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有关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和状元问题的若干史实澄清

有关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和状元问题的若干史实澄清

时间:2022-03-14 08:24:00 浏览次数:

摘 要:颇具中国特色的科举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中国科举制始于隋唐而止于清末,历经约1300年,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主要是官吏)的一种方法。科举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且影响深远,科举制培育了中国人浓郁的考试文化。状元是科名中的最高荣誉,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状元情结就极为浓厚,致使国人对状元形成了崇拜心理,状元也就成为人们时常谈论的热门话题。梳理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沿革,搜集整理了历代状元情况统计概况并澄清了有关状元方面的若干史实。

关键词:科举(贡举);常举(常科);制举(制科、特科);恩科;武举(武科);童生试(童试);岁考(岁试);科考(科试);县试;府试(州试);院试;生员(秀才);贡生(贡监);监生;解试;乡试;举人;解元;省试(礼部试);会试;贡士;省元;会元;殿试(御试);进士;状元(状头);分场榜首;三元;连中三元;状元宰相(宰辅)

6 历代状元宰相探微

宰相初为君王辅政大臣之泛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宰相是自秦汉以来对辅佐皇帝、统领百官、综理全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现代汉语词典》对“宰相”的解释是“中国古代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宰辅和宰弼通常也都是指与宰相官职相当的执政大臣,有时也包括副宰相。宰相的具体职名、职权范围因时因人而异,历代不同。隋代以尚书省正副长官尚书令、尚书仆射为真宰相(即名副其实的宰相,又称首相、主相,其次则称副宰相、客宰相或副相[1])。唐初以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三省长官尚书左右仆射、侍中、中书令为真宰相。唐太宗以后,渐以其他官号参知政事。唐初武德和贞观期间,参议朝政、参议政事、参知政事(北宋前期演变为副宰相)、参知机务、同掌机务、参预朝政、参议得失、专典机密(专知机密)、参掌机密、平章政事、平章国计、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门下)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平章事、政事堂)等都属宰相之列。唐玄宗以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正式宰相职衔,宰相多至4人,1人为首相。五代沿袭唐制。北宋前期以同平章事为真宰相,元丰改制(宋神宗赵顼元丰年间是指1078-1085年)后,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后改为太宰)以及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后改为少宰)为宰相;后又以太师、太傅和太保为真宰相。唐宋时期宰相名号制度经历了极其复杂的变迁过程。[2~3]辽代实行南北分治,设南北宰相府,各置左、右宰相。金代以尚书省左右丞相、平章政事为宰相。元代以中书省丞相、平章政事为宰相,以左右丞相、参知政事为副宰相。明清时期发展为近代内阁制,以内阁大学士为宰相。明代初期,置中书省左右丞相,1380年罢中书省,不设宰相,相权归皇帝,皇帝总揽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户部隋代时称民部,隋唐时六部为尚书省下属机构,元代起改属中书省),又置诸殿阁(明代:华盖殿/中极殿、谨身殿/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清代: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大学士。明成祖以后大学士渐得参预政务;明仁宗、宣宗以后,其职兼崇,号为内阁,内阁官员称(首席)大学士(有别于翰林学士),内阁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号首辅(又称首揆、元辅),六部尚书亦是宰相官衔。清沿明制。雍正以后实际由无品阶的军机大臣(军机处)执行宰相职权,清末由内阁总理大臣行使宰相职权。从制度和法理上来说,自1380年起,宰相制度已被废弃。

隋唐时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三师(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正一品)一般不再是宰相。在两宋的两府制中,中书省主文,枢密院主武,两府长官为宰执(相当于宰相和副宰相)。宋代先后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平章事、尚书左右仆射、左右丞相、侍中為宰相,参知政事、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相及枢密院枢密使(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同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同签书枢密院事称执政,合称宰执。

明英宗(1435-1449年和1457-1464年在位)时规定,非进士不能入翰林院,非翰林院士不能入内阁,南北礼部尚书、侍郎和吏部右侍郎,非翰林院士不任。明代内阁成员约有90%出自翰林院。

笔者总结出陈文1在状元宰相方面描述所存在的几处不当或错漏:①断定张文“唐代有姓名可考的状元155人”(含崔某)说必源出于王鸿鹏等《中国历代文状元》一书,未免武断。据笔者所知,周腊生先生就恰巧采用“155人”(亦含崔某)说,即《唐代状元奇谈·唐代状元谱》中的151人再加上后来考出的贾统、姬温、李岑和杜诗礼4人。何况出自不同的学术观点或视角,学者们经自己甄别后亦可采用多种形式的组合,以便补充完善。即便同为“155人”说,周腊生和王鸿鹏等的具体名单仍差异很大(详见表3),差异率达12.26%。②笔者搜集整理的历代状元宰辅人数统计表见表4,显然,张文中的“状元宰相在历朝中有八十余人”之说并非毫无依据,尤其是周腊生的“86人”说,较为全面可靠。需要提请注意的是,3个不同的名单中均包含数量不等的官至副宰相及其相当官衔者。关于唐代状元宰辅的人数,若在周腊生10人名单的基础上再加上齐映则刚好是11人,这种说法还是有点道理的,故张文中的“11人”说并无大不当。王鸿鹏等的“13人”说则漏洞很多。③唐代状元宰辅名单除周亚非《中国历代状元录》以外,“其他书均无载”。此说显然失察,《中国历代文状元·附录7  历代文状元位至宰辅表》中就清清楚楚地载有13人唐代状元宰辅名单。④将882年状元宰相“崔昭纬”误作“崔昭玮”。

张文中的其他几处不当或错漏:①元代状元中“除张起岩当过正三品礼部尚书外,大多未担任要职”。实际上,1315年状元张起岩官至江南行台御史中丞(正二品)和翰林学士承旨(从一品);1342年状元宰辅陈祖仁官至翰林学士(正二品)、太常礼仪院使(正二品)和荣禄大夫(从一品);1345年状元宰辅普颜不花官至知枢密院事(从一品),是元代状元中做官最大者。②“文天祥是宋代最后一名宰相”。实际上,陆秀夫才是宋代(南宋)的最后一名宰相。文天祥(右丞相兼枢密使)、陆秀夫(左丞相)和张世杰(太傅兼枢密副使)并称为宋末三杰。③“西夏状元李遵顼发动宫廷政变,还做了十五年皇帝,即西夏神宗”。实际上,李遵顼于1211-1223年在位,只做了12年(或说13年)皇帝。④将1622年宰相状元文震孟(官至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误作“文震梦”。

推荐访问: 科举 史实 中国古代 状元 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