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论电信产业的自然垄断性

论电信产业的自然垄断性

时间:2022-03-15 08:32:08 浏览次数:

中图分类号:F626.1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从自然垄断的概念出发,简单阐述了从规模经济角度分析自然垄断的传统观点,并在此基础上以电信产业为例,讨论了自然垄断决定于成本劣加性和范围经济性的新的垄断理论观点。并且论述了自然垄断给电信产业带来的弊端,提出随着科技的发展电信产业走向产业融合的趋势。

关键词:自然垄断 规模经济 成本劣加性 范围经济

自然垄断理论的演进

自然垄断是经济学中的一个传统概念,与资源的集中条件有关,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形成竞争或不适宜竞争而形成的垄断。早期,经济学主要从规模经济的角度分析自然垄断产业。1848年约翰•斯图尔特•米尔(John Stuart Mill)就观察到,如果伦敦的煤气、自来水由一家煤气公司和一家自来水公司垄断经营,而不是由许多家企业竞争性经营,就会取得巨大的规模经济性。如果有一家企业经营特定的公共设施,按照当时的利润率定价就可以大大降低收费价格。

1937年,理查得•T•伊利把自然垄断划分为三类,他认为自然垄断可以定义为“不可竞争性”,这种“不可竞争性”可能来源于生产的规模经济状况。

托马斯•法勒(Thomas Farrer)是最早按照经济特征以自然垄断的学者之一,他把那些从来没有发生过竞争,或者发生竞争而最终失败的产业归为自然垄断产业,并认为自然垄断产业有五个经济特征:该产业提供某种必须产品或服务;该产业的厂址有天然优势;产品不可储存;存在规模收益;用户需要协调的供给安排,而这种供给制度只能在垄断条件下才能实现。应该说,法勒提出的自然垄断产业的五个特征是比较精确的,现实中的绝大多数自然垄断产业均具有这些特征。

以上传统观点虽有较大的适用性,但是都基于市场上仅提供单一产品的假设。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产业组织经济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自然垄断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识到一个反映提供多产品的理论模型或许更切合实际,于是开始从范围经济(economics of scope)和成本劣加性(subadditivity)的角度对自然垄断进行新的认识,1977年,经济学家鲍莫尔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论对多产品产业自然垄断的恰当成本检验》一文,首次以多产品企业的成本劣加性(subadditivity)定义了自然垄断。1981年,鲍莫尔、潘扎尔(Panzer)和威利格(Willig)在《美国经济评论》发表了《范围经济》一文,在成本劣加性基础上首次提出了范围经济的概念。

电信产业的自然垄断性分析

传统上,电信产业由于存在规模经济性被认为是自然垄断产业,基本特征是生产函数一般呈现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即生产规模越大,单位产品的成本就越小。也就是说,由一个企业大规模生产要比由几家较小的企业同时生产能更有效率的运用资源,这一特点可以用图1来说明。

以单一产品为例,该产品在竞争条件下的市场供给曲线是多家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加总而成的曲线∑MC,Pc代表均衡价格,是均衡产量。而当这些企业被一家垄断企业所代替的时候,如果垄断企业确实存在成本优势,则垄断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MC就应该在∑MC之下。如图1所示,对于垄断厂商来说,MC=MR决定了垄断产量和垄断价格Pm,而且垄断价格低于市场价格,垄断产量高于竞争产量,从而低价提供了更多产量,扩大了社会福利。

根据自然垄断理论的新观点,电信产业由于成本劣加性的存在而成为自然垄断行业。成本劣加性,是指由一家企业提供整个行业全部需求量的总成本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厂商共同生产这个需求量的总成本低。C表示成本函数,表示产量,C()表示一家企业生产所有的产品的成本,C(q)表示某一家企业提供产量q所发生的成本,市场上有n个企业,qi代表第i家企业的产量,则n家企业生产产量的成本之和为:

(1)

由于规模经济性是伴随产量增加而平均成本递减的状况,即对于两个不同产量qi和qj(qi>qj),若成立的话,即具有规模经济性。

(2)

由于,那么可以将式②改成

(3)

即(4)

将式(4)两边从i=1,2,Ln加总,得

(5)

即,(6)

其中,n≥2

通过几何图来解释,假设电信产业只提供单一产品,市场上提供这一产品的企业有n个,如果单一企业生产市场上所有的需求量的总成本小于n个企业分别生产产量的成本之和,则由单一企业供应这个市场或垄断该市场的社会成本最小,见图2,设n=2。

图2中横轴表示产业的全部产量,纵轴表示平均成本,AC1曲线表示产量由一家企业生产时的平均成本曲线,AC2表示产量由两家企业共同生产时的平均成本曲线。很显然,曲线AC1和曲线AC2在产量q*处相交,q*点决定了成本劣加的范围。当产量小于q*,即在曲线AC1与AC2交点q*的左方,由一家企业生产时的平均成本小于两家企业共同生产时的平均成本,在此范围内成本函数是劣加的,存在自然垄断性质。从图2中也容易看出,尽管在产量q1和q*之间,存在规模不经济(平均成本曲线呈上升趋势),但从社会效率看,由一个企业生产效率最高。由此可见,规模经济性是自然垄断性存在的充分条件。从图2中还可以看出,电信产业的自然垄断也依存于需求规模,当需求曲线为D2时,自然垄断便不存在,因为需求规模超过了成本劣加的范围(需求曲线与q*左方的平均成本曲线不相交)。

以上讨论的都是单一产品的情况,事实上在电信行业,每个企业都同时提供多种电信产品。多种产品的总成本不是简单的取决于各个产品的规模经济,而主要取决于各种产品成本的相互影响,这种影响可以用范围经济来解释。范围经济是指在单一企业内生产多种产品较之几个特定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不同产品来说具有更低廉的成本。这种多产品联合生产的范围经济是由成本劣加性决定的。将前面的C()理解为由一个企业提供所有的产品时发生的成本,把C(qi)理解为由第i家企业提供产品i的产量qi时发生的成本(由n家企业分别提供n种产品),根据(6)式可知:,即由一家企业提供这n种产品的成本小于由n家企业分别提供这n种产品的成本。可见,电信产业的自然垄断性决定于表现为范围经济性的成本劣加性。

电信产业自然垄断的弊端

长期以来,各国电信市场都是以垄断经营形式存在,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对电信这样的基础设施行业,由于其自然垄断特性,由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提供本行业的产品能达到最小平均成本,实现最大生产效率,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然而在实际经济生活中,自然垄断并没有像理论阐述的那样令人满意,相反还存在弊端,主要表现在电信产业存在着X低效率。

X低效率理论由哈维莱本斯坦提出,他认为在自然垄断的环境中,垄断企业上至经营者下至每个员工都会存在人的惰性,缺乏最求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的动力,从而产生了X低效率。X低效率可能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在企业内部组织管理方面,领导任人唯亲,拉帮结派,企业内部形成吹吹拍拍的庸俗作风;在企业外部公关方面,常常巴结政府当局,以争取各种政策性优惠,提高产品价格,伤害用户利益,获取垄断收益;在用户服务方面,由于没有竞争对手,不需进行市场分析,不和用户保持经常性联系,不听从用户意见,服务质量低下;在经营成本方面,由于不存在外部竞争压力,企业内部没有降低成本的动力,浪费现象严重,成本支出膨胀,使产品平均成本高于按企业规模可获得的最小成本;在产品价格方面,由于缺乏竞争,垄断企业也就缺乏降价的动力,相反垄断可以使企业维持较高的价格,以获取垄断利润;在技术创新方面,由于缺乏竞争压力,缺乏降低成本、扩充产品种类的要求,企业也就缺乏推进技术创新的动力。

X低效率理论能够解释我国电信业中普遍存在的企业效率低下的现象。如果说自然垄断行业尚且无法避免X低效率的问题,行政性垄断企业的效率就更无法保证了。

电信产业自然垄断性的消亡与产业融合趋势

在电信业内部,传送声音、符号、图像的通信方式越来越多,对传统的电话、电报、传真等方式形成了强劲的竞争压力,随着IP电话的加入,长途电话服务可以说已经从自然垄断产品的范围内退了出来;在电信业外部,随着光纤技术、微波通信技术、卫星和无线电话技术以及有线电视技术的发展,原有单一的电话网己经开始被有固定电话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卫星和微波通信网络所组成的立体多面网络所代替,信息处理服务与电信服务之间的界限已经开始模糊,发生了产业融合,电信产业的自然垄断性正在慢慢消亡。

1995年,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史普博就认为,电信本地网已经不能看作是自然垄断行业了。

第一,在电信传输方面有多种技术并存,由于各种技术都有自己的特征,由各自掌握技术的厂商生产会更有效率。因此,垄断不再产生成本效率。也许在铜缆输送的时代,电信业存在最好的技术还比较贴切,但在多种传送技术如同轴电缆、光缆、卫星、微波和蜂窝技术并存的时代,没一种技术在成本和效用上都有其优势和劣势,使用一种而排斥其他是不可取的。就交换技术而言也是如此。

第二,网络的可连接性消除了网络的自然垄断特征,因为计算机技术和交换技术的发展,使得不同的电信公司可以兴建多个网络,并且网络之间的可联通性大大增强。互联互通的成本业随着交换技术成本的下降而明显下降。史普博认为,电信领域的技术飞速发展使得关于电信产业是自然垄断产业的观点变得陈旧。

第三,避免重复建设的目的已没有必要坚持,事实上大量网络已经存在,包括国家有些部门的公共电信网,电力、铁道和军队等十几个部门的专线通信网,广电系统的有线电视网,以及1994年以来政府新组建的第二国家电信公司——中国联通的电信网,我国早已形成了数个全国规模的电信传输网络。

总之,电信产业由于受科技进步和计算机不断升级换代的影响,与其他产业之间产业融合还将进一步加深,融合范围也将进一步拓宽,即使以电话主体的基本服务仍保持其自然垄断属性,其垄断强度也将有所削弱。

参考文献:

1.夏大慰,史东辉.政府规制理论、经验与中国的改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基本理论及其在政府管制实践中的应用.商务印书馆,2001

3.谢地.政府规制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推荐访问: 垄断性 自然 电信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