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陕西乾陵——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夫妻皇帝合葬墓

陕西乾陵——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夫妻皇帝合葬墓

时间:2022-03-10 10:01:47 浏览次数: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县城北6公里处的梁山上,距古都西安76公里,是唐王朝第三代皇帝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陵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乾陵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夫妻皇帝合葬墓。

早在周秦时期,梁山就是一个名胜之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秦在此御匈奴,张骞通西域、唐代丝绸之路,都经过这里。至今,这里仍是东西交通之咽喉。

从咸阳塬上远望梁山,宛若一位新浴之后的睡美人。梁山主峰是其头部,东西对峙的南峰为其双乳,俗称“奶头山”,为陵之天然门阙。乳峰之南坦荡如砥的黄土高原是其修长的身躯,主峰之北碧绿的松林是其飘逸的秀发。此景,恰如武则天皇帝仰天而卧。

乾陵两位主人李治和武则天,由“二圣并尊”到两帝合葬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为文德皇后所生。李治3岁时被封为晋王,16岁时被立为太子,22岁即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继位,在位34年。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十二月,李治驾崩于洛阳贞观殿,时年56岁。李治临终留下遗诏:“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李治死后,举国哀悼,61个国家和地区派出特使或首领参加安葬仪式。后来武则天令工匠雕刻了参加葬礼的61尊人像,立于乾陵的朱雀门两侧。现仅有两尊石像背面字迹可知,阿富汗和伊朗各有1人前来参加安葬仪式。

武则天原名照,临朝称制后改名

,祖籍并州文水。她14岁时被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后宫为才人,赐号“武媚”。太宗死后,她被遣送至感业寺削发为尼。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李治将其纳入后宫,封为“昭仪”,之后进号“宸妃”,3年后又立为皇后,开始参与朝政。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十月以后,因李治突发风疾,对武则天不断委以政事。武则天代行君权,借机贬李义府,杀上官仪。麟德元年(公元664年),武则天开始垂帘听政,与李治同朝理政。唐人称皇帝为“圣人”,这个时期,大唐王朝形成“二圣临朝”、“二圣并尊”的局面。乾封元年(公元666年)正月,武则天还与李治同登泰山封禅。这也是中国古代唯一的皇后参与泰山封禅。

李治死后,太子李显继位,是为中宗,武则天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文明元年(公元684年)二月,武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立李旦为傀儡皇帝,是为睿宗;当年五月,武则天命李旦护送李治灵驾西返,八月葬李治于乾陵。至此,开始了她真正“圣衷独断”的武则天时代。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67岁高龄的武则天登上皇帝宝座,建立“武周”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等发动政变,拥中宗李显复位。当年十一月,武则天病逝于洛阳上阳宫,终年82岁,被“遗制 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次年正月,李显护送武则天灵驾还西京;五月,挖通乾陵地宫隧道,开启墓门,将武则天合葬于玄宫。至此,一对夫妻,两朝皇帝,21年后合葬一室。

武则天生前,实际上掌理朝政近半个世纪。郭沫若老人游乾陵时有诗感慨:“巨坟云是旧梁山,山石崔嵬颇耐攀。南对乳丘思大业,下临后土望长安。”

乾陵营建于盛唐时期,其建筑规模堪称历代诸皇陵之冠

乾陵以山为陵,依梁山而建。梁山主峰海拔1047.9米,是陵墓的主体。南二峰相对而立,中间有一长约1000米、宽20余米的神道。整个陵园方圆40公里,主要建筑集中在梁山主峰和周围的黄土台地上,气势雄伟,蔚为壮观。

乾陵陵园的地面设施,仿唐长安城格局而建。陵园从南至北,前后3道门阙,象征着长安的3座宫门。3对土阙相间隔的区域,分别似长安城的皇城、宫城和外廊城。地宫是陵墓主体,坐北朝南,高踞于陵园最北。墓门在梁山主峰东南坡中腰处,有隧道直通山腹玄宫。经勘查,地宫至今未被盗毁。

测量内城遗址,南北城墙各长1450米,东城墙长1582米,西城墙长1438米,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呈不规则正方形。内城置4门,东为青龙门,南为朱雀门,西为白虎门,北为玄武门。据考古学家对照上世纪90年代末的航拍照片及实地勘查分析,在内城城垣遗址之外,还有一座构筑宏伟的外城城垣遗址。其走向与内城城垣大体平行,两者间距约220米,这与古代文献《长安志图·唐高宗乾陵图》相符合。专家认为,这是我国唐代帝陵中首次发现双重城垣。

乾陵陵园与长安城极为相似。内城相当于长安城的宫城,其中心修筑陵墓玄宫;外城垣以内相当于长安城的皇城,列置众多巨型石雕刻,以象征百官衙署;陵园东南部的17座陪葬墓区,相当于臣民居住的外郭城。内城的献殿,又称寝宫,是后世帝王、子孙上陵朝拜及举行祭献仪式的主要场所,是陵园的主体建筑。献殿遗址,位于内城朱雀门之北,其建筑形式当与长安大明宫内的殿宇建筑相似。

在司马道东侧东乳峰脚下,有60朝臣祠堂遗址。有关专家据《长安志图》载狄仁杰等60朝臣姓名推测,此祠堂应与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在长安城大明宫内的凌烟阁为长孙无忌等24功臣画像大体相同。

位于山下御道之西的下宫,是后世帝王谒陵祭奠时的行宫,平时由守陵官员和侍奉人员居住。朱雀门外东西两侧,是61王宾殿遗址。当年,这个建筑群应十分宏伟壮观。

唐中期的“安史之乱”,乾陵的地面建筑遭到严重破坏。此后,乾陵在唐代经历了3次大的修建。十分可惜的是,由于屡遭兵火和盗焚,乾陵陵园的地面建筑早已荡然无存。

乾陵精美绝伦的大型石雕群,堪称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博物馆

乾陵陵园内设置了124件精美的大型石刻,包括华表1对,天马1对,鸵鸟1对,石马及牵马者各5对,翁仲石像10对,石碑2通,蕃臣石像61尊,石狮1对,石人座1对。这些雕刻艺术作品,成为一组中国封建帝王陵园内最为庞大的石刻群,代表着盛唐高度发展的封建文化和雕刻艺术,堪称唐代石刻艺术的露天博物馆。

乾陵的雕刻作品,种类繁多,功能不同。它们或作守护祛邪用,或呈威严仪仗态,或称帝王陵园标志,或显对外文化交流之势,或现神话传说场景等等。这些作品,不少都是此前的帝王陵园所没有,如置蕃臣石像、鸵鸟石刻和石狮等,都是古代帝王陵园石雕的首创。这些作品,艺术造型十分新颖独特。虽然它们体积硕大,但以形传神,神形兼备。

乾陵所有石刻中,最著名的当数高宗皇帝李治的金字《述圣纪碑》和女皇帝武则天的无字碑。《述圣纪碑》通高7.35米,总重量约89.6吨。碑文为武则天亲撰,全文5600余字,李显书丹,主要叙述李治生平和功绩。经考证,现碑文实存2011字,其它字已被腐蚀,无法辨认。武则天的无字碑由一块完整的巨石雕成,通高8.03米,总重量约98.8吨。碑首刻有8条互相缠绕的螭龙,碑两侧各刻有《升龙图》一幅。碑座阳面正中线刻《狮马图》,雄狮昂首怒目,威猛强健,而马却俯首屈蹄,安然就食。

乾陵立无字碑,开历代帝王陵之先河。唐初立时,上无一字。如今留存碑上的字迹,是宋金以来游人题刻,大多已模糊不清,唯有碑阳面正中的少数民族文字清晰可见。据专家考证,是失传几百年的契丹文字。铭文108字,旁有汉字译文,记叙金天会十二年(公元1134年)前,乾陵殿庑颓塌,后经过了一次大修。这段文字,对研究契丹文字的历史和乾陵陵园的营建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于为什么会立无字碑的说法,历来为史学家们见仁见智,争论不休,期待着将来能有更多的史料还其本来面目。

题头照片:乾陵天然门阙“奶头山”。

推荐访问: 合葬 陕西 中国历史上 皇帝 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