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论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路径

论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路径

时间:2022-05-14 15:40:10 浏览次数: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和接班人,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迫在眉睫。指出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主渠道;生态文明素质选修课和各门相关专业课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支渠道;校园生态文化活动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载体;生态环保实践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路径

作者简介:周晓阳(1953-),男,湖南祁东人,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康俊武(1978-),男,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南 衡阳 42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培养研究”(课题编号:XJK012BDY005)、南华大学高等教育改革与研究项目“生态文明视阈下环保专业大学生开放性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02201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205-03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主渠道。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采取“4+1”的课程体系,必须把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中,才能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1.通过“原理”课进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原理”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的基础性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美学纳入“原理”课教学中,才能丰富“原理”课的教学内容,增强大学生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原理”课的重点是对大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在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中,要阐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美学的基本原理,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世界观、生态价值观、生态审美观。在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中,要阐明生态文明的实质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社会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

“原理”课的重要内容是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规律,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在阐述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时,要深刻分析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是造成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时,要把生态文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任务,从而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教学内容。

2.通过“基础”课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道德法制教育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制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道德法律意识,自觉地遵守社会主义道德法律规范,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社会主义道德法律体系也包括生态文明的道德和法律,因此必须通过“基础”课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的道德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建设生态文明的道德法律自觉和道德法律自信。

“基础”课的重点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素质。生态文明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生态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条件,必须树立生态和谐观,才能树立社会和谐观;法律制度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保障,必须建立和健全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才能构建法治社会;“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友善包括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也包括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良好关系。因此,只有树立生态文明观,才能树立“友善”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础”课的重要内容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生态文明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是社会主义道德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通过“基础”课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的道德法制教育。

3.通过“概论”和“形势与政策”课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形势政策教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的核心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理论教育,使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强党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1]坚定不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必须通过“概论”课向大学生讲授毛泽东的生态文明思想、邓小平的生态文明理论、江泽民的生态文明思想和胡锦涛的生态文明观,使他们真正掌握我党关于生态文明的基本理论和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必须实施党的十八大精神“三进”新工程,使我党关于生态文明的基本理论和发展战略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强当代大学生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使他们真正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生力军。

“形势与政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门重要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际国内形势和方针政策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形势政策观,正确分析形势,正确理解党的方针政策,从而紧跟形势变化,自觉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成为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坚定拥护者和自觉践行者。

目前,克服生态危机已成为国际公认的一大难题。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把克服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的形势教育,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克服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建设生态文明的危机感和紧迫感。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党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生态文明一系列方针政策,党的十七大报告正式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并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的战略任务。[2]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把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应当通过“形势与政策”课及时将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贯彻到广大学生中去,使他们自觉地执行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政策,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4.通过“纲要”课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的一门重要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光辉历程,总结历史经验,自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贡献。我国近现代历史上,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既有成功经验,更有深刻教训。必须通过“纲要”课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育,使他们通过历史对比,深刻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自觉地建设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为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二、人文科学素质选修课和各门相关专业课程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支渠道

人文科学素质选修课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开设人文科学素质选修课是在高校推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生态文明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设生态文明人文科学素质选修课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和综合素质。生态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环境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以及数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因此,应当将生态科学渗透到上述各门相关专业课程中,通过各门相关专业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生态科学知识教育。因此,可以说,人文科学素质选修课和各门相关课程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支渠道。

1.开设生态环境科学选修课进行生态科学知识教育

目前,我国一些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已经开设了生态环境科学的专业和相关课程,能够培养出生态环境专业的学士、硕士甚至博士。但是,绝大多数非环保专业的大学生却很少接受生态环境科学教育。为了全面提高各级各类高校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必须以生态环境专业为依托,普遍开设生态环境科学选修课,使每一个普通大学生都有条件接受生态环境科学教育。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及各高校应当组织编写生态环境科学选修课的教材,选聘合格的生态环境科学选修课教师确保生态环境科学选修课的教学质量,调动广大学生选修生态环境科学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

2.开设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进行生态文明优良传统教育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含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必须通过开设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优良传统教育。用儒家、道家、佛家的“天人合一”观和生态和谐观教育大学生,用中华民族建设生态文明的优良传统教育大学生,使他们继承和弘扬我国生态文明的优良传统,增强建设“美丽中国”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各高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写高质量的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教材,把儒家、道家、佛家的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文化选修课教材的重要内容。要培训传统文化选修课教师,为提高人文素质选修课教学质量提供师资保障。

3.把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到各门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中

生态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生态文明理论除生态科学外,还包括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美学等多门学科。它涉及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的各门学科知识,因此,有必要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于各门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去。比如,在环境学、地理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医学等专业课程中,可以结合讲授生态环境科学知识;在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文化学、宗教学、艺术学、设计学、管理学等各门专业课程中可以综合讲授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美学等。这就要求每一位高校教师都要首先学习和掌握生态文明理论,并做到言传身教,才能真正把生态文明理论与各门专业课教学结合好。

三、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载体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显性教育;二是隐性教育。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种显性教育;那么,校园文化熏陶则是一种隐性教育。开展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隐性教育,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载体。

1.组织大学生建设绿色校园

组织大学生建设绿色校园,种草种树,绿化校园环境,用优美的生态环境陶冶大学生的情感,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绿色校园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载体,是传授文化,学习知识的摇篮。建设绿色校园, 使大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同时,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环境保护意识的感化、濡染和熏陶。绿色校园是一种物化的精神文化,用这种精神文化来影响和感化大学生,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逐步培养他们的生态文明情感和意志,内化为稳定的心理素质,并外化为自觉的生态文明行为。这样,就能够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

建设优美的校园生态环境的根本任务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生态文明的示范作用。绿色校园建设不仅可以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的隐性教育,而且对周围社区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示范和引导作用,推进了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因此,高校应当十分重视绿色校园建设,动员和组织大学生建设绿色校园。通过绿色校园建设实践,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同时,推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2.组织大学生建设节约型校园

能源和水资源匮乏是全球性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大幅度增加,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能源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不合理消费现象突出以及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因而节约潜力很大。建设节约型大学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应尽的责任义务。要教育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注意节约资源,以节水、节电为重点,开展资源节约活动。要教育大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做到不浪费粮食、不追求高消费,树立以节俭为荣、以浪费可耻的价值观。杜绝一切浪费现象的发生,建设节约型校园。

3.组织大学生开展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

要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除了要强化生态文明相关课程教学之外,还要组织大学生开展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通过学生会、学生社团积极开展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利用植树节、世界水日、世界动物日等节日,组织大学生开展校园种草种树或爱护花木、保护珍贵动植物、节约资源等宣传活动。定期举行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增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四、环境保护实践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关键环节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方法。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必须把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必须组织大学生开展环境保护实践,才能提高大学生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组织大学生参加校企合作环保科研活动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解决这一重大课题必须要发挥产、学、研三个方面的积极性,实现产、学、研三者相结合。政府环保部门必须协调好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关系,组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并完成具体的环保科研项目,以推动环保科学研究向纵深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保障。在开展校企合作环保科研活动中,应当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大学生参与环保科研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加快环保科研的进度,而且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环保科研能力。实践证明,组织大学生参加校企环保科研活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环保科研能力,增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调动大学生的环保积极性和创造性。

2.组织大学生参加环境保护的义务劳动

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组织大学生参加生态环保的义务劳动。校内公益活动主要包括绿化校园、美化教室、修整道路和操场、卫生大扫除以及各种美化校园生态环境的活动。校外公益活动主要包括植树造林、兴修水利、绿化城市社区、消除垃圾等活动。大学生参加生态环保义务劳动,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能力,而且可以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发挥他们建设生态文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3.组织大学生开展生态文明的社会调查

组织大学生开展生态文明社会调查,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生态文明社会调查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实地调查。组织大学生深入到工厂、农村,特别是污染问题严重的企业,实地考察其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状态,根据收集的具体数据,对其环境污染程度及其原因作深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二是问卷调查,制定和发放生态文明问卷调查表,通过问卷调查表的综合分析,了解调查对象的生态文明建设状态,深入分析存在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对策。通过组织大学生开展生态文明的社会调查,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受到生态文明的深刻教育,加深他们对建设生态文明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解决生态问题的能力,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2.

[3]周晓阳,王学先,高征难.理论焦点解读[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251.

责任编辑:孙晴)

推荐访问: 路径 生态 大学生 教育 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