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多元录取机制对高中教育的影响与作用

多元录取机制对高中教育的影响与作用

时间:2022-05-08 11:45:02 浏览次数:

摘要:高考多元录取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是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择优录取、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等五种招生录取方式。它以分类考试为突破口,以统一招考为基本方式,以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为录取参照。实行高考多元录取机制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有利于实现减负并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有利于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有利于破解应试教育难题,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高考改革;多元录取机制;高中教育;影响与作用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校要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入学机会公平、有利于优秀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提出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推行高考多元录取机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国家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时,实施招生与考试相分离办法,通过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制度。通过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完善招生录取办法。此外,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发布制度,实现信息的公开、透明,保障考生权益,加强政府和社会 监督。

一、高考多元录取机制的内涵

所谓的高考多元录取机制,就是指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择优、自主、推荐、定向、破格等五种录取方式。即高考录取除了高考成绩,还以考生的科学发明、学术研究,参加公益慈善、社会志愿服务的情况,以及体育竞赛水平等为依据。对于某些特长显著、符合高校培养要求的学生,可以依据高校组织的面试或者测试的结果进行自主录取;对于某些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进行推荐录取;对于某些符合条件、自愿到国家最需要的行业、地区就业的学生,可以通过签订协议并实行定向录取;对于某些在实践岗位中贡献突出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通过建立专门程序,可以破格录取。

1.以分类考试为突破口

分类高考能有效引导基础教育进而提升生源质量,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即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分开。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当前的高考,即学术型人才的高考。两种高考模式向考生提供了多种选择,考生可在高中学习阶段充分认识和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

以往在单一分批次招录体系中,高职院校所招录的都是高考分数较低、被贴上高考失败者标签的考生,生源质量极大地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通过分类高考招录技能类考生,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为不同个体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存在阶段性差异,个体发展过程中既有侧重理论或是侧重实践的差异,也有先理论后实践或是先实践后理论的差异。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转型,从地方本科院校转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这些高校今后从教育模式、教育机制到人才培养模式,均以就业为导向。简单来说,是“学中做、做中学”。此外,还要建立系统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体系,目标是面向生产一线培养以技术为基础的技能型人才。

2.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

多元录取机制应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统一高考制度始于1952年,部分是受传统文化中大一统观念的影响和抗战初期统一招考的启示,部分是由于考试制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要求从分散走向联合,以达到高效、公平和具有可比性。

统一入学考试对于学生来说,一方面方便了考生,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学生报考的费用。对于各高校来说,也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利于高校在全国范围内招生择优录取,有利于提高命题水平和试卷质量,也便于以高考成绩来比较评估各高校的生源质量。考试是一种公平尺度,将各校招考中的具有共性的工作统一起来进行,可以体现集约化管理的规模效益,提高效率,最重要的是比较能够保证招生的公平性,这便是为什么后来许多国家的高校招考也出现从分散走向联合的原因所在。从高校招考的历史演进来看,实行统一考试已成为许多国家高校招生制度发展的大趋势,只是各国的大学如何采用统考成绩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有所不同而已。

3.以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为录取参照

实行多元录取机制必须以实施综合评价为基础。具体评价内容围绕三个层面:一是将统一高考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之一。目前的高考制度还是保证录取基本公平的有效途径,可以继续保留,但对考试内容和评价方式要作大幅度改革,通过减少考试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等方式调整考试内容,使之更为科学化和合理化。同时,统一高考成绩不再是唯一的录取标准,而是成为评价标准之一。二是在高考录取中体现高中阶段学业水平。改革现有的高考制度与高中学习过程脱节的弊端,在录取标准中导入高中阶段学业水平的综合评价。具体可以实施等级评价制度、实行一年多考,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三是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通过建立学生道德素质、志愿者服务、课外活动、竞技竞赛、特长手册等方式健全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现高考录取刚性标准与多元评价的有效结合。

学业水平考试是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考试评价制度重建的重要内容,是鉴定高中学生相关科目学习质量的水平考试,以考核学生相关科目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因此,它不同于具有选拔性质的高校招生入学考试,也不同于为认定学分而设置的课程模块考试,其考核结果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照。实行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一方面有利于保证普通高中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组织教学,另一方面有利于对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测,从而促进学校不断提升课程实施的质量水平。

综合素质评价是在每个学期的期末或每个学年的年末,全国各地的中等学校组织的一次对全体在校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评价的测评任务,测评展现了素质教育的实质,也是记录学生在校成长的档案,反映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特长。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该学生平时在学校的言行举止、学习态度和为人处事。这也是高等院校招生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可忽视。所以综合素质评价关系到升学的问题,重要性仅次于考试成绩。

二、高考多元录取机制对高中教育的影响与作用

实行高考多元录取机制后,不同类型的人才将可参加不同类型的高考。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考试内容不一样,经过两种类型人才的高考改革之后,能更好地引导高中教育更加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

1.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

教育的公平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焦点问题,关系着全国绝大部分的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着人心向背。教育公平包括城乡教育公平、地区教育公平、阶层教育公平和资源配置公平等几个方面。要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就要实行高考多元录取机制,通过择优录取解决教育的总体公平,通过自主、推荐录取解决资源配置公平,通过定向、破格录取解决地区教育和阶层教育公平。例如,要实现地区教育公平,高考招生名额就不能简单地按各省人口比例确定。例如西藏、青海、宁夏、海南等地方,如果单纯按人口分配名额,恐怕这些地区分配不到几个名额,而四川、山东、河南等人口大省将占据很大比例的名额,这也是一种新的教育不公平。

现行的高考录取机制会使农村家庭贫困的学生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出身的学生成为牺牲品,他们占有社会资源相对有限,而且多元的、个性化的发展机会较少,从而影响了教育公平。相反,国家出于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实行高考多元录取机制,可以从制度的顶层设计来加以避免。例如,美国大学招生录取实行多元录取政策,对来自弱势家庭的学生,则量身定做了录取标准。与此同时,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设有民权办公室,确保大学公平招录。这样就避免了多元录取损害教育公平的可能。

2.实现减负并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

由于我国现行高考制度对高考成绩的高度重视,以及单一的评价机制和招生录取标准,高中生的学习负担过重。因而没有时间和精力能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发展各种特长,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例如参加体育活动、参与社会公益慈善活动和社会志愿服务等。据报道,我国高中生课余时间多用于补习功课,日本高中生多是发展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素质,韩国高中生更热衷于参加志愿活动,美国高中生更多去打工。所以,要从根本上为高中生减负,应该从改革高考的招生录取标准入手,实行高考多元录取。这样,我国高中生就不必把所有时间都用在课业学习和准备高考上,能有时间和精力用在课外的自由发展,锻炼自己的非课业考试能力,实现学生减负和实行素质教育一举两得。

实行高考多元录取机制主要目的是要在减轻中学生过重课业压力前提下,给学生更多的考试科目选择权,给高校更多的考试科目设置权和选择学生权力。通过优化高考科目设置和考试办法,消除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实现高校招生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更多结合。高考多元录取机制首先是考虑到学生全面且自主地发展,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从而使中学教育真正符合教育规律,回归到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有利于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现行的高考制度产生问题的根源在于高校没有招生自主权,只能被动接受教育考试部门按学生高考成绩、志愿投来的档案进行录取,这造成高中教学围绕高考转、大学招生以考试成绩为唯一依据,高考成了指挥棒。高考多元录取机制的推行,可以使高中教育摆脱高考指挥棒,自主设置课程,形成各个高中有特色的课程体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也能让高中教育办出个性和特色。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也使高校招生录取更加适应各类人才选拔培养规律,更加适合不同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一些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不参加高考,学校依据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倾向性测试成绩录取。因此,技能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的分类招考,更能体现高中教育的多样化与特色化。

尤其是高中阶段,既涉及到一个人才培养的阶段性,同时又是一个人身发展选择性阶段。普通高中承担着为学生接受更高层次教育和走向社会奠定基础的双重任务,既带动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又关系高等教育发展,进而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后劲。从学生个体发展看,高中阶段是个体发展分化期,也是学生个性才能显露的关键时期,表现为学生知识能力分化,技能能力分化,学生开始分层;从人才培养需求来看,高中阶段是社会对人才选择的一个分化期,一部分人将进入职业技能领域,另一部分人将进入高等院校进行深造;从教育的阶段性作用来看,高中阶段既带动了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又关系着高等教育发展,进而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后劲,表现为基础教育终极目标和高等教育的准备性目标。特色是多样的基础,没有特色,没有一个个学校的特色,一个个班级的特色,也就不可能有高中学校的多样化,所以多样化与特色化是连在一起的。因此,高考多元录取机制的推行,会使高中真正走向多样化发展,真正办出各类特色的高中,让更多的高中学生有适合的教育发展平台和空间。

4.有利于破解应试教育难题,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高考多元录取机制将有助于促进高中教育更加符合规律、富有内涵的发展。高考与综合评价相结合,更加有利于技能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的挖掘与培养,取消文理分科,拓宽学习内容,增加考试次数等,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克服导致学生偏科和机会主义的倾向,从而发挥高考等选拔性考试对基础教育的正导向功能,进一步提升考试的信度与效度,破解应试教育难题,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高考多元录取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它通过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基本模式,实行考试与招生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实现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人才成长“立交桥”,使高校招生录取更加适应技能型人才与学术人才型选拔培养规律,更加适合不同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

责任编辑:邹开煌、赖一郎)

推荐访问: 录取 机制 作用 高中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