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淡水养殖水体环境的主要指标

淡水养殖水体环境的主要指标

时间:2022-05-19 12:05:04 浏览次数:

一、物理指标

养鱼用水的诸物理性质中,对鱼类关系最密切的是水温和透明度。

(一)水温 鱼类属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生长。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代谢强度,从而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一般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鱼类的代谢相应加强,摄食量增加,生长也快。各种鱼类都有自身生长的适温范围和最适宜的温度范围。鲤、草、鲢、鳙、鲫鱼,生长的适温范围在15~32℃,最适生长水温为20~28℃。高于或低于适宜温度都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和生存。上述鱼类在水温降到15℃以下时,食欲下降,生长缓慢;低于10℃时,摄食量便很快减少;低于6℃时,会停止摄食;水温高于32℃时,食欲同样会降低。水温由于影响水中的溶氧量而间接对鱼类有很大影响。池塘的溶氧量随水温升高而降低,但水温上升,鱼类代谢增强,呼吸加快,耗氧量增高,加上其他耗氧因子的作用增强,因而容易产生池塘缺氧现象,这在夏季高温季节特别明显。水温直接影响池中细菌和其他水生生物的代谢强度,在最适温度范围内,一方面细菌和其他水生生物生长繁殖迅速,同时细菌分解有机物质为无机物的作用加快,因而能提供更多的无机营养物质,经浮游植物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质,使池中各种饵料生物加速繁殖。

(二)透明度 透明度表示光透入水中的程度。池水透明度的大小,主要随水的混浊度而改变。混浊度是水中混有各种微细物质(包括浮游生物)所造成混浊的程度。在正常天气,池水中泥沙等物质不多,透明度的高低,可以大致表示水中浮游生物的丰歉和水质的肥度。一般说来,肥水的透明度在20~40cm之间,水中浮游生物量较丰富,有利于鲢、鳙等鱼类的生长。透明度小于20cm,表明池水过肥,又常常是蓝藻过多的表现。透明度大于40cm,表明池水较瘦,浮游生物量较小。可根据透明度的大小,决定是否需要施肥。

二、化学指标

在养鱼用水中,对鱼关系最密切的化学性质是溶解气体和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类和有机盐类。

(一)溶解氧: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进行气体交换,故水中溶氧的多少直接影响着鱼类的新陈代谢。池水中溶氧的来源90%以上是靠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少部分源于大气的溶解作用。水中溶解氧的多少与水温、时间、气压、风力、流动等因素有关。水温升高时,鱼的新陈代谢增强,呼吸频率加快,耗氧量增大,水中的溶解氧就会减少。由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受光线强弱的影响,池中的溶解氧也随光线的强弱而变化。一般晴天比阴天的溶解氧高。晴天下午的含氧量最高,上层池水的溶氧呈饱和状态。黎明前含氧量最低,这时无增氧设备的中等产量的池塘一般都有浮头现象。在低气压、无风浪、水不流动时的溶解氧较低;在气压高、有风浪、水流动时的溶解氧较高。当水中的溶氧量充足时,鱼类摄食旺盛,消化率高,生长快,饵料系数低;当水中的溶氧量过少时,鱼的正常活动就会受到影响,严重缺氧时可引起鱼的死亡。

(二)有机物耗氧量:水中有机物质多,池塘生产力也高,但有机物质在分解过程中需消耗大量氧,如有机质多,则易使池水缺氧,恶化水质。因此必须掌握合适的有机质含量。一般饲养鲢、鳙较多的池塘,有机物耗氧量以20~35mg/L较适宜,这是肥水的重要指标,超过40mg/L,表示有机物含量已过高,就应停止施肥,并添加新水,改善水质。

(三)酸碱度:水的酸碱度用pH值来表示。pH值为7时表示中性,小于7为酸性,大于7为碱性。酸碱度不但可以表示氢离子的浓度,也可间接表示水中二氧化碳、溶解氧和溶解盐类的状态。酸性可使鱼类血液的氢离子浓度上升造成缺氧,使鱼生长受抑制。水碱性过强,会腐蚀鱼类鳃组织和表面组织。一般鱼类都喜欢生活在中性或微碱性的水中,酸性和碱性太强都不适合鱼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适合鱼类的pH值为6~9,最适宜pH值为7~8.5,pH值的安全范围为5~9.5。

(四)有毒、有害物质—氨态氮、亚硝酸盐、硫化氢及重金属、农药的污染

氨态氮:水中氨通常是在氧气不足时含氮有机物分解而产生的,或者是由于氮化合物被硝化细菌还原而成。水生动物代谢终产物一般是以氨的状态排出,淡水鱼类也是如此。池水中氨的含量较低,水生生物和鱼类排泄的氨被大量池水稀释,同时硝化细菌将其转化为硝酸盐,因此不会对鱼类带来多大影响。但在缺氧的情况下,氨就会积累,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使鱼类中毒,减少摄食,生长缓慢,高浓度时会造成鱼类死亡。养鱼密度太大时,氨的浓度就高,所以氨成为限制放养密度因素之一。

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氨经细菌作用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亚硝酸盐的存在对鱼有直接的毒性,尤其冰下缺氧的越冬池易发生亚硝酸盐中毒症。一般养殖密度过大、池水经常缺氧、水体中有机物含量过高的池塘很容易引起亚硝酸盐含量的升高。

硫化氢:硫化氢是在缺氧条件下,含硫有机物经厌氧细菌分解而形成的,或是在富含硫酸盐的水中,在硫酸盐细菌的作用下,使硫酸盐变成硫化物,然后生成硫化氢。在杂草、残饵堆积过厚的老塘,常有硫化氢产生。它的积累会使鱼中毒,致使鱼类窒息死亡,并且能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一般养鱼水体要求硫化氢浓度不得超过1mg/L。养鱼水中有硫化氢产生也是水底缺氧的标志。氨态氮和硫化氢都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凡有以上两种臭味的池塘,就要立即采取措施改良水质。

三、生物指标

(一)微生物:水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酵母菌、霉菌等,而以细菌最重要。池塘中细菌的数量很大,每毫升水中含数万至数百万个不等。它们不仅在池塘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是水生动物和鱼类的重要天然饵料,能被鲢、鳙等滤食性鱼类直接摄食。有机碎屑表面有密度极大的细菌,鱼类摄食有机碎屑时也就吞进了大量富有营养价值的细菌。微生物对饲养鱼类除了有益的一面外,也有有害的一面:有些种类在缺氧条件下对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还原性的有害物质,使水质变坏;有些种类则会引起鱼病,造成鱼类死亡。因此,提高溶氧量,中和酸度,防止池水被有机物污染等,是促使有益细菌繁殖,抑制有害细菌发生的有效措施。

(二)浮游生物:浮游生物是养殖鱼类的幼鱼和鲢、鳙等成鱼的主要食物。浮游生物分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不仅是鲢鱼、罗非鱼的直接饵料,是水体生产力的基础,同时还是水中溶氧主要的制造者。浮游动物不仅是鳙鱼的主要饵料,而更重要的,它是一切幼鱼的佳肴。这样,浮游生物的多少就代表着对鲢、鳙、罗非鱼等肥水性鱼的供饵能力,直接影响其产量。池塘浮游生物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般早春硅藻大量出现;夏季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都达到最高峰,特别是绿藻、蓝藻大量繁殖;秋季浮游生物数量逐渐降低,绿藻、蓝藻数量有所下降,硅藻、甲藻等数量上升;冬季浮游生物数量和种类均大大减少,在池塘冰封的情况下繁殖着少量的硅藻和桡足类。由于各类浮游植物细胞内含有不同的色素,当浮游植物繁殖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时,便使池水呈现不同的颜色与浓度。因此,有经验的人常根据池水的水色及其变化判断池水的肥瘦和好坏,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高等水生植物:池塘中的高等水生植物有芦苇、浮萍、轮叶黑藻等。在鱼池特别是鱼苗池中,一般是不让高等水生植物繁殖的。因为它们能吸收水中大量的营养物质,遮蔽阳光或妨碍通风,而影响主要天然饵料——浮游生物的繁殖,也影响池塘的温度和溶氧状况。因此对于池塘中繁殖的高等水生植物,一般须加以清除(在池塘中种植水草饲养草食鱼类者除外)。

(四)底栖动物:池塘中的底栖动物主要有昆虫及其幼虫(如摇蚊幼虫、蜻蜓幼虫等)、水蚯蚓、螺、蚌等。它们大都是青鱼、鲤鱼等的饵料,在池塘中具有一定的生物量,但与浮游生物比较,则其对池塘生产力的影响就相差甚远。一些对鱼苗有害的昆虫如龙鲺幼虫、红娘华、蜻蜒幼虫等须清除。

(五)鱼类:多种鱼类共同栖息于同一水体,有的相互有利,有的存在生存竞争。如草鱼、鲂鱼吃草,粪便培养浮游生物,可作鲢、鳙鱼的饵料。鲢、鳙鱼摄食浮游生物和细菌,使水质变清,又有利草、鲂鱼生活。鲤、鲫、罗非鱼等摄食有机碎屑,可改善水质。所以,把这些鱼混养在同一水体,创造相互有利的环境条件,使鱼池成为合理的、有效的生态系统。但有些鱼之间存在着摄食和被摄食的关系,如鳜、鲶、鳢等肉食性鱼类,危及养殖鱼种的生命。麦穗鱼、■条等小杂鱼,既可被大型凶猛鱼类吞食,又可危害鱼苗、鱼种,并与养殖鱼争食,消耗饲料,因此必须清除,保障主养鱼类的正常生长。

推荐访问: 水体 淡水 养殖 指标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