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河南省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河南省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05-10 09:20:05 浏览次数:

摘 要 河南省是典型的农业大省,在粮食高产的背后,农业面源污染十分严重,威胁着地表水环境的安全。通过构建实证分析模型发现,农业经济规模、农户环保支付意愿、种植业结构均对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和排放强度有正向影响,农业结构对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有负向影响;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有正向影响,对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强度有负向影响。基于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构建农业面源污染与工业点源污染的“双控”模式;制定农业经济发展与面源污染治理的“双赢”政策;制定农业经济发展与面源污染治理的“双赢”政策;建立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创”途径;打造政府引导与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多管齐下治污措施。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因素;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X7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21.061

面源污染,也称非点源污染(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主要指的是在时空上无法进行定点监测,污染物以随机方式通过各种途径聚合形成的纳污体系,是目前国际上环境问题的重点研究领域。最早关于面源污染的概念出自美国1979年的《清洁水法》,将面源污染定义为“污染物以广域的、分散的、微量的形式进入地表及地下水体”[1]。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时由于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投入品过量、不恰当使用,以及由于废旧农膜、畜禽粪污、秸秆、蔬菜尾菜等农业废弃物不及时、不合理处置,导致的空气、土壤、水等环境污染。

河南省是典型的农业大省,2015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06.71亿kg,实现“十二连增”。然而,作为中国的粮仓,河南省粮食高产的背后,却是农药、化肥、地膜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板结、水体污染、湖泊的富营养化,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威胁着地表水环境的安全。因此,探讨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因素,并且从环境支付意愿角度分析农户环保支付意愿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 因变量的选取及理论模型的构建

1.1 因变量的选取

本文采用单元调查法估算进入水体的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主要指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如COD、TN、TP的产生量及其通过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淋溶等途径汇入水体所产生的排放量。本文在赖斯芸[2]等、陈敏鹏[3]等 研究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将农业面源污染确定为化肥施用、畜禽养殖(包括水产养殖)、农田固体废弃物和农村生活4个污染单元,核算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有农业面源污染物氮(N)、磷(P)排放量、化学需氧量COD。并利用河南省各地市2006—2015年的数据计算出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和排放强度,作为模型的因变量。

1.2 理论模型构建

本文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下述理论模型。

TNPC=F(AGDP,M,AS,PS,TC)(1)

式(1)中,TNPC为農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或排放强度,AGDP为农业经济规模,M为农村居民的环保支付意愿,AS为农业结构,PS为种植结构,TC为农业技术进步。

2 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因素

2.1 环保支付意愿

在研究环保支付意愿时,大多数学者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来研究具体某类环境问题的支付意愿[4]。周学红在研究水资源环境保护的支付意愿时发现,居民家庭年收入、收入来源、教育状况等因素是影响水资源环境保护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5]。洪大用等运用CGSS2003的数据研究环境支付意愿时发现,个人的经济收入等因素对环境关心即支付意愿有显著地影响[6]。高云梦运用CGSS2010的数据分析了环保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发现个人收入、消费支出等因素对环保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7]。因此,本文选取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总支出与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比值作为环保支付意愿的表征变量。

2.2 农业规模

在产业结构及技术水平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地区的经济规模越大,消耗的资源就会越多,同时,产生的污染物也会越多。对于农业大省的河南省来说,农业经济规模比重较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耗的农业资源及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物也就越多。因此,农业经济规模对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或排放强度也会产生正向影响。本文选取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作为农业规模的表征变量。

2.3 农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不同,其污染物的排放强度也会不同,因此,产业结构的变动会引起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动。对于农业结构来说,农业结构的变化也会引起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农业结构可分为农业(含农、林、牧、副、渔)结构和种植业结构两个层面。本文采用农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作为农业结构的表征变量,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这里用蔬菜食用菌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作为种植业结构的表征变量。

2.4 农业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与环境污染关系较为复杂。但总体来说,农业技术进步对会有利于农业环境质量的改善,即对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具有负向影响。本文的农业技术进步采用生产函数法进行估算,根据朱希刚提出的一个时期农业技术进步率的计算公式[9],结合河南省的面板数据,在计算农业技术进步率时,模型中包含农作物播种面积时,该变量对应的系数并不显著,即农作物播种面积对农业总产值没有显著的影响。而去掉农作物播种面积时,农业物质投入和农业劳动力投入均对农业总产值有显著影响。

3 计量模型的设定

根据理论模型及上述变量的分析,本研究构建农业面源污染经济影响因素实证模型:

TNPC=β0+β1AGDP+β2M+β3AS+β4PS+β5TC+μ(2)

式(2)中,TNPC为因变量,表示农业面源污染(分别为TN、TP、COD)排放量或排放强度;AGDP、M、AS、PS、TC为自变量,分别表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占GDP比重、农户支付意愿(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总支出与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比值)、农业结构(农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种植业结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与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之比)、农业技术进步率;μ为随机误差项,表示模型中无法观测到的其他因素。

4 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其中TN1、TP1、COD1表示各类面源污染排放量,TN2、TP2、COD2表示各类面源污染排放强度。在面板数据分析之前,需对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检验结果发现,各变量均为平稳序列,因变量与其他解释变量存在协整关系,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运用Eviews7.2对上述因变量和自变量进行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从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各经济因素整体上对面源污染排放量或排放强度的影响显著。

4.1 农业经济规模对面源污染的影响

在上述兩类模型中,农业经济规模因素变量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并且回归系数为正,这比较符合现实情况。因为农业产值所占比重较大,表明农业规模较大,农业生产所产生的面源污染就会越多。农业经济规模扩大无疑会增加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量或排放强度。

4.2 环保支付意愿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环保支付意愿除模型2中以TN2为因变量的模型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外,其他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并且回归系数为正。这说明环保支付意愿对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或排放强度有正向的影响。这与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的不够重视有很大的关系。

4.3 农业结构

在两类模型中,只有在以TP1为因变量的模型中农业结构变量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其他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并且农业结构变量的系数为负,这与农业的实际发展一致。即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结构中种植业比重下降,养殖业所占比重上升,农林牧渔业中农业产值增加是由于养殖业增加所导致农田中磷肥施用增量减少。所以造成农业结构变动减低了农业面源污染中总磷的排放。

4.4 种植业结构

在两类模型中,种植业结构因素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并且回归系数为正。这表明,河南省农业面源污染排放中,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和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下降会增加面源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排放强度。一般而言,经济作物的施肥量和施肥强度均高于粮食作物,尤其是集约化经营的经济作物,经营者为了获得较大的收益,往往会加大各种肥料的投入力度,从而会增加面源污染中的氮磷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和排放强度。

4.5 农业技术进步

在两类模型中,农业技术进步率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在污染排放总量模型(即模型1)中,农业技术进步率的回归系数均为负;在污染排放强度模型(模型2)中,农业技术进步率的回归系数均为正。这说明一方面,农业技术进步率虽然能提高生产率,增加粮食、畜禽、经济作物等的产量,但同时增加了污染物的排放量。另一方面,农业技术进步率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强度的排放。这是因为,农业技术进步可以通过技术革新来减少资源的消耗从而减少单位面积的污染物排放,也可以通过改善资源利用方式或通过农业循环利用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强度。

5 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农业经济规模、农民环境支付意愿、农业结构、种植业结构、农业技术进步等因素构成河南省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经济规模、农户环保支付意愿、种植业结构均对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和排放强度有正向影响。农业结构对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有负向影响。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有正向影响,对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强度有负向影响。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构建农业面源污染与工业点源污染的“双控”模式。首先要遏制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这一态势,以减少工业点源污染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其次,下大力气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以应对农业生态危机。第二,制定农业经济发展与面源污染治理的“双赢”政策。河南省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与治理需要与当前农村发展水平相协调,既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量,又要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和农民增收并举。第三,制定农业经济发展与面源污染治理的“双赢”政策。从源头上减少和控制面源污染扩散的环节及面源污染扩散的面积。对已产生的面源污染,采取末端治理,通过加大投入治污资金,采用现代污染处理技术。第四,建立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创”途径。加强现代生态农业生产技术的投资和研发力度,并在市场引导、制度构建等方面为环境友好型的农业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第五,打造政府引导与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多管齐下治污措施。在政府引导下,强化非政府组织、农业合作社等社会团体自身组织建设,鼓励社会团体广泛参与面源污染治理,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公众参与污染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陈晨,韩小铮.国内外农业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比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11-13.

[2]赖斯芸,杜鹏飞,陈吉宁.基于单元分析的非点源污染调查评估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9):1184-1187.

[3]陈敏鹏,陈吉宁,赖斯芸.中国农业和农村污染的清单分析与空间特征识别[J].中国环境科学,2006,26(6):751-755.

[4]高丽莉,关宁.条件价值评估法的经济学原理及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6(6):37,63.

[5]周学红,马建章,张伟,等.运用CVM评估濒危物种保护的经济价值及其可靠性分析——以哈尔滨市区居民对东北虎保护的支付意愿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9(2):276-285.

[6]洪大用,卢春天.公共环境关心的多层分析——基于中CGSS2003的数据应用[J].社会研究,2011(6):73-74.

[7]高云梦.环保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四川环境,2016(2):130-133.

[8]张维理,武淑霞,冀宏杰,等.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Ⅰ.21世纪初期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估计[J].中国环境科学,2004(7):1008-1017.

[9]朱希刚.中国“九五”时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J].农业经济问题,2002(5):12-13.

责任编辑:赵中正)

推荐访问: 河南省 污染 因素 影响 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