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浅析《废都》中的民间文学与民俗文化

浅析《废都》中的民间文学与民俗文化

时间:2022-04-08 10:29:07 浏览次数:

【摘要】本文从民间文学的谚语民歌和民俗文化的角度展示贾平凹笔下的《废都》,并分析书中蕴含的商州文明以及历史转型期社会与文化的异同。

【关键词】废都 民间文学 商州文明 文化异化

民俗文化是民间民众生活文化的统称,是一种非物质的风俗习惯,早在《汉书王吉传》一书中就有“百里不同风,干里不同俗”的记载;而民间文学是民俗文化的产物,是由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的文学,它包括民间传说故事,说唱文学,谚语等民间作品。由于民风民俗的不同,作家在创作作品时必然会受到当地区域特色的影响。尤其是有较高品味的作家,都有其浓厚而深远的文化传承渊源,他们的创作必然带有地域文化的鲜明印记。比如“荷花淀派”代表人物孙犁笔下的初日芙蓉,赵树理作品中山西农村生活的土色土香和沈从文所展现的绚丽湘西风情。

一、贾平凹与《废都》

贾平凹说过,对于商州的山川地貌,地理风情我是比较注意的,它是它是构成我的作品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个地区的文学,山水的作用是很大的,我曾经体味过陕北民歌与黄土高原的和谐统一,也曾经体味过陕南民歌与秦巴山峰的和谐统一。贾平凹立足于商州这块古老的土地,从商州的地理形势,风俗民情,歌谣俚曲,文物古迹,民间文艺中汲取了丰富的艺术营养。《秦腔》,《天狗》,《商州记事》等作品充满了关中的厚重苍茫并具有朴拙浓郁的秦汉风采。

《废都》虽然是一部城市意识浓厚的长篇小说,是一种在商品经济大潮中文人命运与文人效应的理性思考。但它的叙述依旧以陕西西安为定点,其间充盈着浓厚的商州文化气息。

二、《废都》中的谚语歌谣

在《废都》一书中,有位贯穿全篇的收废品老头儿,书中的大部分民谣都是出自他之口:歌谣一:

一类人是公仆,高高在上享清福。二类人作“官倒”,投机倒把有人保。三类人搞承包,吃喝嫖赌全报销。四类人来租赁,坐在家里拿利润。五类人大盖帽,吃了原告吃被告。六类人手术刀,腰里揣满红纸包。七类人当演员,扭扭屁股就赚钱。八类人搞宣传,隔三岔五解个馋。九类人为教员,山珍海味认不全。十类人主人翁,老老实实学雷锋

歌谣二: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歌谣三:

十七十八披头散发。二十七八抱养娃娃。三十七八等待提拔。四十七八混混耷耷。五十七八退休回家。六十七八养鱼务花。七十七八振兴华夏。

歌谣四:

一等作家政界靠,跟上官僚做幕僚。二等作家跳了槽,帮着企业编广告。

三等作家入黑道,翻印淫书换钞票。四类作家写文稿,饿着肚子耍清高。

老头儿原来是名教师,但因遭上司的陷害未能从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屡次上访又屡次失败,后来就在西京大街上收购废品,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被社会所抛弃的角色,却对城市社会有着很多充满智慧的评价。说谣就成为了他对贪污腐败、物欲横流、精神文明危机等社会问题的抨击方式。老头的谣儿代表着来自民间的政治感受和不满情绪,是对西京甚至可以说是对整个中国社会世事的嘲讽,这些谣儿荒唐而又充满预言,是对中国十类人的生动描绘。

除了老头儿之外,书中还有一些出自唐宛儿和保姆柳月之口的民间情歌:

“大红果果剥皮皮,外人都说我和你。其实咱俩没那回事,好人担了个赖名誉。”还有“你拉了我的手,我就要亲你的口;拉手手,亲口口,咱们两个山屹崂里走。”这是柳月向庄之蝶大胆表白的歌曲,是来自流传极广的陕北民歌《拉手手》。同时,唐宛儿唱的“口唇皮皮想你哩,实实难对人说哩。头发梢梢想你哩,红头绳绳难挣哩。眼睛仁仁想你哩,看着别人当你哩。舌头尖尖想你哩,油盐酱醋难尝哩。”是经过作者改造过的陕西花鼓《想你哩》,这首民歌抒情直接,浑厚朴素,并且采用了类似于《诗经》中重章的重復方式,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贾平凹通过创造这两个女性形象,是为了反映消费文化对人变相蚕食和畸形爱情人欲的失败与死亡,借唐宛儿,柳月之口唱出了独具陕北特色的抒情民歌,既为作品增添了地域风俗色彩,又通过唐宛儿,柳月用民歌传情这样的方式表现她们追求物质而不惜牺牲身体,抛弃道德观念的女性,作者再一次批判了社会精神和道德的缺失。

三、《废都》中的鬼神民俗

贾平凹给读者在《废都》里写出了一个鬼神世界,庄之蝶是牛老太太的女婿,老太太五十岁上残了丈夫,六十三岁上神志就糊涂起来。前年睡倒了半个月,只说要过去了,但又活了过来,从此尽说活活死死的人话鬼语,做疯疯癫癫的怪异行为。”老太太的出场就创造了一个疯人臆想空间:牛老太太是个活人,但她却不睡床,而让女婿为她买了一口棺材,从此就睡在了棺材里;看见庄之蝶从外面回来,老太太就说:“之蝶,刚才你爹回来了,你给你爹点一炷香吧。”庄之蝶点了香,抬头见墙角上一个蜘蛛旧网,尘落得粗如绳索,拿了拐杖去挑。老太太说:“不敢动的,那是你爹来了喜欢呆的地方!”

在自己女儿和庄之蝶离婚后,老太太说三个晚上她没有瞌睡了,脑子里总是嗡嗡地响,可女儿不过来,女婿也不过来,是她把牛月清穿过的衣服扎了个捆儿吊在院中那口枯井里,牛月清才回来了。她说:“你没魂了,月清,我把你魂叫回来了!”她还说鬼的世界太挤了,还拿刀剥门上鬼的影痕等等。她就是这样既活在人的世界里,又通晓鬼事,也就这样成了通鬼神的人。而连牛月清的干表姐都说:“老太太年岁大了,少不得说话没三没四的。可人一老,阴阳间就通了,说话也不敢全认为是胡言乱语,我们村也常有这等事。”贾平凹对老太太准确的行为和心理描写刻画为读者创造了两个世界:人的世界和鬼的世界。人鬼不分,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化很重要的一个特征。

民间文化的色彩不只展现在《废都》一书中,也不只存在于贾平凹一人身上,而是存在于每一位平民作家的作品中。由中国几干年历史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孕育出的民俗风情折射着一个民族永远的文化心态,是我们世世代代取之不尽的文化宝藏。

推荐访问: 民间文学 浅析 民俗文化 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