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C919总装线上的老法师

C919总装线上的老法师

时间:2022-03-18 08:48:30 浏览次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曾经,他们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投身民机产业,近半个世纪走来,看过了风风雨雨,经历了起起伏伏,但他们对民机伟业始终不离不弃。如今,他们仍然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奋斗在一线。风华正茂已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是开拓者,他们,是中国大飞机最忠实的粉丝。

“主制造商就是要硬气!”

2017年2月10日,倪国民的故事在央视新闻联播《撸起袖子加油干》中向全国人民播出。在上飞公司,倪国民是大家公认的“老法师”,作风硬、技术精、点子多、业务強。因为上了央视,他又多了一个绰号——网红爸爸。倪国民1948年出生,与现场“70后”、“80后”的父辈年龄相仿,因为他民机研制经验多、传道授业耐心足,像父亲一样,便有了这时髦的绰号。

说他在民机制造中身经百战绝不夸张,一到现场,老倪立刻进入状态。他不需要办公室和办公桌,现场就是他的办公室,飞机就是他的办公桌。从事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首飞准备工作的,年轻人居多,他们大多听说过老倪,他强势、实干,但绝对负责,绝对坚持原则。

有一天,老倪发现飞机上一根管子的卡箍有松动迹象,他立即找到设计人员,建议对松动情况从数模设计层面进行改进。因为这批管子由供应商生产交付,听到老倪的建议后,设计人员表示没有改的必要。听到这样的回答,老倪斩钉截铁地说:“飞机是我们的,我们是主制造商,它的质量要由我们决定,主制造商就是要硬气,要坚持最高质量标准!”

一些人说老倪脾气大,但他对事不对人;家里人说老倪不顾家,因为他一大半的时间都在飞机旁。从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到C919大型客机项目,从阎良、大场到张江、祝桥,老倪去过很多地方,但去这些地方的前提是,那里有国产大飞机。

也许是因为经历过失去,老倪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型号,也特别希望所有人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好。他经常对身边的年轻人说:“飞机是我们最大的财富,是我们的饭碗,没有飞机在身边,我们就没有锻炼成长的机会,大家一定要珍惜与飞机‘亲密接触’的机会,多学多练,提升本领。”

“他把鞋底剪了个洞”

在妻子尤秋琴眼中,孟见新是个内向的人,喜欢钻研、琢磨,话不多,可只要说到大飞机,马上就变得滔滔不绝起来。

“去年孟见新瘦了很多,他原本也不胖,每天都好忙、好忙,家也顾不上回,有时刚回家,一个电话又走了。”尤秋琴说。

有一次,孟见新的脚底长了个泡,起初是个小血泡,他并不在意,后来血泡越长越大,走路时摩擦到鞋垫,疼痛难忍。那段时间,任务特别紧,孟见新忍着疼痛在现场跟产,“我劝不动他,让女儿、女婿劝他抽时间去医院看看。”可孟见新始终放不下生产进度,老是用“过几天就去看”来哄家人。后来,孟见新想出了个神奇的办法,他把鞋底剪了个洞,通过减少摩擦来缓解疼痛,“我拗不过他,后来还是领导、同事劝他去医院,他才听的。”尤秋琴埋怨地说。

还有一次,孟见新和同事们像往常一样在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上赶工加班,突然接到质量部门的反馈,飞机左翼第九个口盖内的密封胶有问题,装配大纲不能关闭。孟见新上去一看,工人操作的确有缺陷,涂胶操作人员还认为问题不大。孟见新着急了,自己拿着工具就上去进行示范操作。

机翼油箱口盖高度较低,空间狭小,孟见新吃力地把头探进口盖,眼睛一直盯着壁板,一手拿灯,一手拿工具,干了十几分钟,把有问题的封胶处理得干干净净,质量检验人员审验后,一次通过。

“孟见新一直都很努力,一心扑在工作上。他烧得一手好菜,我们全家人都爱吃,但现在吃得很少,我希望他一方面要干好工作,这也是他的第一愿望,也希望他能多给我们烧菜吃,回家享受天伦之乐。”尤秋琴说。

“闲不住”的老卢

“2017年,我的愿望是外公多为我烧几顿红烧肉吃。”

说出这个简单愿望的是卢扣章3岁的小外孙。2016年,卢扣章被评为感动上飞年度人物,卢扣章的女儿、女婿都在上飞公司,平时却很少见面。工期紧张的时候,他很少回家,常常住在倒班宿舍。此前,小外孙从没有周末的概念,自从外公在浦东基地扎根后,小家伙的脑海中有了周末这个词——“因为周末外公就回来了!”

卢扣章干了一辈子飞机电缆铺设工作。“退休了,前段时间在带外孙,后来说现场有需要,我就来了。”一句“我就来了”,背后包含太多的付出。老卢住在倒班宿舍,一周回家两天,其余时间和现场职工一起,每天至少工作13个小时。繁忙的工作,让他黑眼圈很重,头发也白了很多。

“操心啊!虽然干了一辈子电缆,但首架机的电缆工作不好做。”且不论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在C919大型客机项目中,大客铁鸟项目也有电缆安装工作,相比首架机,老卢说:“难度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铁鸟电缆只要按区域梳理好就行,真机的质量、安全要求高,不仅要梳理,还要将每根线按照固定的走向定位,这样才能发挥每根‘神经’的作用。”听着老卢的介绍,看着从机头到客舱再到货舱整齐排布的电缆,才知道这项工作的繁琐程度和精细要求。

“忙了大半辈子,闲不下来。”老卢知道车间把他请回来的原因,一方面对现有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另一方面要做好“传帮带”工作。关于“传帮带”,老卢有自己的理解。飞机电缆数量极其庞大,“教他们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通过传、帮、带三个步骤让年轻人掌握规律。”

具体来说,“传”,老卢会把电缆铺设中最有代表性的工作拿出来示范,再让年轻人动手模仿;“帮”,年轻人慢慢上手后,老卢再针对每个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单独帮忙解决;“带”,先弄明白共性规律,再提高解决特殊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就把年轻人带出来了。

遇难题,找老杨

2016年3月30日,是杨伟清正式退休的日子。不过,3月31日,他又来到自己干了一辈子、再熟悉不过的岗位,“呦,老杨又来了。”那天,看到他的同事欣喜地打招呼。

退休前,老杨是飞机总装车间的首席技师,在他的带领下,成立了首席技术工作室,专门研究解决装配中出现的“疑难杂症”。

C919首架机全机通电前,飞机总装车间液压系统在对CTEB(弯管接头)系列45°转弯接头定力时发现,公司乃至国内市场上的扳手都无法满足该零件的夹持厚度,整个零件外形近乎圆柱形,无法进行定力工作。CTEB系列45°转弯接头在C919飞机上单架次使用量较多,无法定力将影响工作进度。飞机总装车间将问题反映给有关单位,但多次讨论后,仍未能解决问题。

“没人弄得出来,我来试试吧。”老杨自告奋勇站出来,接下了这个难题。作为技术顾问,他和工作室人员一起到现场了解情况,测量CTEB系列转弯接头不同规格的夹持厚度及外形数据,然后在工作室内部探讨,制定解决方案。

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他发现CTEB系列转弯接头具有非标性,难以找到合适的夹持位置,而且在飞机上使用量多、分布区域广,为了保证在全机所有区域的接头都能顺利定力,工作室最终决定设计专用工具进行操作。

为了尽快攻克该难题,首席技师工作室在3天内完成了数据采集分析以及草图绘制,在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将草图发给制造单位开始专用工具的制造。

专用工具制造完成后,工作室迅速开展实物论证,通过对飞机上使用的各种规格CTEB转弯接头进行夹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工具完全满足要求。

“最骄傲能造自己的飞机”

令人感动的是,今年大年初一的晚上,蒋魁盛便入住倒班宿舍。办好手续,放下包,蒋魁盛像平时先去现场看了一圈,对大年初二要做的工作心里有了底。就这样,为了配合C919首飞前的功能试验改装工作,无论在厂房还是外场,蒋魁盛每天都干到很晚。今年春天来得晚,在春寒料峭的夜晚,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他穿着棉大衣在寒风中指导年轻人工作。

提起蒋魁盛,关心国产民机事业的人或许并不陌生。当年,就是他在飞机部装车间打响了ARJ21新支线飞机101架机全机对接的第一枪。

2015年,随着C919大型客机项目的推进,蒋魁盛作为调度组组长,与车间的“先遣大军”来到浦东基地。那时,基地还在建设中,资源少,配套难,开展工作非常不容易。调度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为保证项目顺利推进,蒋魁盛操了不少心。当一些部门、班组之间因装配节奏发生矛盾时,他还要做“老娘舅”进行调解。

去年一段时间,根据项目计划,每周至少要完成1700个支架安装。为此,三个月里,蒋魁盛几乎没有回过家。现场操作人员工作到多晚,他就陪到多晚。那段时间,他不仅要做好调度工作,遇到困难,还亲自上阵示范。

短短90天,蒋魁盛瘦了近20斤,头发也白了许多,“太难做了,有时也觉得很苦,但我只能把压力藏在心里,坚持去做,一个一个去做,带着大家去做。”

蒋魁盛在上飞干了几十年,“这辈子,造过别人的飞机,修过别人的飞机,但最驕傲的是能造自己的飞机。”他很庆幸参与了中国大飞机的研制,特别希望能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我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将自己30多年的装配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年轻人,让他们迅速成长,看着民机事业有人继承,我也就放心了。”

推荐访问: 总装 线上 法师 C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