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利用脉络关系阅读法,提高高考语文论述类阅读题正确率

利用脉络关系阅读法,提高高考语文论述类阅读题正确率

时间:2022-03-16 08:54:02 浏览次数:

zoޛ)j馟۲i۲?8O|ݴ8MyN?m5m5m5ky九大“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安排息息相关,说明高考试题阅读题材的选择在引导考生关注城市发展方面责无旁贷。

2018 年全国Ⅱ卷《“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选文关注了网络社会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爆炸式冲击人民生活,高速发展的数据科技与相对滞后的数据安全匹配的矛盾正是时下的议论热点和社会焦点,与社会中的每个人息息相关。

2018 年全国Ⅰ卷《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这篇选文独居匠心,以“诸子之学”为论述对象,既关注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又关注了“新子学”的创造性继承的现实意义,从传统文化起笔,又具有现实研究的视野,使广大考生在阅读材料中,得以综合伸展批判性思维、独创性思维、逻辑性思维和灵活性思维,十分有利于考查考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第二,对比 2018 年与 2017年 的全国语文高考Ⅲ卷试题,论述类文本试题的特点是:考查角度不变,但文本难度和选项难度有加大的趋势。因此,在考场环境下,在有限时间内,学生思维的触角需敏锐把握时代热文,还需缜密细致地发挥阅读综合能力(如辨识力、分析力、比较力、归纳力)和阅读综合思维(如逻辑性、批判性、深刻性、灵活性、灵敏性),这就给辨别3道选择题共12项是非选项上增加了难度。

二、阅读速度和正确率齐步提高的必要性

论述类文本阅读能力的考查从 2016 年开始正在发生改变,所以高考命题方式也跟着改革。

往年语文高考卷,卷面大概 7000 字左右,现在是 9000 字,将来可能增加到 1 万字。考生能在最短时间内弄清楚无多余赘字、以严谨缜密为特点的论述类文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段落之间的承继关系,段内语句间的逻辑层次联系,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12 个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的范围,由原来的以段落内比对概念词的解释和关键句的准确表述为主,转变为以看懂论述类文本论述特点的段落关系、论证关系、逻辑关系为主,信息把控能力要求更强。即 2017 年以前的高考,可以通过语句之中错误设置的技巧训练提高正确率,而 2018 年的论述类文本考查更回归阅读的本质—— 抓住论述类此类文本的表达特点,读懂全文。阅读的本质在于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吃透一篇文章所要表述的信息,故论述类文本的高考考查更趋成熟和合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更高。

例如 2018 年Ⅲ卷第 1 题 B 项已发展的城市和崛起中的城市都面临着激活活力的问题,也都需要有制度弹性。该选项考查段落间和段落内结构与层次分析及效果辨别是否正确。对应要寻找的文本范围是全文段内分层次表述:“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正在崛起的城市也要……”共同证明“制度弹性”的论点,表述正确。

又如 2018 年Ⅲ卷第 2 题 B 项文章区分了文明弹性的层面,也区分了城市体发展的阶段,论证结构清晰。该选项考查段落间和段落内结构和层次分析及效果辨别是否正确,选项表述的“区分了文明弹性的层面”对应文章第 2、3、4 段的并列论证结构和论证内容,“区分了城市体发展的阶段”对应第 3 段的论证并列结构和论证内容,“论证结构清晰”对全文论证的层次结构效果判断准确。

再观察 2017 年Ⅲ卷第 1 题 C 项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考查的是段落内论据与分论点间的关系正确。根据第三段论点—— 呵护乡村记忆的做法,可以判断该选项正确。理清全文分论点和总论点的关系:甄选留住—呵护—活化,第三段“呵护”是分论点,“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

2017 年Ⅲ卷第 2 题 B 项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也是考查段落内结构和层次分析及效果辨别是否正确。根据原文来分析,原文第二段的论点为“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并将这一载体分成“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来分層论述。

2017 年Ⅲ卷第 3 题 D 项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考查的是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原文第四段的表述是“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选项的表达实际上可以转化为“(既然)能……(就)说明”,这个因果关系的逻辑成立。

由此可知,近两年的全国Ⅲ卷论述类文本的考查更注重在有限时间内看懂全文的中心观点、段落的论述重点,所以快速把握段落间关系和句子间的关系,成为有效判断选项表述内容是否准确的阅读核心能力。

由此可以判断,论述类文本更倾向考查学生是否能理解议论文的论述性思维和议论文论点与论证的关系,以及论证之间的关系。用 2018 年和 2017 年的全国卷的论述类文本与之前的论述类文文本相比,这一特征更加明显。

为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正确率,特总结出以下“文脉阅读法”,以供参考。

三、“脉络关系阅读法”指导

学生用“脉络关系阅读法”做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分为两个步骤。

(一)整体阅读法

如今语文高考论述类文本强调整体性、段落关系性和句间关系性,那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掌握读懂原文最重要的方法。

目标:分段或分层阅读全文,逐层逐段概括段意和层意。

方法:

1.用双横线划出全文的论点句和段落的分论点句。尤其关注起始句、结束句和结论句,看完一段要立即明白每段要表达的意思。

2.把握论证思路,理清段落间的论证结构,判断段落结构间的关系。段落间的关系有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照式等。

3.用单横线划出段落里论据的句子,理清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

4.用方框框出信息标志词,理清句间的关系,尤其是长句子间的关系,一句都不要放过。标志词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限制性副词以及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近义词。

5.适当在(括号内)加入必要的文字标注。

【整体阅读法示例】

(2018·全国卷Ⅲ)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第一步:文中重要信息的标画。

(围绕“文明弹性”的总论点,并列提出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一)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合理的处理。(正面)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正面展开阐述,落点在空间,明确“有机统一和具体转换的关系”)空间公共性或片面的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反面),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反面表现)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实意义,因果关系)

(分论点二)其二,制度弹性。……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分类正面阐述)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反面阐述表现)

(分论点三)其三,意义弹性。……当一个城市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繁荣一时,必然会走向衰落。(反面一)

综上所述,保持城市的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并以此為基础,把握城市的类型构成与历史,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对于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是意义重大的。(综述三者的关系和意义)

第二步:文脉论证分析。

主体段第二、三、四段围绕“文明弹性”的总论点,并列提出三个分论点,每个段落都围绕本段分论点具体的阐述正面表现和反面表现,并明确反面后果,从而强调三种弹性存在的重要意义。

“空间弹性”段,从核心问题论述。“制度弹性”段,从城市发展的两种阶段来论述。“意义弹性”段既有分类反面论述,又有排列论据的论述,论据更为丰富。结尾段之强调三者弹性对于城市社会的意义,却没有提到三个分论点之间相互联系。

第三步:第 2 题对应信息提示。

信息对比点 2:第 2 题 B。文章区分了文明弹性的层面,也区分了城市体发展的阶段,论证结构清晰。

推断依据:全文有三个分论点,分别从“空间弹性”“制度弹性”和“意义弹性”三个层面为论述“文明弹性”。“制度弹性”段,确实也分了“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和“正在崛起的城市”两个城市体发展阶段。全文有总有分,段落也有总有分,总分的论证结构的效果是“结构清晰”。故该选项可以推断为正确。

信息对比点 3:第 2 题 D。文章借助“文明弹性”的概念,论证了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

推断依据:从文中最后一段“保持城市的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并以此为基础……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对于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是意义重大的。”标注的重点词联系起来看,“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是“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的充分条件。故该选项可以推断为正确。

从以上“整体阅读法”示例可知,了解全文结构,逐段逐层逐句弄清段与段、层与层、句与句之间的角度、关系,了解论证方法和效果是真正读懂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根本方法。这一阅读方法让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看懂文章脉络,一举直击全文信息要点,为归纳辨析选项信息、综合分析选项信息奠定有利基础。

(二)运用语意关系比对法,辨析选项细微错误

论述类文本阅读设 3 个小题,每个小题的 4 个选项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但是 4 个选项在原文中都会有明确的对应句子、对应段落或对应区间,因此,判断选项正误就必须将选项的表述与原文进行意思上的辨析对比。

从语言表述角度看,选项的错误并非处处错,其错误往往只是很细微的一两个点。多体现在词语概念不准确、某种关系的错乱、结论和依据不一致等。考生在比对时也要注意从这三个角度着手进行。

比对语意关系指的是对照并比较题目的选项表述与选文原句时要注意准确把握其信息间的联系。一般分为三类:

(1)分句与分句之间的语意关系。

(2)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语意关系。

(3)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语意关系。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比对的时候,既要注意原文里每一句话分句与分句间的语意关系、句子与句子间的语意关系、段落与段落间的语意关系,又要注意三个题目的 12 个选项在表述原文信息时,分句与分句间的语意关系、句子与句子间的语意关系,其语意关系的表述是否与原文表述的原意相符。

所以比对关系,要求学生对于文本的解读,不能仅停留在筛选上,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语意中从分句间到句子间的逻辑表达。因此,比对语意关系是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比较选项与原文信息的重要内容。

1.比对分句间的语意关系

第一步,明确比对原文中每一个句子里有几个分句(或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键词),一般的原则是:分句间,抓关联词,弄清逻辑关系。如,出现“只要……就……”,“只有……才……”等关联词的句子间关系就是条件和结果关系。

第二步,比对题目选项中每个分句的语意与原文的表述是否一致。

2.比对句子间的关系

明确比较句子间的关系的原则是:句子间,抓内容,弄清承接关系。一般注意三点,即弄清是解释说明,还是分类阐述,抑或是论述关系。

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为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本,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除了有逻辑关系外,更重要的还是论述关系,即在内容上理解句子在段落里的论述作用。如论点句、分论点句、阐述论点句、举例句、道理句、正反句、比喻句、引用句、总结句,等等。

比对论证关系,就要充分调动考生对论点和论据关系的分析能力,从而比对选项,准确辨析内容。

现用 2016 年全国Ⅲ卷论述类文本《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举例分析论点句与论据句之间的关系。

第一,观察选项表述。第 2 题 D 项表述为:“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不能从这里作品中发掘史料。”

第二,回原文,用前文所介绍的“整体阅读法”标注对应句(论点句和论据句的关系),并作论点与论据的标注。原文第四段,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承上启下过渡句)。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论点句)。《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论据一)。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道理分析,强化分论点)。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论据二)。

第三,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第四段最后一句话是复句,“而”是表转折,“而”之前是历史真实的情况,“而”之后是“康熙王朝”情节与历史真实的偏差。一句举例论据句是为了证明本段分论点“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强调如果把“作品”当成“真史”是十分“可虑”的作者情感态度。其实,这段文字已经另起了分论点,从第一句过渡句来看,没有否认上一段“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的结论。选项 D 却把《康熙王朝》的论据,用来证明上一段的结论,出现了因果错位的表述。

3.比对段落间的关系

论述类文本作为一篇议论文,也要讲究文气贯通,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联系就是说理论述文气的外在表现。选项的内容是通过对文本结构段落的表述,这需要考生一是比对段落间的关系,二是比对选项表述的内容与原文的论述结构是否一致。

第一步,找出每个段落的论点句(或中心句),再比对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结构关系。

第二步,对照选项表述的内容进行辨别判断。

常见的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段落关系(结构关系)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总分关系、并列关系、层进(递进)关系、对照关系四类。

现以 2017 年全国卷Ⅰ《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曹明德)第 2 题的选项分析进行方法示例。

第一,观察选项表述,第 2 题的 A 项表述为:“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D 项表述为“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第 2 题的 A、D 两个选项都表述的内容,都是归纳并概括了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論证内容和论证关系。

第二,回原文,用前文所介绍的“整体阅读法”标注对应段落的第二、第三段和第一段的论证结构与论证关系。

第三,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A 项中“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表述的是第二段和第三段分论点的角度关系,表述正确。A 项中“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将分角度的两个分论点段落进行比较,得出了“后一个维度”的论述比较深入具体详细的特点。D 项“对于气候正义”这一分句对应的是原文第一段论述对象的准确把握。D 项“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分别对应原文的第一、二、三、四段。用“先”“接着”“最后”表述了文章“总起段—两个分述段—总结段”的“总—分—总”段落结构关系,并对段落的内容进行了准确的概括。

总之,论述类文本阅读主要是考查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和阅读逻辑思维品质,近三年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内容继续保持专业性强、易错点设题隐晦的特点,且难度正在悄然增大,考生如能立足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特点,通过“脉络关系阅读法阅读”读懂文本的文脉、语言特点、论说逻辑关系,就可以切实提高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正确率。

【参考文献】

[1]5年高考3年模拟(2019高考语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顾之川.顾之川语文教育论(梦山书系)[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3]魏名宝.整体感知 局部突破—— 与高一学生谈现代文阅读[EB/OL].https:///news/17742.htm

[4]王鑫宇.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责编 刘 影)

推荐访问: 正确率 阅读 脉络 论述 高考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