内感染并不是完全没有规律可循,有研究显示,院内感染与年龄相关,即老人、儿童等更易发生院内感染,院内感染也与患者的基础疾病有关,罹患恶性肿瘤、血液疾病的患者,其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远高于其他疾病的患者。常见的院内感染主要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及原虫感染,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细菌感染。

那么,面对院内感染是否就束手无策呢?实则不然,院内感染不仅可以治疗,还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除了加强消毒,还可以用于抗菌药物进行预防,这里提到的抗菌药物就是我们常说的抗生素。根据抗菌药物的不同化学结构,可以将其分为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及氨基糖苷类,种类繁多的抗生素有其不同的治疗效果,能够针对不同种类的细菌、真菌、病毒进行灭杀。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院内感染与细菌、病毒、真菌等相关,故而在临床中,应用抗菌药物对院内感染进行预防,有其科学性与可行性。

说到这里许多人可能会疑惑,那么多种类的抗菌药物,究竟要怎样选择,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对院内感染进行预防呢?其实,这也是临床医务人员一直在研究的问题之一。目前,常见的解决办法是先应用某一种类的抗菌药物,多选择喹诺酮类或头孢菌类对患者进行预防性用药,在用药期间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白细胞增多等症状,则考虑为院内感染,说明此类药物对感染源的预防效果较弱。这时,就应该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性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我们发现,在以往的研究中,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假绿单胞菌,头孢菌类抗菌药物能够对以上的细菌进行很好的抑制及灭杀。与此同时,应用抗菌药物还能够降低患者静脉血液中的一氧化氮含量,一氧化氮作为一种强血管扩张因子,会对外周动脉产生扩张作用,还会对黏膜血管造成影响,引发再次出血,而头孢菌类抗菌药物能够降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毒素血症,从而降低一氧化氮的含量。也就是说,头孢菌类抗菌药物不仅能够有效预防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院内感染,还能够有效预防再次出血的发生,无形中缩短了治疗时间,也就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

对于院内感染,临床上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近年来关于其的研究更是从未间断,根据已知的危险因素,医院中已经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医务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与监督,竭力避免人为原因导致的院内感染。然而,对于人为原因的控制,并不能完全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医院本身就是相对复杂的场所,患者身体素质也是参差不齐,应用抗菌药物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院内感染预防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患者家属负责。虽然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并不能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进行控制,但能够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已经为患者的治疗争取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看到这里,相信你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院内感染的预防有了新的认识,也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

推荐访问: 预防性 肝硬化 消化道 抗菌 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