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善思学者汪尔康

善思学者汪尔康

时间:2022-05-09 09:35:04 浏览次数:

1952年,他大学毕业,怀着满腔热忱从美丽的江南来到东北,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祖国建设的大潮中;1959年,他谢绝了异国导师的再三挽留,回到日思夜想的祖国,立志“把耽误的时间补回来”,在科研领域开创了我国多个“第一”;如今,他已经85岁,每天待在实验室里的时间却比年轻人还要长,对科研的热情和兴趣丝毫不减,服务国家需求、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志向始终不变。他,就是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省优秀共产党员标兵汪尔康。

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办公室里,汪尔康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归于始终如一的科研梦——以国家需求为奋斗坐标。为了这个朴实又伟大的梦想,汪尔康为科学事业奉献了60余年,在分析化学研究领域为我国创造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在我国最先用极谱法研究络合物的电极过程和均相动力学,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台脉冲极谱仪和新极谱仪……先后获得国家及院、省、部级成果奖18项、国际奖两项,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有本领、有担当的科技人才,为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少年时代的汪尔康凭着勤奋和天赋,在不满16岁时便考入上海沪江大学理学院化学系。1952年大学毕业后,年仅19岁的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毅然奔赴条件艰苦的东北,来到中科院长春综合研究所(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前身),踏上了他梦想中的科研之路。

1955年,汪尔康被组织派到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极谱研究所留学,师从著名分析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极谱创始人海洛夫斯基教授,主攻当时新兴的、中国科技界还少有人问津的极谱学。

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格是个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可汪尔康却无暇欣赏旖旎的异域风光,他拿出只争朝夕的劲头刻苦学习,仅用3年时间就取得了常人要四五年时间才能拿到的副博士(哲学博士)学位,还在留学期间首次提出了“阴离子促使汞电极氧化产生出极谱氧化波的普遍规律”和“与汞形成配合物和形成汞盐膜”理论。汪尔康用刻苦的钻研精神和优秀的成绩赢得了导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一向对学生要求严格的海洛夫斯基更是对汪尔康青睐有加,甚至从汪尔康身上看到了中国科学发展的未来:中国的科学事业将在新一代手中前途无量。

1959年,汪尔康婉拒了海洛夫斯基的再三挽留,带着在国外学到的先进科学知识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因为他明白祖国正值建设发展的大好时期,正需要他这样的科技人才。

回国后,汪尔康仍在长春应化所工作,与化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让海洛夫斯基的期望成了现实,创造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为我国化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汪尔康利用一切机会了解和把握国内外分析化学的发展态势,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所挚爱的科研事业中。在充满艰辛和挑战的科学之路上,汪爾康勇敢而坚定,不断发现、发明、创新和开拓,标注下了一个又一个服务国家需求和推动科学发展的奋斗坐标。

20世纪70年代,汪尔康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型脉冲极谱仪,其灵敏度和稳定性均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80年代,他研制成功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商品水平的多功能新极谱仪,获得实际应用。当液/液界面电化学刚刚问世时,汪尔康又敏锐地预见到这一方向的发展前景,率先开展系统研究,发展了线性电流扫描法研究液/液界面的方法和仪器,系统探讨了离子转移机理,概括提出离子转移普遍规律的理论,为国际同行权威所公认。从1990年起,汪尔康又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扫描探针和电化学扫描探针显微学的研究,在界面电化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97年,汪尔康以他在电分析化学领域的突出成绩和重要贡献,荣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创新发明奖和第十届霍拉子米国际科学优秀研究奖两项国际奖,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针对我国环境保护监测以及人民健康、生命科学等诸多领域中的重大分析问题,从20世纪末,汪尔康就开展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仪”的研发。他创新性地将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技术与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成功地将毛细管电泳分离和电化学发光检测各自特点集为一体,研制出国际首创、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仪”。

在汪尔康的字典里,没有“节假日”这个词。他把分析化学研究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日夜不敢懈怠。60多年来,在这座科学的宫殿里,他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将一个又一个高端科技项目推向世界最前沿。

成绩不断累积,荣誉纷至沓来。至今,汪尔康已发表科技论文900余篇,论文被引用3.1万余次,连续4次跨14年获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出版的60余部专著、译著和专论对发展电分析化学具有深远的意义。1991年汪尔康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7年又获得了中国电化学成就奖和电分析化学成就奖。

2001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由汪尔康创立10余年的中国科学院电分析化学开放实验室被命名为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在国际刊物上以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第一单位发表的SCI论文多达3000余篇,一系列创新性基础研究成果分别获得2007年、2009年、2012年和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实验室不仅在基础研究方面为电化学分析仪器的研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还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近年来与企业合作研制新型电化学分析仪器20余种,并全部形成样机,部分已商品化并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增强创新思维,深化创新实践,推动创新发展。”汪尔康不仅把“创新”的坐标竖立在自己的事业轨迹中,而且把“创新”的理念深深地种在团队成员和学生们的心里,他希望一个又一个科技团队、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以创新为第一动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积极为国家需求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推荐访问: 尔康 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