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党性修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党性修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时间:2022-05-05 15:05:04 浏览次数: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党组织纷纷举办名曰“党性修复班”一类的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并将此视为党的建设的“创新”做法。《人民的名义》电视剧播出后,剧中“达康书记”创办的这类把有各种不作为、懒作为问题的党员干部及有这样那样问题但多数还够不上党纪处分的党员集中到一起,举办专题学习班(有的是成立一个单独的临时党支部),进行压力和影响都不小的劝诫式、强制式的整训教育的模式,开始风靡起来。其实,类似的做法早已有之,并不是“达康书记”及一些党组织的创造。

在肯定其具有一定作用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党性不强、党性有缺陷,这在有近九千万党员的大党中,是一个带有普遍性、长期性的问题,并不是靠各种短促突击式的“班”就可以“修復”和解决的。

在党内生活中,党性完全、完美的人是极少数,大多数党员在党性上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有待“修复”。这几年,许多党员领导干部在民主生活会上做自我批评时,几乎都反思自己在党性锻炼上存在的种种问题。所以,在党的建设上,就经常进行全党性的以增强党性为目的的党内教育活动,可以说,每一次这样的活动,都是一次党性的“修复”活动。

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证明,对于一个共产党员来说,党性修养、党性锻炼、“党性修复”,不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贯穿于党员生涯的始终,而且主要是一个靠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过程。党内公认的党性锻炼的榜样周恩来同志,在党性锻炼上的名言就是:“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因此,期望主要靠外在的压力、靠一个短期的学习班,就能“修复”党性,带来的真正成效有限,还可能有副作用。某些关于进了这种班的党员很快幡然悔悟、面貌焕然一新的宣传,水分很多,要么是某些党员为了尽快摆脱压力而做的应付性表态,要么是在压力下权衡利弊所做的表面文章,不可能持久。

还需要指出的是,按理说,现在党性需要“修复”的党员干部,不仅基层有,领导机关和干部中也大有人在,但在“修复班”中,往往只有普通党员或基层党员领导干部。《人民的名义》中那个进了这种班的区委书记,就很不客气地对力主办这种班的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达康反唇相讥:你长期任用腐败分子做副市长,对他听之任之,只重“能干”、不察“乱干”,导致严重后果,你应不应该也进这个班学习一下?达康书记无言以对,这是很说明问题的。

当然,现在有一些基层党组织的同志,对解决党内某些被称为既不违法、也不违纪的“软问题”,很有紧迫感和责任感,这是需要肯定和鼓励的,在这方面仍然有许多创造性工作的空间。但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始终清醒地遵循党章,并遵循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的原则。

推荐访问: 是一个 党性 修复 长期 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