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家庭教养方式、自尊与青少年幸福感研究

家庭教养方式、自尊与青少年幸福感研究

时间:2022-03-17 09:39:12 浏览次数:

zoޛ)j馐=-]5m/u
tͺ㭴}7NiJi~Z规范传递给子女直接影响了其主观幸福感。其二,家长透过教养方式将本身的价值观、兴趣及信念等传递给子女,从而影响了子女的自尊,[6-7]而自尊又会进一步对子女的幸福感产生影响。过往研究往往只考虑到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幸福感的关系,或者只考虑自尊与幸福感的关系,较少同时考虑两者的影响,缺少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幸福感作用机制的研究。本文将同时考虑这两者对幸福感的影响,并试图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影响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渠道,这将有利于更为全面分析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幸福感的关系。

二、家庭教养方式、自尊与幸福感

国内外有关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作用机制的研究,主要有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个方面。

首先是直接效应。父母教养方式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青少年的幸福感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3-5]针对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幸福感的关系,学者主要从情绪安全假说进行诠释,[8]也就是说在家庭系统中,倘若父母产生冲突,或者是父母的教养行为,都会对孩子的情绪安全感产生作用,并引发孩子在生活适应、内在情感层面,或者是外在行为层面上有所反应。[9-10]即是,倘若孩子感知父母教养行为具有温暖、支持、引导的特质,是可以增加孩子情绪安全的感受,并提升其生活满意度,促进情绪感受朝着正向发展;反之,当孩子感知父母的教养方式具有严格、忽略的特质,则会对孩子的情绪安全产生负向作用,促使孩子不仅在生活适应、内隐情感或是外显行为层面产生负向反应,同时也容易使得孩子内化成较为忧郁、焦虑的负向情绪感受及认知模式,[9-10]导致较低的生活满意度、正向情感,以及增加负向情感。国内研究也有类似的看法,认为父母通过教养方式,把社会观念、父母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及社会规范传递给子女,父母教养方式对个体心理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11]郑立新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较大的影响,情感温暖型的养育方式对儿童幸福感呈正性影响,拒绝否认型的养育方式则呈负性影响。[12]王极盛、丁新华通过对中学生的调查也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主观幸福感有较大的影响,父母亲的理解型教养方式能显著提高中学生的幸福感,而放任型教养方式降低了子女的幸福感。[13]大学生群体的相关研究中,也有类似的结论。[11]

其次是间接效应,即是父母教养方式通过影响孩子的自尊等人格从而间接影响其幸福感。父母透过教养方式将本身的价值观、兴趣及信念等传递给子女,因而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的自尊都有相当大的关联。[14-16]Coopersmith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自尊形成和发展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如经常主动关心孩子及其活动、接受小孩的伙伴、和孩子讨论事情、自主决定权等,均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自尊。[14]Martinez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同样也证实了权威型的父母教养行为与青少年自尊正相关,父母给予的关注、支持越多,自尊水平越高。[16]但亦有学者提出异议,认为父母教养方式对自尊的影响存在文化差异。生活在权威家庭的亚裔青少年并没有比生活在专制家庭的亚裔青少年表现得更优秀。[17]在阿拉伯社会中,专制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并没有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西方自由社会表现出巨大的差异。[18]国内的研究中,很多研究者都证实了父母教养方式对自尊的发展有显著影响。魏运华等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自尊发展有显著影响,如果父母对儿童采取情感温暖、理解等积极情感的教养方式能促进其自尊的发展,反之,如果父母对儿童采取惩罚、否认、拒绝等消极情感的教养方式则阻碍了儿童自尊的发展。[19-20]钱铭怡等学者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认为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关心的教养方式与子女自尊水平有显著的正相关,父母亲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与子女自尊水平有显著负相关。[21]

推荐访问: 教养 青少年 自尊 幸福感 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