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走入信息时代的信息素质教育

走入信息时代的信息素质教育

时间:2022-03-22 09:32:56 浏览次数: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经济社会在世界各国形成并发展成熟的世纪,这是一个倡导终身学习和强调知识创新的新时代。信息素质作为终身学习和知识创新的必备技能,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信息产业界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以及全民终身教育中推广信息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信息时代 信息素质 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b)-0027-03

1 走入信息时代

请你设想这样的一个世界,在这个神奇的地方,每天流动着成千上万的报纸杂志、图书资料,穿梭往来的电波传递着各种各样的文字、语言、图像;缤飞而至的各种信号,消息,编织成一个巨大的信息网络,将世界连成一片。“远在千里,近在眼前”这就是信息造就的信息时代。

在过去的20世纪100年间,现代科学得到了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我们所处的世界,正成为一个翻天覆地的变革时代,是知识、信息成为资本,成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正在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并正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美丽的憧憬。

20世纪以前,世界经济主要是物质经济社会,特别是工业经济时期,当时的社会资本主要表现为企业的数量、规模及拥有的物质资源。回顾人类在20世纪走过的历程时,我们会清楚地发现,最大幅度、最快速度、最为深刻地改写人类生活面貌和社会景观的,莫过于始自20世纪下叶,至今仍在方兴未艾的信息技术革命。这场革命在深度、广度、速度和力度等方面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次技术革命,促进了人类新的社会经济产业和经济形态——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推动着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信息化社会。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经济社会在世界各国形成并发展成熟的世纪,这是一个倡导终身学习和强调知识创新的新时代。在进入信息社会后,社会的资本主要表现为知识和掌握这些知识的人。这里所说的知识,已经不是物质经济社会中所规范的知识,而是指同信息经济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现代管理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知识;这里所说的人,已经不是物质经济社会所规范的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而是指能够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并具有创造性能力的劳动者。在信息经济社会中,信息、知识和创造性人才已经成为促进社会发展必须开发和利用的关键性资源。

现代信息化社会是一个以变为主特征的社会。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产业革命、技术革命、科学革命、社会制度革命和信息革命等,它们都是以动、以变为前提。在这个以动以变为演绎的信息时代乐章中,信息作为旋律的基本音符和探索新乐章的基石材料,构成了信息时代未来乐章的基本元素——信息素质。信息素质作为人类终身学习和知识创新必备的思维技能,它的积累和培养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产业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

掌握现代系统思维方法,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知识去研究社会的变革、科学的变革、技术的变革,认识它、解剖它,然后再综合成一个整体,由表及里地去认识物质系统运动的内在信息联系,去寻找出一套驾驭世界的方法,使世界能够按照它的主宰——人类所设计的最佳规律去运行。要完成这样的使命,我们首先必须提高能够适应于现代信息化社会生存的基本素质——信息素质。

2 信息时代的信息素质教育和基本要求

信息素质(Information?Literacy)自上世纪80年代提出之后,许多专家学者对它进行了补充和完善,2002年由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图书馆馆长H.瑞妲(Hannelore?B.Rader?)提出的定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她认为:“信息素质是判断何时需要信息,并有效地定位、获取和利用信息的一系列能力的总和”。她提出:“信息素质的内涵包括图书馆素质、媒体素质、计算机素质、因特网素质、研究素质和批判性思考能力等等。”拥有信息素质的目的,是要使人们具有确定、评价和利用信息能力,成为独立的终身学习者。

我们认为,要完成这样的一种定位,信息素质的培养,就应该始于初等教育,但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中强化。一般地讲,在大学教育中,对信息素质的培养有以下三点基本要求:

2.1 信息意识素质要求

信息意识是人们在潜意识中对信息具有特殊的、敏感程度的一个标准。它描述的是人们从信息的角度来应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各种行为的感受力、理解力、评价力,是人们对信息的一种内在的专注的心理现象。这种自觉地对信息的心理反应,是一种良好习惯,是一种可以培育、影响而生成的十分优秀的心理品质。

大学生信息意识素养的培育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对信息科学的认识。信息科学是在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基本原理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信息科学的出现,标志着有关信息理论的研究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并且它对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指导和推动的作用。自上世纪80年代提出至今,在短短的20多年内,信息科学已经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在生物遗传基因方面的理论,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人类认识了事物发展的信息就能适应自然、改造社会;人类利用信息科学无形中就会扩展自身的功能,特别是智力功能,从而为人类智力劳动的解放提供有效的方法。

二是对自身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识。所谓信息需求是指一种人们自身意识到的信息需要。人们心中以信息为对象的欲望在未被意识之前,处于一种潜意识内在状态,一旦被意识到,就会成为外在反应,即成为信息需求。我们知道,需求是由人的需要引起的要求,而需要则属于人的本能的范畴。也就是说,如果更深入更广泛地探讨,就可以认识到,人的需要一般都可以还原为对物质、能量和社会的需要,这些需要往往是具体的。但由于存在信息与物质、能量的转换关系,这些需要又常常以信息需求的形式首先表现出来,信息需求逐渐成为人的本质需要与人的行动之间的中介物。当人的本质需要与人的信息需求的转换和交互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信息需求也成为人的一种基本需要。

由于信息需求是一种潜在的需求,只有具备信息素养的人,对信息才有一种自觉的心理反应。没有信息需求的人信息意识淡薄,对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没有敏锐的嗅觉,对世间万物的变化无动于衷,因此这种人无法适应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由此带来的自身灾难就是被社会淘汰。

2.2 信息能力素质要求

信息意识是个人潜在的素养,表现在对事物的敏锐性,而信息能力则表达在行为上。信息能力主要体现在个体和群体上,也就是指的是这种能力的个人特征、组织特征和社会特征。

从个人特征上讲,有信息能力的人其思维敏捷、语言丰富,行事果断,在日常学习工作中能辩识自己的信息需求;碰到问题知道如何查找信息,分析评估信息有用程度,能了解完整的信息与决策之间的关系,能组织和利用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及解决问题;在表达时能有效地陈述信息问题,阐明信息需求,并且能动手制订妥善的信息检索策略;能利用信息技术加工信息、组织信息、储存信息;最后能够吸收信息使之成为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并利用知识与信息进行自主创新。

从组织特征上讲,它是以其组织的目标、制度、职位结构、职业活动、物质基础、技术设备和组织规模等因素直接规定着信息需求的主体结构,也就是说,组织的信息需求特征是组织战略及其活动的最重的决定因素之一

从社会特征上讲,它在宏观上反映社会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这些特征大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的社会制度;二是经济发达程度;三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四是社会教育水平;五是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等等。这些特征一方面决定着社会信息需求的内容、量的大小和质的要求以及发展趋势等,另一方面还为社会信息需求转化为实际的信息行为提供了条件(比如由美国金融危机传递到世界经济的危机,各国将根据这些信息采取不同的对应方法)。信息需求的社会特征实际上反映了当前社会环境下信息需求的共同特征。

2.3 信息道德素质要求

信息道德是指整个信息活动中的道德行为,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信息道德是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信息使用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信息、知识是信息的创造者所有,信息服务者和信息使用者必须通过协议,包括购买协议和使用权协议等才能使用;在引用别人的文献时,必须标注信息出处。信息道德要求社会中的每一个体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的信息行为与活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来认为,信息素质既是一种能力素质,更是一种信息化社会必备的基础素质。其主要内涵可以归纳为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这三个方面的素质。因此具有信息素养的人至少应有四个方面的特征:①能够对传统文化素质进行的延续和拓展。如对史学的研究,如何从浩瀚如烟的历史资料中去挖掘和创新;②具有逐步达到独立自学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如从现实的体验到经验的总结、提高。深化和改变知识结构,适应社会环境;③能够了解和运用信息源和信息工具。如敏锐的市场嗅觉,目标市场的确定,战术方法的选择;④必须拥有各种获取信息的技能。如对需求的了解及确认、对所需文献或信息的确定和检索、对检索信息进行评估和组织处理并做出决策等。

3 他山之石——美国大学的信息素质教育

美国早已将学生对信息掌握量列入到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目标和评估体系之中,对信息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探讨,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20世纪80年代后期,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受到美国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同,并且正式将信息素质教育纳入大学教学大纲之中。通过教学实践,建立起了基于图书馆为信息源的教育模式和重视课堂教育效果的教学框架。这一时期美国对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收获是:

(1)培养了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和评估能力;

(2)图书馆是重要的信息源,但不是唯一的信息源。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素质可以视为是图书馆素质的延伸;

(3)信息素质是每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要求上进的美国公民的必备素质,同时也是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人必备素质;

(4)具有信息素质的人必须拥有获得信息的能力,主要包括:当需求信息时,具有选择信息源的能力、检索信息能力、评估所检索信息的能力、高效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5)信息素质教育需要图书馆界和教育界的通力合作,图书馆员在其中担当重要的角色。

1990年美国高等教育委员会为大学的信息素质教育制定了“信息素质教育结果评估大纲”。在基础技能课程中,重点讲授利用图书馆的方法和技能;在数理、人文和社会科学课程中,重点讲授相关学科的主要信息源及利用技能,并且培训学生如何利用信息源及信息工具来开展研究工作和科研活动;在终身教育课程中,重点讲授电子图书馆和知识的利用技能。

1995年美国学校图书馆员协会针对大学信息素质教育提出了一份关于信息问题解决技能课程的基本培养计划,该计划的基本组成是确定信息的需求、评估与理解信息、阐释信息、传播信息、应用和组合创新等。

1998年全美图书馆协会和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其出版的《信息力量·创造学习的伙伴》一书中提出具有信息素质的学生必须具有的能力是:①能够有效地、高效地获取信息;②能够熟练地批判地评价信息;③能够精确地、创造地使用信息;④能够鉴别信息质量及其来源,并将所选择的信息融入到自己的知识和价值体系;⑤能够有效地利用所获信息完成某一具体任务;⑥能够了解信息使用的经济、法律和社会等问题,并能合理合法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4 如何攻玉——我国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和对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唯有终身学习,才能培养完善的人,只有具备信息素质的人,才能实现终身学习,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学习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地、努力地、迅速地开展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4.1 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现状分析

虽然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一再强调从各个角度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包括信息素质教育,但事实上,我国高校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学生获取社会信息的渠道主要是政府办的报刊、媒体;专业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课堂,而信息素质必备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素质教育及训练较少。虽然高校开设“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在我国已有多年的实践历史,但这主要是帮助大学生在查找文献信息的能力上有所提高,而对于信息素质的普及缺乏相应的培训机制,更没有关于信息意识的养成和信息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我国的信息素质教育内容单一,缺乏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的强化训练和培养,与信息化社会对国民信息素质的要求还有差距,学生在信息意识上表现出肤浅的思潮。

(1)求简。大学一、二年级学生普遍存在这种心理。由于所学专业知识及文化知识有限,他们只愿意去获取一些简单易懂的文献信息,而对那些内容比较浩瀚,涉及领域比较广阔,需要一些价值判断的文献信息材料往往以不懂为由而放弃,也不想获取更多的信息来补充知识,缺乏刨根问底、深究起源的坚韧精神。

(2)近利。大学生在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总希望用最快、最方便的方法找到信息。对信息源的选择以功利性、可取性为导向,缺乏分析和判断信息源的完整性、准确性。

(3)求新。从高校电子阅览室上座率来看,上网的大学生基本可以达到座无虚席。通过网络浏览网页,检索文献,以最快的速度接收最新的信息,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这是时代特征。但遗憾的是,其中有不少学生是在聊天、玩游戏及查询一些与娱乐相关的资料。如果这样的“求新”行为不加以正确地引导,实际上是在浪费学生大学四年求知的有效时间。

(4)应急。期刊阅览室应该是学生有效获得最新科学技术和人文知识等文献信息的最佳场所。但同样遗憾的是,平时学生到阅览室查阅期刊的较少,只有等到每年开始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时,学生们才成群结队涌向期刊阅览室,争先恐后地借阅、查询期刊文献信息,体现出典型的临时抱佛脚心态。

从上述信息需求心态和信息行为分析,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信息的需求是片面的、急功近利的,是一种较典型的无信息素养的信息行为。

4.2 我国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紧迫性

尽管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开展已有十多年历史,也取得长足进步,但是它只是信息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无法取代完整的信息素质教育。完整的信息素质教育在我国是近几年才引起社会的关注,刚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在全国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信息素质是终身学习的条件。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要“重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目前高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质,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在终身学习中,能够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敏锐地捕捉所需信息,主动、有效地检索信息,吸收信息,消化信息。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心主题应该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其重点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只有在普遍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做到厚积博发,才有创新的原始动力和源泉。全面开展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加强高等教育中的信息素质教育已日益成为提高我国公众信息化素质的基础。现代信息教育的课程设置应具有学科知识众多、层次多样,直接反映社会需要,内容更新快和灵活性强的特点,使学生毕业以后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到信息化社会中去。因此改善现有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内容,也是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4.3 对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基本策略

根据我国大学教育体系及公共信息资源的现状,我们认为以下三点可以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尽快实施。

(1)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目标。近十年来信息瞬时变化,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单纯的“文检课”无法代替信息素质教育。因此,现在必须确定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我们认为,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信息知识、较强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较高的信息道德,特别应加强对大学生信息综合能力的培养。

(2)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内容。关于信息素质教育体系,我们认为应该根据信息素质内涵所包含的层面进行设计:①信息意识设置可包括信息主体意识、信息的传播方式、信息的更新、信息的价值、人类社会发展、多学科综合知识等信息化方面的内容;②信息能力教育设置可包括计算机基础理论与应用技能、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数据库知识、信息的采集、信息鉴别与评价、信息管理与决策、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信息语言有关知识等方面的内容;③信息道德教育设置可包括信息道德、信息安全、信息传播法规与知识产权、信息的合理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3)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完成信息素质教育的历史使命。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是新时期图书馆的重任。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是为大学生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应该拥有一批受过图书情报学、信息管理学、外语、人文社会和经济学等专业教育的,业务能力强,信息素质高的馆员队伍,他们应该成为在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中的称职教师。??

4.4 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实施措施

加强高等教育中的信息素质教育,要设置有前瞻性的信息教育教学内容,加强学校与企业、政府等各种应用部门的合作,推进高校教育与社会信息化相联系,因此,应该广泛地采取以下措施:

(1)重置现有信息教育的教学内容。现代信息教育的课程设置具有学科知识众多、层次多样、直接反映社会需要的特点。高校的信息教育要根据这些特点来设置具有前瞻性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多创造实践环节。

(2)要加强学校与企业、政府等各种应用部门的合作。高等教育中的信息教育固然要培养高、精、尖的信息技术和传播理论的研究人才,但绝大部分培养的还是应用型人才。因此要分层次、有目标的培养。特别对于本科阶段的培养,应从应用出发,注重信息技术和信息知识的普及,强化各种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造信息教育的环境氛围。我国高校信息教育基础硬件设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但在软件设置(主要是教学方式)还需“正本清源”,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的思维、学习和工作方式。在这方面,国外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4)强化检索工具应用培训。利用文献检索课训练大学生熟练掌握运用各种信息检索工具。除传统的检索工具书外,在网络时代应更加侧重网络上各种搜索引擎作为工具的使用。

(5)广开获取专业信息渠道。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专业学习资料与信息,能熟练地使用检索、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践等多种方式获取所需的信息。

(6)应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通过计算机技术学习和应用,教会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存储,引导建立个性化的数据库、建立专业信息导航等,以此累积信息、丰富知识。

(7)图书情报知识教育。在信息搜集的基础上,学会鉴别、选择、分析综合,能准确地概述、综述、改造和表述所需要的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俗流畅并富有个性特色。

(8)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判别能力、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等。引导自觉地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和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

(9)引导知识创新。以组织各种专业论坛和沙龙形式,营造信息交流环境,使具有各种知识结构的学生在讨论同一个主题下发挥最大的想象空间、迸发思维火花,产生知识交汇的新信息,从而创造新知识。

(10)发挥信息的效能。组织学生针对某一个问题寻求解决途径,鼓励运用信息解决问题,让信息发挥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以此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大学生综合素质包括信息素质是多种知识融合和升华的结果,必须通过教育和社会环境得以产生。高校及其社会相关部门应积极营造环境,在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5 全民化信息素质教育的补遗

大学针对在校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是为社会未来的发展培养中坚力量,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文化水平的提高,并且随着国内外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增长强劲,在我们全民中广泛而又持久地推广信息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一个具备信息素质的人,能辨别出什么时候需要什么信息,并能有效地查找、获取、评价和使用这些信息;一个有信息素质的人能适应瞬息万变时代的需要和生存的需要,能适应全球经济、科技一体化环境,竞争的与协作的环境,是未来社会人所必须具备的素养。

从教育资源配置上看,我国基础素质教育任务主要是由高校承担。但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所面对的只是一部分青年人,另一部分青年和绝大多数中年人则与高等教育无缘,而他们在中小学阶段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信息知识和信息技术教育。要提高这些人的信息素质,就要大力普及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并在其中加入有关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使社会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可以比较系统的学习到有关信息化社会的知识。

要补充全民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就必须在全社会的范围内积极开展成人(社区)教育,继续教育,建立终身教育体制,并通过这些渠道普及信息化知识。

建立终身教育体制,首先要有教育体制的保证,国家要在有关教育法规上把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作为每个公民的义务。在充分发挥公有制大学在全民信息素质教育的同时,应本着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国家还需采取具体措施保证终身教育的顺利发展,比如以法律形式规定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必须对其雇员接受终身教育提供经费支持,并对个人或集体用于教育的投入提供税收减免等。另外,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如果终身教育体制能够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则对我国全民进行信息素质的教育与普及也会变得更为经济和便捷。

参考文献

[1] 陈章华.论信息素质[J].绍兴: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9,(1).

[2] 如何提高公众信息化素质的政策建议.西风信息网.

[3] 孙厚钊.研讨军队信息素质教育.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

[4] 陈戈止.信息管理学[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5] 唐纳德.A.马灿德.信息管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推荐访问: 素质教育 走入 信息时代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