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思想汇报 > 做有思想的教师,引领学生学会思考

做有思想的教师,引领学生学会思考

时间:2022-03-02 00:09:18 浏览次数:

【摘要】多年课程改革让思品课变得生动活泼、以学为中心等转变,同时教师也更多关注思品课的核心价值理念——理性地思考,道德的生活。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我们有责任让自己成为一名有思想的教师,并能成功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得有思想。对此,本文从如何成为一名有思想的思品教师,如何关注学生主体,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有思想,注重学生人性养育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学生主体 学生思考 课程思想 人性养育

【分类号】G451

【引言】

“理性地思考,道德地生活,是思想品德學科教学的核心价值。”新课程实践让思想品德课向生动活泼、以学生为中心等方面转变,但近年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性思考,让学生学会思想”的核心价值讨论却越来越受到教师关注,并对做一个有思想、会思考的思想品德教师提出要求。笔者结合本区优质课评比——人教版七年级《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从如何做一个有思想的思品教师,引领学生学会思考的角度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开放教师思想,融合课程理念

1.教师思想开放度与自身知识结构相结合

2011版课标首次提出“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新要求。教师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将影响学生的思想方式和思维方式。努力大胆放开教师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引导学生用真实思想和情感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开放自己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课堂教学中,不要怕学生说错,更怕学生什么都不说或者说得又多是假大空的话。因而,启动教师思想在先,才能引领学生思想发展、思维成长。

提升教师思想开放度一方面要求我们对于教学有一个总体预设,从学情出发,能够结合学生所思所答去积极有效引导,而不是生硬按照教师预设的唯一去进行教学,要有变化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教师思想意识要求是开放的,这个开放建立在教师全面了解教学内容相关知识基础上,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深入解读课标要求,认真理解教材设计,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不断积累新知识,把握正确的思想价值体系。

2.教师思想与课程理念相融合

思想品德教师只有将一堂课的课程理念融入到心灵深处,形成个体思想,才能引领学生走向思想境地。

(1)解读课程理念的前提是研读课标和熟读教材

A.从课标中去找寻思想。

课标要求是一节课的核心思想。本课要求是:“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课标内容放在“成长中的我”和“我与国家和社会”。课标要求说明一方面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能够认识在追寻高雅生活情趣中,学会融入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仔细分析课标,本课教学思想,教学重点也就明确。

B.从教材教参资源中去理解思想。

教材是课标要求的具体呈现。本课教材四目内容清晰呈现教学思想,教学参考描述:本框旨在引导学生追寻高雅生活情趣,可以从不同途径入手,比如,培养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等。这是设计本框的逻辑思路。第四目是本课教学难点,教材展示了不同国家、不同年代的几个事例,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加深对情趣的认识,特别是对提升情趣,陶冶情操的意义理解。

教参是对课标和教材思想的深度解读。从理解教参角度看,这四目内容在教学中教学顺序如何安排,是否有必要调整?教学重点如何确定,你的理解和课标要求、教参要求是否一致?教学思想落在何处,情感是否要提升,提升到什么程度?经过这个过程的思考,整个课堂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思想初步明确。

(2)深化课程理念的途径是合理运用教学资源

网络为教师获取教学资源创造条件,方便获取他人优质课件,教学设计,甚至聆听教师视频或课堂实录。这一切可模仿,可学习,切不可拿来就用。因为优质课融入设计者的个人情感和思想,即使照搬整个流程,如果模仿者不能深入了解教学相关内容,不能产生对应教学内容的课标研读、教材熟读和所获教学资源的心理认同,得到的也只是他人一张皮。

教学资源不是越多越好,选择非常重要,但丰富的资源素材却能完善教师思想。如课堂教学思想初定,教师一方面搜索到符合自己教学思想的相关资源,另一方面更要学会对资源进行筛选,并从多个资源中去寻找合理搭配的一条主线。如一位教师从哪些是高雅情趣——如何培养兴趣——调整好生活态度——陶冶高尚情操——积极发现生活之美的思想轨迹,引导学生追寻高雅生活情趣,显得简单明快,思路清晰。

(3)整合课程理念的结果是形成教师教学思想

融合课标思想、教材教参和重组各种资源,最后完善教学设计就是教师思想的整体表现,即整合自己所有因素形成教学思想。如某位上课教师使用多个自己生活情趣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开发学生如何去追寻高雅情趣。教师个人感召力在本课中体现的很有生命力。某位教师从一开场的印象塘栖,到塘栖三中学生丰富文化生活来步步引导情趣与学生的关系,帮助学生如何去找寻到高雅情趣的方法也是独特自然。

二、立足学生主体,引领学生思考

1.关注学生的思想起点——贴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思想品德课只有源于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用于学生生活,才能让学生的思想更有触动,成为学生课堂的思想起点。

教师更多关注学生的生活内容,忽视了更重要的学生思想认识起点。生活化课堂如果只关注学生实际生活,缺乏对学生思想生活铺垫,打造稳固思想基础,容易造成学生思想缺乏底部支撑平台,这样的思品教育是生活化空置。没有思想起点的过程,认识是模糊的。从现场效果看,什么是高雅生活情趣不明白,为什么要追寻高雅生活情趣不理解,有何意义不认同等思想意识缺位,造成学生主体思想意识缺失归属感。

教师应该用生活化课堂理念,结合生活化实际,从学生的思想起点出发,贴近学生已有的认知领域和认知水平,为他们找到一个思想原点,并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去引导学生找寻思想的方法。

2.关注学生的思想异常点——启迪学生思考的抓手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我们的教学存在“意外”,而且可能因为“意外”成为一门艺术。出现意外,我们应以坦然的心态去对待,积极思考对策,合理解决和积极利用,学生才能成为课堂主体,学生思考才能成为课堂常态,课堂变活,教学变美,变得有价值。

课堂意外的出现是必然,更是好事。因为意外是课程的生长点,是好课的亮点;意外能让人的眼睛一亮,让人砰然心动。它的出现证明了教师为学生搭建的舞台是宽广的,学生有了多元的思考,学生个性得到飞扬,也为教师发挥聪明才智提供机遇,使教师有了自由挥洒的天空。教师拥有开放的思想意识,就能紧紧抓住不期而遇的意外资源,有意识地进行灵活调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善待意外,将会成就课堂精彩。

针对《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有位教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回答:踢足球、打台球、听音乐、游泳、下国际象棋等。有一位学生回答说喜欢上网。同学一阵笑声(显然对于这一兴趣爱好学生认识上有异议)。老师发现追问:“为什么笑?”学生答:“上网不利于学习”,教师说:“注意上网与学习的关系,适当的上网对学习还是有利的。”

这个过程的处理看似被教师合理疏導,但是学生的笑声真的就被一问一答解决了?学生思想深处的问题是:上网是不是一种兴趣爱好,这种爱好有何利弊,我们能否把上网当做一种情趣培养,甚至可以培养成为一种高雅的情趣?针对思想深处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展开讨论,辩论,千万不要让学生对网络产生误解。

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现场性,面对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教师不应拘泥于预设的教学流程。生成性是思品课教学的重要属性,教师在互动开始后,应集中精力聆听学生见解,敏锐捕捉、及时吸纳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错,也许是另一种美丽,意外,也许蕴含着另一种收获,让我们学会开放思想,学会从多角度去启迪学生思考。

3.关注学生的思想深度——化深奥的知识为浅显的道理

七年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主要特点:单纯幼稚,易受同龄人或周围环境影响; 社会意识逐步增强,渴望参加各种活动,但思想方法单纯、片面、缺乏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等。因此,教师用直接、简单、正面和贴近学生认知深度的思想来说明和引导非常重要。例如:

上课教师呈现“国旗班沈高飞的故事”——自从选进学校国旗班,沈高飞和他的队友们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瑟瑟寒冬,他们挺拔的身姿,站在主席台下,放飞国旗,凝视国旗,守护国旗……成为我们校园里一道美丽风景。沈高飞说:“每当我迎着金色朝阳,亲手将国旗放飞,看着它冉冉升起……有时候会觉得是一种享受。”在新一届国旗班交接仪式上,沈高飞情不自禁的说:“告别国旗班,我真想再亲吻一下国旗……”

思考:1、在国旗班交接仪式上为什么沈高飞说他“真想再亲吻一下国旗”?

2、体现了他一种怎样的情感?

上课教师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明白高雅情趣融入个人情感之后,就能陶冶情操。学生和老师都一个劲儿的想升华到爱国主义情感里面,这种情感在一个国旗手身上肯定有,但这样引导,又离学生生活与思想实际偏远。对于高雅情趣上升为情操的话题,又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高不可攀的心理定位。惯性的教学思想会引导思品教师有足够的能力去对学生进行一番理论的说教,这种说教更多停留在知识层面,高高在上,学生明白怎么回事,但无法进入学生心灵深处,而且高深思想理论也不适应初中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因此,尽我们能力,把习惯的高深思想放下几个深度,贴近学生思想认识实际,让学生更愿意接受。

4.关注学生的思想落点——播种思想的种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在思想品德课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摆在首位。胡云琬老师说:“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一种深入心灵的教育,不可硬性灌输,也不可独立传授。情感的形成,需要经历感知——内化——升华——实践等复杂的过程,必须采用科学的情感教育方法予以渗透和熏陶”。

针对《追寻高雅的生活情趣》,较多教师还是把知识与技能目标放在第一位,教学设计就是这样呈现。显然教师课程意识不到位,使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出现困难?本人认为可以分成两条线索思考,重点都是落实让学生如何去追寻高雅生活情趣的方法,并积极认同和实践培养。

这样的线索设计包含教学知识梳理和教学思想引导,帮助学生找寻思考的方法和培养情感的途径。老师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才能更全面培养学生健康情感意识和正确态度价值观思想。

教育应该遵循“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思想观念,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提升自身“渔”的职业素养是前提,培养学生“渔”的能力为关键。让我们学着去完善自身的思想观念,提升自身的思想意识和思想能力,学着从师生生命共同成长、人性养育等角度,去引导学生、陪伴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质疑现象,学会判断分析问题,学着提出新观点表现自己新成长,学着变得有思想有内涵。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2011版

2.《努力增强课标意识 不断深化课程改革(转载)》——珠海《思想品德》全国优质课大赛评析 胡云琬 2012

推荐访问: 引领 学会 思考 思想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