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我国蓝浆果产业发展途径的研究

我国蓝浆果产业发展途径的研究

时间:2022-03-30 09:37:29 浏览次数:

摘要 介绍了蓝浆果产业的发展概况,以为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指出在发展这一产业时必须坚持科学的态度,针对品种的选择、种植园选址、苗木选择、栽培技术及示范推广等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以期促进蓝浆果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蓝浆果;保健果品;产业发展;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 F32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4-0012-03

蓝浆果产业的发展在世界和中国方兴未艾,科学的态度是保证产业健康和快速发展的根本。

1发展概况

蓝浆果,通称蓝莓,是杜鹃花科越橘属的一群物种及其变种和杂种。从分类学的角度看,莓果是复合果的1种,而蓝浆果属单果,所以早期它被命名为蓝浆果。但后来群众喜欢称蓝莓,因而蓝莓这个名字也流行起来。蓝浆果从野生变家栽源于北美洲,不过100年历史。20世纪被在美国南方首先开始移栽野生蓝浆果,20世纪20年代,发现这是一桩投入很少而收获颇丰的种植业,农民的热情使果园的数量很快增加;但真正使蓝浆果为美国的世界所重视,还是由于以后对蓝浆果保健意义的科学论证。70年代,意、法的科技人员研究证实了蓝浆果的色素是保护视力的有效成分,并申请了专利,将这个成分命名TEGENS。80年代更多的专利出现,蓝浆果的多种保健作用和意义因得到证实而受到广泛的重视,如蓝浆果1951年就被引种到日本,但在那里沉默了30年,直到80年代才重新火起来,引起了日本的重视和进一步引种栽培。50年代蓝浆果也被引种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但也是直到80年代,当北美市场扩大、生产淡季要求来自南半球的鲜果时才重新发展起来,地处南半球的智利和阿根廷就在这一时期加入了发展蓝浆果种植的行列。

在我国,野生资源的利用有较长的历史,但仅限于东北地区的笃斯越桔和红豆越桔,且由于品质的原因,不能作为鲜果上市。用于栽培的蓝浆果在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吉林大学和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从北美洲及欧洲等地引入,分别在北方和南方进行引种和栽培。在南方经过15年的试种直至21世纪初才开始推广试验。目前国内已有品种数十个,在栽培技术上已有相当的技术储备。现在,主要的发展区域在东北、以山东为主的华北和东南、西南等主要区域(见图1),全国种植面积估计不少于500hm2,开始有一定的产量,估计不少于500t,并在快速增长中。

2发展前景

蓝浆果以色、香、营养为特征而成为第3代新兴果树中的佼佼者。所谓第3代果树,是继第1代古老的果树品种和第2代改良的现代果树品种以后,从以野生果树为主的物种中开发出来的新兴果树品种,尤以营养丰富、含鲜艳色素、诱人风味为特征的小浆果类为代表,其中蓝浆果又有其特殊地位。

2.1特殊的保健功能

已发现并被公认的功能有: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它是全世界41种重要的以营养丰富著称的果树、蔬菜中抗氧化性能为首位的种类;②提高免疫能力,有抗癌症的功能;③促进微血管循环;④有延缓脑神经细胞衰老、增强记忆的功能;⑤改善视力,解除眼睛疲劳;⑥预防尿路感染、皮肤病和美容效果;⑦叶片对丙型肝炎和糖尿病等有疗效。

2.2中国有适栽的生态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蓝浆果,不仅因是一种重要的健康食品而受到人们的青睐,而且中国的自然条件适宜其发展,他们的近缘种在中国东北和江南地区都有广泛的分布。引进的栽培品种在东北和江南的许多地区经过20余年的试种证明,只要选地正确,就能表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对我国南方广阔的红壤酸性土区域来说,是一个难得的适宜经济植物。

2.3节约型果树

在栽培和生产上,蓝浆果有其优越的特性。由于它是灌木,因此从自然环境中所取走的水、营养物质和能量都比大果树物种少,而其产值却比大果树高得多,果品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是柑橘类的3~5倍以上,是著名的低消耗、高产出高效果树。从物质和能量循环的角度看,它属一种节约型果树。过去20年来一直是世界果树业和市场上走红的种类,其发展速度为其他果树的3倍以上,而且越来越成为所谓为“世界性”果树。

2.4经济效益高

蓝浆果历来以3~5倍于其他大果树的价格高居于市场前列,近年来价格更是上升迅速,在国内果园价最低也在20元/kg以上,产量约8~12t/hm2,深加工后其产价将提高10~20倍不等,鲜果零售价60~320元/kg不等。在国际市场上,鲜果零售价多年来都在10~40美元/kg或更高,旺季近产区的城市可能稍低。冷冻果的市场价2004年为2 600美元/t,2005年为3 700美元/hm2,2006年为4 500美元/hm2,2007年超过5 000美元/t,其经济效益是很多经济植物都无法与之相比的。蓝浆果有望成为我国南方继柑桔之后的一种高效经济植物,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发挥了巨大作用。

2.5市场广阔

市场是产业前景的根本所在,蓝浆果国内外市场潜力很大,单是国际市场的缺口2005年已达10万吨以上,相当于约1.0~1.5万公顷的产量。尽管价格上扬,但产品尚供不应求,美国是世界蓝浆果的主产国,尚自给不足。据2004年FAO报道,全球鲜果产量约24万吨,美国约占50%,美国的进、出口量分别约3万吨和1万余吨,两相比较,进口大于出口约1.5万吨。在鲜食果品中有40%以上依靠进口。

日本进口蓝浆果鲜果由1997年的10t发展到2005年的5 000t,冷冻果由1997年的1 000t增加到2005年的17 000 t。在估计其需求量时,种植面积以每人每年1kg估算,每年需果量12万吨,约合8 000hm2的产量。然而,目前日本种植面积仅530hm2,未来日本也不可能全部由国内供应,中国被认为是日本企业投资发展蓝浆果产业的最佳选择。

从世界贸易的出口量看,美国是世界出口量最大的国家,出口量为1万余吨,占世界总出口量的约40%,其总贸易额为3 000余万美元(2004年以前的价格)。实际上,并非美国有这部分产品多余,而是一种调剂性贸易,也就是说能提供各国进口需要的产品其数量是十分有限的,估计不足1万吨,其中还有相当部分是野生蓝浆果。

除国际市场外,国内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目前,国内市场的零售价并不低于国际市场,我国也有少量进口,国内市场的空间十分广阔。按人均消耗量计算,美国是每人每年0.23~0.35kg,我国如果达到这个数字的1/2,就会要16.1~24.5万吨,这个数字就相当于目前全世界的总产量。

3发展途径

从我国经济植物发展的历史看,许多种类如苧麻、山楂、刺梨、板栗、沙棘、芦荟、西洋参等的发展均有许多曲折和起伏,要使一种经济植物,尤其是高效经济植物的产业健康而持续发展,没有科学态度是不行的。因此,蓝浆果产业的发展要以科学为基础。

3.1蓝浆果的类群及其生态特性

蓝浆果是灌木物种,大都要求生长在温度适宜、水分充足、土壤酸性强、pH值5.5以下、有机质丰富、物理性状优良和阳光充足的地方。以其分布由北往南,大致可分以下4个类群(本文采用“类群”这个术语,以下在论及各类群中的品种时将采用术语“品种群”,以与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和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相衔接,减少认识上的混淆)。

(1)矮丛蓝浆果。植株丛高约0.5m以下,抗寒力强,花芽分化要求<7℃的低温时数多。

(2)北方高丛蓝浆果。植株高约1.5~3.0m,抗寒力好,多数品种要求低温400~1 000h,因品种而异。

(3)南方高丛蓝浆果。植株高约1.5~3.0m。抗寒力中等,要求低温时数较少,但要求土壤有机质高。

(4)兔眼蓝浆果。植株高约2~5m,抗寒力约-16℃,低温时数6 00h左右,适于南方,尤其是土壤物理性较差、有机质相对较低的地区栽培。

在我国由北至南,就自然条件而言,其品种群的选择,大体是由矮丛→北方高丛→兔眼→南方高丛。生长条件满足以后,对授粉与结果条件的满足就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类群选定以后,还要选择各类群中的品种。农业生产的具体条件变化是复杂的,实践的结果是不能缺少的依据。全国已引进的品种已有50~60个之多,一批现在国际上生产的主流品种都已引入。因此,生产上应充分利用现已引入的品种资源。新品种的引进不应停止,但新引进的品种,需有一个试验阶段才能投入生产应用;否则,盲目大量栽培,风险太大。

从产业化的目标看,选用品种,应切实注意生态适应性;否则生产基地不易站稳。优良的果品质量是不可忽视的;但超越生态适应性去追求高品质,也是得不偿失的。

在继续引种新品种的同时对没有引进的老品种也不能忽视,有些老品种至今仍为重要生产品种。在品种问题上,归根结底还是要自己培育适合本地区有知识产权的新品种。虽然这是一个长期任务,但事不宜迟,越早开始越好。目前,在我国东南部,江苏、浙江南部主要是兔眼品种群中的园蓝、粉蓝、灿烂、梯夫蓝、芭尔德温、杰兔等品种,未来可以选择南方高丛的品种在南方发展。应该认识到南方高丛的根系分布浅,要求栽培精细,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水分供给适时,即使在较好的栽培条件下,其经济寿命也只有8~15年,与兔眼蓝浆果品种比,只是其经济寿命的1/2。因此,在我国南方早期发展应以“兔眼当先”为宜。此外还要防止目前有些地方出现的因不能获得适宜品种苗木而盲目引种的倾向。这样做,其结果将适得其反,不是加快发展而是“拔苗助长”。

3.2正确选地

在我国可发展蓝浆果的区域广阔,但不等于说在一个可发展的区域内,处处都可以种蓝浆果,适宜的优良的园址仍然是产业成败、业绩高低的一个重要基础条件。

气温适宜(各类群要求不同);土壤条件好,包括pH值在5.5以下,有机质在2%以上,水源充足,旱季有条件灌溉;地势较平坦,坡度小于10°;交通便利是建园的基本条件。当前有些地方出现的不良倾向是:在选地上,只求地租低而不顾生态条件的适宜程度,或土壤过于瘠薄,有机质含量低,或酸度不够,或酸度太高,或水源不足,或灌溉设施不完备等等,这种条件下的果园都将带来后劲不足的缺陷。

3.3选择良种壮苗

众所周知,良种壮苗是建立优质果园的基础。然而,因为各地要求发展的迫切性导致苗木的供求悬殊,造成苗木质量下降。在南方,许多地方定植的苗木直径不足0.8cm,高度不足1m,很少或没有分支;更有甚者,以来历不明、品种不清的苗木建园。而育苗者则为苗木的近期效益所诱,大量育苗,提前出圃,甚至达到了“炒作”的程度。

4.4栽培技术的高起点是高产果园的基础

蓝浆果产业的基础是优质的高产果园。因此,从整地、土壤改良、定植、灌溉和排水系统的建立、防寒防冻方案的确定,都必需放在高起点、高技术水平上;否则建立起来的果园就会变成低档次的低产果园。

国际蓝浆果果园采用的各项技术如地膜覆盖,行间种草,张网催熟,雨季防雨,冬季防冻,早春防霜,土壤增施有机质,严格调整酸度,树顶喷雾,防虫、防病、防鸟等等,与之相比,国内的果园还相去甚远,其产品要与国际上的产品相抗衡则是不可想象的事。

3.5在示范基础上推广

蓝浆果产业的前景,一旦被人们认识后,发展的热情肯定是高的,但是没有示范基础的发展,没有成套、细致、具体的技术措施教给农民,单是凭热情急忙发动农民发展,风险必然增加,一旦有所闪失,既给农民带来损失,又会给企业添加负担,并使农民发展蓝浆果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因此必须做好示范工作。

示范的规模不一定很大,5~10hm2即可,当然,能更大则取得的经验会更全面、更完整。示范本身也是技术措施成熟和改进的过程,不但要允许而且要鼓励和重视示范过程中对技术措施的改进、完善和创新。对蓝浆果这类保鲜、贮运和保存均要求严格的果品而言,示范还应注重采收和采后的一系列技术措施,以便使果园能做到丰产丰收。目前,有一些小面积结果的果园在采收、运销、储存方面都很不规范,产品的质量没有保证。

示范还可以了解和掌握在一定区域里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和有效防治措施,尤其在引种初期,对蓝浆果的病虫害的认识很不足,如不在示范中加深了解,便会造成推广发展中的盲目性。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 浆果 产业发展 途径 我国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