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第二届“全国高校数学文化课程建设研讨会”在南开大学召开,,顾沛

第二届“全国高校数学文化课程建设研讨会”在南开大学召开,,顾沛

时间:2022-04-01 09:07:25 浏览次数:

第二届“全国高校数学文化课程建设研讨会”于2011年7月14~15日在天津南开大学举行,这是我国高校数学文化课程的一次高水平展示和交流。

数学文化课程的特色是“文理交融”和“素质教育”,其精髓是传授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与数学精神的有机融合,是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

2008年,南开大学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单位联合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数学文化课程建设研讨会”,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届研讨会又有了新的发展。其特点有:

1、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参与进来,与南开大学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一起,共同主办本届研讨会,表明数学文化课程建设的成果,已经引起更多关注。该“教指委”主任杨叔子院士在开幕式的致辞中说:“近几年来,以南开大学为代表的数学教师,打造出了具有文理交融特色的数学文化课程,在建设和改革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

2、本届会议代表的覆盖面广。研讨会与会代表多达300余人;参会的高校多达150余所,既有清华、北大等“985工程”高校,有“211工程”高校,又有地方高校,还有广播电视大学和高职高专:申请作报告的代表多达60人,既有在全国影响很大的一批著名学者,又有讲授数学文化课的大批一线教师,还有我国台湾的学者和美国高校的华人教授。会议代表中有50多位高校的校长、副校长、院长、副院长及教务处长,还有7位“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教师。

3、研讨会的众多专题报告和大会报告,内容丰富,总体水平较高。与会代表普遍反映“收获很大”,“学到了很多东西”,“这对数学文化课程教师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一位老师说:“我从这次研讨会上进一步发现了数学思想的深刻性,惊叹数学文化课还可以如此深入地研究。数学处处是文化,数学处处有思想,真是把数学文化课讲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了。”又一位老师说:“通过这次会议,数学文化课会在全国更多的学校生根、开花、结果。”

近几年,数学文化课程在许多高校已经被纳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但是,数学文化类课程的兴起毕竟只有10年左右的时间,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是一件好事,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数学文化类课程如何常态化、长期化?为此是否需要一定的规范?如果需要规范,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这一定位下,数学文化课的指导思想、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应该做怎样的规范?由谁去做这种规范?会议认为,这种规范即使带有很大的弹性,也会有利于该课程的常态化、长期化。

通过本届研讨会我们还看到,中国学者对于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认识之深,开设该类课程的院校数量之多,相关教材和其他出版物的数量之大,数学文化的教育传播之广,在全世界都是少见的。其中,许多教师特别是一些高层次的学者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例如1990年前后,邓东皋、孙小礼及齐民友等学者分别出版了《数学与文化》,后来张景中院士又出版了《数学家的眼光》等多种数学科普读物,萧树铁先生、张奠宙先生也很早就提倡数学文化,近年来李大潜院士花很大精力主编《数学文化小丛书》,丘成桐院士、杨乐院士、季理真教授主编《数学与人文》丛书,王梓坤、严加安、马志明、林群等几位数学界的院士及杨叔子院士,都不仅关心且实践着数学文化的传播,都发表了相关的文章。笔者认为,这种局面近十多年在中国出现,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即“素质教育”的思想,是密切相关的。这种素质教育的思想,对于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对于人的终身教育,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也很可能对全球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会议代表普遍认为,本次研讨会既是数学文化类型课程的一次高水平展示,又是对课程教师的一次高水平培训。相信通过广泛深入的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学习,“文理交融”和“素质教育”的理念一定会更加深入人心,全国会有更多的高校开出数学文化课程,全国高校数学文化课程的教学质量一定能够进一步提高。

[责任编辑:文和平]

推荐访问: 南开大学 第二届 研讨会 全国高校 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