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黑斑蛙人工仿生态养殖技术

黑斑蛙人工仿生态养殖技术

时间:2022-03-12 08:12:41 浏览次数:

摘 要:黑斑蛙是一种富含氨基酸和维生素的蛙类,因此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市场经济价值,开展黑斑蛙人工仿生态养殖是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本研究通过对黑斑蛙的生态习性进行分析,通过对黑斑蛙人工仿生态养殖池设计、繁殖技术以及养殖技术进行探讨,以期为后续的黑斑蛙人工仿生态养殖提供实践经验。

关键词:黑斑蛙;人工仿生态;养殖技术

黑斑蛙作为一种脊索动物门的两栖动物,与一般的蛙相比具有营养价值高、富含氨基酸和维生素的优点。同时,黑斑蛙的皮肤含有抗菌和抗病毒的化合物,因此对于人体非常健康。因此,黑斑蛙在使用价值和市场价值层面,都具有较强的推广意义。本研究将集中对黑斑蛙对人工仿生态养殖技术进行研究。

一、黑斑蛙的习性

黑斑蛙和普通蛙类一样,喜好生活在水田、池塘以及河岸等区域的边缘地带。这些区域生长着比较茂密的水草,为黑斑蛙的生长提供昆虫等食物。由于黑斑蛙自身新陈代谢水平较低,因此不具有自我调节体温的功能,受外部温度影响较大。因此,每年11月开始,黑斑蛙就会开始冬眠。直到第二年的3、4月份春天来了,黑斑蛙才会从冬眠中苏醒。此外,部分特别炎热的夏天,黑斑蛙也会出现夏眠的情况。

二、黑斑蛙人工仿生态养殖池设计

黑斑蛙人工仿生态养殖池尽可能为其创造与自然条件相似的环境,根据黑斑蛙的不同形态,设置单个池子。具体来说,黑斑蛙养殖区应当选择水源充足、没有污染且水温适宜的区域内。在养殖池内架构外部网,并下埋约15公分。完成后,在用尼龙网進行外部包裹,并在上方使用网进行覆盖,防范蛇鼠鸟等生物对黑斑蛙的攻击。

养殖池建设完成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土,令水和土的比例保持在3:7左右为佳。同时,在养殖池旁设置可供人行走的过道以及栖息台等区域。养殖池中线预留150cm宽、50-100cm左右的深度的水沟,方便黑斑蛙在水沟内进行栖息。同时,在旁边设置食台区,方便进行食料投喂。

养殖池的布局应当保持连片且独立的状态,每一个小的养殖池应当保持在宽度为8米,长度在20到30米之间皆可。这样能够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的观察和饲养,同时也能比较合理的利用空间进行养殖。

三、黑斑蛙繁殖技术

黑斑蛙由于自身新陈代谢能力较弱,因此繁殖技术相对比较复杂,需要保持较为稳定的外部条件,尤其是对气温条件要求比较高,具体来说:

1.选择种蛙。种蛙最佳年龄在2年左右,需要已经被驯化、转变食性。按照1:1的比例挑选其中性腺比较发达的雌蛙和雄蛙作为种蛙。

2.种蛙进行交配和产卵。黑斑蛙的产卵时间一般在比较温暖的3月份,按照各地气候的不同,北方的产卵时间可能会推迟到4-5月份。种蛙进行抱对和交配的时间与当地的气温、水温以及水深都有相当大的关系。一般来说,15℃的水温下,黑斑蛙可能会开始抱对,而18到28℃是比较适合黑斑蛙产卵的水温。黑斑蛙产卵的时间周期较长,少则1天,多则3天。黑斑蛙细化在早上7点前的安静环境下产卵,一次性可产卵达到3千粒。黑斑蛙产卵时对周边的声音非常敏感,即便是轻微的震动黑斑蛙也会停止产卵,并迅速转移产卵地点。此外,如果水温突然骤降到15℃以下,黑斑蛙也会停止产卵。

3.蛙卵孵化。完成产卵后,不难发现黑斑蛙的卵呈现圆形,外部有胶质膜进行保护,卵与卵之间相互粘黏,呈片状浮在水面上或者依附在水池边缘的水草之上。如果卵沉入养殖池底,需要人为将蛙卵拉起,令之攀附在水草上。养殖人员可以选择早上7点开始进行采卵。使用工具将蛙卵从水中捞出防灾桶内,并且保持原来的方向轻放盛卵网内。注意要将动物极朝上,这样能够保持孵化出来的蝌蚪基本呈现一样的大小,方便后续的养殖工作开展。蛙卵孵化期间对水温也非常敏感,需要保持在20到25℃左右。养殖工作人员需要时刻监控水温,一旦水温超过28℃,则可能造成蛙卵大面积受惊甚至死亡的情况。此外,在进行蛙卵的观察时,不能搅动水面,保持轻缓的动作进行观察。一般来说,蛙卵的孵化周期在3到4天左右,最多5天就可以从蛙卵孵化出小蝌蚪。

四、黑斑蛙饲养技术

在完成蝌蚪孵化后,需要进行一定周期的饲养,才能养殖出成熟的黑斑蛙。在饲养过程中,具体的技术主要有:

1.蝌蚪的饲养。蝌蚪的习性偏好群居,一般刚刚孵化出来的蝌蚪喜欢在卵膜和水草附近徘徊,这是因为小蝌蚪对外界的适应环境很弱,需要保持在熟悉的环境内才能提高存活率。因此,建议在小蝌蚪孵化后的5到7天内依旧保持孵化期间的温度,并且让蝌蚪在盛乱网中过渡7到10天才转移到养殖池中进行饲养。因为水中的氧含量降低以及水温骤变都可能导致蝌蚪的大量死亡,因此需要进行特别照顾。

蝌蚪的饲料主要选择富有藻类,可以辅以少量的豆浆、蛋黄饲料,丰富营养。后期可以使用玉米、麦麸等植物饲料以及动物饲料进行混合喂养。在投喂的过程中应当保持适当分量,避免饲料过度导致水质污染。15天后,蝌蚪可以通过尾巴吸收养分。一般来说,蝌蚪形态会维持50天左右,随后蝌蚪就开始逐步成为黑斑蛙形态。

2.幼蛙与成蛙的饲养。幼蛙饲养中应当注意此时幼蛙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要避免太阳暴晒、大雨冲击等外部冲击。同时,保持清洁的水质和深度在0.5米左右的水深,水温也应当保持在20到28℃。此外,养殖池内需要预留部分陆地供幼蛙浮出水面栖息。

幼蛙经过驯化后,可以开始喂养人工配制的蛙饲料和膨化饲料。喂养的频率应当保持在一天3词左右,每次喂养的饲料量应当是青蛙体重的5%左右,其中应当含有4成以上的蛋白质。饲料应当保持稳定性,不应随意更换或者投喂活物饲料,这样容易让已经被驯化的黑斑蛙适应不良。

3.水质管控。黑斑蛙的饲料喂养量相对较大,且黑斑蛙自身的排泄物也比较多,因此需要时刻保持黑斑蛙养殖池水质的清洁。有条件的应当进行定期的养殖池睡更换。此外,定期使用碘制剂等进行定期的消毒,主要消毒区域包括水体和食台等区域。再者,每天早晚都使用微生物制剂对水质情况进行监控,并通过巡场观察的方式来观察黑斑蛙的栖息、摄食以及活动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寻找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避免黑斑蛙生病的情况发生。

五、结语

在进行黑斑蛙养殖的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对水温的观察,这是由于黑斑蛙自身的生理特征导致其对水温的适应程度不高,常常因为水温骤变而出现死亡。而在黑斑蛙的仿人工生态养殖中,除了水温、水质等之外,还有许多的细节之处需要注意,期待后续的养殖实践者给予更多的实践经验分享。

参考文献:

[1]杜一帆,闫华超.Pb~(2+)对黑斑蛙早期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003:41-46.

[2]谭磊.基于ITS基因分析黑斑蛙裂头蚴种系发育关系[A].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五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2017:1.

[3]陈娟.黑斑蛙性别特异基因的识别[A].中国化学会.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六分会:环境化学[C].中国化学会:,2016:1.

[4]何志刚,伍远安,王冬武,徐永福,李金龙,曾鸣.农药对稻田共生黑斑蛙毒性影响研究[J].江西饲料,2018,02:27-31.

推荐访问: 蛙人 黑斑 养殖技术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