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建筑与艺术所碰撞出的花火

建筑与艺术所碰撞出的花火

时间:2022-05-17 10:30:08 浏览次数:

摘要:建筑物就犹如一首完美而又动听的歌曲,它歌颂着文明的起源,建筑物立面上的门窗就犹如这首歌中跳动的音符,在婉转着表达着设计师的内心情感。建筑物功能与艺术的存在,使之具有了更高层次的精神张力,建筑艺术的存在使建筑物呈现给人们四维空间的拓扑结构,在人们对于建筑艺术的发展的鉴赏中,古朴建筑会焕发出新时代的价值。在西方,雕刻、绘画、建筑被一起视为艺术的学科,在文艺复兴时期,很多著名的建筑大师同时也都是具有良好修养的画家和雕塑家,在他们眼中,建筑和艺术是相互融合的,他们所设计的作品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也都是伟大的艺术品,是富有时代特征的象征。

关键词:建筑、艺术、雕塑、文艺复兴

建筑被作为视觉艺术来研究和欣赏的主要原因也许就像是现代心理学家所说的那样,房子就如母亲的怀抱一般,人类最初发明它不仅仅是为了遮风避雨,还有一个原因是人们的潜意识里还有着未离开母体时的记忆,因此建造房屋可能是为了留住安全感,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并不能仅仅满足于只住在家徒四壁的简单房子里,而是逐渐发展了建筑的功能和形式,建筑的样式仿佛是世代相传,无论过了多久,还是保留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也许这些都是由于建筑设计必须同时符合设计者和居住者的审美情趣和实际需要,需要考虑的原因有很多。艺术往往让人先想到绘画和雕塑,而最初的绘画和雕塑都是为辅助建筑而存在,这样看来,建筑和艺术也是相互关联的。

维特鲁威认为评价一个建筑的好坏有三个基本条件:坚固、实用和美观,这三个标准可以评定很多的物品,但是唯独在评定建筑上有着具体的含义【1】。建筑不仅仅指的是坚固的建筑材料,还指有稳固合理的结构以及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等等都需要考虑。实用指的是建筑所有功能是否能满足实用者的具体需要。而美观是与艺术最为密切相关的,也是最难做到的,因为“美”所涉及的内容广泛,评定标准也很复杂,不仅关系到建筑师本人的审美艺术水平而且还包括了使用者的审美意识,建筑样式的使用也和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如果建造对象是公共建筑还需要考虑公众的审美观,比起绘画和雕塑来说,建筑更难获得众人的认同。直到今日,维特鲁威的建筑的三个基本条件仍然是建筑师实践的至理名言,而他提出的美观则是现代建筑作为艺术形式而存在的主要原因,也是建筑师力求作品达到完美的主要着力点。

建筑、绘画和雕塑都在一直寻找这个着力点, 在文艺复兴的时候,很多建筑师同时也是绘画大师和雕刻师,三者结合在一起,这三者同时都是一种视觉艺术,而不同的地方是绘画和雕塑是一种静态的欣赏,而建筑则是一种三维空间的动态体验。这种体验,不光有外观上的体验,也有内景【2】。人们欣赏建筑像欣赏雕塑一样,它的外观和周围的环境相融合,然后人们还可以置身其中,感受不一样的空间效果,这些空间是建筑物本身营造的,还有一些像中国古代的木结构的建筑,很多的艺术效果都是建筑额外的赠予,此外,一些比较重要的建筑规模都很大,这些规模比较大的建筑从设计到建造商都必须通过很多人的合作和认同,在几百年前,它往往是一群人的集体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因此比较好的建筑往往是具有纪念性的,而它所揭示出的是一种民族性格,建筑的设计、建筑的材质是不断发展的,创造出新的结构造型和结构样式是一个文化的奇迹,而这些的变化可以引导和改变人们的审美观,建筑的坚固性和持久性可以超越时间,成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纽带,对后世带来深远的影响。

在文艺复兴之前,能与艺术比肩的莫过于规模宏大的哥特式的大教堂,哥特式建筑给人与以往建筑一种完全不同的视觉感受,在基于人们对宗教的信仰和对神的崇敬下,采用的最新的方式去创造出了哥特式这样冷清而又俊俏的外立面和内部空间,使建筑语言更加丰富了。相伴随的是基督教本身从极端的禁欲主义到逐渐的人性化和世俗化的演变,人文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帝乡逐渐深入人心,对艺术的形式也开始逐渐变化,人们把投注于哥特式建筑的目光逐渐转移到了古希腊罗马的建筑废墟上,建筑师以最大的热情对古代建筑进行研究,建筑师们在设计上更加考虑了人的尺寸不是神的意识,从前对于哥特式大教堂那种狂热以及几年几十年对于为它们的投入一去不复返,而伴随着这些而来的是建筑师在对个人的作用开始越来越重视,开始追求运用人体的比例,严谨的建筑布局和构图的基本要素,控制建筑使之细节精美,比例完美。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是继哥特式出现之后的又一种新的建筑形式,这种建筑追求整体和谐、稳定、对称,这种建筑的设计和艺术效果都是建立在透视学的基础上的,比如说,罗马时期的柱式结构,方形或者圆拱的窗户。不再用装饰性的图案塞满,而是将其独立放置一旁,给人一种简洁、大方的视觉效果。

艺术首先赞美的是人的伟大,而不是神的万能。在文艺复兴后,人文主义思潮影响颇深,建筑的主题由宗教走向人文。有一些不同于欧洲那样的建筑师的记载,虽然有巍然耸立的大教堂,但是这些建筑师却是默默无闻的,在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建筑师的设计作品不仅很受欢迎而且他们本人也很受外界人士的尊重从而获得极高的荣誉,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大师伯鲁乃列斯基,他所设计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是当时整个城市的轮廓线的中心。文艺复兴盛期,罗马教皇的首席建筑师波拉孟特所设计的坦比哀多有着饱满的穹顶,外面有一圈柱廊,这样的设计使得建筑物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坦比哀多这种集中式形体问世以后在西欧前所未有的创新。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不仅是杰出的实践者,更是出色的理论家。

佛罗伦萨的建筑师Alberti,在对古罗马建筑废墟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之后,提出了自己对古典柱式理论的总结,他认为古希腊罗马的柱式语言是最理想的建筑样式,其能够系统地结合建筑的结构因素和装饰部分【3】。设计的力量和理性意识完全存在于正确的比例、恰当的布局与和谐的柱式之中。理解他的建筑设计的关键在于对局部的重视。他对艺术的尽善尽美的要求从未脱离过实践经验和建筑的功能,即使在他看来建筑形式的设计完全是观念性的。的威尼斯建筑师Palladio则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主义建筑理论做了系统的整理,他更将Alberti的注重建筑线性结构这一思路扩展至整个建筑的空间体量,并充分利用光线的作用使得建筑更具有雕塑感。更重要的是,通过发展古典主义的柱式语言,他使得古典柱式语言具有更多的实用性和灵活性,使得古典柱式能够运用在各种不同的建筑立面上。他对于很多不同的建筑材料还很精通,可以充分利用建筑中不同的地理环境,这样可以降低所造建筑物的成本有可以保持建筑的体面性。无论是别墅、教堂还是宫殿都可以显示出其古典庄严的形象,建筑师们都是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改变着他们以及人民大众对于建筑的审美定义,这样就可以潜移默化的改变,之所以这样,归根于人们对于其他的艺术的欣赏都是可以选择的,但对于建筑本身来说,并不像绘画和雕塑那样简单,他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人们时时刻刻处于其中的,而永远不可能远离的,这样的感染就像是人们对于母体的渴望。

文艺复兴时期在建筑上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在宗教的建筑上采用了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他们一方面采用柱式构图要素,一方面又善于变通大胆创新,甚至将各个地区的建筑风格同柱式构图融合在一起,他们还将文艺复兴时期的很多科学技术运用到建筑创作实践上去,文艺复兴时期是整个欧洲建筑文化最为丰富最为辉煌的一段时间,这个时期的建筑独具特色,在欧洲的大地上矗立了很多的经典建筑作品,而此时的建筑艺术对后世也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 泰里格,建筑与空间[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2007

[3]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赵磊(1989.10),性别 :女,籍贯:陕西西安,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历:2013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推荐访问: 的花 碰撞 建筑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