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矶琦新与手法主义建筑

矶琦新与手法主义建筑

时间:2022-05-17 09:20:10 浏览次数:

摘要:矶琦新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日本“后现代”手法主义美学的典型人物。他除了主张彻底废除一些与现代主义有关的清规戒律以外,同时以他的手法主义设计导致了建筑上的新的高度形式主义和纪念碑式风格的产生,从而将建筑从现代主义教条的束缚中释放出来。

关键词:矶崎新;手法主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建筑

矶琦新是二战以后日本建筑界的传奇人物。他在作品中展现了突出的手法主义,并以自己卓越的才智,敏锐地察觉到了学术的新发展动向,对60年代以来困扰全世界建筑界的一系列重大的问题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因而被人们津津乐道,并对当时垄断现代主义建筑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首先人们把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艺术思潮称为现代主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的各种艺术思潮统称为后现代主义,现代建筑到后现代建筑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二战后期至五十年代末下半叶,以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格罗皮乌斯的学生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此外,还有以奥尔托为代表的“地方性”,“人情化”,以美国建筑师莱特为代表的“有机建筑”所反映的浪漫主义的影响也不少。

第二阶段是过渡时期,于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末。这个阶段,“粗野主义”和“典雅主义”平分秋色,勒·柯布西耶的风格进行了转变,成了“粗野主义”的代表人物,与此同时,还有年轻的建筑师史密斯夫妇,他们也是这一派的典型人物。“典雅主义”又称为“新古典主义”,以美国的建筑师约翰逊和雅马萨奇为代表。第三个阶段是六十年代末至今,这是后现代主义的崛起时代。后现代主义内部包括许多派别,矶琦新就是后现代主义中类手法主义的代表人物。关于手法主义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已故的A·豪塞博士著有《手法主义》一书,在书中,他将手法主义描绘为《文艺复兴的危机及现代艺术的本源》。 “手法主义的精髓是夸张的,不能共存的,紧张而附有张力并且不可以调和的对立面相结合。”然而谢尔曼却反对任何关于手法主义与矛盾紧张状态或集体神经官能症有连带关系的说法,他认为:“恰恰相反,手法主义代表建筑师作为一个艺术家的权利,这种权利似乎是他从文艺复兴全盛时代的作品中重新获得的,凭这个权利来创造一件自始至终都属于艺术品的东西”我们从手法主义的创作方法来深究,发现它的创作灵感主要不是从大自然物体中获得,更多的还是来自其它艺术作品,它的无机的反古典美学,反单一化的叛逆性质形式与空间的多元性、二元性及肢解片段性原理,空间的深度感趋向和立面深度感的抑制等等,无一不渗透着与大自然相隔绝的人为因素,艺术表现方法的形式化和折衷主义等意识感,这是矶琦新的建筑为什么带有明显的折衷主义色彩的原因。

矶琦新的建筑手法主义作品都以隐喻为基础,矶琦新热衷隐喻是因为他追求生命感——即失落困惑和变化无常的感觉。矶琦新在建筑里用的较多的隐喻主题有:神圣的“天柱”,机械筒体、柏拉图实体、帕拉第奥式空虚、黑暗阴影、黄昏或黎明的黯淡光线、废墟、字母和人面形象……等。

隐喻以二元论为原则,也有用视觉对位和双重对比手法的。矶琦新作品中的重要形式主题均通过隐喻来表达。如神柱,机械筒体,柏拉图实体,帕拉第奥式都暗示着古典的风格倾向,而空虚、黄昏、黎明的黯淡光线和阴影之类又隐含非现实感和高度幻想主义。纵观矶琦新的主要建筑作品,我们以为他的手法主义设计主要有两种,我们称之为第一手法和第二手法。他的第一手法主要是运用天柱的抽象概念和梁架式巨型骨架形式。矶琦新的建筑追本溯源是由日本神话“天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横梁式结构的巨型骨架形式就是直接脱胎于“天柱”,再从“天柱”上衍生出两个分枝——新柏拉图立方体和半圆柱形隧道拱。矶崎新在其作品中采用的第二手法主要是那些设计于1970年以后,力图从传统的现代建筑原理中挣脱出来的那些作品,常用的有三种形式:立方体加法形式、立方体加圆柱体、连续的半圆筒体形式。

一 方体加法形式

其原理是基本构件为立方体,然后立方体以同样尺寸大小的形式重复使用,也可以用不同尺寸大小的形式反复使用,矶崎新使用的是后者,即形式母题相同而尺寸大小不同,这种方式被称为“反响”。在他的作品中A氏住宅中是立方体加上球体组合而成,它体现了男女的性状形象,这就是具有形式特征的一种隐喻,这一隐喻原形其实在列杜的“逍遥宫”设计中也可以找到,在矶崎新对福冈相互银方本松分行的设计中,建筑骨架采用了简单的方形,并作了降格处理,其临街的正面是对称的,共有两个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都由铝制面板并排在一起,转角各有一条半块板宽的边带。而长柱分行的平面几乎同方本分行一样,不同之处是它的两个侧翼向街面突伸,中间形成一个矩形的停车场。平面总体外廓仍是一个正方体,正立面的玻璃面是连续的正方形母题,并被划分成两个大正方形,每个正方形边长都是由铝板构成,二层的面积缩小。我们从矶崎新为长住分行绘制的原构思图可以看出建筑物的基本几何形体特征和通透的,无穷尽的表面网格是最先确定的,这是一种无穷引伸的结构图法。在福冈相互银行佐贺分行中,矶崎新开发了一种新的几何形主题。它的两个立方体形成错位对峙。六本松分行和长住分行的正面都是并列的四个大立方体,长住分行还附加四小大立方体,而佐贺分行的主体是一个长方体,中间又减去一个中等大小的立方体,因而形成了两个相同的立方体隔着被挖去的立方体空间而相对峙,佐贺分行的最终形式是从主立方体中以某种程式化方法减去若干单元立方体构件,结果使原始基本形式产生残缺成为不完整的状态。值得一提的是矶崎新用减法从原始立方体中抽去单元立方体,这与矶崎新致力追求残缺片段的形式表现是一致的。78年矶崎新设计的福冈秀巧大厦的构图方式就不再是仿列杜的立方体形式了,而是根据现代派旗手A 卢斯26-27年设计的柴拉氏宅而来的。秀巧大厦的观念结构是由6个相同的立方体构成框架,又相互迭合成二层,以虚实对比的原理将立方体的形式母题以大小不同的方式同时表现。秀巧大厦的主里面有好几处与柴拉氏宅相同,墙体内凹的半圆形壁龛式入口,三层的两个窗,甚至上层一组立方体敞开式的“豪贵宅”也是柴拉氏宽大阳台的对应物,矶崎新将卢斯最原始的形式题材作了改变,使之具有人脸的外观,几扇门成了假牙,两扇窗户代表两只眼睛,在这里,人面的隐喻又再次出现。

二 立方体加圆柱体

75年,矶崎新开始了把立方体和大型圆墙体结合使用的混合几何图形的试验,九州市展览厅就出现了立方体和圆柱体的混合图形。圆形墙体为辅助形式布置在重复堆叠的立方体一端,而他在神冈镇舍的设计中,圆形墙作为了主导作用的形式题材。78年大分县的齐冈诊所采用了新颖的设想,在诊所内部插了一个笔直的半圆形空间,大分县辛岛宅则用几道延伸到街面的临空侧墙勾勒出不完整立方体里有一道圆形的玻璃砖墙,矶崎新在他的这种手法主义里的倾向是克制的,但与帕拉第奥美学一样具有很强的适应性,重新回到了使用更为古典的形式和简单的几何图形设计的路上来,是建筑师能在十分普通的建筑中带一种格调。

三 连续的半圆筒体形式

富士乡村俱乐部是矶崎新众多优秀建筑设计中的一例,优美的建筑形式,宛如女性阿罗多姿般得半圆拱顶管筒体。半圆管筒体两端的山墙面和入口门廊是以最初衷的基础方圆几何形为设计构图母体,富士乡村俱乐部被世人称赞为当今世界上最具有帕拉第奥别墅风采理性美的优秀建筑。它的鸟瞰仿佛是个疑问号——形象了高尔夫球曲棍的表现,运用了手法主义典型的隐喻特征。俱乐部的底层架空上层空间开敞流通,和周边广袤的球场形成了互动,造出一幅动静皆宜的诗情画面;与大自然的绿野景观相得益彰,亦静亦动,让人仿佛置身于画卷中般酣畅淋漓,理性的建筑形式与怡然自得的自然风光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第二手法中,矶崎新除了以上三种形式,还对古典主义作了新主题的探索。可以说,在“现代主义运动”之后,60年代和70年代变成了和现代建筑作斗争和向它提出抗议的时代,矶崎新在这场建筑变革的伟大历史阶段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的处理方法多方面都与手法主义偕行,从而雄辩地证明了自身的手法主义特征身份,我们称矶崎新所处的时代是“后现代主义”崛起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矶崎新的手法主义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类手法主义,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美学观点。这种观点在很大程度上赋予了今日世界以支离破碎散性,多样性和矛盾现实性等社会典型特征及建筑意义。

参考文献

[1] 外国建筑史编写组.外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

[2] 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3] 矶崎新.圆柱体的修辞学[M],(日)新建筑,1976.3.

推荐访问: 手法 主义 建筑 矶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