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时间:2022-05-02 19:40:05 浏览次数:

摘 要:教学信息化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本文就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介绍了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内涵、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及信息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电子技术;信息化教学;有效性

职业学校电子技术课程的基本特点是知识容量大,涉及面,理论抽象,实践性较强,而职业学校学生的基础知识却普遍比较薄弱,学生在学习时很难完全听懂并掌握其理论内容,经常会感觉内容枯燥难懂,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在电子技术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思想,注重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使静止的文字变为形象的实物展现,便于学生切实理解抽象概念,努力为学生营造主体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本文通过讨论如何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以实现有效的教学。

一、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教育资源,优化教学的全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信息化教育的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带来了课堂形态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对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对于深化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具有深远意义。

目前关于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文章很多,但就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有效性研究不多,相关的论述也较少。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界定首先应该符合有效教学的定义,其次它更应该强调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对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层面所产生价值的考察,具体包括两层含义;

其一,是指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能够有效率、有效益和有效果地利用信息技术;

其二,是信息化课堂教学的结果,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根本,考察信息技术在具体教学情境中的运用,能够达成“有效教学”。

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结果。在电子技术课程的信息化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走向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注重课程目标的整合

课程目标的整合是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整合的出发点。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一般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效整合就是要让学生获取必要的电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要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对电子技术进行探究和学习,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电子技术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实现学生专业能力与信息素养的协调发展;在情感目标方面,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就是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内在联系,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宽学生的眼界和视野,帮助学生认识电子技术的应用价值。

2.应用漫游技术创设学习情境

(1)创设情境的意义

在教学内容的引入时,应用漫游技术创设电子行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体现校企合作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老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很难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生学习兴趣也不浓。利用虚拟漫游技术呈现出电子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了解电子产品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可以克服时空限制,把职业岗位的工作状态和变化过程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拉近了距离感和缩小了空间感,增加职业的真实感,使学习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克服了传统教学抽象枯燥的弊端,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知和理解更为容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投入意识。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教材内容而创设问题情境,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在“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参与学习。如通过电子触摸开关的日常应用情形动画模拟,引出具有记忆功能的触发电路的学习。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关注,进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学习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进入学习活动的最佳状态。

(2)电子技术课堂情境创设的特点

情境创设作为情境认知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对于一堂课教学起着关键作用。笔者认为电子技术课堂教学成功的教学情境创设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情境创设的职业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明了学习内容对今后从事岗位工作的重要性。如通过虚拟漫游创设生产线产品检验员对产品的检测工作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示波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

②情境创设的适宜性。情境的设计要体现电子技术课程的特征,要与学生的文化基础和知识水平相适宜,要设计好适宜的“路径”和“台阶”,便于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情景的设计要由整体到局部,如从工厂的全貌,漫游到焊接车间,进一步漫游到具体的设备波峰焊接机,再进一步拉近到机器的操作面板。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才能使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迁移,才可能使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经验和策略日趋丰富,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逐步提高。

③情境创设的探究性。探究式学习和教学活动实施的关键是“问题情境”的设计,要以学生的生活现实为基础,创设探究的问题环境,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使他们在应用信息资源学习的过程学会学习。设计的问题情境表达必须简明扼要,准确清晰,问题情境是学生内心确实感到困惑,想探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3.利用仿真技术有效地突破电子技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从心理学角度讲,学习者对形象的事物更易于接受,仿真技术的恰当应用能把抽象问题形象化,化复杂为简明,化不可见为可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比如“RC电路的充放电过程”这一教学难点和重点,对于学习者来说掌握起来非常难。如果利用动画技术把电路图和充放电流做成动画,并加以文字说明和解说配音,学生就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充放电的过程以及电压UR、UC和电流IC之间的关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有声、有色的授课,可以激发兴趣,满足学习者的求知欲望。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一些枯燥的问题变得生动。例如,在讲解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时,可利用动画来显示电流的流向和电流的分配关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三极管的电流放大过程。在放大电路工作时,应用多媒体动画形象地显示放大器的偏置电阻大小对输出波形失真的影响,这样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了解放大器的偏置电阻的重要性,掌握调整放大器的偏置电阻的基本方法。所以通过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的有效整合,可使教学有效性得到提升。

4.应用教学软件,实现模拟实训

学好电子技术,就必须进行大量的实训,并且从动手做的过程和结果去探索基本的知识和掌握技能。目前有些学校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还不具备让学生进行大量实践的条件,这就可利用电子技术基础多媒体教学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虚拟实验,以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目前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已开发出采用三维交互技术而研制的仿真实训软件,包括仪器仪表使用、导线加工、电路的模拟检测、电子元器件的插装工艺、电路板的焊接工艺等实训单元,具有职业性、情境性、交互性、工艺性、智能性。虚拟实验作为实训教学的补充,使学生增强对电路的认识,掌握电路基本原理、元件参数及各种仪器的使用和测试方法。电子技术基础虚拟实验可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通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演示,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学软件的虚拟实验在课外参照教材的学习内容进行电路仿真。虚拟实验可随时调整和修改元器件参数,能使每个人都能亲自动手进行元件接线,参数设定,边仿真,边测试,边修改,边分析,并与理论结果进行对照。

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Protues仿真软件进行虚拟实验教学,如在软件上搭接正弦波振荡器,用软件的虚拟示波器测试振荡信号的波形,模拟实现起振与振荡过程,还可以改变振荡回路元件的参数大小,观测对波形频率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振荡电路的调整方法的掌握,使理论联系了实际,优化了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有效性。

三、电子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虽然信息技术教学有它许多优势,是当前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但它在应用的过程中也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信息技术应用要注意它的必要性

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是不可取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用好,如看不见,摸不着,难于想象的问题可借助多媒体动画技术形象直观地突破其重难点,信息技术教学的一般原则是用语言、文字、图形实物演示等形式已能十分清楚表现出的内容,就不提倡花大力气制作多媒体数字化资源。

2.虚拟实验不能取代动手实践

电子技术课程的实操是为让学生通过观察、研究来获得知识,因为它是真实的再现变化过程,所以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通过实际的操作过程与操作技巧训练,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能较好适应今后岗位工作实际。信息化技术应用要有助于解决设备不足或器件缺少的问题。如果用多媒体软件来虚拟万用表对电阻器件进行测试,这就没有必要性,因为万用表和电阻均属于价格很低的器材和器件,完全可以采用实操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多媒体软件进行虚拟实验,这将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被削弱。因此,能通过动手实训解决的问题不提倡用多媒体软件进行虚拟实验。

3.电子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应遵循的原则

(1)目标控制。教学目标是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指导思想,它确定了教师的教学活动内容和方式。目标是导向,应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信息化资源类型和资源内容。

(2)内容符合。要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不同,适用的教学资源也不同,对教学资源的要求也不一样。对教学资源的选用和设计应符合教学内容为原则。

(3)对象适应。要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电子技术教学资源设计的重点应放在形象化教学和仿真实训,以适应学生的直觉思维型式,因而应多采用图形、动画之类的媒体,使图、文、声并茂,帮助学生完成由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综上所述,信息化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便教师施教,而且可在一定范围内能解决学校中存在的教学设备相对紧张的问题,弥补实验条件不足,扩充实验内容,为提高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发挥了其应有的功能。

推荐访问: 电子技术 课程教学 信息化 有效性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