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学校和家庭教育相结合提高德育实效性

学校和家庭教育相结合提高德育实效性

时间:2022-05-06 14:55:03 浏览次数:

摘要:在中国大陆,德育概念的泛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传统思想的影响,在近代西方曾经有过一个学科分化意识形态概念,分化的历程,道德从政治,法律,宗教等有一个区分的历史过程,道德教育也同宗教教育政治教育有明确的区别,相关概念是不容易,混为一谈的,但是在中国。这一分化的过程并不明显,由于我们有道德与政治部分的传统,加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政治教育的强调,道德是道德教育这样一个简单的命题,就难以被广泛接受,因此,我们要加强对道德教育的研究与调查。

关键词:学校德育;家庭德育;互相影响;小学生;结合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德育传统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的学生曾参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意思是说,一个有教养的人必然是刚毅和豁然的,并且有责任感面对未来的一切,将仁爱之心作为自己的重任。《大学》中所提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反映了中国古代许多仁人志士共同的人生理想。北宋司马光提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意思是说,刁一,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这些都是我们民族宝贵的传统美德。正是凭借这些美德,我们中华民族才可以几千年生生不息,创造出灿烂的文化,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青少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青少年学生处在思想道德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比成人更具可塑性,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其他各育的基础,是一/-X、一个团队立足社会、健全发展的首要因素,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文化日趋多元,各种社会思想汹涌而入,凭借无所不在的众多媒体,现在的小学生可以毫无阻挡地接收各种信息。由于他们年龄小,对是、非、善、恶分辨力差,在多变的社会现实面前感到无所适从,很容易受到不良现象的诱惑,导致道德责任感下降。

二国内外学者关于德育实效性的研究

国内学者关于德育实效性的研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学者对德育实效性进行了较多的研究,许多有关德育和德育实效性研究的著作值得关注。如年,班华主编的《现代德育论》、,作者在书中提出要把德育、社会、人作为三位一体的对象进行综合考察,即始终联系,而不是脱离社会与人孤立地就德育论德育要动态地,即在德育、社会、人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分析三者关系。对德育发生、发展,德育现代化作了综合的动态的考察。“德育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发展规律,在教育者师教,传教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政治准则和法律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的活动”

《德育實效性研究与实践》,该书作者就德育活动的本质、主客体关系及其实效性展开了深层次的理论研究与范例探索,既从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角度进行考察,分析影响德育实效性的各种制约因素,又对德育观念、目标、原则和评估体系作了富有时代气息的科学论证。年月,鲁洁教授主编的《德育现代化实践研究》出版,该书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在对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及其教育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德育现代化的实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性思考。“普通高中的学生有着与其他阶段学生不同的鲜明特点,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开始增长的阶段,也是其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以及规划和设计未来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时期。”

力举措学者杜立安指出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必须注重生活教育和德育实践,使学生真正成为德育实践的主体邸兴华学者主张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德育为魂,以服务为根”的育人观,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育人氛围,有针对性地制定德育实施方案,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学者郭文革、周诚研提出加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应找准立足点和着眼点,即立足于“实”实际、实用、实在和实效,着眼于“小”小处着眼、小题大做、从小抓起、从小做起,遵循当代学生身心特点和“知、情、意、行”的发展规律,把握德育过程,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工作余家权学者主张将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引入德育和学校管理冯建华学者主张要达到德育的最佳实效,应做到“育生”与“育师”、德育与智育、骨干队伍与其他教职工、优生与差生教育、理论灌输与德育实践活动、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道德教育”,“任何增进学生对社会生活理解的学科都具有道德意义”’德育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儿童与生俱有的“要贡献,要做事,要服务”的倾向,进行积极的引导,“使他们自己的活动不可避免地朝着这个方向进行”。到了世纪年代末至年代战后美国社会问题增多,特别是年代的学潮、反战、青年问题成为社会热点,因此,形成了以劳伦斯·柯尔伯格为代表的“道德认知理论”,以拉思斯为代表的“价值澄清理论”、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观”等,使美国成为现代学校德育的发祥地。受美国现代学校德育教育理论的影响,西方国家在学校德育教育方面也探索出了系列教育方法,而且各有特色。全面主义与德目主义或称直接方法与间接方法是当代世界学校德育主要形式。美国是典型的全面主义德育,建立起了由宗教组织、社会团体、慈善机构、社区中心等组成的制度化的联系,立化的网络。日本民族善于吸取外来文化,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兼有全面主义和课程主义。它借鉴了法国和美国的道德教育方法,并借鉴了中国儒家的思想,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大德育体制,成为世界上德育教育和研究网络建设最完备的国家。

三把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有效结合

一种观点认为,从学理上讲,“德育即是道德教育。”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该坚持‘大德育’的概念,我国的学校德育即是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方面的总称。;这两种观点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路,一是学理的思路,一是约定俗成的思路。持上述二种观点的人都不反对学校开展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但用德育来概括这些教育又不理想,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混乱。笔者认为,就本课题研究的德育,应界定为“大德育”的概念,即学校德育应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只有涵盖上述几方面的“大德育”才能适应当今时代下的学校德育需要。当然,在上述几方面的教育中,我们应以道德教育为根本。在我国教育界,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状况的评价有三种主要观点:一是道德“爬坡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面貌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不良倾向。二是道德“滑坡论”,“滑坡论”认为,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的深化,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促进了经济增长,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但道德水平滑坡了。现在社会“道德沦丧、世风日下”,学校德育无能为力,青少年学生成了“迷惘的一代”。走三是学校德育存在着危机,他们把这种危机概括为“德”“育”生态危机。这种危机不仅仅是“德”的无奈一在文化冲突与价值多元的背景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处于困惑之中;也不仅仅是“育”的无力一教育者的教育惊人的无效,甚至是负效;而是道德精神与育德模式的不相匹配,是“德”一“育”冲突的危机,它不是个别要素冲突的危机,而是整个“德”“育”生态的危机。笔者认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学校的德育是培养青年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向性保证。一方面,健康的学习内容,保证了学生思想观念的正确性、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另一方面,与实践相合的学习形式,又保证了学针对性、思维方法的科学性。学校德育以独立的体系又以连续的形式对青年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与灌输,以培养学生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又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得到锻炼,使他们能学以致用,真正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这样的教育内容与形式,保证了青年学生能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客观要求成长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内涵的认识也不完全统一,有学者认为,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阶级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质内部矛盾运动,以及形成教育者所期望形成的品德的活动”

的动力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学生对知识创新的内驱力源自于他们对探索未知、寻求真理的强烈兴趣和不懈追求,源自于他们对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不仅要重视其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而且必须首先要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样可以使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精粹以及我国的国情和世界形势的发展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超越于现实功利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并在发挥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处理好学习与创造、个人与社会、生存与奉献的矛盾,培养探索真理、不懈追求的创新精神,为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停留在校园,而且对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辐射作用。学校师生通过开展社会服务、社会实践和文明共建等活动,充分发挥师生知识水平和文明程度较高的优势,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学校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走出校门之后,会以自己高尚的品德修养、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去影响周围的人,发挥示范和榜样作用。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而学生道德品质和情操的培养,离不开对民族传统。

另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和研究德育途径不仅可以对家庭学校社会三大德育途径的内涵及其相互联系和各自特点,做出透彻的分析。而且也可以对具体的德育途径进行理论的分类。及其如何在实践中运用并进行表述。另一方面任何理论都要落足与实践对,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有很大帮助。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和研究德育途径,不仅可以对家庭学校社会三大德育途径的内涵,及其相互联系和各自特点,做出透彻的分析,而且也可以对具体的德育途径进行理论的分类。及其如何在实践中运用并进行表述。另一方面任何理论都要落足与实践对,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有很大帮助,我们必须重视。

推荐访问: 相结合 德育 家庭教育 实效性 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