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解构”下的解读和延续

“解构”下的解读和延续

时间:2022-05-18 16:45:04 浏览次数:

【摘 要】艺术歌曲是一种专业性、有别于民歌等其他类型的声乐体裁,自19世纪欧洲形成以来,艺术歌曲经过以舒伯特为首的音乐家的“栽培”,在体裁划分、形态特征以及结构特点上,都得到了系统而又全面的发展。直至今日,艺术歌曲已不单单是满足于抒发作曲家内心世界、考量声乐研习者的标杆,更重要的是从审美性、创新性以及专业性等方面反映了其重要地位。本文从美学和形态特征角度,对中国当代艺术歌曲进行了解析定位和理性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些借鉴思考。

【关键词】当代艺术歌曲;审美性;解构;互异性;形态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0-0077-03

在西方音乐中,艺术歌曲指由诗歌与音乐紧密结合而成的一种歌曲,它产生自西方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是当时一种新的音乐体裁,这种音乐体裁的作曲家首推舒伯特。[1]由此可见,艺术歌曲作为声乐的一个分支,无论是从整体性、可唱性还是与诗歌、伴奏的共时性与互溶性来看,都是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高度体现。对于艺术歌曲定义的界定,说法不一,但无外乎主要以下几点:

1.是一种声乐体裁,歌词大多是诗人的诗歌,富有文学性;

2.是一种独唱形式,曲式结构、伴奏都具有专业性和严谨性;

3.内容表达主题深刻,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将音乐与文学高度结合。

一、艺术歌曲的形成及发展

古希腊时期,音乐、诗歌、舞蹈三位一体的特点是艺术歌曲最早的雏形,但是欧洲最早艺术歌曲的源头是从宗教内容和形式的康塔塔(清唱剧)分流转向世俗的[2]。直至18至19世纪的浪漫主义时期,以舒伯特的《纺车旁的玛格丽特》作为标志,艺术歌曲才奠定了其在声乐中的地位。之所以在浪漫主义时期发展成熟,是因为在当时,大量的诸如雪莱、歌德等诗人和诗歌作品的涌现,造就了数量丰富的艺术歌曲的诞生。无论是在哪个时代,艺术歌曲始终以深刻的主题、细腻的内容和丰富的音乐表现力感染着作曲家和声乐研习者:在欧洲,舒伯特的《鳟鱼》《小夜曲》、福雷的《月光》、拉赫玛尼诺夫的《春潮》《别唱吧,美人》等艺术歌曲,都显示了其深刻的艺术思想性;在中国,黄自的《思乡》《玫瑰三愿》、肖友梅的《问》、青主《我住长江头》《大江东去》等艺术歌曲,都体现了民族感情和审美特性。

艺术歌曲的另一重要特点在于伴奏。艺术歌曲之所以有别于其他声乐体裁,不仅在于其讲究严谨的作曲技巧、复杂的和声编配,还在于其必须将伴奏与唱、词融合在一起,伴奏的织体与旋法、和声、诗词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本身的形象性与作品内容的形象性是密不可分的,无论是莫扎特所主张的“歌词要服从于音乐”,还是威尔第认为的“音乐要服从歌词”,或者是舒曼所倡导的“音乐应该与歌词联姻”的种种观点,都是在试图论证只有词曲与音乐,才能共同构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3]。艺术歌曲的伴奏不是简单形而上的即兴伴奏,织体作为一种隐性因素,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丰厚的文化积淀和悠久的历史文明为艺术歌曲铺就了一条大路。古典浪漫时期,作曲家将艺术歌曲放在与合唱、室内乐等同地位;在当代,艺术歌曲更是作为一种声乐体裁形式,以其独特的音乐魅力走进了人们的心中。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音乐伴随着历史而成长和发展:从古代的琴歌到近现代的学堂乐歌,无一不是在诠释艺术歌曲在历史舞台中的地位。

二、近代艺术歌曲的形态特征

艺术歌曲的创作主张“学院派”,即以严谨的作曲技法、复杂的伴奏和弦配置以及著名诗人的诗词来定义中国的艺术歌曲。换言之,旋律优美动听、和弦配置华丽的曲调,若歌词选择不当,则算不上一首精品的艺术歌曲;反之,诗词内容气势磅礴,但曲调创作过于平庸、附庸风雅,反显得有“喧宾夺主”之意。所以在艺术歌曲的创作当中,应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既不显得突兀,又不是乏善可陈。

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是在演唱者可唱性的前提下,兼顾聆听者的可听性。而对于形态特征这样一种显性因素,其更多的是反映了作曲家深厚的作曲技法。艺术歌曲的曲式一般遵循曲式分析,常见得有带前奏、间奏和尾声的一段式、二段式、三段曲式以及二部、三部曲式。

肖友梅的《问》从乐谱中中可以清晰地窥见,虽然作为一段式,但是其发展手法、旋律走向和和声配置都已开始继承和吸收欧洲艺术歌曲的写作技法,并在原有基础上开始形成中国艺术歌曲的独有风格。

钢琴伴奏部分用缓慢而平稳的分解和弦代替了主三和弦,可以更好地去诠释所“问”之情怀。第10小节的三连音用一个“渐快”的速度将情绪再往上推了一把,接着又回到第12小节“渐慢”的节奏。从10-15小节,无论是力度上还是速度上都经历了慢—快—慢、弱—强—弱的情感过程,犹如一个人在低吟,将那种救国存亡的无奈表现得恰到好处。

二部式的《梧桐树》在形态上材料的选择多用了平行材料,故由此造成了相似的诸如扩展、缩小的发展手法,但是从整体布局上却增加了更好的和声效果和可唱性。

例1:

引子1-4小节在高音区用钢琴奏出,情绪上表现回忆、难忘等情感;第一、第二乐句和第五、第六乐句都采用了音程扩大和缩小的发展手法,从音高走向角度来看,将音乐表现力通过技法推上去,再配合了伴奏与旋律的互溶性,将整体相结合。

例2:

和声序进中,采用了类似于流行创作技法的Ⅵ—Ⅲ—Ⅳ—Ⅰ的和声配置,和弦的色彩功能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Ⅵ级和弦与Ⅰ级和弦在申克分析理论[4]中解释成和弦的延长功能,这在乐曲中一样能体现。

无论是《问》还是《梧桐树》,乐曲共性的地方在于都吸收和继承了欧洲艺术歌曲的精髓,不同点在于《梧桐树》中融入了更“感性”的和声序进,使得那种对童年回忆、对故乡的热爱更表情达意。

再如《枫桥夜泊》。可以说,此曲是一首典型的中国艺术歌曲,词是选用唐代诗人张继的诗《枫桥夜泊》;从曲式类型来看,它属于一部曲式;从构成形式来看,属于自由式类型。

例3:

开头钢琴伴奏用一个低音区的五度音程来模仿古琴的音色,同时也展开了一幅夜幕下的江上孤舟的情景,画面感极强;主旋律中连音音符的运用不仅体现了作曲家深厚的创作功底,也应和了词和曲融合的表达方式:旋律很好地衔接了词腔,词也恰到好处地对应了调性的发展。

例4:

全曲的调式调性在偏音的“提醒”之下,经历了#c—#f—#c—#f—G—#f—e—#c的调性变化,略带印象派朦胧迷离的风格色彩,加之夸张的强弱对比,整首曲子体现出作者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特色,对于词的深层挖掘和歌曲意境的表达都显得淋漓尽致。最后,依然同开头一样,在五度和声音程的低奏中缓缓结束了全曲。

三、当代艺术歌曲的形态特征

建国以来,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传统音乐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问世,歌曲二度创作(如将民歌改编为钢琴曲等)的体裁和方向也走向了多元化。艺术歌曲不再仅仅局限于“抒情”,许多作曲家都在原有基础上做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再如《梁祝新歌》。作为一首二度创作的三部式歌曲,《梁祝新歌》在整体宏观的布局上,体现了一种大气、磅礴、对爱坚贞不渝、反抗命运的气势。

例5:

开头舒缓、沉稳,在钢琴伴奏下徐徐开始,3—9小节的全分解伴奏织体应和了唱腔的呼吸,相对舒缓的开头缓解了音乐的紧张性,每个字的字尾都做到了“情断声不断”。紧接着重复性的第二乐句,情绪逐渐展开,“飞过多少花朵”一句一个八度再配合柱式伴奏织体将“不要来生,不愿化蝶”的声乐线条拉长。

例6:

中间快板部分,伴奏织体采用了八分音符的柱式,26—40小节在一声声铿锵的“质问”下,在“问花问月问流水”“情在爱在人何在”连续八分音符的敲击下,逐渐到了“不要来生,不愿化蝶”的高潮段落。

例7:

在57—74小节中,速度放慢,音乐张力增加,伴奏随之用八度的柱式和弦来撑起此处的音乐表现力,将那种“大爱如歌”的磅礴气势推至顶峰;在第75小节后,再现了呈示部,乐曲的速度、力度都归于平稳舒缓,最后在伴奏左手颤音和右手柱式的不断推进中,结束了全曲!

《梁祝新歌》可以说既属于二度创作,也属于赋予新意,要求演唱者把握好旋律的呼吸,控制好声腔的力度。若是从中国传统音乐分析的角度来看,它依旧满足“起、承、转、合”的结构形式。如果说,国外艺术歌曲华彩段落的材料构建需要演唱者的花腔和连续音阶来赋予,那么中国艺术歌曲的华彩是音乐张力撑开的一枝独秀。解构下的中国艺术歌曲既有延续,亦有创新。

再如李小兵的《轻轻推开一扇窗》选自音乐剧《星》,从这首朴实无华的歌曲中足以看出它是将欧洲艺术歌曲创作的“解构”同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延续”相结合的。

例8:

乐曲前奏在钢琴的高音区用分解和弦奏出,好似夜空下点缀的星辰,而开头的速度标语“充满梦幻地”也说明了这一点。开始部分“轻轻地,轻轻地……一扇窗,那一扇窗”歌词中运用重复性叠加手法好似主人公在喃喃自语,仰望星空诉说;手中闪烁的星梦、源远流长的心梦,都与旋律的“紧拉慢唱”对应。

例9:

经过一段“过往”过渡乐句,乐曲在第19小节发生了转调,E大调下的第一个高潮段落明亮、宽广,用模进的手法来表达对爱情的坚定、执着,伴奏中分解型的八分音符虽让音乐表现力略显疏松,但却为中部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例10:

过渡段重复的“爱你”配合伴奏的全分解琶音恰到好处地过渡到了再现乐段;在转调至#F大调处,仍是重复乐段“在浩瀚的星空我已找到你,我生命那每一个印记”,但伴奏中织体较之前的八分音符全分解已变成了十六分音符的柱式,推动了音乐的气势。同时,左手跨高音区的保持音点缀,也让纵向织体显得更加丰满。

例11:

第47小节所转G大调后伴奏处同样采用了十六分音符柱式的织体,最后在“爱你”中结束全曲。曲式分析图如上,值得一提的是,全曲的高潮点(即#F大调处)正好处在其正向黄金分割点处。

无论是《梁祝新歌》,还是《轻轻推开一扇窗》,亦或是《昭君出塞》、《千古绝唱》等优秀的声乐歌曲,创作手法都继承和延续了欧洲艺术歌曲的精髓。表现手段上,在原有花腔的基础上融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唱法,处理技巧上也与欧洲传统声乐技法所不相伯仲。发展到现当代,在这个信息量爆炸的时代,中国艺术歌曲正以她自己的方式向世人证明自己的价值。

四、发展艺术歌曲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歌曲大国”,不仅是数量上,更是体裁上:艺术歌曲、影视歌曲、流行歌曲、群众歌曲、队列歌曲、晚会歌曲以及劲歌、戏歌等等[5]。但因为艺术歌曲这种体裁在创作中追求“精益求精”,即讲究严谨的创作技法和和声配置、伴奏与声乐的融合以及歌词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使得艺术歌曲在数量上与国内歌曲相比略逊一筹,也因此研究艺术歌曲成了当下声乐研习者的一个任务。所以,“一定要将音乐作品中的各种语言,如旋律、节奏、节拍、音高、速度、力度、和声、调式、调性以及伴奏的内在联系等,都弄清楚、琢磨透。只有对声乐演唱中的语言、歌唱、伴奏三个部分全面理解了,才能掌握艺术的音乐本质,得心应手地把自己的天赋、技术与内心的音乐感混合成一个整体,将作品的意境驾轻就熟地表达给听众。”[6]当然,研究艺术歌曲不能仅从自律性的角度去讨论,从音乐美学角度来看,艺术歌曲在丰富人类物质生活、提高人民精神生活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心理学角度看,艺术歌曲的创作过程伴随着创作者的心理进程和演变,感受、理解音乐的内在美;从社会学角度看,艺术歌曲对于人们的宗教信仰和价值标准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岩.试论中国现当代艺术歌曲的发展[J].中国音乐,1990,(01):36.

[2]张怡.中国艺术歌曲和德奥艺术歌曲的异同[J].大舞台,2012,(04):74.

[3]徐伟欣.声乐作品理解方式的变迁与重构[J].艺术百家,2008,(06):246.

[4]于苏贤.申克音乐分析理论概要[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5]杨燕迪.艺术歌曲创作漫谈——全国艺术院校艺术歌曲创作比赛观后感[J].人民音乐,2001,(02):5.

[6]方露娜.试谈歌唱者心理素质的培养[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4):122.

推荐访问: 解构 解读 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