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浅析陈独秀的“右”倾主义9篇

浅析陈独秀的“右”倾主义9篇

时间:2022-10-22 19:30:32 浏览次数:

篇一:浅析陈独秀的“右”倾主义

  浅析陈独秀的右倾主义

  摘 要:1923 年“二七”罢工失败以后,陈独秀相继发表了《资产 阶级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两 篇文章,对中国革命一系列基本问题作了完全错误的理论分析,形 成了他的右倾错误的理论基础。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复杂的 人物,其右倾错误思想的产生,既与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有关,也 与他的个人因素密不可分。但是需要强调的是,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不等于他个人的右倾错误,它是一个历史范畴。

  一、陈独秀右倾主义产生的背景 客观原因 1、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国共产党有义务遵从和执行共 产国际的各项指导。在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不可能违背共产国 际的策略方针而另搞一套。因此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是陈独秀右倾 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体现在两方面。第一, 共产国际坚持抬高国民党压制共产党的策略,使得中国共产党在统 一战线中处于被动地位。在整个国共合作期间,共产国际高估了国 民党的力量,忽视了中国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作用。它认为中国共 产党缺乏社会实践,是脱离 “ 脱离中国工人运动 ”的共产主义小组织, 同时认为国民党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流,是中国唯一一个充满活力 能够引领中国走向胜利的党。

  2、共产国际对蒋介石和汪精卫的警惕性过低。北伐战争攻下武 汉以后,蒋介石开始压制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力量,但这个时候共产 国际依然向蒋介石妥协,以确保统一战线,同时避免“中山舰事件” 的重蹈覆辙,与此同时,共产国际虽然看到蒋介石的独裁力量越来 越大,但是却没有想到要依靠共产党,壮大共产党的革命力量,争 取无产阶级的领导权,而是把目标转向汪精卫,幻想依靠汪精卫来 牵制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3、早期中国共产党整体认识水平有限。

  早期的中國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探索刚刚开始,马克思主义刚 刚传到中国,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的普遍国情的 认识比较匮乏,理论准备不足和接受主体和接受主体的理论水平有 限,对革命的认识有所偏差。“我们承认革命的中国国民党是中国革 命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分子必须加入国民党共同奋斗”正是由于陈独 秀对革命的错误认识是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普遍认识,这种认识在中

   央占了统治地位因此右倾思想不可能得到来自共产党内部的纠正, 反而得到认可,这是陈独秀右倾错误产生的客观环境。

  主观原因 1、理论认识的缺陷,尤其是对国民前途认识的局限是其右倾错 误的理论原因。对革命前途的认识简言之就是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陈独秀认为“国民革命的斗争中,中国 共产党是不会有向左超过民主主义的倾向的 ”“至于国民革命的成功, 共产党便要与国民党争政权,这也是不会有的事,共产党取得政权, 乃是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事,在国民革命时代,不会发生这类问题 ”, 即共产党的任务是一心不乱的干国民革命,并且在国民革命时期无 产阶级不充当领导者。正是陈独秀的这种思想占了主导地位,因而 在大革命时期没有正确认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的重要性,所以在实 际过程中忽视对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争夺,对共产国际要求中共向国 民党妥协的指令没有抵制。

  2、政治斗争经验的缺乏 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是主要参与者与领导者,这需要丰富的政 治经验,而在此之前他是一个大学教授,他的政治经验是从担任中 共领导开始的,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浪潮中,不仅要与已有十年革 命经验的国民党做斗争同时还要接受共产国际命令式的指导,这对 于他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在这复杂的背景之下,陈独秀在实际革命 斗争中不懂得灵活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从本国实际出发实施正确 的方针政策;第二在国共合作中,他分辨不出各种时期出现的各种 政客的真实面貌,尤其对汪精卫和蒋介石的反动面貌反应迟钝。更 不能够识别这些政客所使用的各种阴谋,因而在实际斗争中经常处 于被动地位,这种局面更加剧了他的左倾思想。

  二、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具体体现 1、对政治形势的错误分析。会议根据陈独秀的政治报告作出决 议,错误的认为当前的主要危险是 “一方面民众运动勃起之日渐向左, 一方面军事政权对于民众运动之勃起而恐怖而日渐向右。这种左右 倾倘继续发展下去会危及整个的国民革命运动”。陈独秀在报告中分 析了造成这种危险的四点原因:帝国主义之分离政策,国民党之右 倾,商人的恐慌,我们党中的“左”稚病。报告所着重批评的是党内 的 “左 ”倾,把党内的 “ 左 ” 倾看成是造成危机的主要原因。这种分析, 一方面把党内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某些“左”倾错误过分夸大,另一方 面又掩盖了新右派准备出卖革命因而造成分裂危机的根本原因。对

   国民党继续采取妥协退让方针,使共产党向右转,以换取国民党的 向左转,完全否认了联合战线中真正的危机是国民党蒋介石右派所 造成的 2、限制工农运动发展,取消土地革命。否认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的必要性。1926 年下半年,农民土地问题已成为左右时局的中心课 题。当时无论是从革命的还是从扩大共产党的力量来看,都迫切需 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内容。而 陈独秀在报告中却认为农民没有土地要求,说农民“都还未能直接了 解到这个根本问题”,认为用对待农民土地问题的态度去划分国民党 的左、右派是错误的。反对“包办民众运动”,反对解决农民土地问 题,以换取蒋介石由右向左,以民众运动之退让去祈求国民党右派 之不要反动。

  3、全面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会议只字未提 “无产阶级领导权”, 而且全面放弃了党权、政权、军权以致群众运动的领导权。陈独秀 的报告和会议决议规定当时党的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扶助汪精 卫取得国民党中央、国民政府和民众运动的领导地位,用以制约蒋 介石的军事势力。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在“努力巩固和发展国民党 左派势力,帮助他们获得党和政府的领导地位”,使他们从中央到地 方“有群众、有力量、有政权、有党权”。同时,“维持国民党军事首 领势力之均衡”,以为这样既可解决国共之间的矛盾,又可解决蒋、 汪之间的矛盾,以全面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去防止国民党的右倾, 完全否定了共产党在国民党和政府中的领导作用。

  对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全面妥协和投降。陈独秀对国民党右派的 连续让步,使蒋介石这个善于玩弄两面派手法伪装革命的阴谋家野 心家篡夺了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正如周恩来指出的:陈独秀 右倾投降主义对国民党右派实行了三次大让步,使“蒋介石在政治上 军事上党务上接连得到三次大胜利 ”。这些错误实质上是信任蒋介石、 汪精卫超过信任工农群众、不惜牺牲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去迁就蒋 介石的反动要求,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这种右倾投降主义的继续发展, 就使全党不可能集中力量去组织革命军队和工农群众的革命力量以 准备对付蒋介石即将发动的突然袭击,为蒋介石后来发动反革命政 变创造了条件。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在中共中央 占了统治地位,是导致大革命遭到惨重失败的一个主观原因。虽然 按照当时的历史环境,即使不出现陈独秀的右倾错误,革命也不可 能一下子就取得胜利。但是,如果中共党中央当时的领导正确,也

   就可以多保持一些胜利成果,至少不至于造成象后来那样惨陈独秀 的右倾错误理论。

  

篇二:浅析陈独秀的“右”倾主义

  浅析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 {摘要}1927 年 11 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在瞿秋白主持 下,在上海举行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 任务决议案》,形成了左倾盲动主义,并在党中央的领导 机关内取得了统治地位。左倾盲动主义提出是不仅仅是瞿 秋白个人的主观原因,还与当时中国的社会和以苏联为主 导的共产国际的推波助澜有关,瞿秋白“左倾主义”具有 一定的进步性,但是由于他过于激进而改变了初衷,成为 左倾盲动主义,不仅未能打败资产阶级,反而使新民主主 义革命走了更多的弯路。(关键词)

  左倾是指政治上追求进步、同情劳动人民的倾向。这 是一个褒义词,但是“左”倾思想或者急于求成,主观地 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 中采取盲动的冒险的行动;或者在同盟军问题上实行关门 主义,打倒一切。这种“左”倾思想如果形成为系统完整 的路线并在实践中执行,便成为“左”倾机会主义或叫 “左”倾冒险主义。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正是犯了这 个失误。1927 年 11 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 局扩大会议,在瞿秋白主持下通过了《中国现状与共产党 的任务决议案》,形成了左倾盲动主义,并在党中央的领 导机关内取得了统治地位。

   然而,造成这个失误却不仅仅是瞿秋白一个人的错,这还 与当时当时中国的社会和以苏联为主导的共产国际的推波 助澜有关。

  从几千年的封建意识下解放出来人们,显示出狂热和极左。

  先是孙中山的民主思想使国人渐渐走出愚昧,开始学会自己 去争取,紧接着,苏联的十月革命的胜利又带来了马克思主 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特别是在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之间, 这群人由于马克思主义这个共同的思想而成立了一个政党, 也就是共产党。有了十月革命这个榜样,他们更加迫切的想 去通过革命以获得平等,自由,民主。于是他们由对苏联革 命胜利的向往转为对以苏联为主导的共产国际的崇拜,盲目 听从和支持苏联的指示,脱离中国实际空谈马克思主义,以 至中东路事件期间,受共产国际影响的中共领导人瞿秋 白、李立三、向忠发、周恩来提出“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 公开支持苏联,并组织大规模的反对国民党和拥护苏联的 群众示威。争取发动上海工人总罢工。1929 年 11 月 18 日。对于苏联红军大举入境打击东北军的行动,中共中央 则明确认为,这是因为帝国主义进攻苏联战争马上就要爆 发,国民党武装夺取中东铁路并“组织白俄军队,攻入苏 联边境”,苏联不得不先发制人的结果。就在这次战争中, 苏联占据我国领土黑瞎子岛,这是日后中俄在领土争端中 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苏俄与北京政府纠缠的时,他们在中国积极寻求可以合作 的对象。他看到当时广州政府虽然弱小,但其革命性使它可 能是较好的合作伙伴,扶持它改造它并使它胜利将会很好地 解决自己的孤立的局面也就与此同时,苏俄帮助向自己取经 的中国人成立了更为激进的中国共产主义小组,继而是中国 共产党,这个政党更符合自己的理想,若使它成为自己在中 国的代理人,那将是一件很美妙的事。于是就有了国共党内 合作,想运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让共产党“取得这些组织中的 指导权,把国民党这个空葫芦以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中 的民主激进分子来充实之”,“把国民党变成收集我们共产党 力量的源泉”。[7]然而,在此目的未达到之前,与国民党闹翻, 当国民党这个有力臂膀已经无法继续拥有的时候,苏联唯一 的方法就是利用中国共产党对其的忠诚和信任,不断煽风点 火,鼓励中共中央反对国民党,使之与国民党相抗衡,以此 巩固自己在华势力。

  由于家庭的原因让瞿秋白挑选一个既不要学费又有'出身'的外交部立俄文专修

  馆去进修"。因为他懂俄文,所以有机会去了俄国。1920 年 8 月,北京《晨报》请他做派往 莫斯科记者, 因为他在俄国,所以有机会参加共产党。"在当时的莫斯科,除我以外,一个 俄文翻译都找不到。因此,东方大学开办中国班的时候(1921 年秋),我就当了东大的翻译 和助教;因为职务的关系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书籍不得不研究些"。因为他有过在俄国的政 治资本,所以 1927 年斯大林决定由他来代替陈独秀,充当他在中国的代理人。可见瞿秋白

  并不是精通马克思主义,他精通的是俄文,他是学者而不是政治家,于是,他在思想上接

  受了国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提出的所谓“不断革命”的错 误观点。

  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是历史的必然,不仅仅是瞿秋白

   一个人的错,更是由当时中国国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不深 导致的。

  (参考文献)关于陈独秀“右倾”的历史定位的认识与 反思

  黄少群;周恩来纠正第一次左倾盲动主义的重要贡献;漳州 职业大学学报;2004 年 2 月

  

篇三:浅析陈独秀的“右”倾主义

  陈独秀与右倾

  13管科2 陈小凤 江书梦 康柔银 孔瑞婷

   陈独秀生平

  陈独秀(1879~1942),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 人之一。原名庆同,字仲甫。安徽怀宁人。早年留学日本。

   1915年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 1920年,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进行建党活动。

   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 中央局书记。

   1925年领导五卅运动。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犯了严重的右倾 投降主义路线错误,使革命遭到失败。

   1927年,在中共“八七”会议上被撤消总书记职务。

   1929年11月,被开除出中国共产党。后在上海建立托派组织“无产者 社”,出版《无产者》刊物,宣传托派观点。抗战爆发后,拥护国共 合作和国民党领导抗日,与托派中央决裂。

   1938年,被王明、康生诬陷为日本间谍,从此与中共彻底决裂。

   1942年5月,于四川江津病逝。

  

    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

  客观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 倾向。右倾思想如果形成为系统完整的路线,并 在实践中贯彻便成为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机会主 义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放弃原则,牺牲无产阶级根 本利益而求得妥协,又叫右倾投降主义。

  何 谓 右 倾 ?

   为什么说陈独秀犯了右倾主义?

   一是陈独秀在主观上,“二次革命论”思想根深

  蒂固,这是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思 想基础;

   二是共产国际及其在中国的代表的右倾主义投降 思想,是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思想形成的一个重 要因素;

   三是共产党建党时间短,理论准备不足,马克思 主义理论水平不高,没有结合实际,是陈独秀为 代表的党中央右倾投降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又 一个重要因素。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 主要表现

  

  

  1.发表《资产阶级革命和革命的资产阶级》、 《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等文章,对中国革命 的基本问题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主张由资产阶级来 领导革命,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丢掉农民。形成 了右倾投降主义的理论基础。

  2.为蒋介石的反革命活动辩护。在蒋介石紧锣密 鼓准备反革命政变之时1927年4月5日,陈独秀和汪精 卫在上海发表了《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言》,言“国 民党领袖将驱逐共产党,将压迫工会与工人纠察队, 这类谣言,不审自何而起。国民党最高党部全体会议 之决议,已昭示全世界,决无有驱逐友党摧残工会之 事。”还说要同蒋介石“开诚合作,如兄弟般亲密”, 并要群众“不听信任何谣言”。这个宣言,帮助了蒋 介石,解除了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思想武装。

   

  

  3.下令解散工人纠察队,解除农民武装。1927年6月底,汪 精卫叛变革命的迹象已昭然若揭,陈独秀仍一味顺从他的要求。

  下令“将纠察队全体解散。所有前领枪弹,并经交存政府”。

  汪精卫诬蔑农民自卫军引起地方恐慌,陈就下令解除农民自卫 军武装。

  4.向汪精卫集团全面投降。1927年6月30日,陈独秀操纵中 共中央扩大会议,正式通过国共合作十一条决议。主要内容:

  (一)承认国民党“当然处于国民革命之领导地位”。“国民 党中的共产党分子,虽然参加政府工作,而只是以国民党员的 资格参加,不是以共产党员资格参加……(现在参加政府工作 之共产党分子,为图减少政局之纠纷,可以请假)。”(二) “工农等民众团体均应受国民党党部之领导与监督,工农等民 众运动之要求,应依照国民党大会与中央会议之决议案及政府 公开之法令”。……(三)工农武装队均应服从政府之管理与 训练。武汉现有之武装纠察队,为避免政局之纠纷与误会,可 减少或编入军队。”这个决议,取消了共产党的独立性和对革 命的领导权,出卖了人民政权和人民武装,是一个向国民党汪 精卫集团全面投降的纲领。

   我们该如何评价陈独秀?

   第一,肯定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

  共产党的创始人,充分肯定其在“五〃四”及 建党时期的应有地位和作用。

   第二,指出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所犯的错误是 “右倾机会主义”,应该摘掉压在陈独秀头上 的“右倾投降主义”的帽子。

   第三,陈独秀晚年对民主思想进行深入研究, 成果累累。

   陈独秀的一生对我们的启示

   要想成功干一番事业,首先要有敢想敢拼的精

  神。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份成功的背后,必有 一种正确的思想作引导。

  

  

篇四:浅析陈独秀的“右”倾主义

  第二章 陈独秀的思想

  一、陈独秀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

  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一员闯将。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的时候,正是袁世凯积极进行帝制复辟之时。但是 陈独秀宣布的编辑方针却是:“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杂志 之天职,批评时政,非期旨也。”列宁说过:“公开声明拒绝过问政治,这也就是 政治。”①陈独秀不直接“批评时政”,但他是要谈论政治的,而且所谈论的是政 治的根本问题。他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今日之教育方针》(1915 年 10 月《青 年杂志》第 1 卷第 2 号。)中,提出了“唯民主义”的口号,主张“主权在民” 的主张还是有重大积极意义的。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建立了所谓的共和政体, 但是“主权在民”并没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中国还是 封建军阀官僚专政的国家。因此“主权在民”的提出就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作用。

  陈独秀说:“封建时代,君主专制时代,人民惟统治者之命是从,无互相联络之 机缘,团体思想,因以薄弱。此种散沙之国民,投诸国际生存竞争之漩涡,国家 之衰亡不待蓍卜。”他指出世界发展的趋势是“英法革命以还,唯民主义,已为 政治之原则。”所以中国必须实行唯民主义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惟国人欲采用 此主义,必先了解此主义之内容。内容维何?欧美政治学者诠释近世国家之通义 曰:‘国家者,乃人民集合之团体,辑内御外,以拥护全体人民之福利,非执政 之私产也。’易词言之,近世国家主义,乃民主的国家,非民奴的国家。民主国 家,真国家也,国民之公产也,以人民为主人,以执政为公仆也。民奴国家,伪 国家也,执政之私产也,以执政为主人,以国民为奴隶者也。真国家者,牺牲个 人一部分之权利,以保全国民之权利也。伪国家者,牺牲全体国民之权利,以奉 一人也。” 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就要破除奴性、提倡个性解放。陈独秀像 17、18 世纪欧 洲启蒙学派的思想家一样,大声疾呼,要求个性解放。他在《青年杂志》第一卷 第一号发表文章《敬告青年》。提出六条,第一条便是“自由的而非奴隶的”。他 说:“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 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他对西方社会的“自由”、“平等”、“人 权”十分欣赏。他说西方的民族是“彻头彻尾的个人主义之民族”,他推崇他们, 说在那里有“思想言论之自由,某个人之发展也,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也,个人之 自由权利载在宪章,国法不得而剥夺之,所谓人权是也。”② 民主自由与封建专制相比,是一种进步。中国要从封建专制走向民主自由, 就必须前进。陈独秀把推动中国前进的希望放在青年一代身上。他在《敬告青年》 中满含热情地写道:“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 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 他要求青年是“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隐退的”,并要“有以自觉而 奋斗”。陈独秀当时的思想还局限于进化论。他说:“以人类进化言之,笃古不变 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艾。”又说:“世界进化,骎骎未有已焉,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而归天然淘汰已尔,保守云乎 哉!”尽管进化论早就经严复等人介绍到中国,尽管进化论到陈独秀此时已经显

  ① 列宁:《皮梯利萨·索罗金的宝贵自贡》,《列宁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60 年版,第 607608 页。

  ② 《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见《青年杂志》1915 年 12 月 15 日第 1 卷第 4 号。

   得陈旧,但经过陈独秀充满激情的笔,仍然给当时的青年极大的震撼。因为打破 封建专制、追求时代进步正式这个时代的要求。

  (上述引述自陈哲夫、江荣海、吴丕:《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上卷,山东 人民出版社 2002 版,第 120-122 页。)

  二、陈独秀:伦理的觉悟是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把反对封建伦理道德看作是至关重要的一次革命。他在《吾人最后之 觉悟》一文中说:西方文化之进入中国,经过七个时期,第一时期是明中叶,“西 教西器”初入中国,几乎无人相信。第二期是清初,“火器历法”被皇帝接受, 天下群儒反对。第三期是鸦片战争以后,有人提倡“西洋制械练兵之术”。第四 期是清末甲午海战之后,国内出现维新变法运动,“新思想渐拓展领土,遂由行 政制度问题一折而入政治根本问题”。第五期在民国初年,“一部分优秀国民渐生 政治根本问题之觉悟,进而为民主共和君主立宪之讨论”。第六期就是五四时期,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 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出现“新旧思 想之大激战”。但是要在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还需等待“第七期吾人最后之觉 悟”。“最后之觉悟”的第一步是破除专制思想,知道“国家为人民共产,人类为 政治动物”。第二步是“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的政治,而易以自由 的自治的国民政治”。第三步是多数国民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 位”。以上各项觉悟都是政治的觉悟,而最根本的觉悟则是伦理的觉悟。他说:

  “伦理思想,影响于政治,各国皆然,吾华尤甚。儒者三纲之说,为吾伦理政治 之大原,共贯同条,莫可偏废。三纲之根本义,阶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 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 独立之说为大原,与阶级制度极端相反。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他又说: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

  其次为政治,年来政像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 觉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 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要完成这场最后的觉悟,就要破除旧的伦理思想。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 词中提出“中国更张”的主张,力主学习西方文化,旗帜鲜明地抨击中国传统旧 思想,他说:“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持较皙 种之所为,以并世之人,而思想差迟,几及千载;尊重廿四朝之历史性,而不作 改进之途,则驱吾于二十世纪之世界门外,纳之奴隶牛马黑暗沟中而已,复何说 哉!”③

  把反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意义提升到如此重要的地位,表明了五四新一代与传 统决裂的决心。这一决裂也决定着中国的命运和前途。但是,陈独秀等人提出的 这一任务,并不等于他们可以轻易在这一方面取得胜利,获得最后成功。伦理道 德的进化是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才能完成的。

  (本段引述自陈哲夫、江荣海、吴丕:《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上卷,山东 人民出版社 2002 版,第 134-136 页。)

  三、陈独秀:“孔教与共和奶绝对两不相容之物”

  陈独秀先后撰写了几篇文章驳斥了这些人的谬论。《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

  ③ 陈独秀:《敬告青年》,《青年杂志》第 1 卷第 1 号。

   书》,他指出康有为言论的种种自相矛盾之处,并且特别指出:“孔教与帝制,有 不可离散之因缘”,主张共和,就不能在推尊孔教。陈独秀认为,孔教早已是“失 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孔教之精华曰礼教,为吾国伦理政治之根本”,而伦 理上的觉悟是中国人最后觉悟,就是要同传统儒家礼教决裂。他指出,根据宗教 信仰自由之原则,不能将孔教定为国教。他也指出,孔教的核心是三纲五常,其 实质是强调“片面之义务,不平等之道德,阶级尊卑之制度”,如果定孔教为国 教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孔氏,则学术思想之专制,其湮塞人智,为祸之烈,远 在政界帝王之上”。④

  但是从学术自由的观点出发,陈独秀并不完全反对孔学本身,他说,如果孔 教会只是作为私人团体,与其他宗教团体有同等之自由,他是赞同的。从历史的 观点出发,他也肯定了孔学的历史地位,他说:“此等别尊卑明贵贱之阶级制度, 乃宗法社会封建时代所同然,正不必以此为儒家之罪,更不必讳为原始宗教之所 无。愚且以为儒教经汉、宋两代之进化,明定纲领之条目,始成一有完全系统之 伦理学说,斯乃孔教之特色,中国独有之文明也。”⑤

  但是他还指出:“使今犹在闭关时代,而无西洋独立平等之人权说以相较, 必无人能议孔教之非。”可是现在已经是共和时代,“别尊卑明贵贱之孔教”是与 共和政体西洋文明绝对相反的东西,怎么能继续推尊他呢?他明确而坚定地指 出:“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 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勇 猛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⑥

  陈秀秀认为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他认为宗教与政治学说不同,宗 教“出世远人”、“不随人事变迁”,所以能长久流传;政治学说(他称为“人伦 日用之世法”)则要“以社会组织生活状态之变迁为兴废”,一种学说,可产生一 种社会,一种社会,亦产生一种学说。影响复杂,随时变迁。孔学不是宗教,所 以他不能长久流传,不能适用于现代生活。“现代生活,以经济为之命脉,而个 人独立主义,乃为经济学生产之大则,其影响遂及于伦理学。故现代伦理学上之 个人人格独立,与经济学上之个人财产独立,互相证明,其学说遂至不可摇动;

  而社会风纪,物质文明,因此大进。中土儒者,以纲常立教。为人子为人妻者, 既失个人独立之人格,复无个人独立之财产。”所以,与个人人格独立相反的儒 家学说不能适用于现代社会。在现代社会中,政党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儒家学说 主张“父死三年,尚不改其道;妇人从父从夫,并从其子”,“岂能自择其党”? 这又说明儒家学说不能适用于现代社会。儒家学说轻视妇女,有什么“妇人者, 伏于人者也”、“男女不杂坐”、“嫂叔不通问”等等规矩,而“妇人参政运动,亦 现代文明妇人生活之一端”,孔子之道怎能适用于现代社会?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 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 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 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与无与焉”。孔子之道“即在数千 年前宗法时代封建时代,亦只行于公卿士大夫之人伦日用,而不行于庶人,更何 能行于数千年后之今日共和时代国家时代乎?”⑦

  ④ 陈独秀:《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1916 年 10 月 1 日《新青年》第 2 卷第 2 号。

  ⑤ 陈独秀:《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1916 年 10 月 1 日《新青年》第 2 卷第 2 号。

  ⑥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 年 11 月 1 日《新青年》第 2 卷第 3 号。

  ⑦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 年 11 月 1 日《新青年》第 2 卷第 3 号。

   陈独秀描写民国初年的情况说:“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政府考试文官,居 然要用“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和‘学 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为题……分明挂了共 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按孔教的教义,乃是教人忠 君,孝父,从夫。无论政治伦理,都不外这种重阶级尊卑三纲主义……若用此种 道理做国民的修身大本,不是教他拿孔教修身的道理来破坏共和,就是教他修身 修不好,终究要做乱臣贼子……若一方面既然承认共和国体,一方面又要保存孔 教,理论上实在是不通,事实上实在是做不到。”“这腐朽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 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公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 得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 的”。“因为民主共和的国家组织社会制度伦理观念,和君主专制的国家组织社会 制度伦理观念全然相反,——一个是重在平等精神,一个是重在尊卑阶级,—— 千万不能调和的。若是一面要行共和政治,一面要保存君主时代的旧思想,那是 万万不成的。”⑧

  张勋、康有为策划的复辟虽然失败了,但是共和政治仍然不能真正在中国实 行起来,陈独秀指出,这是因为“与复辟论相依为命之尊孔论,依旧盛行于国中 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他指出,张、康虽败, 而所谓“孔教会”、“尊孔会”仍遍布中国,尊孔必然复辟。所以,反孔斗争实际 上就是反对那些借尊孔而妄图复辟的人。他明确指出:“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 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 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⑨

  总之,陈独秀之反孔不是反对孔子本人,而是反对那些借尊孔的名义要把中 国拉回到封建时代的复古分子,是坚决认定孔子不适用于现代中国。中国必须从 西方吸取先进的思想,建立新的精神文明。

  (上述引述自陈哲夫、江荣海、吴丕:《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上卷,山东 人民出版社 2002 版,第 140-143 页。) 四、陈独秀:破坏偶像,提倡科学民主

  五四运动的伟大功绩首先在于破坏,破坏旧思想旧道德旧观念,也可以说, 就是破坏偶像。“破坏!破坏偶像!破坏虚伪的偶像!吾人信仰当以真实的合理 的为标准;宗教上、政治上、道德上、自古相传的虚荣,欺人不合理的信仰,都 算是偶像,都应该破坏!”这一段话是陈独秀讲的。他所反对并要破坏的偶像包 括“泥塑木雕的偶像”、“一切宗教”及“神佛仙鬼”、“君主”、“国家”、“世界上 一切男子所受的一切勋位荣典,和我们中国女子的节孝牌坊”。⑩偶像之所以要被 破坏,是因为一切偶像都是无用的,都是骗人的。偶像使人愚昧,使人盲从,因 而给人类造成灾难。破坏偶像就是要解放思想,树立新思想新观念。陈独秀还说 过:“我们相信世界各国政治上、道德上、经济上因袭的旧观念上,有许多阻碍 进化而且不和情理的部分。我们想求社会进化,不得不打破‘天经地义’、‘自古 如斯’的成见,决计一面抛弃此等旧观念,一面综合前代贤哲当代贤哲和我们自 己所想的,创造政治上、思想上、经济上的新观念,树立新时代的精神,适应新 社会的环境。”11五四精神就是破旧立新。五四的英雄们从来就不怕被人攻击为

  ⑧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在北京神州学会讲演》,1917 年 5 月 1 日《新青年》第 3 卷第 3 号。

  ⑨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1917 年 8 月 1 日《新青年》第 3 卷第 6 号。

  ⑩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1918 年 8 月 15 日《新青年》第 5 卷第 2 号。

  11 陈独秀:《<新青年>宣言》,1919 年 12 月 1 日《新青年》第 7 卷第 1 号。

   “破坏”。陈独秀在《<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12中表示对于有人攻击《新青年》 “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忠孝节),破坏旧 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 这几条罪案”“直认不讳”。但他说:“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 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 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那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 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 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 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民主与科学,是五四时期进步的人们高举的两面大旗。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封建专制总是和封建迷信联系在一起的。要想打破封建专制,还必须扫除封 建迷信。这就需要引进科学,提倡科学。1917 年,上海曾有一批封建文人筹划 创建迷信团体。10 月,他们正式开设了“盛德坛”,成立了“上海灵学会”,并 于 1918 年 1 月出版了《灵学丛志》,到 1920 年 9 月,共出版了 2 卷 18 期。当时 刚刚创办的《新青年》杂志就同这个宣传封建迷信的杂志进行了一场关于有鬼还 是无鬼的论战。《灵学》杂志称:“灵学会”“专研究人鬼之理,仙佛之道,以及 立身修养种种要义”,又说:“灵学者,实为凡百科学之冠……《易》言‘知鬼神 之情状,其惟圣人乎!’则灵学者,即谓之圣学可也。”13《灵学丛志》这样荒诞 可笑的东西竟然得到当权者和封建专制维护者的支持。总统黎元洪、英国人庄士 敦(清废帝溥仪的老师)以及严复等人都表示赞赏与支持。在《新青年》杂志上, 陈大齐、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等人都发表文章,针对《灵学从志》 宣传的乩文、鬼魂等胡言乱语进行批判。

  陈独秀对民主思想的宣传 陈独秀对民主思想昂的宣传在五四前期包括人权说、个人自由、社会平等、 政党竞争、社会主义等许多方面。他说:“近世之文明特征,最足以变古之道, 儿使人心社会划然一新者,厥有三事:一曰人权说,一曰生物进化论,一曰社会 主义,是也。”14人权说反对把人当做奴隶,争取独立自由人格,正是同中国传 统伦理道德思想相对立的;达尔文进化论的精华是“生存竞争,优胜劣败”,在 陈独秀看来,就是“人类争吁智零,以人胜天”,“自造其祸福,自导其知行”, 无论神权迷信还是纲常名教,这些束缚人类智慧,造成听天由命之惰性的东西, 都要吐弃无遗。陈独秀尽管对各种社会主义都抱着欣喜与向往的心情,没有肯定 地接受马克思主义,但他毕竟也注意到了马克思主义。

  陈独秀在五四前期还主张多党合作,他针对当时几个党派互相斗争的情况说 过:“我始终主张北洋、国民、进步三党平分政权的办法,又赞成一党组织内阁 的梦想。”15在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文明之时,陈独秀提出“惟民主义”。这是针对 封建专制提出的。他说:“封建时代,君主专制时代,人民惟统治者之命是从, 无互相联络之机缘,团体思想,因以薄弱。此种散沙之国民,投诸国际生存竞争 之漩涡,国家之衰亡,不待蓍卜”。封建主义不适于今日时代,要提倡“近世国

  12 1919 年 1 月 15 日《新青年》第 6 卷第 1 号。

  13 《余冰臣先生书》,《灵学丛刊》第 1 卷第 3 期。

  14 陈秀秀:《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1915 年 9 月 15 日《青年杂志》第 1 卷第 1 号。

  15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1918 年 7 月 15 日《新青年》第 5 卷第 1 号。

   家主义”,也就是“惟民主义国家”。他说:“近世国家主义,乃民主的国家,非 民奴的国家。民主国家,真国家也,国民之公产也,以人民为主人,以执政为公 仆者也。民奴国家,伪国家也,执政之私产也,以执政为主人,以国民为奴隶者 也。真国家者,牺牲个人一部分之权利,以保全全体国民之权利也。伪国家者, 牺牲全体国民之权利,以奉一人也。”16到后来,陈独秀对民主有了更进一步的 认识。他认识到民主要包括宪法、代议制这些法律制度的内容,要包括思想言论 出版信仰等自由权利,以及政治经济上的人人平等。这样,他从强烈反对专制的 “惟民主义”思想发展到比较全面深刻的“民治主义”思想。他认识到民治主义 “不但拿他来反对专制帝王,无论政治、社会、道德、经济、文学、思想,凡是 反对专制的、特权的,遍人间一切生活,几乎没有一处不竖起民治主义的旗帜”。

  17他特别看重政治与经济两个方面的民主,说要“把政治和社会经济两方面的民 治主义,当做达到我们目的——社会生活向上——的两大工具。”“我们政治的民 治主义的解释:是由人民直接议定宪法,用宪法规定权限,用代表制照宪法的规 定执行民意;换一句话说:就是打破治者与被治者的阶级,人民自身同时是治者 又是被治者;老实说:就是消极的不要被动的官治,积极的实行自动的人民自治, 必须到了这个地步,才算是真正民治。陈独秀的民治主义特别强调人民的直接作 用,也就是社会上每一个人的作用。他主张“大规模的民治制度,必须建筑在小 组织的民治的基础上面,才会实现”。“没有坚固基础的民治,即或表面上装饰得 如何堂皇,实质上毕竟是管治,是假民治,真正的民治绝不会实现,各种事业也 不会充分发展。”他比较欣赏英美国家的民主制度。“我们现在要实行民治主义, 适应当拿英、美做榜样,是要注意政治经济两方面,是应当在民治的基础上做功 夫,是应当由人民自己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创造这基础。这基础是什么?就是人民 直接的实际的自治与联合。这种联合自治的精神:就是要人人直接的,不是用代 表间接的;是要实际去做公共生活需要的事物,不是挂起招牌就完事。这种联合 自治的形式:就是地方自治和同业联合两种组织。”18不过,陈独秀骨子里是激 进的,他更为赞赏的是法兰西的革命精神。著名哲学家罗素将近代西方思潮分为 自由主义与浪漫主义两派。陈独秀倾向于法俄的浪漫主义,在发展模式上倾向于 激变型发展模式;而胡适则接受了英美自由主义,其发展模式是稳健型发展模式。

  19

  四、陈独秀对唯物史观的理解 1、一开始对十月革命后之混乱现象持批评态度。从批评、怀疑转而赞成、拥护 直至效仿实践十月革命。到 1920 奶奶 11 月,上海共产党筹建小组的《共产党》 月刊,陈独秀说:“要想把我们的同胞从奴隶境遇中完全救出,非由生产劳动者 全体结合起来,用革命的手段打到本国、外国一切资本家阶级,跟着俄国的共产 党一同试验新的生产办法不可。” 2、强调“只有客观的原因可以变动社会,可以解释历史,可以支配人生观”。

  3、认为唯物史观的要义:历史上一切制度的变化是随着经济制度的变化而变化 的。(1)经济制度破坏,其他亦破坏,人力不能保。(2)改造社会不可蔑视社会 经济的事实。

  4、反对将唯物史观看做机械唯物论的观点,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人的主

  16 陈独秀:《今日教育之方针》,1915 年 10 月 15 日《青年杂志》第 1 卷第 2 号。

  17 陈独秀:《实行民治的基础》1919 年 12 月 1 日《新青年》第 7 卷第 1 号。

  18 陈独秀:《实行民治的基础》1919 年 12 月 1 日《新青年》第 7 卷第 1 号。

  19 参看欧阳哲生:《自由主义累——胡适思想的现代阐释》第 72-75 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

   观能动性的作用的关系。

  5、强调阶级战争的重要性,指出它是在一定经济和基础上改造社会、推动历史 进步的力量。

  他认为《共产党宣言》一书的精髓正是根据唯物史观来说明阶级斗争的阶级斗争 的学说要义有二:一是一切过去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二是阶级之成 立斗争崩坏都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由此,他作出结论说:“我敢说若不经过 阶级战争,若不经过劳动阶级占领权力阶级地位的时代,德谟克拉西永远是资产 阶级的专有物,也即是资产阶级永远把持政权抵制劳动阶级的利器。”又说:“阶 级战争的观念确是中国人应当发达了。” 6、不足:对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之反作用重视不够,未能彻底摆脱经济决定论 的束缚。

  五、对无产阶级专政的认识和强调 1、陈独秀从资产阶级民主转向社会会主义民主。

  封建主义:最少数人幸福 资本主义:次少数人幸福 社会主义:多数人幸福 社会主义要起来代替公共和政治是不可逃之运命。陈独秀主张通过无产阶级 专政来争取社会主义民主,把对敌专政与人民民主结合起来。

  2、批评无政府主义 无政府主义在中国 20 世纪初期得到传播,到 1919 年时,已经有 60 多种刊 物。无政府主义反对一切国家和强权,主张人类“互助”和“平等”;反对社会 主义的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原则,主张小生产者的分散生产和绝对平均分配;对 对任何组织和集体领导,主张绝对的自由和个人主义。

  陈独秀批判无政府主义反对一切政治和国家的主张。陈独秀阐述了建立无产 阶级专政国家的必要性和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职能。区分了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 民主与资产阶级民主的区别,并对无产阶级专政国家与党的领导的关系等问题做 了有说服力的阐述。

  首先,针对无政府主义者反对一切国家的主张,陈独秀指出应区分国家的阶 级性。

  其次,无产阶级国家职能的必要性:A,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防其复辟。

  B,利用国家政权力量,摧毁指出资本主义旧的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再次,资产阶级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区别:资产阶级民主是财产工商阶级 反对帝王和贵族,社会主义民主是无产阶级反对工商阶级,争取权利。后者代表 了历史进步方向。

  第四,批判无政府主义者绝对自由的口号,指明其空想性。

  第五,阐明无产阶级专政与共产党领导的关系,指明强大的组织力和战斗力 的重要。

  解决了中国要不要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要不要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

  3、陈独秀对群众革命性的忽视:

  他认为群众心理盲目,是散沙,中国农民难于革命,原因有三:

  (1)居住处散漫,势力不易集中 (2)文化低生活欲望简单,易于趋向保守 (3)中国土地广大易于迁徙被难苟安。

  中国工人由于产业不发达,工人阶级在量上和质上都很幼稚。

   由此,他认为中国革命纲领应该是: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 阶级,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可以看作是其后来在国民革命中放弃革命领 导权主张二次革命论的思想前兆。

  思考题:

  1、陈独秀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及其限制。

  2、陈独秀对无产阶级专政的认识及其误区。

  

篇五:浅析陈独秀的“右”倾主义

  关于陈独秀,360 百科是这样说的, 陈独秀(1879 年 10 月 9 日-1942 年 5 月 27 日),原名庆同,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新文化运动 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15 年 9 月 15 日,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 主与科学的旗帜。曾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中共第二、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 记等。1922 年 11 月 5 日,中共代表参加共产国际大会,陈独秀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1927 年 7 月 12 日,中 共中央改组,陈独秀停职。1932 年 10 月 15 日,陈独秀被捕。1942 年 5 月 27 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享年 63 岁。

  这个简短的百科中,大家已经能够认识到陈独秀的贡献,我们把陈独秀的贡献做一简单概括。

  一、陈独秀的历史贡献 陈独秀的历史贡献至少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 20 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起了 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而且仍然 是中国在努力实现的目标。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注意是上海)创办《青年》杂志,9 月 15 日《青年》杂志创刊

   号问世。在创刊号上,陈独秀发表了创刊词《敬告青年》 ,首次举起了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为了区别于上海青年, 从第二卷开始,将《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 。不久,陈独秀应北大校长蔡元培的邀请,就任北京大学文学院 院长。陈独秀曾犹豫地说:“因为要办《新青年》,每月出一期,上海那边恐怕走不开。”“没关系,你正好可以 把杂志带到学校里办。”蔡元培说,“北大还要聘请一大批名流学者任教,正可以帮你编杂志。” 陈独秀随即将《新青年》编辑部迁往北京。之后,如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刘半农、沈尹默等一大批 知名学者纷纷加入《新青年》的阵营,为其撰稿并参与编辑工作。

  这样,以北京大学为中心,以《新青年》为阵地,一个崭新的文化阵营在中国出现了。进步知识分子团结在《新 青年》周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从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向封建复古势力进行 猛烈的冲击,追求自由解放。《新青年》杂志,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刊物,教育、引导了整整一代人。

  新青年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所以大家可以理解陈独秀作为发起人,也是最早的旗手和领袖,在新 文化运动中的突出作用。

  有的学者说 20 世纪中国有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即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40 年代的延安整风运动,70 至 80 年

   代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影响最早而且时间最长的当然是第一次, 即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如果没有这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就没有后两次思想解放运 动。后两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扬,与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精 神是一脉相承的。

  第二,他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五四运动能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产生那么大的影响, 与他的活动、指导、影响是分不开的。最早肯定他这个功劳的是毛泽东。毛泽东在 1942 年 3 月就指出:“陈独秀是 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五四运 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 后头有一部份进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

  现在还不是我们宣传陈独秀历史的时候,将来我们修中国历史,要讲一讲他的功劳。”《毛泽东文集》第二卷,人 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403 页。但是直到 1981 年毛泽东的这个讲话公布之前,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中并没 有讲陈独秀的这个功劳,在有的教科书中,陈独秀几乎就根本不存在。当时为什么不是“宣传陈独秀的时候”,我到 现在也不理解。既是事实,为什么不能讲呢?也许就因为从那时不能讲,所以才有后来几十年的不能讲。现在,我

   们在高度评价五四运动历史功绩的同时,决不能像以前那样忘记陈独秀在其中的巨大历史功劳。

  第三,他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主要的阵地。他本人传 播马克思主义,当然没有李大钊早,但是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许多文章,就是在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 上发表的。例如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影响最大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就是发表在 1919 年 10 月、11 月的《新 青年》杂志上的。李大钊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专号”,也是刊登在《新青年》杂志上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新青 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刊物,教育、引导了整整一代人,其作用是任何别的报刊不能替代的,至今没 有一份刊物能与之相比。

  在过去很长一个历史时期,一直说陈独秀“不是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有的人之所以这样给陈独秀定性,我 想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陈独秀宣传马克思主义不如李大钊等人那样全面、系统、明确;二是因为后来陈独秀犯了 错误,这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但不管什么原因,马克思主义者就是马克思主义者,难道马克思主义者还有好的、 不好的甚至坏的之分吗?后来也有很多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袖犯了严重错误,为什么仍然说他们是伟大的马克思主 义者, 而不说他们“不是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呢?所以, “不是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定性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至于有的人说陈独秀从来就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更是不顾事实,难道陈独秀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都是

   别人写的吗?他根据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做出的指导都是别人做的吗?中国共产党竟然那么没有水平,选了一个 根本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人当了自己最主要的领导人吗?说这种话的人看起来很“革命”,但他们并不知道,这样 做的结果恰恰是贬低了中国共产党。

  第四,他是中国共产党的最主要的创始人。现在很多地方仅仅说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这是很不够的, 应该说他是中国共产党的最主要的创始人。在创立中国共产党的最主要的“南陈北李”两个人中,李大钊在传播马克 思主义方面胜过陈独秀,但在实际组织中国共产党的活动中,陈独秀的功劳远远大于李大钊,这也是陈独秀虽然没 有参加第一次代表大会,仍然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即最主要的领导人的最根本的原因。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如果没有陈独秀,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在 1921 年的成立。仅仅这一条功劳,陈独秀就可以名垂千古,光照千秋。就 像毛泽东说的,陈独秀领导的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干部基础,党的早期领导人是通过新青年和五四运 动警醒起来的,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

  毛泽东还说:说陈独秀在某几点上好像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做了启蒙运动的工作,创造了党。但他在思想上不 如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在俄国做过很好的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陈独秀则不然,甚至有些很不正确的言论,但是 他创造了党,有功劳。

   当然,我也不同意有的人关于没有陈独秀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说法,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的必然, 没有陈独秀其他人仍然会在以后创建中国共产党。但说如果没有陈独秀,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在 1921 年的成立,是 完全站得住的。这就如同说如果没有毛泽东就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在 1949 年的成立一样。

  第五,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至五届中央委员会的最主要的领导人。现在我们说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 的核心,可以理解这是从政治上讲的,但从党的历史来看,还是有一个过程。因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是遵义会议后才逐步形成的,他自己就说过在这之前的领导人有好几代,如果说第一代,只能说他是中华人民共和 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或者说他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而不能说中 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如果沿用这种说法,而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算起,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从中共一大到 五大的领导集体,才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陈独秀才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这一代领导 集体,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党的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党的四大提出 了民主革命总路线的基本思想,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使党的队伍从 50 多人迅速发展到 6 万多人,为后 来的革命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基础,其功劳是不容抹杀的。

  当然,陈独秀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也存在缺陷和不足,犯过错误。他之所以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其中一个重要

   原因也是因为他犯过严重错误。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袖有几个没有犯过严重错误呢?就拿功劳最大的毛泽东来说, 同样犯过严重的错误,他的错误甚至比陈独秀的错误更为严重。但是,我们并不因为毛泽东犯了严重错误就否定他 的历史地位。同样,我们也不能因为陈独秀犯了严重错误,就否定他的历史地位。

  拿陈独秀和毛泽东相比,他们的功劳同样伟大:一个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一个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举起了 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一个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在有些方面超过了陈独秀,如新民主主义理论、军事思想和 指挥艺术、哲学思想等,有的方面则远远不如陈独秀,如对民主、科学等远远不如陈独秀那样重视。因此,如果拿 同一个标准来衡量陈独秀、毛泽东两个人,就可以看出他们同样都是伟大的历史人物,都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 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应该给予同等的历史地位,不能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三、关于陈独秀的错误 对于陈独秀在国民革命即第一次大革命中犯的错误,应该怎么看呢?很多学者已经指出,他的错误主要来自共产国 际,他不过是一个替罪羊而已。陈修良就曾说:“真正导致中国大革命失败的,不是别人,正是以斯大林为首的共 产国际——也即是苏联共产党中央的头头儿斯大林。

  陈独秀不过是一个替罪羊而已。”《陈独秀不过是一个替罪羊》 , 《陈独秀研究动态》 (简报)2004 年停刊号。在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必须执行共产国际指示,而

   中国共产党又处在幼年,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谁都不能不犯像陈独秀这样的错误。况且,陈独秀在当时的条件下, 对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一些主张还进行了抵制。例如他从一开始就反对进行党内合作,因为党内合作会束缚自己党 的活动,使党失去独立性。当国共两党发生摩擦后,他又主张退出国民党,改为党外合作。后来他在辞职书中还提 到这个问题,说“国际一面要我们执行自己的政策,一面又不许我们退出国民党,实在没有出路,我实在不能继续 工作”。如果中国共产党当时按照他的主张退出国民党,改为党外合作,就不会有后来的“清党”和惨败。

  说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就给人造成陈独秀搞机会主义、搞投机的印象。其实,陈独秀是一个毫无 心计、光明磊落的人,根本没有搞什么机会主义,没有进行投机。他的错误,不过是执行了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错 误指示,其实质是教条主义。而且对于他的有些所谓错误,还应该进行深入的分析,做出正确的评价。

  客观地来看,陈独秀的所谓“二次革命论”虽然存在缺陷,即没有像毛泽东后来那样清楚地说明中国民主革命的 前途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但这个理论在三个方面是应该充分加以肯定的:一是把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 命作了明确的区分,这相对于中共一大关于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次革命论”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个进步;二 是陈独秀关于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阶段进行的思想,为后来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分 “两步走”的理论奠定了基 础,毛泽东“两步走”的理论正是在陈独秀这个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三是如前所述,主张在中国要有一个资本主义

   充分发展的阶段,以便为社会主义的建立创造必要的条件,这是一个极其宝贵的思想。

  陈独秀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第二个原因,是他后来参加过“托派”。有的学者已经指出,“托派”的主张也是对中国 革命的一种探索,虽然是一种错误的探索。俄国已经给托洛茨基平了反,我们为什么还要抓住这一点不放呢?陈独 秀之所以会犯错误,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本质上是一个书生、学者,而不是一个善于搞政治的人,缺乏搞政 治的经验和手段。搞政治,什么手段都可以采取,甚至无所不用其极,是一点书生气都要不得的。

  概括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第一,通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条件,思想条件、理论氛围、现实主体。

  第二,积极传播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宣传马克思主义, 哲学历史观社会主义,宣传到工人中去,提高工人觉悟,唤醒阶级集体意志,着力培养有马克思主义知识和觉悟的 先进分子,为建党做准备) 第三,建立中国共产党,带领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迈出实际性的步伐。

  (中

   国共产党的成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最重要的成果,而陈独秀的作用最大。

  )

  

篇六:浅析陈独秀的“右”倾主义

  

  

篇七:浅析陈独秀的“右”倾主义

  滨江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The Study of Jo in Little Women from the Prospective of Feminism

   Contents

  1. Introduction…………………………………………………….……………………5 2. Literature Review……………….……………………………………………….…..5

  2.1 Definition and Features of Feminism…………………………………………….6 2.2Relevant Studies of Jo’s Feminism in Little Women………………………….….6 3.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feminism on Jo in Little Women………………...……8 3.1 Pursuit of Freedom …………………………………………….…………………8 3.2 Demand of True Love …………………………………………..…...…………..10 3.3 Desire for Independence……………………………………………..…………..11 3.4 Embodiment of Equality……………………………………………..………….13 4. Enlightenment of feminism embodied in Jo in modern times ………...…...……..15 4.1 Modern Expression of Feminism in Professions………………….……………15 4.2 Modern Expression of Feminism in Marriage Life……………..……………..16 5. Conclusion………………………………………………….………………...………18 References…………………………………………………….…………………………19 Acknowledgements………………………………………………………………...…...20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

  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

  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

  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

  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 者 签 名:

  日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

  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

  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4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 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 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

  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

  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从《小妇人》中分析乔的女权主义

  摘要:《小妇人》由美国作家露易莎·梅·奥尔科特所著,她是美国文学史上最突出的作家之一, 也被认为是以为女权主义者。《小妇人》是她最成功最著名的作品。《小妇人》是一部以美国南 北战争为背景,以 19 世纪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四个姐妹之间的生活琐事。此小说 与 1868 年出版后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小妇人》分中的女性乔,阐述奥尔科 特的女权主义观点。这个观点在主人公乔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乔,酷爱写作与阅读,独立 勇敢。不甘心做一个家庭主妇,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写作,厌恶社会无理的要求--女性权力不 及男性。本文分别从自由,爱情,平等,独立四个角度,分析乔的女权主义思想。并结合现代 社会,剖析乔这种女权主义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关键词:《小妇人》; 乔; 女权主义

  The Study of Jo in Little Women from the Prospective of Feminism

   Director:Wu Sufa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53)

  Abstract: Little Women is written by an American author, Louisa May Alcott, who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writers in American literature as well as a feminist. Little Women is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and famous works of hers. It is a novel which is set in the Civil War, and based on the four sisters’ family life in New England in the USA in the 19th century. It received a lot of attention when it published. This thesis is aimed at analyzing Jo in the Little Women to state the point of Louisa May Alcott’s concept of feminism. This view is reflected incisively and vividly on the heroin Jo. Jo, who has a passion for writing and reading and her characters are independent and brave. She is not content to be a housewife and chooses her favorite job—writing. Disliking the unreasonable request of the society—women’s power is less than men’s. The article is written respectively from four perspectives—freedom, love, equality and independence to analyze of Jo’s feminism idea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modern society, it dissects the significance of Jo’s feminism in modern society. Keywords: Little Women; Jo; feminism

  

篇八:浅析陈独秀的“右”倾主义

  中国地方戏大全

  京剧 | 豫剧 | 越剧 | 秦腔 | 昆曲 | 潮剧 | 评剧 | 茂腔 | 通剧 | 二人转 | 黄梅戏 | 柳琴戏 | 淮海戏 | 莲花落 | 柳子戏 | 山东梆子 | 名段-欣赏

  曲剧 | 吕剧 | 越调 | 锡剧 | 粤剧 | 川剧 | 梆子 | 琼剧 | 蒲剧 | 二人台 | 莆仙戏 | 花鼓戏 | 歌仔戏 | 四平调 | 正字戏 | 上党梆子 | 好戏天天看

  汉剧 | 桂剧 | 道情 | 坠子 | 淮剧 | 庐剧 | 芗剧 | 赣剧 | 眉户 | 二夹弦 | 白字戏 | 山歌剧 | 布袋戏 | 五音戏 | 彩调剧 | 河北梆子 | 走进大戏台

  沪剧 | 闽剧 | 楚剧 | 丝弦 | 扬剧 | 婺剧 | 绍剧 | 姚剧 | 晋剧 | 大平调 | 高甲戏 | 梨园戏 | 采茶戏 | 龙江剧 | 碗碗腔 | 湖南花鼓 | 相约花戏楼

  雷剧 | 甬剧 | 评弹 | 推剧 | 湘剧 | 评书 | 落子 | 老腔 | 戏歌 | 过把瘾 | 秦之声 | 皮影戏 | 跟我学 | 泗州戏 | 四股弦 | 上党鼓书 | 温州 鼓词

  综合 | 琴书 | 唢呐 | 歌剧 | 小调 | 大鼓 | 相声 | 小品 | 柳腔 | 花灯戏 | 大秧歌 | 独脚戏 | 梨园春 | 大调曲 | 八音会 | 京韵大鼓

  

篇九:浅析陈独秀的“右”倾主义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表现及其危害 1926 年 11 月,北伐军打下九江、南昌,歼灭孙传芳主力后,北洋军阀三大势力中有两 派基本上被消灭了,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同时,革命阵线内部的危机日益严重,蒋介 石新右派集团的力量得到了发展,军事独裁的倾向日益明显,反动面目进一步暴露。工农群 众运动蓬勃发展,国内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各派之间的政治斗争突出起来,同北洋军阀 剩余势力的矛盾逐渐被推到次要地位。在这一时局发展的转折关头,1926 年 12 月中旬,中 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特别会议。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分析正在发展变化中的政治形势, 据以制定 党的主要斗争策略。会上,陈独秀作了政治报告,通过了《关于政治报告决议案》《关于国 , 民党左派问题议决案》等决议。会议期间,中央政治局和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鲍罗廷召 开联席会议,通过了《政治问题议决案》 ,赞同、认可了这次特别会议的决议。汉口特别会 议集中了过去党内存在的以陈独秀为主要代表的右倾思想错误, 并且进一步发展成为在党中 央占统治地位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主要表现是:

  第一,对政治形势的错误分析。会议根据陈独秀的政治报告作出决议,错误的认为当前 的主要危险是 “一方面民众运动勃起之日渐向左, 一方面军事政权对于民众运动之勃起而恐 怖而日渐向右。这种左右倾倘继续发展下去而距离日远,会至破裂联合战线,而危及整个的 国民革命运动” 。陈独秀在报告中分析了造成这种危险的四点原因:帝国主义之分离政策, 国民党之右倾,商人的恐慌,我们党中的“左”稚病。报告所着重批评的是党内的“左”倾, 把党内的“左”倾看成是造成危机的主要原因。这种分析,一方面把党内实际工作中存在的 某些“左”倾错误过分夸大,另一方面又掩盖了新右派准备出卖革命因而造成分裂危机的根 本原因。对国民党继续采取妥协退让方针,使共产党向右转,以换取国民党的向左转,完全 否认了 联合战线中真正的危机是国民党蒋介石右派所造成的。为缩短左,右间距离,陈独 秀提出所谓 7 条紧急措施, 其主要内容是:

  限制工农运动的发展, 左的要向右, 右的要向左, 以达到联合战线的巩固。

  这实际上是以共产党的向右转去讨好国民党右派。

  统一战线中共产 党和国民党右派间的斗争, 是一场严肃的争夺领导权的斗争, 企图通过妥协换取国民党右派 的左转是幻想。

  第二,限制工农运动发展,反对“耕地农有” ,否认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必要性。1926 年下半年, 农民土地问题已成为左右时局的中心课题。

  当时无论是从革命的还是从扩大共产 党的力量来看,都迫切需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内容。而 陈独秀在报告中却认为农民没有土地要求,说农民“都还未能直接了解到这个根本问题” , 认为用对待农民土地问题的态度去划分国民党的左、右派是错误的。反对“包办民众运动” , 反对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以换取蒋介石由右向左, 以民众运动之退让去祈求国民党右派之不 要反动。

  第三,全面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会议只字未提“无产阶级领导权” ,而且全面放弃了 党权、政权、军权以致群众运动的领导权。陈独秀的报告和会议决议规定当时党的策略的一 个重要方面就是扶助汪精卫取得国民党中央、 国民政府和民众运动的领导地位, 用以制约蒋 介石的军事势力。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在“努力巩固和发展国民党左派势力,帮助他们获 得党和政府的领导地位” ,使他们从中央到地方“有群众、有力量、有政权、有党权” 。同时, “维持国民党军事首领势力之均衡” ,以为这样既可解决国共之间的矛盾,又可解决蒋、汪 之间的矛盾, 以全面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去防止国民党的右倾, 完全否定了共产党在国民党 和政府中的领导作用。

  陈独秀对国民党右派的连续让步, 使蒋介石这个善于玩弄两面派手法伪装革命的阴谋家 野心家篡夺了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正如周恩来指出的: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对国民党 右派实行了三次大让步,使“蒋介石在政治上军事上党务上接连得到三次大胜利” 。这些错

   误实质上是信任蒋介石、 汪精卫超过信任工农群众、 不惜牺牲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去迁就蒋 介石的反动要求,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这种右倾投降主义的继续发展, 就使全党不可能集中力 量去组织革命军队和工农群众的革命力量以准备对付蒋介石即将发动的突然袭击, 为蒋介石 后来发动反革命政变创造了条件。

  大革命后期,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在中共中央占了统治地位, 是导致大革命遭到惨 重失败的一个主观原因。虽然按照当时的历史环境,即使不出现陈独秀的右倾错误,革命也 不可能一下子就取得胜利。但是,如果中共党中央当时的领导正确,也就可以多保持一些胜 利成果,至少不至于造成象后来那样惨重的失败。

  参考文献:

  《中国革命史学习指导》编写组 编著:

  《中国革命史学习指导》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87 年. 丛景崙 付佩学 姜淑芝 主编:

  《中国革命史》 ,北京:北京工业学院出版社,1988 年. 郑德荣 主编:

  《中国革命史教科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年. 王学启 赵泉钧 主编:

  《中国革命史专题讲义》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85 年. http://www.zytzb.org.cn/zytzbwz/theory/lishi/lishi7.htm

  

推荐访问: 浅析 陈独秀 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