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工作总结 > 精准扶贫典型案例襄阳

精准扶贫典型案例襄阳

时间:2022-01-18 17:14:08 浏览次数:

精准扶贫典型案例襄阳

【篇一:2015年个人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总结1】

今年是我市实施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示范点建设的第一年,半年来,我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中、省扶贫办的具体指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和谐文明新村,以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

会示范点建设为契机,突出抓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和劳务扶贫一

体两翼战略,使我市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积极争取到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示范点落户南充

从去年11月中旬开始积极争取国务院扶贫办在南充建立扶贫开发

示范点项目,历时半年多时间,通过大量的前期准备和基础性工作,国务院扶贫办于今年6月 10日以国开办发〔20xx〕xx号文件正式

批准同意在我市开展搞好扶贫开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试点工作。我们主要做好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汇报南充扶贫工作情况。为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把

朱德故里建设好的重要指示,尽快改变老区落后面貌,创造贫困地

区扶贫开发典型经验,国务院扶贫办决定把南充作为扶贫开发构建

和谐社会示范点。我们了解到这一信息后,迅速向市委、市政府领

导汇报,并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队多次前往北京

和成都向中、省扶贫办的领导汇报了南充这些年来的扶贫工作情况

和自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既使上级领导了解到南充搞示范点

建设的有利条件,同时也表明了南充为搞好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

示范点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多次邀请中央国家机关相关部委领导来南充调研考察。为了使

上级领导进一步了解南充,我们多次邀请上级领导来南充考察调研。今年仅半年时间,国务院扶贫办及中央国家机关相关部委的领导就4

次共70多人前来南充深入农村、农户和企业调研考察,具体研究落

实扶贫示范点建设工作。特别是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王国良4月、5

月和6月三次来南充对示范点建设进行具体指导和落实。5月 22日

至24日国务院扶贫办召集中央国家机关相关部委、总政治部、清华

大学、浙江省帮扶办等14个部门的领导共30多人来南充召开座谈会,共商帮扶大计,他们都表示要积极支持南充扶贫开发构建和谐

社会示范点建设。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率全国

工商联和国务院扶贫办的有关领导,以及人民电器集团、广西泰富

黄金矿业开发有限公司、金鹰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8家全国知

名企业的民营企业家,到xx考察扶贫工作。相关企业家向xx县捐

赠人民币 600万元、100万码洋的图书。黄孟复主席和国务院扶贫

办副主任王国良还亲自到南充市财贸校为国务院扶贫办劳动力转移

培训示范基地挂牌。6月28日,国务院扶贫办帮我们请来了中国人

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教授温铁军为南充和xx的干部作

了题为乡村发展与和谐社会的专题报告,帮助我们理清发展的思路。三是认真编制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为了使

示范点建设项目尽快得到上级批准并迅速启动实施,我们组织力量

认真编制了《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示范点总体方案》及《xx县

20xx年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示范

点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范围对象、基本原则、实施步骤、

工作重点、配套政策和组织领导等。经数易其稿报省办和国务院扶

贫办审批。为了提高扶贫开发的可持续性,使扶贫开发的

目标瞄向更为准确,贫困群众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高,扶贫资金的中间渗漏更少,使有限的扶贫资源更好地瞄准真正的穷人,有效地解决贫困村的脱贫和发展问题,6月下旬,在省扶贫办的

大力支持下,我们在**组织全市9县(市)区的扶贫办主任和业务骨干,以及xx的驻村指导员共170多人,进行了村级扶贫规划培训。在坚

持贫困人口优先受益、村民广泛参与、综合设计和全面治理、资金

捆绑使用和发挥整体效益、可持续发展、量力而行和实事求是原则

的前提下,全面掌握制定村级规划的要领,科学规划方法,重点学

习制订村级规划的要求、重要工具、实施步骤、重点环节,要求对

每一个实施扶贫项目的重点贫困村做到规划先行。我办主要领导亲

自带队,办公室除留值班人员外,全部到xx参加培训和现场搞点,

在下村帮助规划的10多天时间里,向所有扶贫干部提出自带干粮不

扰民,冒着酷暑搞扶贫,深受贫困村干部群众的赞扬和好评。

四是全面启动示范点项目建设。为了使示范点建设早启动、早实施、早见效,我们一手抓前期准备,一手抓项目启动。办公室主要领导

多次带队前往今年启动的xx县指导示范点建设工作,帮助协调和落

实具体工作,帮助制定方案和确立工作重点,由于各级扶贫部门指

导协调到位,使xx县从4月开始就全面启动了56个重点贫困村的

项目建设。在示范点建设中,xx确定了38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定点联系贫困村,安排了59个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帮扶贫困村,并从

县、乡(镇)机关及企事业单位选派了59名优秀中青年干部担任示范

点重点贫困村建设指导员。市上也确定了56个市级部门和56名县

级领导定点帮扶示范点启动的重点贫困村。同时制定了示范点建设

工作职责,明确了工作目标,严格目标考核制度,对示范点建设情

况10天一通报,及时总结先进典型,查找不足。扶贫部门还及时提

出了示范村建设项目规划编制意见和项目建设技术标准及单位投资

概算标准。6月 1日,xx县召开了县、乡、村三级共300多人参加

的动员大会,要求全县上下统一思想、立说立行,要用扶贫开发构

建和谐社会示范点建设的成果和典型经验,向国务院扶贫办交一份

满意的答卷,用**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喜讯和实绩回报总书记对

xx人民的深切关怀。

(二)争取到国务院扶贫办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落户南充,进一

步加强了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组织体系建设

从去年9月以来,我们积极向国务院扶贫办争取全国劳动力转移培

训示范基地,示范点项目落实后,国务院扶贫办一并批准我市为全

国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并于5月23日在南充财贸校正式挂牌。为了加强对示范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协调各方关系,解决具体问题,切实把基地建成我市培训农民、转移农民、致富农民和提高农

民素质,输送乡土人才的摇篮,我办向市委、市政府请示并批准成

立了南充市扶贫开发培训中心,同时又报请市委、市政府拟成立劳

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加强对示范

基地的领导和建设。在省扶贫办的大力关心支持下,我市9县(市)区

全部纳入省级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并给予了540万元扶贫资

金扶持。

(三)争取大量扶贫资金对南充的扶持。今年已到位各类扶贫资金计

划11033.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4183.5万元,以工代赈资金3850万元,信贷扶贫资金指导性计划30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比

去年增加762万元。科技扶贫、产业化扶贫、移民扶贫等项资金计

划也将陆续下达。

(四)开展了对《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中期评估和《纲要》的

修订及对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工作

6月上旬,按照省扶贫办的要求,我们组织全市9县(市)区扶贫办对

新世纪以来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按照求真务实、突出重点、方法科学的原则,采取专题调研、抽样

调查、案例调查、参与式补充调查等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完

成了对《纲要》的中期评估报告、修订方案和专题调研工作。对十

一五规划的制定就扶贫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五)组织力量对20xx年度的117个扶贫新村进行了检查验收,并

顺利通过省上验收

今年3月初,根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对20xx年五项扶贫

工程进行抽查验收的通知》要求,我们立即对2003年启动实施的三

项工程进行了复查验收。在9县(市、区)及乡、村组织自查的基础上,市扶贫领导小组组织扶贫办、财政局、以工代赈办、农行的有关人员,采取看、查、问、访、计的办法,分组对20xx年度实施的新村、移民、卫生扶贫工程进行了到户调查和进村验收。通过验收,各县(市)区在实施三项工程中切实做到了领导责任、扶贫项目、扶贫资金

三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20xx年度安排实施的117个扶贫新村、623户移民扶贫和17所卫生扶贫项目己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并取得

了三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广泛发动群众以兴水、修路、立产业为突

破口,解决长期困扰贫困农户的路、水、电、通讯等瓶颈问题。

20xx 年实施的117个扶贫新村共修建村道公路623.6公里,修建便

民路119公里,打卫生井618口,修石河堰10处,整治山平塘100处,建蓄水池744 口,建供水站124处,建提灌站10处,维修引水渠56.3公里,新增蓄水量42.9万方,解决饮水困难人数5.43万人,解决饮水困难牲畜7.75万头,改造中低产田土453公顷。通过新村

扶贫的项目实施,极大地改善了这些村的基础条件。

二是产业建设得到加强。20xx年度扶贫新村栽植优质水果2.25万亩,稻果鱼430亩,发展生猪6.6万头,肉牛783头,山羊3.14万只,饲养小家禽39万只。项目村实现了村有12个有一定规模和特色、覆盖面广、农民稳定增收的骨干项目。达到五个一标准的农户

达95。117个村共转移劳动力2.92万人,为每户培训有一个掌握

12门实用技术的技术明白人4.15万人。2003年项目村年人均新增

纯收入197.96元。人均占有粮食436.23公斤,解决637元以下尚

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1.677万人,改善637元1138元初步解决温

饱的贫困人口4.12万人。

三是人居环境发生变化。按照一路、二水、三产业、四人居环境的

总体思路,对新村内的农户住房实行三建(建家、建园、建池),五改(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五通(通路、通水、通电、通广

播电视、通电话),三化(院坝硬化、厨厕卫生化、居住环境美化)建

设,着力打造扶贫新村的亮点。扶贫新村完成五改三建的总户数达11639 户。其中:改房86.6万平方米,改厕10.03万平方米,改厨14.23万平方米,改圈147902万平方米,改院坝25.9万平方米,建沼气池842 口。实现了社间、户间道路通畅。新村农户都用上了清洁卫生水,房前屋后建有庭院经济,住房装饰一新,院落干净、整洁,环境美化。2003年实施的如高坪的青林村、白山沟村,营山的寨门村、窑口村,顺庆的石元坝村等,这些村不仅在基础条件上得到了极大改善,支柱产业基本形成,而且农民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六)加大了库区扶贫力度。今年以来把升钟水库淹没区扶贫摆在了突出位置,制定了打

基础、兴产业、强素质、抓生态的十二字扶贫开发方针,确立了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多方支持、共同富裕的指导思想。6月中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市级相关部门到升钟水库现场办公,具体落实了对库区贫困群众交通难、用水难、用电难、增收难的扶持问题。我办又积极向上争取扶持,通过努力,已争取省政府批转国家财政部请求加大对库区的扶持力度。

2015党风廉政建设上半年工作总结

幼儿园六一文艺汇演工作总结

2015年财务上半年工作总结

(七)提出了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和劳务扶贫的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根据市委三届三次全会和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精神,针对南充的实际情况,和中、省扶贫办对南充的要求,我们在探索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坚持一体两翼战略的前提下,提出了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和劳务扶贫的五六七工作思路,即:着力构建五种模式(一水二路三产业四人居环境五民主和谐的整村推进模式;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基地配合、农户参与、协会服务的产业扶贫模式;定单式、定位式、定向式的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领导联村、部门帮村、干部驻村的定点扶贫模式;科学规划、搭建平台、落实项目、整合资源、强化职能的合力扶贫模式)、突出六个结合(扶贫开发与基层民主法制相结合;与公平正义相结合;与诚信友爱相结合;与充满活力相结合;与安定有序相结合;与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相结合)、创新七大机制(强化扶贫责任制;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建立项目资金管理机制;建立有效协调机制;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完善扶贫绩效评价机制;推行扶贫激励机制)。使各县(市)区在抓整村推进工作中做到了目标明确、

思路清晰、方法具体。上半年各县(市)区扶贫办围绕这一工作思路,

对重点贫困村精心规划和组织实施项目,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八)加大了对扶贫开发工作的宣传和调研力度,各级党政领导和部门、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和支持南充的扶贫开发工作

为了使党的扶贫政策深入人心,推动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深入开展,

今年以来,我们加大了对扶贫工作的宣传和调研力度,积极宣传党

的扶贫方针政策和南充的扶贫工作。

一是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做到广播

有声,电视有影,报刊有文,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大造声势。市、县

扶贫办积极配合省《扶贫开发》杂志、南充电视台、南充日报、南

充晚报等新闻单位,积极撰稿、投稿和组稿,大力宣传报道国家扶

贫方针政策和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典型、新经验、新做法。

二是各县(市)区扶贫办都定期或不定期的编印《扶贫工作》简报,

通报交流情况、总结推广经验、宣传科技致富,推动新阶段扶贫开

发的深入开展。

三是市扶贫办利用南充扶贫开发网进行宣传,成为全省唯一在互联

网上开通的扶贫开发工作网站,能够在第一时间将全市的扶贫工作

文件、新闻、动态等以最快的速度上传到互联网上进行宣传,极大

地方便了上下信息传递和沟通,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推进

电子政务和无纸化办公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四是立碑树牌,使党的扶贫政策深入人心。凡是扶贫资金扶持的基

础设施项目,如新村、学校、卫生院、公路、桥梁等,都在醒目位

置立一块永久性的碑(牌),标明扶持项目名称、扶贫资金、受益人口

等相关内容。这样做既宣传了党的扶贫政策,又便于群众监督,起

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九)认真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提高党员素质、

增强领导班子战斗力、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实效

按照市委安排部署,我办认真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达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

作的预期目标。主要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成绩。

一是党员素质有了明显提高。通过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的思想认

识有了很大提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得到明显增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更加牢固;使广大党员彻底改变了过

去那种对党员行为标准的模糊认识,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给全

体党员提供了一次正面教育、自我教育、真正提高的良机。党员们

表示,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党章》和先进性具

体要求,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党性修养,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为扶贫开发工作多作贡献。

二是使我办党的建设得到了加强。通过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党

的建设。进一步健全了党的制度建设,活跃了党组织生活;使党支部

在先进性教育中经受了锻炼,成绩更加突出,使党支部的凝聚力、

战斗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加强;进一步改善了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增

进了相互交流和相互了解,进一步拓宽了党群联系与沟通的渠道。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上半年的工作,虽然成绩是主要的,但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不

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下基层调研不够。今年由于示范点项目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加之机关事务性工作的繁杂,对下基层调研相对不够。对构建南充

扶贫开发模式的总体思路、工作和机制的创新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

步探索、完善和加强。

二是对扶贫项目资金的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加强扶贫工作管理的

核心内容是项目和资金,特别是对项目资金的跟踪、督察、检查、

指导、调研,以及典型推广、重点解剖等方面还需加强。

三是对全市扶贫机构的职能有待强化,扶贫队伍的干部素质有待进

一步提高。由于扶贫工作的体制性障碍,出现重点贫困县工作体制

不顺的现象,因而出现了机构职能弱化的现象。加之扶贫工作任务

繁重、责任重大、经费奇缺、条件艰苦、待遇低下,因而又出现了

干部职

【篇二:教育扶贫典型案例 (自动保存的)】

教育扶贫典型案例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和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关于推

进教育扶贫工作的系列精神,进一步加快扶贫攻坚步伐,经市教育

局与桑植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共同谋划,共同商定,报省教育厅

同意,决定从2016年开始由桑植县财政出资,严格按国家和省的相

关招生政策在桑植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公费定向培养一批初中起点

专科层次小学全科教师。目前,桑植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初中起点专

科层次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已进入到招生考试阶段,现

将该计划实施情况做一个简单介绍。

一、领导重视,科学谋划,确保培养计划项目申报成功今年七月中旬,在全市开展省农村学校公费定向师范生招生考试期间,桑植县

县长赵云海同志初步提出在桑植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实施公费定向

培养计划的设想,并与市教育局局长彭发勇同志和负责全市农村学

校公费定向师范生招考工作的市师资培训中心主任刘协平同志研究

具体事宜。七月底,赵云海、刘协平与桑植县教育局局长向贤良等

三位同志前往省教育厅,向省教育厅主管公费定向培养计划的王建

华副厅长汇报,积极争取省教育厅的支持。王建华认为这是教育扶

贫的一项创新之举,真正体现了“精准”发力,当即表态全力支持在

桑植县开展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扶

贫招生全省试点工作。8月8日,赵云海在县行政中心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教育扶贫工作,经讨论决定,从2016—2020年,由县财政出资,每年从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初三毕业生中公开选拔50人,培

养一批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帮助部分建档立卡户实现“要脱贫、不返贫”的目标,真正做到“培养一人,脱贫一户”。8月16日,市教育局特向省教育厅书面申请,请求省教育厅同意委托长沙师范学院在我

市桑植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实施初中起点专科层次的农村小学全科

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工作。省教育厅正式发文(湘教通﹝2016﹞384号)同意桑植县从2016年起,试点实施县级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

培养扶贫计划,在桑植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应届初中毕业生中

定向培养一批农村小学专科层次小学教师。这标志着桑植县试点实

施县级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扶贫计划项目申报成功。

二、精心准备,群策群力,确保培养计划顺利实施为确保培养计划

的顺利实施,市教育局、桑植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了各项准

备工作,一是桑植县人民政府对全县4010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

了调查摸底,2016年共有258名孩子符合招生报名条件,完全满足

招生名额。二是在我局的指导下,桑植县拟定了《关于做好桑植县

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扶贫招生工作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明确了招生计划、招生范围、选拔条件、选拔程序、培养模式、

培养经费等具体事宜。三是市教育局和桑植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

多次与长沙师范学院商谈合作培养事宜,达成了合作意向。目前,

桑植县人民政府与长沙师范学院就签订公费定向培养战略协议事宜

达成了一致,拟定了《2016年湖南省桑植县初中起点专科层次农村

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扶贫招生协议书》,明确了双方的职责、权

利与义务,现只待双方签署有关委托培养协议。四是落实了培养经费。桑植县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扶贫计划培养经费由桑植县

财政承担,定向招录学生学习期间学费给予全额补贴(每人每年

6000元),对社会保障兜底户学生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并根据培

养工作需要逐步增加。据估算,桑植财政每年将安排50万元左右用

于招录学生的培养工作。五是制定了毕业安置政策。毕业安置按省

级定向免费师范生安置政策执行,根据考生和县人民政府签订的培

养服务协议,按照“从县招生,回县就业”的原则,编制、人事、财政、教育等相关部门共同做好相关工作,确保合格毕业生有岗有编,学生毕业后回桑植县乡镇以下农村小学任教,服务期限不少于5年。

三、严格程序,严明纪律,确保招生考试公平公正为确保公正公平,招生考试工作省教育厅统一组织领导,市教育局、桑植县人民政府

及有关部门、长沙师范学院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严格按

照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初中起点专科层次农村小学、幼儿园教师公

费定向培养省

级项目计划招生工作的通知》(湘教发〔2016〕26号)文件要求组

织实施招生考试工作。一是广泛宣传政策。市县两级利用电视台、

报社、网络媒体、微信公众平台、qq等向社会发布招生政策和招生

计划,桑植县教育局将招生文件及时发布给每一所学校,学校向每

一位家长和学生进行宣传,做到了宣传发动不留“空地”。二是严格

招生报名录取程序。按照省教育厅“湘教发〔2016〕26号”文件要求,采取“个人自愿报名,组织填表初审,确定面试对象,面试,体检,

预录签订协议,市教育局复审,省教育厅终审、公示、公布录取名单,培养学校下达新生名单、发放录取通知书”的招生录取程序,依

据相关规定、标准和时间,切实做好招生录取工作。目前,在各级

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下,招生录取已进入确定面试对象阶段,全县127名学生报名,77人面试入围。三是严格执行招生录取规定。学

生一律持本人户口簿和县扶贫发放的《扶贫手册》进行报名,由初

中毕业学校和县扶贫办审核,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按照中考成绩

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按照招生计划数1:1.5的比例确定面试对象,面

试考官一律由长沙师范学院教师担任,按中考成绩平均分占70%和

面试成绩占30%的综合成绩,并依据男女招生比例相对均衡的政策,从高分到低分排序进行录取,录取结果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对未按规定程序和标准实施的违规招生行为,其所录取的考生,一

律不予录取,并依法依规追究

相关工作人员和所在单位负责人的责任。目前,招生考试工作已有

序进行,面试阶段即将开始,预计9月15日前招生录取工作全部结束。

实施桑植县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扶贫招生计划,是贯彻落实

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市委市政府“阳光三保障”

工程和各级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需要。我局将及时掌握并总结试点

工作的成功做法与经验,反思和解决所存在的问题,为推进全市脱

贫攻坚和教育扶贫工作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市师资培训中心 2016年8月29日

【篇三:企业开展精准扶贫情况汇报】

饮水思源反哺馈社会

——襄大集团开展精准扶贫情况汇报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水者怀其源”,多年来,襄大集团富企不忘

富民,积极响应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工商联“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

行动,全力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公益项目扶贫工作。

一、公益项目扶贫,铺就致富路。至公司建立以来,公司先后在多

处“老少边穷”地区建立养殖基地项目,在建立养殖基地项目的同时,必先投资相当数额的资金硬化项目所在地的主要交通道路。历年来,先后投资500万元帮助乡镇修建“村村通”公路,为偏远山区的农民

进城务工、子女上学、农副产品销售开辟了绿色通道。二、特色产

业扶贫,先富带后富。公司领导层根据企业全产业链特点和宜城现状,决定实行“公司+农户”订单农业经营模式,要做好这一工作,首

先必须以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为切入点,以保护价格与农民签订

农产品购销合同,将农村种植业户的粮食收购加工成饲料,然后再

将饲料和种禽苗供应给农村养殖户,等鸡鸭鱼猪长大销售时再由养

殖户归还饲料款,这样既能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又能有效促进

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为此,襄大集团先后成立畜禽放养公

司并与畜牧局联合成立“宜城市养鸡协会”、“宜城市养猪协会”,通

过以“公司+农户+市场”的网格建设和

辐射带动,在宜城及周边县市发展10000余家养殖大户,对养殖户

实行包供苗、包供料、包技术支持、包产品回收“一条龙”服务,从

而带动一部分人脱贫致富;几年来,通过产业扶贫,先后带动10万

余人从事种植业,1万多农户从事养殖业;2011年通过土地流转、

吸纳就业、科学种养加示范引领,在孔湾镇台子岗等村成功探索出

适合当地实际的精准扶贫模式,当年该村养殖收入80万元,较往年

增加63万元,人均年纯收入达5000元。

三、劳务吸纳扶贫,留守也春天。襄大集团旗下几十家大小分公司

都与“农”字沾边,5000多人的集团公司,90%以上都是当地农民工。

企业带动从事肉鸡放养的农户达1万多家,从事养猪农户达1万多家,从事种植户达2万多家,按每户3人计算,直接带动40多万农

民工增收致富,为推动地方经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促进城乡一

体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实打实的贡献。在与“农”不沾边的工业,襄大集团同样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原湖北鄂西化工厂因经营不善,于2014年3月被迫停产,在企业和员工陷入困难之际,是襄大

人托起了他们的希望。2015年4月,鄂西化工厂被襄大收购后,迅

速投入资金扩大再生产,使1200余名工人全部得到妥善安臵,让这

家昔日央企重新焕发了生机。近年来,襄大先后吸纳1300多名大学

生到襄大基地实习就业,而这些实习生中,大部分来自经济欠发达

地区;安臵3500

多名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四、技术培训扶贫;鱼渔两相授。襄大农牧坚持“以科技引领企业,

以企业带动基地,以基地推动产业”的发展战略,努力营造“市场牵

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新型生产经营体制,为了帮助农

民尽快增收致富,也为了企业与农户利益对接,及时采取多种有效

措施,调动农民种植、养殖积极性,为此公司成立了湖北省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经常进村入户,手把手地传授养殖技术和疾病诊断方法,及时帮助解决各养殖基地和农户的技术难题。近年来,襄大集

团开展免费培训达10万人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50多万份。此外,还根据各个村的实际情况,对掌握一定科技知识和养殖技术的农户,开展订单养殖,将养殖户的鸡棚猪舍变成公司的“车间场房”,使养

殖户在离土不离乡的情况下变成养殖产业的工人和创业者。仅此一项,每年可以带动5000户、近1万贫困农民,增加收入3000多万元,为宜城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捐资助学扶贫;腾飞大学梦。从2004年到2015年,襄大集团

连续11年在宜城一中开办慈善助学阳光班,资助2500名特困特优

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其中12名学生分别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2010年,襄大集团在宜城市率先赞助10万元,资助了58名特困特

优学生;2011年,赞助20万元资助大学生102名;2012年,赞助30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208名;2013年,对宜城籍248名贫困新

老生赞助40万元。2014年又捐资助学30万元。襄大集团自2010

年在宜

城市慈善总会建立“襄大扶贫爱心基金”以来,已向宜城市贫困大学(高中)生捐赠资助250多万元。共资助1469多名贫困农民子女完

成学业。吸纳了1300多名大学生到襄大实习基地实习就业,并在武

汉轻工大学、湖北文理学院等大专院校设立奖学金,重点奖励品学

兼优的贫困农民子女。

六、捐款救灾扶贫;爱心满人间。天灾无情,人间有爱。每当国内

发生重大自然灾害,襄大集团都积极支援。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

地震发生,数十万人家园被破坏。而此时,襄大集团正面临新建工

业园的扩张时期,资金周转困难。当集团董事长张德武先生看到新

闻后,马上安排人员联系相关部门,捐赠现金10万元。2012年8

月邻县南漳县洪涝灾害牵动着襄大集团的心。8月8日下午,集团公司负责人携价值10多万元的救灾物资前往南漳县,对南漳抗洪救灾

进行支援慰问。2016年夏季,湖北武穴出现特大洪灾险情,襄大集

团率先捐资捐物120万元,并主动承担400多名抗洪抢险官兵的工

作和后勤保障。

实践证明,通过开展精准扶贫,不仅壮大了企业本身,同时还推动

了宜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扩大了企业知名度,近年来,襄大集团先后荣获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湖北省农业产业化十强龙

头企业、湖北生猪行业五强龙头企业、湖北省优势品牌企业、湖北

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襄阳市十大优秀民营企业;集团董事长张德

武先生也获得全国轻工业劳动模范、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宜城

市慈善总会名誉会长等殊荣。这些荣誉称号,既让襄大人感到无比

自豪,

同时也坚定了他们让百姓襄大惠及百姓,百姓襄大屹立百年的信念。

推荐访问: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材料 襄阳 精准 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