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八个必须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

“八个必须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

时间:2022-05-06 08:15:03 浏览次数:

[摘 要]“八个必须坚持”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

[关键词]“八个必须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1]这“八个必须坚持”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

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

党的十八大把“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放在“八个必须坚持”的首位, 鲜明地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了谁、依靠谁、服务谁、造福谁的问题,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核心立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无论是革命战争还是现代化建设,都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始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始终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积极落实“两个更好”。一要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要在经济建设中切实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在政治建设中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在文化建设中切实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的需求,在社会建设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生态建设中切实保护人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二要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保障人民对国家和社会改革发展的知情权、参与权、诉求权和监督权,真正体现人民的主人翁地位。

二、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我们进行革命、改革和建设,其根本任务就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就提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2]进入历史新时期,中央领导一再强调,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已经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突出地体现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中,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政府与市场、速度与效益、城市与农村、改革发展与稳定、国内与国际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大力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促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三、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的新的历史时期,是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基本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鲜明特色。35年来,我国改革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的改革、从渐进式的改革到突破难点的改革的过程;我国对外开放也经历了由点到面、由浅入深,以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为重点逐步向中、西部内陆地区推进的过程。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入,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这场前所未有的大改革、大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转折;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可以说,这35年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巨大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形象大大改善的时期。

当前,我国正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着新矛盾、新课题,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四、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公平正义是指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都能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的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的维护和实现。实现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以贯之的政治主张和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三大提出,“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党的十六大强调,“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把“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党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要从法律上、制度上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从收入分配、利益调节、社会保障、公民权利保障、政府决策、执法、司法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逐步做到保证社会成员都能够接受教育,都能够进行劳动创造,都能够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参与社会生活,都能依法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活力,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建设局面。

五、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共同富裕”概念的提出一开始就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联系在一起,与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紧紧连在一起。1953年12月,毛泽东在中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中明确提出:“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3]这是党在历史上最早提出“共同富裕”的正规文献。改革开放以来,在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共同富裕的理论得到了升华,共同富裕的道路开辟了新途径。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把“共同富裕”上升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成为党进一步探索共同富裕的思想理论基础。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基本着眼点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党的十八大多次强调共同富裕,而且把共同富裕提到了更高的程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这表明党对共同富裕道路及其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经过几代领导人的探索与实践,共同富裕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共同富裕的道路越来越宽广。

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基础上,着力解决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改革以来,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么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4]当前,贫富差距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心中严重的社会问题,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隐患,要解决好贫富差距问题,就必须把作为目标的“共同富裕”和作为过程的“共同富裕”有机统一起来,既要社会成果的共同分享,也要注重提高效率,不断激发社会发展活力,利用各种途径、手段、方法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

六、坚持促进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不断探索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党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把“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形成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新局面。促进社会和谐,就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七、坚持和平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新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始终在探索一条既适应时代潮流又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入21世纪,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深刻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成功经验以及世界大国兴衰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提出了一条区别于西方大国崛起路径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和平发展道路。通过这条道路,中国人民正努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并以自身的发展不断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首先要抓住机遇,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使国家更加富强,使社会更加和谐,使人民更加富裕,依靠不断发展起来的力量更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次,要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

八、坚持党的领导,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征程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胜利。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党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能否顺利实现,关键在党的领导核心是否坚强有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中流砥柱,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总之,“八个必须坚持”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核,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在新的征程,我们要牢牢把握这“八个必须坚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蒋立伟,男,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推荐访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