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汽车发动机的密封技术浅析

汽车发动机的密封技术浅析

时间:2022-03-28 08:33:36 浏览次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在汽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客户对汽车发动机的要求不断提高,追求更高的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性能,对发动机零部件可靠性要求更高,其中,发动机的密封性能是评价汽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汽车运行中发动机工作介质的泄漏,会直接影响汽车发动机的工况。因此,发动机密封技术研究日益成为当前汽车发展的主题。本文从密封设计、密封质量问题、密封验证等方面阐述了当前对汽车发动机密封技术发展的要求。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 the customer"s demand for automotive engine is increasing, pursuing higher power, economy and emissions performance, and higher reliability of engine parts, in which the sealing performance of the engine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the car. The engine working medium leak in the operation of car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working conditions of automobile engine.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n engine sealing technology is becoming the main subject of current vehicle development increasingl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rrent automotive engine sealing technology from sealing design, sealing quality and sealing verification.

关键词: 密封;渗漏;试验验证

Key words: seal;leakage;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U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1-0098-03

0 引言

针对目前售后市场频频反馈的汽车发动机渗漏问题引起的客户抱怨以及安全隐患,发动机的密封技术研究亟待解决。我们需要从发动机系统零部件的设计构造、竞品对比分析、CAE分析、密封材料的选择、系统的可靠性试验验证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专项研究,通过不断验证,不断改进,达到设计要求密封区域无泄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为客户提供质量保证、性能可靠的产品。

1 汽车发动机密封

鉴于汽车发动机泄漏问题目前在售后市场频繁发生,出现了多处渗油的现象。这些问题严重困扰了广大乘车用户的使用和安全。因此,我们对发动机常见密封问题进行了汇总和分析,如真空泵渗油、油底壳渗油、缸体框架渗油、T型区渗油(缸体、缸盖、正时罩盖结合处)、增压系统渗油等重大问题。主要从设计密封方式,螺栓紧固力矩,设计状态要求以及密封胶选型、压印试验和可靠性试验一一分析和验证

2 案例分析

缸体框架渗油问题解决办法

2.1 原因分析

首先通过设计分析和CAE计算,通常框架的刚度较低,螺栓跨距较远,由于热变形导致结合面有效密封带宽度不足,进而发生渗油。

老状态框架CAE分析结果如图1。

新状态框架CAE分析结果如图2。

2.2 压印试验分析

压印试验分析如图3所示。

2.3 解决方案框架刚度加强,更换框架螺栓

M8框架螺栓由8.8级换成10.9级,并加大拧紧力矩,由20+3N.m变为30N.m;

使用合格5188胶品,采用清洗剂清洁缸体框架结合面,并用达因笔检测清擦。

2.4 1500次冷热冲击试验验证通过,不渗漏(图4)

3 发动机密封问题解决方法

综上案例所述:针对发动机密封渗漏问题需要结合各密封面设计要求来具体分析,需要多维度分析:对比竞品分析,设计计算校核,布置检查,CAE分析,密封胶品选型,密封带结构设计合理性,压印试验,可靠性试验验证,试验数据对比分析研究。

其中发动机密封面压印试验中压印纸选择总结如表1所示。

另垫片类(气缸垫、增压器垫片、预催垫片等)密封面,需要对垫片两面同时进行压印。

4 总结

发动机的密封技术是发动机的可靠性关键技术。对发动机的密封技术研究,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技术发展的道路上在借鉴成熟技术的同时,还需要不断优化设计,多方面验证,规定泄漏量标准,提高发动机密封的可靠性,最终解决发动机的“三漏”问题,从而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洪超,倪计民,杜倩颖,奚鸣杰,颜思袆,宗隽杰.车用发动机气缸密封垫的密封性能研究[J].内燃机工程,2011.

[2]宁琨,邱建春,钟委.一种发动机缸体试漏密封装置[J].装备制造技术,2011.

[3]李卫中,王庆明,刘晓静,刘归.复合材料发动机部件密封与减振设计[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1.

[4]曾涛.机械密封摩擦特性影响因素分析[J].润滑与密封, 2000.

[5]顾永泉.机械密封实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6]方玉权.680Q 490Q汽油机胶接密封技术应用实例[J].润滑与密封,1984.

[7]黄凤琴,李双清,黄平,张志明,任小川,王伟民.汽油发动机气缸垫密封性能预测研究[C].面向未来的汽车与交通——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精选,2013.

[8]杨彬.汽车发到您密封技术和密封材料的应用研究[C].汽车密封技术研讨会,2007.

推荐访问: 浅析 密封 汽车发动机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