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整合课程资源,促成目标达成

整合课程资源,促成目标达成

时间:2022-03-02 00:19:36 浏览次数:

【摘 要】在当前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类型与特点,阐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以案例形式总结了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实践中的心得体会,主张将显性和隐性课程资源有机结合,将乡土资源和时政热点、经典案例配合使用,让活动类课程资源的价值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课程资源 开发 利用

引言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目标的实现需要相应的支持系统.课程资源就是一种重要的支持系统,它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具体抓手,让课程从理论层面进入实施环节,是课堂教育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支撑之一.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重塑课程资源观.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由此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然而,哪些资源可以开发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呢?本文尝试对以上问题作出如下探究.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概念、类型与特点

课程资源是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上说,所有具有课程意义、有利于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资源,无论其是否直接形成课程,均可以视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而本文中的课程资源是狭义的课程资源,指的是课程的直接要素来源和课程实施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按照不同标准,课程资源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从空间分布上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前者包括教科书、教师、学生、师生的生活经验、教学方式以及校内设施和活动;后者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服务机构、乡土资源、家庭资源以及网络资源等资源.

从功能特点上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能否成为课程的直接来源.前者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后者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时间、场地、媒介、设施设备和环境等因素.

此外,还可以根据资源性质划分为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前者指自然界中的事物,如动植物、食物链、二十四节气;后者包括公共设施和公共场所、人际关系、群体的行为规范、价值观等.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形式丰富,来源广泛,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决定着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交叉性.教师和学生认知状况的差异、乡土资源的本土性往往又导致开发和利用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具有独特性.

不论划分标准与特点如何多样,利用课程资源、实施课程教学的目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实现传统教育向现代素质教育转变.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必要性

1.高中思想政治的学科特性的要求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时代性、社会性、实践性较强的德育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更加侧重于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如果一味拘泥于教教材,既不符合新的教材观,也很难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材的基础上,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还需要开发和利用大量的、鲜活的课程资源来实施教学、促成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

2.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新课改要求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六方面进行改革.新课改力求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这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树立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新的教材观、新的评价观,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探寻新的教学模式, 开发出更加适合新课程要求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体验和探究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升华情感、提升学科素养.

3.改变高中政治教学现状的要求

一方面,虽然新课改实施已逾十年,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被逐渐提上日程,受到了较为普遍的关注,但由于受传统模式和应试教育思维的束缚,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主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实践也不够深入.另一方面,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让信息更加丰富、信息获取更加便捷,学生更容易获取大量信息,这打破了过去教师单方面主导教学资源的格局.这一变化也倒逼着高中政治教师开发和利用新的课程资源,以改善教育教学效果.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探索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总结出一些体会.

1.将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有机结合

教材作为显性课程资源,在课程资源体系中占据着基础性地位.新课程资源观主张多元化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动摇教材的基础地位.就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而言,除理论部分外,教材还设置了大量的“探究与共享”“探究活动”“综合探究”“专家点评”“相关链接”等内容.如果运用得当,这些资源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科素养、达成教学目标和改进教学方式会产生很大的作用.

例如,在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二课“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的情境导入部分,教材以农民刘某的一车西瓜被歹徒拦路抢劫为背景材料设置“探究与共享”,要求探究监督的方式与价值.乍一看材料,同学们有所不解——现在居然还会有歹徒拦路抢劫西瓜.深入一想便恍然大悟,恰恰是因为一车西瓜“不值多少钱”,派出所的值班民警才会爱理不理.这个情境原来是编者精心设计的.在这样的情形下,公民对于监督权的认识和作出的行为选择才可能出现差异,案例的探究价值就体现出来了.于是,我就利用这个资源,组织同学们对于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意义和注意事项进行探究,还合作制订了一份监督方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对于教材,学校的规章制度、校园文化等可以被视为隐性课程资源.如果开发利用得当,这些课程资源对于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也同样具有很大的价值.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我们可以通过适当地利用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这类资源来达成目标.

2.将乡土资源和时政热点、经典案例配合使用

在课程资源的甄别和选择中,我们往往偏向于时政热点和经典案例,因为它们的影响力大、关注度高、说服力强.然而,高中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决定着对于这些问题很难有非常深入的理解.而地缘性的课程资源就发生在学生身边,为学生所熟悉,易于开发和利用,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这两类资源各有优势,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将这些不同的资源整合好,作出适当的选择.

比如,在进行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时,恰逢2016年全国“两会”召开,为加深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人大代表的认识,先组织本班学生开展了“采访人大代表”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同学共分两个小组,分别采访了宁国中学党委书记、原安徽省人大代表李为民和宁国中学校长、宣城市人大代表钟时珍.同学们就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的工作和活动等诸多问题同这两位人大代表进行了热烈交流,了解了许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随后,以“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和“四川南充贿选案”两个典型案例为素材组织探究,引导同学们认识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通过这堂紧扣“民主与法制” 主题的课程,同学们认识到作为人大代表,他们肩负着人民的重托.他们应该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切实履行好职责,代表人民说出心声,为人民解决难题.

这次尝试,让我认识到,将乡土课程资源与时政热点、经典案例结合起来使用,符合认识形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既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对于政治课程的学习热情,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3.充分开发利用好活动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当代教学论的研究也表明,技能形成的过程是学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各种实际问题和选择活动方式的过程,是一个知识转化为动作的过程.教师精心组织开展学生活动,在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体验获取知识的成就感等方面往往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政治生活》第三课“政府:国家行政机关”中,教学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要求“围绕某一方面的工作”从三个角度“对本地政府相关部门履行职能的表现进行评议”.教师对这个极易被淡化和忽视的问题做了扩展,设计了一次社会调查活动.首先向学生介绍了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给予相应的指导;然后要求全班8个学习小组围绕提出的“市区建设绿化”“市内公园建设”“小南河改造”“公交改革”“市区垃圾、污水处理情况”“春节时期的菜价管理”等问题或小组自行确定的选题组织调研,写出调查报告;最后是各小组汇报展示、交流和评价环节.

从这次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很好.一是各小组的选题丰富多彩.除了教师提供的选题,有的小组还选择了“市区停车问题”“市区某路段的交通管制问题”“电瓶车管理问题”等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并真正进行了实地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信息素养、人文素养得到了体现和提升.二是各小组做到了分工协作.有的同学负责收集信息,有的同学负责撰写报告,有的同学负责制作演示文稿,有的同学负责汇报展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活动中得到了培养和锻炼.三是从成果的转化来看,部分同学还在活动的基础上撰写了政治小论文并参加了市级小论文比赛,活动有所延伸.

结语

开发和利用好高中政治课程资源,有利于为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改变单纯模仿和机械记忆知识的学习方式,注重在探究活动中获得体验和生成知识;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当然,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我们也要防止冲淡教学主题,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上要注意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要更加尊重学生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之,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改变过去形成的“重结果轻过程”“重成绩轻能力”“重知识轻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模式,我们就需要有一双发现课程资源的眼睛,要增强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走进高中新课程编写组.走进高中新课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张行涛,郭东岐.新世纪教师素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林成华.高中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

[4]张文晓.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5]刘畅.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5.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7]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推荐访问: 促成 达成 整合 目标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