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教育技术专业课程设计环节的整体重构

教育技术专业课程设计环节的整体重构

时间:2022-03-21 10:15:02 浏览次数: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含义

(一)课程设计的一般定义

课程设计(curriculum design)是课程论研究中的常用术语,不少学者在自己的著作中给出了定义:“课程设计是指拟定一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陈凌志,1994);“所谓课程设计是指完成了需要分析之后,依据现有的语言理论和学习理论,运用来自实践的信息编制大纲,再依据大纲择取或撰写材料,确定教授这些材料的教学法,并建立可以检查为达到该特定目标的评估程序”(文军,1998);“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的实质性结构、课程基本要素的性质,以及这些要素的组织形式或安排,这些要素一般包括目标、内容、学习活动及评价程序”(贺文瑾,2002)。一般来说,课程设计是指对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并作出全面而具体的规划和安排。

(二)作为实践环节的课程设计定义

作为实践环节的课程设计,它的定义则完全脱离了一般定义的概念范围,也有不少学者给出了相关定义:“课程设计是指在本门课程结束时要求学员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进行的一种综合练习”(田彬,1998);“课程设计是指在教师指导下针对某一课题综合运用本课程的理论和方法制订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毛燕、李秀,1998);“所谓课程设计是指一门具体课程中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具有综合性应用性作业题的活动,其中综合性应用性的作业称为课程设计题”(徐庆生、文美琼,2005)。总的来说,课程设计是理工科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它主要围绕某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的内容,通过课题进行推理、设计、运算,然后生成作品雏形或技术方案,最后进行试验、总结和评价。作为四大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它与其他三个环节也不能相互代替。

二、教育技术专业课程设计环节的性质和地位

根据李龙教授的观点,“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学科中技术学层次的、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分支学科”,同时,“教育技术学是技术学学科中专门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分支学科”。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教育技术学是一门交叉性和跨领域性学科,它融合了教育类与非教育类,师范类与理工农医类等多门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由此我们可以认为,课程设计理所当然应该成为教育技术专业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

在教育技术专业教育教学中,课程设计是围绕一门课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原理、思路、方法并结合实际进行设计实践的一次综合性训练。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在本课程范围内,初步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原理、方法、思路进行实际教学的能力,以及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时所应具有的查阅资料、分析设计等能力,从而为毕业设计和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尽管课程设计能够培养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创新开拓的精神,对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各高校教育技术专业对于课程设计环节的重视程度却不尽相同。通过对网上所收集到的部分高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发现有的高校(9.1%)非常重视课程设计环节,开出了程序设计、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站建设与设计、CAI设计与实现等多个类别,共上百个学时,十几个学分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内容;而也有部分高校(27.3%)完全没有开设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绝大部分高校(63.6%)则开设了一至两门(大多为程序设计或课件制作),约十到二十个学时,一到两个学分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另外,通过与部分高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师的交谈,我们还发现很多普通教师和学科专家都对于课程设计的概念不甚清晰,甚至把它与一般定义下的课程设计概念混淆起来。综上所述,我们有必要重新对课程设计进行恰当的定位,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整个课程设计实践环节的体系结构。

三、教育技术专业课程设计环节的主要实践教学内容

(一)课程设计选题的原则

(1)选题必须符合本专业的教学要求,题目符合教学实际,能够使学生充分应用本课程所学过的基本理论知识,获得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合理对课程设计内容进行深化和扩展,必要的时候在设计过程中补充讲解,促进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选题大小适宜,难易适中,与规定的课题大小难易相近,其技术指标尽量从实际出发。选题之前,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验能力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从而较好地把握题目的难易程度。选题过难,可能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并导致无法按时完成课程设计任务;选题过于简单又可能会产生科学性、应用性不强等缺点,最终无法实现课程设计的目的。另外,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一个学生或多个学生完成一个课题,并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的指标或参数,使所有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3)选题内容应尽量反映本专业技术的新水平,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实用价值,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设计不仅可以有助于学生熟悉有关技术标准、新材料、新领域、新设备等,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技术设计的兴趣,使学生在方案论证、现代教育技术思想的运用,以及绩效技术等方面得到综合训练。

(二)相关课程设计课题

根据教育技术专业有关课程技术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结合教育技术专业各研究方向的性质,大体上我们可以把课程设计课题分为五大类:

1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与应用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是教育技术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还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和习惯。从掌握语言的难易程度来说,BASIC是初学者较好的入门语言,FORTRAN也较易掌握,但其主要用于数值计算。从教学角度,C语言是较理想的结构化语言,描述能力强,适用于教学,但由于Vc++语言采用可视化的面向对象、采用事件驱动方式,应用领域更加广泛,生命力更强,因此VC++语言逐渐取代c语言而成为被课程设计的主要教学语言。另外,VB、JAVA和VFP也是不少高校课程设计环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整个实践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时间安排在第二学期末,20学时,1学分。

2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普通中小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重视,但目前计算机辅助教学并未形成理想的规模,也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适合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因此,培养教育技术专业学生良好的课件设计水平就尤为迫切,未来的信息技术教师将为其他学科教师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课件制作所

涉及的软件工具比较多,如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Photoshop、CoolEdit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爱好和特长来综合使用此类工具。课件要具有完整性,包括封面,导言,教学内容,课后习题,结束语。应合理使用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表现教学内容。最终要上交文字脚本,制作脚本,课件整个课件的开发可以由个人或小组协作完成,如果独立完成可以选择内容相对少一点单元内容,如果是小组协作完成,每个人必须有明确的任务,且至少是每个人都能完成一个单元的课件设计。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末,20学时,1学分。

3 小型电视教材的编导与制作

学习和掌握电视教材编制的理论与技术,是教育技术专业学生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与能力之一。开设小型电视教材的编导与制作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在掌握影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具有编导与制作电视教材的能力,并参与摄制多种类型电视教材的实践,这样才能培养出专业合格的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的人才。该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视频节目的设计、编排、摄录像与编辑制作方法,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撰写一个拍摄时长30分钟左右的脚本,并按脚本进行摄像、剪辑和配音,最后编辑成为一个完整的作品,题目由学生自选产生,制作分组进行,每组一题,4-5人一组为宜。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末,30学时,2学分。

4 基于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小型专业网站的建设与发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专长,确定一个网站主题(也可参考教师意见);根据网站主题,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整理、加工网站所需要的信息;自行确定网站的LOGO、自行设计各级网页的风格、网站的整体结构;利用FrontPage2000或其它网页制作软件设计制作各个页面;测试完成的网站;充分利用能够得到的软硬件资源,将网站发布到内部网或Internet上。具体实施可以按小组进行,一般每组2-3人,大约在两周内完成。时间安排在第五学期末,30学时,2学分。

5 课堂教学设计实践

课堂教学设计工作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工作中,是偏重于教学实践的一项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是从课堂教学理论向课堂教学实践过渡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课堂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这一完整的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的能力。课堂教学设计实践的任务是让每位学生以学科教师的身份,自主设计一个单元的中小学教学方案并制作配套的课堂演示软件(Poveerpoint等)。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综合性设计任务,学生们将围绕一个单元主题开展教案调研、教粟设计、教学媒体制作、评价等一系列课堂教学设计工作。本课程设计采用集体讲授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安排分组实践,但每位学生都必须制定完整的教学方案,并在微格教室进行模拟教学。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末或第七学期初(最好与教育实习相衔接),40学时,3学分。

四、教育技术专业课程设计环节的组织和实施

(一)前期策划准备阶段

课程设计应按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规定和要求开出,由承担该教学任务的教研室组织实施。教研室要负责指导教师的安排,可由该课程任课教师担任,也可聘请熟悉该课程及其课题设计内容的教师或技术人员担任。在课程设计开课的前一学期结束前,应完成指导教师的安排工作,并在课程表中明确注明每一位指导教师。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不宜过多,原则上应控制在5名以内。指导教师在学期初必须做好进行课程设计的各项具体准备工作。包括确定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编印课程设计指导书,填写课程设计任务书,向学生布置课程设计任务,讲解相关内容并提出要求。在课程设计前一周安排好实施地点,准备并调试好课程设计所需的仪器设备等。课程设计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综合性,每个课程设计应根据具体实际提供几个不同类型的设计题目供学生选择,并且进行同一类型题目设计的每位学生在设计内容上也应有所区别。在确定课程设计题目的内容和具体要求时,应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以使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二)中期组织实施阶段

课程设计开始时指导教师要进行动员布置,对设计过程中的安排、纪律、注意事项等一些共性问题进行说明,使学生在思想上引起重视。班主任根据指导教师的不同对本班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的学生人数根据课程设计项目内容而定,但原则上不超过5人。指导教师向学生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并宣布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计划与进度安排。除教学计划规定分散进行的外,课程设计原则上应在计算机室、教室或指导教师指定的其它地点集中进行。课程设计应在教师指导下在规定的学时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参考资料,在难点和关键性问题上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设计能力和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教师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加强辅导,对优秀学生可适当提高要求。

(三)后期总结评价阶段

课程设计结束时,每个学生都要按要求写出课程设计报告书,指导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设计结果进行检查或测试,对学生的课程设计报告书进行审阅,并对学生的相关知识和设计能力进行考核,评定出课程设计的成绩。考核的方式可采用口试、笔试或两者结合。课程设计成绩由全体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课程设计期间的工作态度、课程设计任务的完成情况、设计报告书的水平及对相关知识能力的掌握情况综合评定。成绩分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成绩及格以上(含及格)者记给规定的相应学分,不及格的学生可以允许重做一次。课程设计结束后,指导教师及时对课程设计的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归档资料包括如下三部分内容:课程设计任务书,按要求填写的课程设计成绩单、审阅批改后的学生课程设计报告书以及任务书中规定应上交的其它材料;根据各课程设计的特点,各指导教师应将易于保存的设计成果列为应交的材料,如设计脚本、电子文件等,或采用照片等形式进行部分保存,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课程设计总结报告,以便积累经验,不断改进和提高课程设计质量。

五、相关注意点

(一)课程设计报告书的撰写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书是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必须依据专业特点认真撰写课程设计报告书。课程设计报告书一般分为封面、正文和成绩评定表三部分:封面由学生按学院统一格式打印;正文应包括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的描述、设计任务分析、具

体设计过程的描述、设计方案的确定、系统实施、结论等几方面,或按照指导教师提供的提纲进行写作;成绩评定表则由指导教师提供。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各自设计报告书的写作,即使同组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经过讨论得到的共同设计结果也应独立表述。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是让学生用精练的语言、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设计思想和计算结果,并按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撰写报告书。然而,学生在做教育技术专业课程设计前,撰写的都是小论文,对如何编制上万字的报告书较为陌生,对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知之甚少。学生所写报告书普遍存在语言不够精练、详略不当、格式欠规范等问题。因此,指导教师有必要及时为学生提供规范的写作格式说明和完整的案例样本,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撰写报告书期间要求每一组学生都要从数据库(维普或万方)中查阅若干篇有关科技论文写作的文献,并组织小组交流和总结。同时,指导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学生课程设计报告书的撰写,随时提供有益的指导。

(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高等师范教育以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的,而往往忽视创新能力培养与训练,在这一目的指导下的教育技术专业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则是以模仿性训练为主,学生根据书中的原则和方法,参照以往的设计实例进行。这种形式的训}练很难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充分有效的锻炼,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从教育教学实践来看,由于教育环境情况的随机性和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教师除了必需的业务能力外,经常也要付出巨大的创造性劳动,这种劳动不仅来自教育经验的积累,更应来自学生在校期间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次全面训练,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乃至今后的工作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学生应该发挥绝对主体作用,全面融入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要让学生们明确自己是这个实践活动的主体,从选题、资料查阅、方案设计、方案实施、过程评价直至作品完成,都要求学生亲力亲为,消除依赖心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这样,在他们今后遇到问题时就会独立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达到了课程设计的目的。另外,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应该不拘泥于书本知识,不受研究框架的限制,大胆假设,小心论证,积极与指导教师及同学进行研讨。

(三)课程设计过程的监控管理

从宏观角度来看,与普通理工科高等教育相比,作为师范教育的教育技术专业对于课程设计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只是把课程设计环节当作一门普通课程对待,更谈不上对课程设计过程的监控管理。根据对相关高校教育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一方面有关毕业设计和教育实习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非常完善,实施有效到位,相关领导也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而另一方面,大多数高校缺乏监控教育技术专业课程设计质量的机制,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设计质量标准与评估指标,在操作中基本无法对课程设计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从微观角度来看,课程设计一般集中在一至二周内进行,且大多处于学期末,不少学生无法适应这种学习方式,表现比较松散。另外,由于课程设计环节是在专业课程学习之后一个综合性的实践环节,是应用本科知识和以前的知识积累所进行的综合性、开放性的训练,不存在新授课程内容的问题(如授课计划、教案、实验安排和考试),因此,不少教师对此环节疏于管理,最终草草收场。就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控机制,学生完全没有进行规范的技能训练,最终竟然以一篇学习小结作为成果结束课程设计,更谈不上撰写课程设计报告书和规范的考核方式。

总的来说,要有效地对教育技术专业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监控,一方面,相关学校管理机构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用以指导和规范课程设计工作,确保课程设计质量的提高,教学督导对每个课程设计按上述标准对课程设计教学进行检查,并填写相应的检查记录表,及时反馈与整改,检查情况要落实到教师的评教结果中;另一方面,指导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对课程设计的重要性,精心编制课程设计大纲、指导书和任务书,认真制定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方案,在设计过程悉心指导学生,认真做好学生考核工作,确保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提高专业技能,在课程设计教学结束后,提交学生设计成果文件,并按照相关标准评定成绩。

(四)课程设计答辩的精心组织

答辩是课程设计环节的主要考核手段,答辩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的设计作业成果进行提问、讲评、批阅,学生进一步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搞清尚未弄懂的、不甚理解的或未曾考虑到的问题,从而取得更大的收获,圆满地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通过答辩,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很好的沟通互动,一方面,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设计思路,指出学生设计成果中好的设计构思和表现,同时指出存在的设计和表现问题;另一方面,学生能够清楚地掌握设计作业成果中存在的问题,便于修正设计框架和设计方法,完善设计成果。

教育技术专业课程设计答辩主要侧重于考核学生设计思路是否清晰,设计方法是否合理,能否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即主要考核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按计划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撰写课程设计报告书,经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并在有关设计文档上签字后获得参加答辩资格。其次,由三到四位本专业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答辩小组,并确定小组组长,统一组织和管理小组的答辩工作。再次,答辩开始,学生报告自己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思路、计算方法、设计步骤、选用手册、资料和绘图情况等(5-10分钟),然后,教师和其他学生均可提出问题,由设计学生回答所提问题(3个左右的问题,5-10分钟),每个学生答辩时间控制在20分钟之内。最后,答辩结束后,答辩小组应举行会议,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参考答辩记录,确定学生的答辩成绩,课程设计的成绩由指导教师和答辩小组两部分评分组成,两部分的权重则根据本专业的特点自行制定。通过答辩工作的顺利开展,指导教师可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了解学生实际水平,检讨工作的得失,从而为下次正确制定指导原则和方法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李龙,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位——二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3,(11)

[2]许干瑚涛,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7,(18),

[3]唐正姣等,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体会[J]大学化学,2007,(2)

[4]汪学荣等,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2007,(3)

[5]李爽,魏志慧,技术促进下的课程设计与学习评价[J]开放教育研究,2007,(4)

[6]申艳梅,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河南教育(高教版),2007,(8)

[7]刘晓燕等,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7)

[8]唐敢,赵新铭,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7,(3)

[9]石彪,周鲜成,刘利枚,提高工科课程设计质量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3)

[10]刘大海,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1)

[编辑:刘少颖]

推荐访问: 教育技术 重构 课程设计 环节 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