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企业成长危机演变机制及其调控策略

企业成长危机演变机制及其调控策略

时间:2022-04-11 09:04:30 浏览次数:

内容摘要:将企业视为一种具有生态智慧的特殊生命体,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探讨企业从出生期到成长期,从成长期到成熟期,从成熟期到衰退期过程中成长危机的演变机制和规律,并根据不同企业生命周期阶段成长危机的不同特征,提出相应地调控策略,以指导企业经营与管理者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危机。

关键词:企业生命周期 成长危机 演变机制 调控策略

自从英国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将企业视为一个有生有死的生物有机体以来,众多国内外学者们对此做了分析和探讨。例如,Peose (1952)、Thain (1969)、Steinmetz (1969)曾分别从生物学类推、发展阶段、成长和生存的动力学角度对企业进行研究。现代企业是能够根据企业生态环境的变化,及时地调整采购、配送、生产、营销和研发等企业经营活动,以及企业自身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生产技术等内容,从而实现“适者生存”和“进化”的生态智慧型生命体。企业在与生存环境相互适应的动态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生命周期现象,这是企业生命体特征研究的热点问题。例如,Greiner(1970)通过组织变革模式的研究提出商业组织成长的5阶段; Boulding(1974、1975)和Whetten对企业“衰退”现象进行了研究;Kimberly等人(1980)出版了《组织生命周期》一书;J. Freeman (1982) 的“自然选择与生存”研究以及Miller等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命周期的“有效性”和“可预见性”;Dyer(1986)进行了有关“家族企业转化”的研究;L. M. Miller(1990)划分了企业生命发展过程的六阶段;Friesen等人还用变量检验了企业成长和衰败的5个阶段;Drazin和Kazanjian则采用微分过程对“生命周期规则”进行了预测分析;等等。在国内,杨杜 (1996) 从规模与业务范围探讨了企业成长理论;唐海滨(1999)开展了关于(民营)企业生命与成长的研究;周晖(2000)对企业“基因”与企业多样性、生命周期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韩福荣、徐艳梅、赵红等人出版了《企业仿生学》一书;肖海林(2004)研究了企业在新经济条件下可持续发展生成机制;方舟(2004)提出了评估企业生命力的原则,并设计了评估的指标体系;等等。其中,企业在与生存环境朴素适应的动态过程中形成特殊的生命周期现象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以“成长危机”为切入点,研究其演变机制与规律,并提出相应的调控策略,这不仅能够充实和丰富现有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还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企业成长危机演变过程

金伯利和米勒思(Robert H. Miles)认为,“组织要经历产生、成长和衰退,其后要么复苏,要么消失。”爱迪斯(Ichak Adizes)则认为组织有其产生、成长、成熟和死亡的过程,其生命周期可以分为“产生、成长、成熟、衰退和死亡”五个阶段。本文借鉴韩福荣、徐艳梅和赵红等人在《企业仿生学》中介绍的李业修正模型,即企业生命周期由“初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构成,将生命周期理论与系统科学相结合来解析企业成长危机的发生机制。

企业初生期的最小风险

一个企业,作为一个个体或节点,生活在复杂多变的社会及自然环境网状巨系统中。每一个企业与其他社会个体之间既存在着逻辑(社会化大生产上下游衔接和工业与社会管理)上的相互联系,又存在着地理(远近)上的相互联系,形成了一种交叉网络系统。当企业个体进入复杂巨系统之初,依照自利原则,必然会遭到巨系统内部其它个体系统因素的挤压和排斥,从而形成不利于企业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外部压力。企业个体只能依靠初期投入,通过释放资金能量,形成对抗外部强大压力的扩张力,并保持自身扩张力大于外部压力,从而打开生存空间和上升通道。初期人们从外部对企业个体系统加以设计、组织和控制,形成一种“它组织”的模式,同时系统内部“......(企业中有智能的组元)其相互影响会产生一种自组织作用,形成企业的层次结构及功能结构”。这种自身构建组织结构的过程,“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是一个系统在内部赢利机制的驱动下,自行从简单到复杂,从粗糙向细致方向发展,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复杂度和精细度的过程。”在这一时期,企业个体根据自己选择的制度、规则和经验制成一个所谓的“风险筛”,试图对所有未来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结果进行筛选,于是企业的风险值被规定。通过“风险筛”的结果被认为是对企业个体发展和生存无影响的,而企业个体在成立初期通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对决策的不确定性进行考察和认识,明确不确定性区域中的局部“透明”确定区域和周边的风险区域。所以企业开业时,具备最大的主观风险精神和客观物质准备,一般来说反而是企业风险最小的时期。

企业成长期的不可避免性风险

企业在经过一段动态平衡发展过程后,初期资本能量逐步损失,同时内部形成满足外部个体的生产能力。随着企业产品满足外部系统个体需求能力的加大,出于自利原则,外部个体对企业个体的消极风险压力得到缓解,即风险因素依然存在,但风险压力减少,企业外部环境变得较为宽松。企业个体从满足外部系统个体需求中获得的资金能量逐渐积累,内部组织结构得以扩充和加固,企业个体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随着企业系统自组织程度的增加,内部出现大量互相联系的子系统(以企业价值链系统为例,形成政工、基础、人力、技术、采购、内部后勤、外部后勤、生产、销售、服务十大子系统)。而这些子系统的发展并非都是按同样的比率进行进化,而是某些子系统自组织(进化)程度高,而另一些则具有较低的自组织程度,大部分处于平均水平。那些具有较高自组织程度的子系统在内部利益的驱动下会朝着扩大自身结构数量的方向发展,达到远离均衡的非均衡状态,即如美国计量金融学家埃德加•E•彼得斯所提出的“一个健康的经济或一个健康的市场不是趋向均衡状态,而是正相反,远离均衡状态”。这一时期,企业个体系统和外界巨系统都在快速变化,企业面临的风险来自于原来未曾被认为是风险的那些不确定性因素,即原来影响小得可以通过“风险筛”的风险现在已成长为不确定性因素。在这种不确定和不完全竞争的实际情况下,经济学家西蒙(Simon)认为“适合相对稳定和竞争性均衡相差不大的经济行为的经济人‘完全理性’假设难以实现”,从而提出用“有限理性”来代替。从西蒙的这一理论可知,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正如麦克尼尔(Mcneil)和弗朗伯格(Freiberger)认为的那样,“当复杂开始时,精确性陈述失去意义,而有意义的陈述失去精确性”。

企业成熟期的不确定性危险

企业经过一段时间发展进入成熟期后,其个体外部复杂巨系统中个体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企业个体从外部系统个体中获得的资金能量越来越少,而外部系统中个体需求的升级与转移,特别是同类个体的竞争,对企业个体重新形成压力。同时企业内部靠消耗资金能量维持的内部组织结构也出现松动和不稳,形成所谓内部负压。例如,对销售额的追求造成企业对售后服务投入相对减少,造成顾客因服务质量而投诉的事件增加,所以相对销售部门,售后服务就形成一种内部负压或空穴。这种内部新产生的风险因素在进入巨系统之初被看成是可以主动掌握和控制的积极因素而未加防范的,大部分企业个体都会从主观的愿望出发将内部子系统的发展看成是一个不断产生扩张力的可控积极因素集合。从生命体内部的角度来看,与纯粹生物体从外界摄取营养元素,重新分解再用于构建自身“细胞”(人员)的过程不同,企业个体的“细胞”是完整的从外界引进的,只有在合适的条件下这种外来“细胞”才表现出企业个体的特征,但这是不稳定的。一旦条件变化超出一定范围,特别是在成熟期的不确定因素威胁下,外来“细胞”随时会脱离企业个体甚至造成大量正常“细胞”功能丧失或“癌变”而威胁企业个体生存。于是,在内外压力的共同作用下,企业发展出现停滞,生存受到来自外部个体和内部风险因素的共同作用,企业进入不稳定的危险期,处于危机爆发的边缘。

企业衰退期的危机爆发

当企业由于产品老化、技术过时、市场饱和等原因从成熟期过渡到衰退期的时候,在外界不确定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所有前述内外风险会彼此影响并在最薄弱的环节沿逻辑和地理的路径引发危机的连锁“爆震”。通常情况下,系统在“感情力量的存在如贪婪和恐惧”的支配下趋于远离平衡状态,所以,任何一个活跃的企业个体系统总是希望在与对手的竞争中很快“脱颖而出”达到自组织临界状态但不要超过稳定极限。不幸的是,个体本身或其它企业或因素终将使企业个体的临界状态一再膨胀并超出极限值。企业内部子系统与外部个体子系统自组织临界状态(SOC)受风险因素破坏产生的“爆震”和“雪崩”共同构成了企业的危机因素。危机是由于复杂巨系统中个体因素的自组织临界(SOC)状态受其它不确定因素扰动破坏产生的“爆炸”和“坍塌” 两方面原因形成的对外界冲击。

企业成长危机调控策略

认识企业成长危机的发生机制是企业经营与管理者“全面认识危机,及时发现危机,有效预防危机,努力减少危机损失”的基础,对生态智慧型企业生命体“延年益寿”,真正实现“基业常青”具有非常重要和积极的意义。根据不同企业生命周期阶段成长危机的不同特征,企业应当采取相应的调控策略,具体为:建立预警机制和组织,时刻扫描外部与内部环境,分析并发现负面影响因子(自组织型超密集区或“空穴”区),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判断;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大规模、高集成度、覆盖范围广、反馈及时的信息自动/人工收集系统如ERP系统,建立与外部广泛连接的信息通道,确立信息取舍原则;从历史资料和数理模型着手,建立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决策机制和准确度较高的决策模型、完善并简化决策程序,强化控制机制和中止机制,防止不良决策影响扩散;随时更新风险筛(风险指标体系),以系统的和变化的观点确定风险范畴;保持对临界状态的高度警觉,制订并演练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的应急/预警方案,确保不确定因素的扰动损失最小化;全面正确认识顾客需求,保持良好的沟通,分解需求指标并全面贯彻到每一项工作中,始终将顾客“粘”在自己的产品上,并力求引领顾客消费需求,争取主动;企业员工特别是高层,应全面加强个人内心修养,明确企业战略和“度”的含义,以及在不同环境中的“度”的平衡,做到全面和谐与“远离均衡状态”的临界状态的有机统一。

企业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成长危机既是一个表象问题,又是一个经营哲学问题,这是因为任何能察觉到的表面危机征兆都与其内在发展必然性有着密切关系。本文详细论述了企业初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成长危机的演变机制与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调控策略,为企业经营与管理者正确对待和处理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成长危机提供了理论指导。企业经营与管理者应当全面而及时地了解风险与危机信息,并借助各种工具和经验推测其发展趋势和方向,及时采取措施制止损失并驾驭危机,最终实现永续经营的意愿。

参考文献:

1.伊查克•爱迪斯.企业生命周期.华夏出版社,2004

2.赵红,陈绍愿,陈荣秋.生态智慧在企业经营中的历史演进及其要素结构模型[J].科研管理,2004

3.韩福荣,徐艳梅,赵红.企业仿生学.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4.成思危.成思危谈企业与管理科学.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5.埃德加•E•彼得斯.资本市场的混沌与秩序.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6.李腊生.不确定性决策和金融资产投资.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推荐访问: 演变 调控 机制 危机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