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试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管理

试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管理

时间:2022-03-14 10:02:21 浏览次数: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基本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在新课程改革中学校只有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和民主科学,才能做到“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以人为本 民主科学 学校管理

今年秋季我省从高一年级开始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我校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也是湖北名校,有着六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和四千多名师生的超大办学规模。在本轮课程改革中,我们只有把握机遇、积极探索、开拓创新、敢为人先,才能使我校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实现品牌增值。

新课程改革提出高中教育要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的需要,在强调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的同时,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人文教育和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我们过去的课程教学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社会性、价值观、创造性;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并且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脱离了学生经验;课程体系以学科知识为核心,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强调不同学科的独立性,科目过多,忽视了科学、艺术和道德之间的联系,忽视了学科之间的整合性和关联性;学生学习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不尊重学生,缺乏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在教育评价上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评价促进学习者发展和提高的教育功能;课程管理过于集中,强调统一,忽视了地方与学校在课程管理与开发中的作用,国家课程一统天下,等等。

新旧课程的巨大差异使我们原有的学校管理已不再适应课程教学的需要。因此,我们只有及时调整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服务教学,更好地促进教学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民主科学的管理体制是新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学校是老师和学生从事教和学的场所。学校管理是社会管理活动的组成部分,体现了教育管理和一般管理的结合。管理思想是学校管理的灵魂。学校管理的目标就是激发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可以说,学校管理主要是和人打交道,管理人,服务人,促进人的发展。以人为本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标的根本要求。

(一)以人为本需要具备“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

学校不同于工厂,学校进行的是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此,学校管理要以“教育的主体——学生”为本,而工厂管理则是以“生产者——工人”为本。

当前的教育面临着社会多样化、价值多元化的挑战,不少教师心中困惑不已,感到“现在的学生真难教”,还出现勤奋敬业的教师教育效果差的现象。要改变目前的困境,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刻不容缓。为适应新课程改革,我们应坚持以下一些原则。

1.平等原则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每位学生都是学校和教师关注的主体,每位学生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遇,学校和教师也要平等的善待每位学生。虽然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很难做到绝对的平等,但我们应该朝着“生生平等”的方向努力。

新课程的课程设置更加多样,课程内容更加丰富,课程实施更加灵活,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角色更加明显。实施好新课程,要求教师一改过去“高高在上”的知识化身的形象,而是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出现在课堂之上。因此,新课程实施中的平等还包括“师生平等”。

2.差异原则

新课程实施致力于学生个性成长,也就是强调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承认这种差异并不是同意我们将学生分为“好生”和“差生”,而是指出每个学生各有所长。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要对这块材料应往哪个方向进行引导和雕琢心中有数,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努力发现他的特点、优点,为其“量身定做”适合发展、能够激发潜能的培养计划和奋斗目标,帮助他们找到各自发展的最佳路径。让每一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的才华和兴趣,体验成功。

3.合作原则

新课程目标明确指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今之世界也是一个合作的世界,很多科研成果和产品生产都是由很多人、很多组织甚至很多国家合作研发和生产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不只是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也有学生与老师的合作。古人说的“教学相长”就是一种合作。当然今天的合作学习也不只包括“教学相长”了,还包括合作探讨、合作调查等多种形式。通过合作,使师生形成合力,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4.激励原则

“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因此,相信学生、欣赏学生都会给学生无穷的动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成才。

(二)以人为本需要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观

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积极性的提高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新课程改革必然引起学校教育中的多方面改变,这些改变都需要教师去具体实施。调动教师积极性,是学校在新课程改革中快速适应的必然要求。学校在实施教师管理过程中,“以教师为本”将会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1.重视教师的需要

教师是一种赋予了诸多光环的职业,是一种由知识分子从事的职业。作为一种职业,我们应该首先认识到这是一种谋生手段,然后考虑到它的高成本、高要求。教师也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爱护、感激和尊重。学校是教师的工作场所,更是教师的港湾。只有处处为教师着想的学校才能使教师建立浓厚的归属感和强烈的主人翁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中,师生的角色变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教师不再单一地表现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而是学生知识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是学生知识探究过程中的合作者,更是学生能力形成过程中的服务者。要实施好新课程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地做好角色变换,学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必须为教师提供充足的培训机会和充分的物质条件。

2.激励教师为主

教师是一群拥有较高文化素养的社会群体,他们比一般民眾具有更高的自律性和自尊心,因此教师管理需要具有一定的人文性、主体性和柔性。即管理过程中要以人文关怀为主,自我管理为主,管理手段不能太过生硬。及时有效的激励是引导教师朝着有利学生培养和学校发展的方向自律的最佳手段。经常受到激励的教师也会将激励慷慨的给予学生分享,使学校教育实现良性循环,真正实现和谐奋进的大好局面。

二、民主科学的管理体制

学校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专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机构。学校应该为人的成长提供知识,培养人的能力并最终提高人的素质;为人成长过程提供健康、纯洁的环境;为人的知识形成过程提供交往的平台,实现文化认同。当今的世界是民主科学的世界,学校是为科学民主世界培养接班人,就应该让他们认识并体验民主与科学的生活,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学校的民主科学管理体制会潜移默化地感染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树立民主科学意识。

新课程实施中,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等对学校、教师,甚至学生和家长都是崭新的课题,这要求所有师生都要进行认真的探索实践和总结,这就更加要求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新课程方案倡导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办学传统,自主“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等都表明了学校管理重心下移,从集权走向分权,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要求。学校要以新课程实施为契机,造就“更加开放、更具参与性和更少权威的社会的过程”,建立民主科学的学校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的由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组成的校务委员会以及完善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使广大教师能以主人翁的心态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要让有志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索、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成为学校教学管理的骨干,让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在学校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中发挥主体性作用,这对基础教育课程的成功至关重要。

学校管理是为教育教学服务,是为学生的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服务,也是为教师顺利实施有效教学服务。它具有一般社会管理的特点,也有自身的特性。既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也有很强的柔性;既需要一定的行政手段,也主要依赖学术管理;既要达到管理目的,又能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以人为本、民主科学是建立和谐校园的根本保障,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高级中学

推荐访问: 试论 学校管理 新课程改革 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