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总体规划设计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总体规划设计

时间:2022-05-10 11:50:05 浏览次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是21世纪中国文物保护领域的一次综合性、大规模探索。本文总结了唐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并以全球化的视野、开放的姿态、科学的方法,为使唐大明宫遗址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及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和利用的示范性工程。

关键词:大明宫遗址 遗址公园规划 保护 展示

中图分类号:TU2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537(2012)01-0028-16

唐大明宫始建于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前后延续270年,唐代21位皇帝有17位曾在此主政,是当时世界的重要政治活动中心。宫殿位于伟大唐长安城龙首塬之上。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在建筑艺术和技术方面均达到了极高的成就,被建筑史学家誉为“中国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由唐大明宫所开创的宫殿建筑格局,成为唐以后中国宫殿建筑之范本,奠定了东亚中古及其后的古代宫殿制度,对明清故宫及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宫殿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1961年大明宫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经沧海桑田,大明宫先是被人为毁灭,成为一片废墟,以后又转变为农田及村落。20世纪30年代,河南黄泛区难民流落西安,大明宫遗址又成为难民聚集的贫民窟。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文物保护与城市开发的矛盾加剧,唐大明宫遗址的保护迫在眉睫。

2005年,第十五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西安召开,西安政府拆迁大明宫丹凤门与含元殿之间的城乡建筑,获得国内外文物保护专家的一致好评。

2007年,唐大明宫被纳入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名单,并在国家《“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中,被确定为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

2008年,西安市启动西安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项目。受西安市政府委托,我们负责制定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总体规划。

规划基础条件

1.考古状况

唐大明宫遗址现代考古始于20世纪初叶,1949年以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勘探,探明宫城的规模和形制,钻探出9座宫门遗址,37座建筑遗址,以及大部分宫墙和夹墙遗址,并重点发掘了含元殿、麟德殿、三清殿、清思殿、玄武门、重玄门、右银台门、丹凤门等多处遗址。

然而,由于大明宫遗址规模宏大,近现代建筑占压,所探明遗址仅为冰山一角,全面考古工作有待展开,考古遗址公园应当为科学考古创造更好条件。

2.保护现状

唐大明宫过去设立有文物保管所,并结合考古工作,完成了麟德殿、含元殿遗址单体保护工程,获得国内外良好评价。

2005年,有关单位制定了唐大明宫遗址保护规划,并已经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然而,面对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新进展,以及国家大遗址保护与展示示范区的更高要求,文物保护的范围、管理方式、保护及展示的手段都需要做出进一步调整和提高。考古遗址公园建立不仅要保护好唐大明宫遗址,还要在大遗址保护及展示领域为全国乃至更大范围做出示范。

3.城市发展

唐大明宫遗址所处西安北郊,因为遗址建国以来城市规划一直控制发展。但这也为城市带来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其一,大明宫的棚户区一直没有进行改造,已经成为西安市生活环境最差、犯罪率最高的贫民窟;其二,遗址变成垃圾堆放场,胡乱建设严重,已成为城市一害;其三,遗址及其周边地区的市民生活收入普遍低于其它地区,政府压力巨大。唐大明宫遗址保护不仅仅是文物部门一家的事情,也关系着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考古遗址公园建立应在遗址与城市的和谐发展方面做出新的探索。

总体规划的整体目标和策略

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是21世纪中国文物保护领域的一次综合性、大规模探索。规划应当以全球化的视野,开放的姿态,科学的方法,高起点起步,高强度投入,高水平建设,使之成为一个具有21世纪世界先进水平及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和利用的示范性工程。

为此,规划之前我们首先拟定了《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议书》,在政府支持下召开国际研讨会,广泛征求国家文物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等各方面机构与专家意见。

其次,举办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考古遗址公园概念规划国际竞赛,征集国内外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流派的文化遗产保护先进理念,汇聚世界智慧于大明宫。

第三,邀请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司库乔拉·索拉共同制定总体规划,直接与世界接轨。

第四,聘请罗哲文,徐萍芳、张忠培、宿白、黄景略、马得志、刘庆柱、安家瑶、陈同滨、侯卫东等中国著名考古及文物保护专家任唐大明宫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顾问,为唐大明宫把脉。

规划的总体目标及策略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高度评价,并获得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高度赞扬与响应,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佩赛特先生称其为“国际古迹遗址领域的一项伟大探索”。

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1.建设目标

唐大明宫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总目标是使唐大明宫遗址成为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考古遗址公园,促进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增进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建设。

同时,唐大明宫考古遗址公园还应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中国特色的国家级古迹遗址保护、展示、教育与研究示范平台,成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高品质的旅游目的地及新型城市文化公园。

2.规划范围、规模及分区

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考古遗址公园总面积为3.84km2。其中包括唐大明宫主宫城区遗址、翰林院遗址、北夹城遗址和部分东、西夹城遗址,遗址面积约3.28km2

根据唐大明宫历史研究成果,结合地形、地势以及文物展示与管理工作需要,将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考古遗址公园划分为五个区域——殿前区、宫殿区、宫苑区、北夹城和翰林院。

3.遗址考古规划

进一步的考古工作是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规划建设的基础,也是保护展示与示范的基本内容。

考古工作的目的是准确、细致地探明唐大明宫遗址的范围大小,宫内各种建筑、道路的分布和特征,为文物保护、展示和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提供充实的依据。

考古工作的重点是探明唐大明宫遗址的整体格局,同时应控制总体发掘规模,为后世持续研究留有余地。意大利庞培古城遗址面积为唐大明宫的一半,其考古已持续700余年,尚未完成。唐大明宫遗址考古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2010年前考古工作重点:勘探唐大明宫的四围宫墙、宫内宫墙以及各门址的位置和范围;勘探唐大明宫的整体布局、道路系统、建筑遗址分布以及建筑性质等;勘探唐大明宫中轴线上的主要宫殿建筑遗址;发掘部分宫墙遗址、宫门遗址和宫殿(宣政殿或紫宸殿)遗址;勘探并部分发掘太液池遗址。

4.文物保护规划

文物保护是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规划建设的首要任务。唐大明宫文物保护应以考古及历史研究为基础,以不损害文物及其环境为根本原则,切实保护文物及其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唐大明宫文物保护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1)地形地势的保护

唐大明宫位于龙首塬之上,宫殿布局依坡就势,因地制宜。“北据高岗,南望爽垲,终南如指掌,坊市俯而可窥”。自然地形地势是唐大明宫遗址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予以保护。禁止挖土平整土地,对过去城市建设及农村平整土地所造成的破坏,应予以适当修复。

(2)唐大明宫历史格局保护

历史格局保护是保证唐大明宫遗址整体性的主要内容。保护包括:宫门宫墙的保护——显示大明宫的整体规模;南北中轴线的保护——保护大明宫的空间秩序;主要功能区的保护——根据殿前区、宫殿区、宫苑区、北夹城和翰林院五区遗址、环境及历史功能的不同,采用不同方式和措施。保护大明宫空间及功能结构的清晰性。

(3)重点遗址的保护

殿前区:对于已完成考古发掘的丹凤门遗址,建议建馆保护并展示,对于御道(殿庭丹凤门与含元殿之间广场)。上朝路、沟渠及桥遗址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准的保护方案执行;对于建福门、望仙门及南宫墙遗址鉴于其对考古遗址公园显现规模,方便管理重要,建议进行考古勘探,进行保护并展示。

宫殿区:进一步完善含元殿遗址保护工程,完成东、西朝堂遗址的保护。在考古勘探工作的基础上,完成宣政殿,紫宸殿、延英殿、望仙台及周边官署建筑遗址的保护并展示,完成昭庆门、含耀门及两侧内宫墙遗址的保护并展示,完成光顺门、崇明门及两侧内宫墙遗址的保护并展示,完成东华门、西华门及东西宫墙遗址的保护并展示。

宫苑区:在已探明方位的基础上,对太液池及蓬莱岛进行进一步考古勘探,在遗址保护的基础上研究恢复太液池水面的可能性,并确定重点保护区予以保护并展示。对寝殿、清思殿、三清殿、大福殿遗址,需要进一步考古,并研究合适的保护及展示方式。对青霄门、银汉门及北宫墙遗址,解决好排水及人工占压问题,保护遗址现状。对玄武门、重玄门遗址,在进一步考古发掘的基础上,研究建馆保护并展示的可能性。

规划强调重视文物保护工程的示范效应,强调保护与展示工程的先进性和探索性。文物保护设施所用的工艺、材料应明确区别于遗址本体,要防止历史混淆。鉴于唐大明宫遗址主要为土质遗址,保护难度大,需要探索适合中国土木结构建筑遗址保护的理论,方法和材料。

规划还建议对遗址公园内非唐代的历史遗存,若存在文化价值及利用价值,并且对唐大明宫整体格局和主要遗址不起干扰和破坏作用者,在进行深入调查和鉴别的工作基础上,同样应予以保护和利用。

5.遗址展示规划

展示的目的是向人们提供认识、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可能性。文物展示应以不损害文物及其环境为原则,以普及文化与科学教育为目标。文物展示是提高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对公众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扩大其示范效应的重要途径。鉴于唐大明宫遗址特征,其展示需要将遗址空间、文化意象、科学考古与保护过程、文化遗产保护科学成就综合予以展示。主要内容包括:

(1)唐大明宫遗址及其环境整体展示

这是唐大明宫遗址最具气势的内容,展示包括唐大明宫历史格局、历史规模、地形地势和历史环境。唐大明宫的宫门和宫墙,以及位于轴线的重要建筑遗址是展示整体格局的最主要内容。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也可以考虑运用模型复原或虚拟复原的方法,在适当场馆进行展示或演绎。

(2)唐大明宫建筑文物展示

这是唐大明宫文物的主体内容,展示包括遗址本体和出土文物。唐大明宫遗址的主要内容为建筑基址,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可以结合保护设施,利用现代材料,选择部分建筑进行形制展示,或进行建筑的局部复原(如建筑基础、柱础、柱子、梁架等)。建筑文物展示原则不允许重建,仅在有科学依据和对遗址保护的基础上,允许象征性、小规模和局部的重建。可以考虑在适当场馆,运用模型复原或虚拟复原的方法展示复原研究的成果。

(3)太液池及周围皇家园林展示

这是唐大明宫遗址最具魅力的内容之一,展示包括太液池池岸遗址、蓬莱山遗址、太液池出土文物、太液池周边建筑遗址等。在切实保护文物遗址的基础上,根据研究成果,可以适当恢复太液池水面以及部分植物景观和园林。

(4)考古及保护工程展示

这是唐大明宫保护展示示范园区重点示范内容,展示包括考古现场、考古过程、保护设施、保护过程等。展示现场必须设置适当的安全设施,保证文物及参观者的安全。必须设置翔实的文字及图像说明,以帮助参观者学习和了解文物考古及保护科学。

(5)历史文化展示

这是唐大明宫的辅助展示内容,包括唐大明宫历史及文化、唐长安城历史文化、唐代历史及文化、考古科学及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等相关内容。主要通过各种方法体现唐大明宫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礼仪、音乐、歌舞、诗词、绘画等。

规划强调在保护文物遗址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鼓励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探索不同展示方式展示和诠释文物遗址的文化内涵,促进遗址及遗址环境与参观者的互动。

新增展示设施应明确区别于文物遗址,复原展示只有在使用现代方法和材料的情况下才被允许,要防止历史混淆,鼓励使用可还原的技术与材料。新增展示设施尽可能利用地下空间或结合文物保护设施一起建设,应避免对文物遗址及其环境的破坏。

所有文物展示手段既要考虑普通大众的需要,又要考虑特殊兴趣人群、专业工作者、残障人士的广泛需求,还要加强公众的参与性。

6.景观规划

整体景观意象应保持唐大明宫遗址的真实性及历史沧桑感,体现“繁华落尽的苍凉”以及“历史过后的萧瑟”。

景观规划建设应当以历史资料和考古研究为基础。根据历史及考古研究,唐大明宫布局前朝后寝,其整体景观空间结构可以概括为“一轴、三区”。“一轴”指南起丹凤门,经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至太液池,为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的空间景观主轴线。“殿前区”以含元殿至丹凤门之间的殿庭为中心,保持开阔空间、大尺度的历史景观氛围。“宫殿区”以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三大殿为中心,保持庭院空间、建筑尺度、遗址面貌的景观氛围。“宫苑区”以太液池为中心,保持池苑空间、灵活布局的自然园林景观氛围。

要保护重要遗址之间的通视走廊及其景观。特别要保护贯穿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太液池的主轴线,以及麟德殿与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之间的通视走廊及其景观。还应保护和控制主要门址与主要宫殿遗址之间的通视走廊,以及太液池周围的景观。

遗址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应以遗址为中心,提供仰视、平视、俯视遗址的不同视角,以及近观、远观遗址的不同视距,突显不同材质遗址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遗址之美,寻求“一无所有”的万千气象。

大地景观是唐大明宫的突出特点,龙首塬高耸,太液池低缓,遗址公园地势跌

宕起伏,观景线路选择以及植物造景应保护和突出自然地形的变化,体现“地以诗传”的宏大意境。

7.绿化种植规划

绿化种植是唐大明宫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遗址保护展示的重要手段。

唐大明宫绿化种植应当以保护古迹遗址及其环境为基础,要防止植物根系对遗址的破坏。在不影响古迹遗址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保留现有树木,清除或移植直接占压在遗址之上影响遗址安全的树木,清除或移植对重要遗址环境有严重干扰的树木。绿化种植应以考古及历史研究为基础,在不破坏遗址及其环境的前提下,在无遗址区域种植唐代宫廷适生树种,再现历史环境,改善遗址公园的生态环境与景观。鉴于唐大明宫考古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绿化种植既要考虑合理恢复历史景观,又应为未来考古调查保留足够的空间。

8.道路交通规划

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道路交通规划建设主要目的是保障文物遗址安全、维护考古工作需要、展示唐大明宫的历史格局、满足游客参观以及服务功能。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应以保护与展示文物为前提,并尽可能体现唐大明宫历史格局。

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外部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应以考古工作为基础,保证唐大明宫遗址的完整性,并留有适当保护及缓冲距离。主出入口设置——主入口结合丹凤门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工程设立,南侧主出口结合建福门和望仙门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工程设置;次主出入口设置——结合重玄门、左银台门和右银台门三门的保护与展示工程设立;次出入口设置——结合九仙门、青霄门、银汉门三门的保护与展示工程设立。

鉴于考古和历史研究尚未揭示唐大明宫历史道路布局及走向,为保障文物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近期遗址公园以利用已有道路(用地内遗留下来的生产和生活道路)为主,加以适当调整、补充和完善,作为解决园内交通的主要交通路网。远期,在考古研究清楚以后,根据历史路线以及遗址保护展示的需要,重新调整设计道路交通网络。

9.主要文化及服务设施规划

主要文化及服务设施包括遗址保护与展示设施、专题博物馆、文化研究设施及旅游服务设施四类。

(1)遗址保护与展示设施

结合古迹遗址保护与展示设计,近期规划建设重点:丹凤门及其它宫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御道及上朝路(沟渠及桥)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宫墙遗址保护及展示工程;宣政殿、紫宸殿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太液池遗址保护与展示工程。

(2)专题博物馆

原则上在非遗址区针对不同功能区的文化主题进行建设,也可保留部分现有建筑物,进行改造和利用。专题博物馆的规模根据环境及实际需要确定。殿前区以唐文化为主题,可以扩展至整个丝绸之路文化展示:宫殿区以考古及文物保护科学的普及教育为主题i宫苑区以唐代生活为主题,可以表现唐代文体、饮食、服饰、园艺、茶道、生活等不同内容。

(3)文化研究及管理设施

包括唐大明宫考古研究、文物保护研究、文化研究机构及遗址公园管理机构。主要集中在殿前区,结合现有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设置。

(4)旅游服务设施

满足遗址公园旅游和休憩的基本需要。包括:售票、存包、游客服务中心、指引信息标志、售货亭、生态卫生间、饮水点、音响设施、垃圾容器、休息座椅和公用电话等。旅游服务设施应根据使用需要,在整个遗址公园内均匀分布。

所有服务设施均应根据遗址环境及其区位进行专门设计,彰显文化特色,并与环境相协调。固定设施必须结合遗址保护展示工程设置,临时设施应坚持轻荷载、浅基础(或无基础)、可还原、可移动的原则,要与遗址及遗址环境相协调。

10.基础设施建设

(1)道路建设

遗址区主要交通道路近期利用已有道路进行适当改造使用i远期依据考古及历史研究成果,按唐大明宫历史面貌规划建设。遗址区主要步行游览道建议采用架空木栈道。

(2)给水排水

绿化及生活给水:在近期,水源由城市给水管网引入,重点解决绿化及服务设施点用水。为更好保护唐大明宫遗址,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内给水管线可以利用现有给水系统供给,另外也可沿游览步道,在架空木栈道下架空敷设,避免扰动遗址区文化层。

排水:重点解决自然雨、雪排泄等问题,做好场地坡度,采用浅敷设明沟或明沟加盖板方式有组织排水汇入城市系统,尽量避免挖沟对遗址的破坏。因在园内安排生活设施有限,生活污水排主要利用现有园内城市污水系统排放。园内卫生间应尽可能安置在非遗址区域,对于遗址区域不得不安排的卫生间,应考虑采用自分解生态厕所,不敷设排水管道,以避免对遗址的破坏。

(3)电力电讯

在遗址区,沿游览步道,在架空木栈道下架空敷设,坚持少干预、可还原的原则,尽量避免高架及管沟。在非遗址区,按周围城市开发区建设的方式和方法建设,尽量地下敷设。

(4)安全保卫

按照国家文物局关于文物安全的相关标准建设,重点解决遗址区内重点文物的安全监控。

11.管理规划

根据《国家“十一五”大遗址保护与展示总体规划》,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由国家文物局主导,陕西省政府和西安市政府配合共同建设。

由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政府,西安市政府共同组建唐大明宫博物院,负责管理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唐大明宫博物院下设唐大明宫研究院。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保护理事会、世界遗产中心等国内外机构,建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古迹遗址保护技术平台,引进国内外一流专家,长期开展唐大明宫历史、考古、保护、展示及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持续推进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的建设。

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应当按照世界遗产的标准进行管理。

12.近期建设目标

西安唐大明宫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2010年的建设目标是:“确立形象,显现规模,开辟游线,改善环境,提供设施,对外开放”。

结语

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于2008年5月通过规划大纲论证,2008年8月通过国家文物局审定并开始实施。2010年10月,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对外开放。同年,唐大明宫正式入选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正如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先生所言:“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是21世纪中国文物保护和利用的一次综合性、大规模探索”。由于唐大明宫的规模巨大,环境复杂,考古及文物保护工作艰巨,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

附注:

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与展示示范园区及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

规划委托单位:西安市人民政府西安曲江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办公室

规划编制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古迹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规划设计协作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总规划师:刘克成、乔拉·索拉(Giora solar-以色列)

主要规划人员:肖莉、王璐、邸玮、王代贇、段婷、刘伟、杨苏、乔磊、车通、王璐艳、孔黎明萨哈·索拉(Shahar solar-以色列)

作者:刘克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及院长、陕西省古迹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西安城市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大明宫研究院规划与设计研究所所长、国际建协亚澳地区建筑遗产工作组主任

肖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王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讲师

收稿日期:2011年12月

推荐访问: 遗址 规划设计 总体 公园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