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猪囊虫病的屠宰检疫与防治

猪囊虫病的屠宰检疫与防治

时间:2022-04-12 10:18:57 浏览次数:

摘要 猪囊虫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是肉品卫生检疫的主要项目之一。通过猪囊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的分析,进一步探讨生猪屠宰环节猪囊虫病的检疫、处理和防治措施,旨在指导控制猪囊虫病进入流通环节,消灭猪囊虫病,以保护人体健康。

关键词 猪囊虫病;屠宰检疫;肉尸处理;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58.28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1-0176-01

猪囊虫病是由猪有钩虫的幼虫(即猪囊尾蚴)寄生于猪体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患猪被屠宰后其肉品俗称为“米猪肉” 、“豆猪肉”和“米糁子猪”。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各地均有散发流行,不仅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而且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重视和加强猪囊虫病屠宰检疫、处理工作,是杜绝或预防含有猪囊虫病肉品进入市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关键。

1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猪囊尾蚴为白色半透明的囊包,椭圆形,约黄豆大小,囊内充满液体,囊壁上有1个乳白色的头节。严重感染时,各部肌肉甚至脑部眼内都有寄生,经2~4个月发育成囊尾蚴。人吃了未煮熟的带有囊尾蚴的猪肉而感染,经5~12周发育为成熟的绦虫。

2 屠宰检疫方法

2.1宰前检验

一般来说,若猪体感染轻微,则不表现明显症状,只有当遭大量虫体侵害时,临床出现被毛粗乱、消瘦、贫血、可视黏膜苍白,且呈现轻度水肿、声音嘶哑、沉浊短咳、呼吸粗厉。在宰前检验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猪只的舌肌和眼外肌进行检查。用手触摸猪的舌面、舌下、舌头两侧、根部及眼结膜和外眼皮部时,感觉到有可米粒至黄豆大小、白色透明的凸起硬结,可诊断为囊虫。

2.2宰后检验

一般靠肉眼发现囊虫,主要检查部位为咬肌、深腰肌和膈肌,其他可检部位为心肌、肩胛外侧肌和股部内侧肌。剖检内脏,可见肾脏及输尿管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并有数量较多、黄豆大小的乳白色椭圆形或圆形包囊,囊内充满无色透明液体和1个连于囊壁内层成悬垂状的球形白色头节,可诊断为囊虫。

2.3制片及镜检

摘取肌肉内的结节,剥除外层纤维被膜,在2张载玻片间压平,制成压片,将制片置于50~70倍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猪囊虫头节上有4个吸盘、2排小钩;钙化后的囊虫,包囊中呈现大小不同的黄白色颗粒,即可确诊。也可经组织固定后作切片染色检查。

2.4免疫学检查

主要有变态反应、环状沉淀试验、补体结合反应、间接血凝试验、炭粉凝集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3 肉尸的处理

(1)在规定检验部位(咬肌、深腰肌、膈肌)上的40cm2内发现囊尾蚴和钙化的虫体6个以上者,对其肉尸和内脏严格执行《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I6548-1996)规定,作工业用或销毁无害化处理。

(2)在规定检验部位(咬肌、深腰肌、膈肌)上的40cm2面积内发现囊尾蚴和钙化的虫体4~5个者,肉尸要经过高温(温度达到80℃左右)处理后上市。在处理过程中,把肉块切成重量不超过2kg、厚度不超过8cm的小块,放在高压锅内煮沸2.0~2.5h,以切面呈灰白色、流出的肉汁无色时为准。

(3)在规定检验部位(咬肌、深腰肌、膈肌)上的40cm2内发现囊尾蚴和钙化的虫体3个以下(包括3个)者,肉尸要经过冷冻或腌制等无害化处理后上市,一般肉尸内的囊尾蚴在-12~-13℃时4d死亡;如腌制则要求在6℃的室温下,不少于20d,食盐量不少于肉重的12%,腌过的肉含盐量必须达到5.5%~7.5%,才能致其全部死亡。

(4)胃肠和皮张不受限制出厂,内脏和体腔脂肪经检验无囊虫者,不受限制利用。

(5)皮下脂肪炼食用油或作为复制品原料。

4防治

4.1预防

①严格执行肉品卫生检验制度,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对感染猪囊虫的猪肉应严格按食品卫生检验的有关规定,作高温、冷冻和腌制等无害化处理。②注意个人卫生,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肉,生、熟分开。③大力宣传科普知识,使群众了解囊尾蚴病和人猪带绦虫的关系。④平时应加强猪场管理,要求人有厕所、猪有圈,人粪要经过腐熟、进行无害化处理后作肥料,尤其是疫源区要杜绝猪吃人粪的现象发生。⑤定期使用吡喹酮类药物驱虫。⑥对重疫区内的猪只,可使用猪囊尾蚴细胞疫苗免疫接种。

4.2治疗

发现猪囊虫病时,不能调运屠宰,应予治疗控制。病猪可用吡喹酮类药物驱虫,按每千克体重50mg,每天1次,连服3d;或混以5倍液状石腊作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2d,对猪体囊虫有效;或用丙硫咪唑60mg/kg,以橄榄油或豆油对成6%悬液肌肉注射,隔日连用3次。

推荐访问: 囊虫 屠宰 检疫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