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青少年未来取向的理论构想

青少年未来取向的理论构想

时间:2022-03-16 10:31:26 浏览次数:

摘要:未来取向是指个体对未来时间的认知偏好和意志行动倾向,同时也包括个体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主观情感体验。在分析未来取向研究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分析、开放式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提出青少年未来取向结构的理论构想:一个三维度(未来认知、未来情感、未来意志行动)六因素(广度、密度、乐观性、思虑性、计划性、执行性)的结构模型。

关键词:未来取向;时间取向;时间洞察力;三维度;六因素;结构模型

中图分类号:B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41(2011)02-0015-05

一、问题的提出

人类在本质上是面向未来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些格言都体现了人类思维和行为指向未来这一重要特征。当个体的思维和行为逐渐发展成对于未来这一时间框架的偏好时,我们就变成了未来取向者。

青少年期是一个思考未来,准备向成年过渡的时期。同时,也是未来取向迅速发展、分化和拓展的重要时期。未来取向的发展对青少年个体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有研究发现,未来取向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采用健康的行为方式来维护自身的身体健康。Wills和sandy对初中生的调查发现,未来取向与早期的物质滥用成负相关,即未来取向程度高的个体更不容易出现物质滥用现象。Apostolidis等对法国青少年的调查发现未来取向对青少年的物质滥用起间接的保护作用。此外,未来取向对于个体的学业成绩也有积极的预测作用。Bowles等对青少年的调查发现,未来取向与个体的学业成绩有着积极的联系。Barber等对大学生的调查也发现未来取向高的个体更有可能获得较好的学业成绩。

国内外学者对未来取向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国内关于未来取向的研究比较落后,大部分研究仅仅停留在探讨未来取向的影响因素和功能机制上面,而很少探讨未来取向的概念和结构等理论问题。因此,本文首先对未来取向以往的研究进行梳理,以未来取向研究中现存的问题为出发点来探讨未来取向的理论结构,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一)概念界定问题

精神分析学家早在1949年就提出人类是具有“未来取向”天性的。随后,对于未来取向的研究如火如荼。对于未来取向的研究也从什么是“未来取向”这一问题开始。如Gjesme把未来取向定义为卷入未来的程度,包括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Nurmi则认为未来取向就是个体对未来的设想和规划,是一个由复杂的、多阶段组成的过程。BengiOFler-Ozkan认为未来取向是一种个体自发思考未来和把未来视为重要的一种倾向,包括在短时间和长时间内思考未来的能力以及考虑问题前因后果的能力。不同的心理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未来取向”进行了概念界定,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界定。概念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测量工具被污染和不完善的可能性。

“未来取向”和“未来时间洞察力”这两个概念长期混淆使用也是“未来取向”研究的一个瓶颈,虽然吕厚超和宋其争等学者指出时间取向和时间洞察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这也仅仅是从理论的角度来探讨,在实证研究中很难把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分。我们认为未来取向着重探讨个体对未来的偏好程度,即与过去和现在相比,个体是否是关注未来和思考未来较多的人,其研究范围小而具体。从这一角度来讲,未来时间洞察力包含着未来取向的研究内容。

(二)测量方法问题

对于未来取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投射法和问卷法。圆环测验、讲故事技术等投射技术由于难度大、计分困难,且具有主观性,实用性受到一定的限制。近些年来,针对未来取向编制的问卷得到广泛的使用,但不同的学者由于对未来取向的建构不同,他们所编制的测量工具也有所不同,有些问卷仅仅考察未来取向的认知因素,有些问卷考察未来取向的情感因素,而有些问卷则考察未来取向的意志行动因素。由此可见,针对未来取向的测量工具大都是把未来取向固有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行动过程割裂开来。其次,国内对于未来取向的研究大都直接采用西方的测量工具,而西方的人格测量工具不能测量出中国人人格所包含的真实内容。

(三)研究内容问题

在研究内容上,有些研究侧重研究个体对于未来的认知性因素,例如,个体能够扩展到未来有多远(广度)、个体考虑未来事情的数量多少(密度)。有些研究侧重研究个体对于未来的情感因素,而有些研究则侧重个体对于未来的计划性以及对于计划的执行性。各种研究都侧重研究未来取向的不同方面,这就造成了研究内容的偏颇性。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把未来取向界定为个体对未来时间的认知偏好和意志行动倾向,同时也包括个体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主观情感体验,主要包括未来认知、未来情感和未来意志行动三个维度。

二、方法

(一)文献分析

对于未来取向心理结构的研究,不同的心理学家对未来取向维度的划分也有所不同。本文对前人有关未来取向的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抽取出了未来取向的主要结构维度,以期为本文的理论构建提供理论依据(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Trommsdorff四因素模型中的广度、密度,Helaire六因素模型中的广度、具体性、突出性等都是个体对于未来的一种认知过程。Judith的二因素模型、Trommsdorff四因素模型中的情感因素,以及Helaire六因素模型中的乐观性等都是个体对于未来所持有的一种情感体验。Zimbardo的单因素模型、Gonzalez四因素模型以及Helaire六因素模型中的计划因素等则是个体对于未来所做的意志努力。

(二)开放式问卷调查

1 对象

在两所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和高一、高二、高三各年级中用抽签决定的方式各抽取一个班的学生进行调查(初中每个班级各发放40份问卷,高中每个班级各发放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57份。在西南大学的公共自习教室随机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00份。来自初中、高中和大学的有效问卷总共357份,年龄12~24岁。男生139名,女生217名,一份未注明性别。

2 工具

一张开放式问卷。问题是:(1)每个人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注程度不同,有的人喜欢沉湎过去,有的人喜欢展望未来。您认为那些比较关注未来的人有哪些突出的行为表现和人格特点?(2)您认为自己是一个关注未来较多的人吗?请说明原因。(3)您通常会关注未来的哪些方面?请详细列举。

三、结果

(一)文献分析的结果

对以往的文献进行梳理发现,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未来取向的结构进行了划分,但综合来看,学者对未来取向的划分涵盖了认知、情感和意志行动三个成分。依据对表1的分析,结合前文对未来取向的概念界定,我们把未来取向划分为三个维度:未来认知(广度、密度)、未来情感(乐观性、思虑性)和未来意志行动(计划性、执行性)(见图1)。该模型只是一种理论构想,是否合理还需通过进一步验证。

(二)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

对357份问卷进行内容分析,对搜集到的条目进行归类整理,所有项目大致可以归为未来认知、未

来情感和未来意志行动三个维度。未来认知包括广度和密度两个因素。未来情感包括乐观性和思虑性两个因素。未来意志行动包括计划性和执行性两个因素。每个因素下面又包含着具体的条目内容(见表2):

由上述对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的内容分析发现,青少年未来取向也是一个三维度(未来认知、未来情感、未来意志行动)六因素(广度、密度、乐观性、思虑性、计划性、执行性)的结构模型。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与文献分析结果相一致,这也验证了我们先前的理论构想。

四、讨论

未来取向是指个体对未来时间的认知偏好和意志行动倾向,同时也包括个体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主观情感体验。通过文献分析和开放式问卷调查,我们把未来取向看做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结构系统,包括未来认知、未来情感和未来意志行动三个维度,每一维度下面又包含两个因素。各维度、因素界定如下:

(一)未来认知

未来认知是个体对未来的思考、认识和关注。未来认知是未来取向的前提条件,只有思考未来,对未来形成特定的认识才能促使个体形成对未来的偏好。未来认知包含广度和密度两方面内容。广度是指个体能把自己的未来拓展到多远。例如,有些人能够把未来拓展到几十年后,而有些人则仅仅关注较近的未来。密度是指个体思考未来的频率和程度。它是以个体经常性的思考未来为主要特点,这也间接地考察了个体对未来的偏好程度,而只有形成了对未来的偏好才能发展成为一位未来取向者。

(二)未来情感

未来情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未来所持有的一种主观情绪体验。未来情感包括乐观性和思虑性两方面的内容。乐观性是指个体对未来事件的积极期望。对未来持有乐观态度的个体认为未来是美好的,期待未来的到来。思虑性则是指个体对未来的焦虑、恐惧和担忧。因为未来的诸多不确定性,对未来的焦虑、恐惧和担忧也是人类面对未来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我们的开放式问卷调查中,思虑性被提及的频次远远低于乐观性,我们认为一方面人是未来取向的,具有乐观的天性,我们往往对未来抱有美好的期望。另一方面,我们调查的对象都是中学生和大学生,他们还没有步入社会,还没有承担生存的压力,因此,他们对未来总是抱有美好的期望。此外,我们调查的群体大部分都是来自一所高中、一所大学和一所初中,取样的单一性也可能是出现这种结果的一个原因。

(三)未来意志行动

未来意志行动是指个体为实现目标而做出的意志努力,包括计划性和执行性两个方面。计划性是指个体做出计划以实现目标的能力。执行性是指个体为实现目标所采取的积极行动。计划性和执行性是未来取向者的一个典型特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未雨绸缪”等格言都体现了这一特点。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这两个维度被提及的频次最高,这说明青少年的未来取向不仅仅停留在意愿层面上(对未来的偏好),更表现在个体为未来所采取的积极行动。青少年的未来取向不仅仅是停留在意愿层面上的喜好,更是一种在意愿层面基础上形成的行动倾向。

本文在分析已有研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开放式问卷调查构建出包括未来认知、未来情感和未来意志行动三个二阶因素和广度、密度、思虑性、乐观性、计划性和执行性六个一阶因素的未来取向维度结构,逻辑结构较为合理,内容也能真实地反映出当代青少年未来取向的程度,因而我们认为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得出以下结论:

(1)青少年未来取向是一个三维度(未来认知、未来情感、未来意志)六因素(广度、密度、乐观性、思虑性、计划性、执行性)的结构模型。

(2)初步构想出的青少年未来取向理论结构较为合理,为深入研究未来取向奠定了理论基础。

责任编辑 曹莉

推荐访问: 构想 取向 青少年 理论 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