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工业4.0拷问战略重构、组织变革

工业4.0拷问战略重构、组织变革

时间:2022-05-15 08:45:03 浏览次数:

工业4.0时代,唯有客户价值、企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创造,方能确保股东利益的实现。价值重构以及平台化与模块化的组织结构是工业4.0实施的组织保障

在德国面临消费者需求日益个性化、出口下滑、产业升级困难、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创新动力不足等情境下,2011年11月德国公布了《高技术战略2020》,旨在提高德国制造业的国家竞争优势。工业4.0是其中的一项战略。2012年10月,一项《确保德国未来的工业基地地位——未来计划工业4.0实施建议》由德国产业经济研究联盟以及工业4.0工作小组提出。德国机械及制造商协会、信息技术、通讯与新媒体协会、德国电子电气制造商协会合作设立了“工业4.0平台”,为工业4.0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平台支持。通过领先的供应商战略与市场战略,工业4.0将通过互联互通技术,达成供应商、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的信息共享与无缝链接,旨在实现德国工业领域的革命性技术创新,抵御美国的高端制造技术,提升德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工业4.0”意味着未来的工厂将通过数字和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对生产过程与物流配送的自主监控,企业将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拥有更加快速的反应能力。

工业4.0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它将带来更为广泛的商业理念创新与组织变革,并因此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变革。关注工业4.0技术及其带来的组织变革,并将其转化为产品与服务,对于企业实现客户价值、企业价值与社会价值,改善我国企业竞争力与提升国家竞争力都有至关重要的启迪意义。

虚实融合

第一次产业革命后,企业在不断进行技术革新,降低成本与提升质量,力图以优质、低价的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但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个性化需求的诉求使得传统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模式陷入瓶颈,而依赖产品制造技术的革新难以突破瓶颈。基于客户价值创造的智能化技术系统能够快速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可见,工业4.0不仅是产品制造技术的创新,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高度融合,而带来的客户价值创造与产业链的价值提升。

工业4.0以智能化的方式,通过有机重构的动态模块化生产,为消费者提供更具个性化、更具效率的产品与系统的解决方案。基于移动计算、社会化媒体以及物联网技术而形成的大数据,不仅可以实现客户、合作伙伴与企业产品设计、制造流程与物流配送等关键环节的快速匹配,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客户知识创造价值,这不仅增加了客户粘性与价值,也增强了企业价值。除此之外,工业4.0还促使产业链条的利益相关主体基于智能化的技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从而减少产业链条企业的无效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及其时效性,最终增加产业链的价值与社会价值。

因此,德国推出工业4.0的本质是通过智能化的系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快速与个性化的产品,实现组织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缓解德国出口下滑、产业升级困难、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创新动力不足等不利因素对德国制造业的影响,以达到整合德国工业产业链,实现最大化价值创造与提升德国工业竞争力的目的。

技术革新

工业4.0的实现依赖于其独特的“智能技术系统”,它借助嵌入式的控制系统,通过数字与物理的无缝对接而实现,互联网、物联网产生的大数据将与智能制造设备实现高度融合。工业4.0不仅关注企业内部价值链的信息集成,并且致力于全社会价值网络的构建。

在企业内部,智能技术系统根据企业与客户的大数据信息,可以自动调整产品制造与物流配送的流程。通过该系统,企业可以快速地确定出产品制造的各种可行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估,确定最佳的生产方案,从而实现产品设计、零部件配置、生产制造、物流配送、消费者使用等全寿命周期过程的纵向集成。这将大大降低产品设计与制造的时间,强化与客户需求的快速对接,使工业流程更具效率性,更加个性化,从而最大化产业链的利益相关者价值。工业4.0还可以通过物理信息系统,将企业内部的产品开发、制造与应用拓展至企业外部的全社会价值创造的网络体系,实现工业制造业的横向集成。这一体系的建立,将对全社会的资源配置与劳动分工带来一系列改变。

智能技术系统通过传感器与客户以及企业等现实世界链接,客户与商业伙伴的需求以及制造过程中的设计、开发与过程控制等信息经由传感器采集与分析,从而形成模块化的智能生产系统。移动计算、社会化媒体、物联网以及应用软件是工业4.0成功的关键技术。

移动计算可以实现移动状态下的人机交互,这将使不同空间与时间的信息得以有效整合,从而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为了实现移动计算,企业需要革新移动软件、用户界面、通讯、安全以及用户隐私等。IBM公司移动计算技术的创新及相关软件的开发为工业4.0提供了技术支持。

社会化媒体使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互动、发布信息与发表意见,社交网络、博客、微博、媒体共享等多种社会化媒体平台使企业与客户及其商业伙伴可以随时互动,企业将快速获得客户与商业伙伴的产品建议与个性化需求信息,利用客户知识创造价值变得更加便捷与可行。

无处不在与时刻开启的物联网技术使物与物实现自主连接,它开启了企业技术创新与客户价值增值的空间。通过物联网,企业更容易发现增值服务的机会。但实现物联网技术的增值,依赖于组织对利益相关者的充分关注与流程的革新。

除了移动数据、社会化媒体以及物联网之外,产品生命周期纵向系统与产业链其他利益相关主体的横向系统的信息整合以及模块化的生产,需借助于各类应用软件予以实现,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在智能化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协同作用。

战略重构

将工业4.0由概念转化为行动,需要实现战略重构。价值创造的组织理念、关键性资源的配置、价值网络重构是确保工业4.0实现的关键。

价值创造而非短期利润驱动是工业4.0智能技术实施的行动指南。无论是移动数据、社会化媒体、物联网等企业外部的大数据获取,还是企业内部的资源计划系统、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以及供应链管理系统等软件的开发,以及员工的培训、流程的变革均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资,短期内难以产生可观的现金流。为了达到对客户、企业以及全社会长期价值创造的目的,企业必须摒弃对短期利益的过度关注。传统围绕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治理理念,容易使企业陷入短期利益的追逐而丧失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工业4.0时代,唯有客户价值、企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创造,方能确保股东利益的实现。

工业4.0时代企业的关键性资源是数据、客户与员工,传统意义上的资本与劳动力只是企业的基本生产要素。数据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工业4.0智能技术系统的核心是依赖数据进行的产品设计、开发、生产与配送的一系列决策与行动。实时的客户需求、用户行为、制造流程等关键信息的获取与使用,是实现产品价值链纵向集成与企业外部利益相关方的横向集成,从而达成客户价值、企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创造的关键。为此,企业需要通过物理信息系统,实现移动数据、物联网、社交媒体以及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有机融合。

客户是上帝被赋予新的含义。工业4.0时代的客户不仅是价值链条终端的产品与服务接收者,更是重要的产业链条开端的产品设计者。利用客户知识并为客户创造价值是工业4.0的显著特征。客户管理的核心是提高顾客响应能力,将客户资源内化为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企业应建立与终端客户互动的信息系统,使客户以及商业伙伴参与产品的设计中。

智能化技术系统的实现,取决于员工潜能的发挥,通过员工事先确定的产品设计、制造与配送流程的优化准则,获取最优的设计与生产方案。智能化技术增加了虚拟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员工不仅要系统掌握现实制造过程中的生产、物流配送等关键环节,并且需要具备充分的虚拟世界的产品设计与过程规划等能力。智能化的工厂中,动态协调的制造与物流配送需要员工的决策与优化,员工由操纵者变为决策者、协调者与执行者。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高度融合与有机化生产,技术的专业性与技能的多样性对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员工需通过终生的学习获得多种知识与技能。管理者对员工的管理,除了要重视员工的培训与学习,使其获得多样化的技能之外,更加重要的是要实现制度创新,建立员工参与治理与管理的制度,鼓励员工持股、参与公司管理者的选聘等重大事项的决策。为了增加员工的创造性,应通过移动大数据鼓励员工的移动工作,最终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存、共荣。

工业4.0不仅关注客户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创造,并且关注全社会价值的创造,这不仅依赖于产业链生命周期纵向系统的信息集成,而且需要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主体的横向系统集成得以实现。为了实现纵向信息系统与横向信息系统的有效集成,企业需要重新定义组织的边界。将用户以及用户的用户纳入企业的战略资源中,为用户以及商业伙伴创造价值。客户价值创造不仅体现为产品的使用价值的满足,更加重要的是扩大用户以及商业伙伴的体验,共享价值观、为客户与商业伙伴提供心理诉求的满足,将成为客户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可以通过互联互通平台的构建,将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主体纳入企业的价值创造体系中,以达到为社会创造价值的目的。

组织变革

技术变革的演进显示,以技术为标志的变革带来了巨大的组织权力配置革命。起源于1784年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的第一台机械纺织机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诞生,蒸汽机以一种新的动力取代了畜力与水力,手工作坊被工厂制所替代,大规模、大批量生产成为现实,集权式的直线制组织结构适应了工厂化管理的需要,英国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成员国。1879年辛辛那提屠宰场的屠宰流水线的建立,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福特流水线生产推动了第二次产业革命的进程。内燃机、交通和通讯手段的发明创新,产生了钢铁、电力、石油、汽车、通讯等工业企业,规模化、标准化的流水线生产技术被广泛采纳。直线职能制适应了小规模企业管理的需要,而以通用汽车公司为标志的事业部制的分权式组织结构则更好地满足了多产品、跨区域经营的需要。德国与美国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超越了英国。1969年第一个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诞生,以信息、远程通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与生物电子等为标志兴起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由美国主导后扩散至欧洲等国家。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导致了企业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的巨大变革,组织结构向着更具柔性的扁平化、虚拟化与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企业力图通过不断的技术、产品创新与市场创新,采用规模化的生产,满足客户的需求。

以德国工业4.0为标志的智能技术系统,通过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信息的有机融合,促使产品设计、开发、实验、生产与制造的高度智能化。企业可以快速利用客户的知识进行产品设计并通过智能化、模块化的制造技术将产品与服务迅速传递给消费者。平台化与模块化将成为工业4.0时代组织结构的典型代表。

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已构建了消费者参与的快速反应机制。海尔通过去中心化战略、组建互联工厂为客户提供了开放式的创新平台。组织边界被打破,组织外的消费者、产品设计者等通过互联网嵌入海尔的产品设计体系中,不仅提高了海尔的创新能力,同时增加了客户的价值,并且促进了全社会知识的分享与价值创造。

总之,工业4.0不仅仅是技术革命,而且是提升德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国家战略。客户价值、企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创造而非短期利润的追求是工业4.0由概念转变为行动的理念基础,价值重构以及平台化与模块化的组织结构是工业4.0实施的组织保障。数据是企业的最重要生产要素,客户不仅是企业的消费者,而且是产品设计者,企业应将客户纳入战略性资源中。员工学习与保留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企业应设计员工参与治理的机制,使员工更有机地融入价值创造的体系中。

推荐访问: 拷问 变革 重构 战略 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