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工作总结 > 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实施计划书分析报告

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实施计划书分析报告

时间:2022-01-11 20:56:14 浏览次数:

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实施计划书分析报告

河道整治工程可研报告分析-----------------------作者:

-----------------------日期:

陕西省西咸新区水域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零一五年十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名称 (1)

1.2项目建设性质 (1)

1.3项目建设单位 (1)

1.4建议书编制依据 (1)

1.5项目建设地址 (2)

1.6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2)

1.7总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2)

1.8项目建设周期安排 (2)

1.9研究结论 (3)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4)

2.1项目建设背景 (4)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

第三章项目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分析 (18)

3.1项目建设地址 (18)

3.2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18)

3.3项目选址分析结论 (21)

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 (22)

4.1指导思想 (22)

4.2项目设计原则 (22)

4.3项目建设内容 (23)

第五章项目节能节水 (39)

5.1节能设计标准及原则 (39)

5.2能耗计算 (40)

5.3项目节能节水措施 (41)

5.4项目节能节水评价 (44)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45)

6.1编制依据 (45)

6.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45)

6.3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48)

6.4环境影响评价 (48)

第七章消防与安全卫生 (50)

7.1消防 (50)

7.2安全防卫 (53)

第八章项目组织管理与人力资源配置 (59)

8.1组织管理 (59)

8.2人力资源配置 (61)

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及招投标方案 (62)

9.1项目建设工期 (62)

9.2实施进度安排 (62)

9.3项目实施进度表(横道图) (62)

9.4项目招投标 (63)

第十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9)

10.1投资估算依据 (69)

10.2项目投资估算内容 (69)

10.3项目投资估算 (69)

10.4项目总投资 (70)

10.5项目资金筹措 (71)

第十一章项目社会影响评价 (72)

11.1社会效益 (72)

11.2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73)

11.3社会评价结论 (73)

第十二章风险分析 (75)

12.1风险因素识别 (75)

12.2风险程度分析 (76)

12.3风险防范措施 (78)

第十三章社会稳定风险评价 (80)

13.1项目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成因分析 (80)

13.2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内容分析 (81)

13.3项目社会稳定风险防范措施 (83)

13.4社会稳定性风险分析结论 (84)

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 (86)

14.1结论 (86)

14.2建议 (86)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名称

1.2 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1.3 项目建设单位

1.4 编制依据

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计办投资[2002]15号);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4、《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2009-2020)

5、《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4〕4号);

6、《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7、《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巩固提高三年行动方案(2015-2017年)》;

8、《西安市2014~2016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

9、《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

10、《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分区规划(2010—2020)》;

11、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1.5 项目建设地址

项目位于斗门水库北退水渠,昆明十五路以南,昆明十七路以北,占地540亩。

1.6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总占地面积540亩,包括长1200米河道及堤岸周边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内容包括1200米河道治理,150米堤坝建设,河道两侧各向外延伸100米的周边绿化及3000平方米配套设施及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兼具防洪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双重功能。

1.7 总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根据项目建设规模,项目总投资为27000万元。其中直接工程费用25128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833.54万元;预备费1038.46万元。

1.8 项目建设周期安排

本项目建设周期初步安排为25个月,即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其中施工期初步安排为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

1.9 研究结论

(1)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全民健身氛围的形成,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改善投资环境,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社会、环境效益显著,因此,项日的建设十分必要的。

(2)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及省市的相关政策,有助于提升市民身体素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项目建设条件良好,建设方案合理,投资规模在项目单位可控范围之内,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必要且可行,建议有关部门尽快批复该项目,使之能够及早开工建设,取得预期效益。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2.1.1 项目区概况

1、西咸新区概况

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之间的核心接壤地带,西起茂陵及涝河入渭口,东至包茂高速,北至规划中的西咸环线,南至京昆高速,涉及西安、咸阳两市7个区县、23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新区东距西安市中心10公里,西距咸阳市中心3公里,是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未来拓展的重点区块。西咸新区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之后我国的第四个副省级新区。

西咸新区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良好、教育科技人才汇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生态环境较好,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实力。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引领大西北发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点、打造向西开放重要枢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等方面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按照《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求,规划建设的西咸新区将构建"一河(渭河)、两带(渭北帝陵风光带、周秦汉故都文化带)、四轴、五组团"的空间结构。通过两条帝陵遗址带,渭河、沣河、泾河三条生态景观廊道,以及组团间的楔形

绿地为分隔,形成“廊道贯穿、组团布局”的田园城市总体空间形态。

西咸新区建成后,将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引领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建设的国家级新区、彰显秦汉文明和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文化基地、统筹科技资源的新兴产业集聚区、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体化建设示范区,最终形成以核心板块支撑、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新型城市形态。

2、沣东新城概况

沣东新城地处关中渭河冲积平原,北临渭河,南靠秦岭、沣河贯穿全城,新河、沙河等多条河流水系在区内纵横交汇,新区山水田园生态独树一帜。新城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9公里,距西安北客站6公里,距西安市钟楼仅有12公里。六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快速干道等各种路网四通八达,地铁、公交、BRT等各种交通工具线路完备。

沣东新城将以坚持包容发展,打造新兴城市板块为主旨,以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为目标,依托大西安,服务大关中,面向大西北,以高新技术和会展业为主,重点发展高新技术研发和孵化、体育、会展商务、文化旅游、现代农业、房地产开发等产业,建设“区域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基地,高新技术研发和体育会展中心,大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引领区,未来将建设成为具有东方人文特色的生态化国际新城”。

面向全国,建设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立足陕西,

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板块和引领区,成为西咸新区独具特色的人文、田园生态新城;引领西咸,建设高新技术研发孵化、会展业聚集区,成为经济区重要经济增长极。

将建设“两带、七板块”。其中的两带,一是围绕周丰镐遗址、秦阿房宫遗址、汉长安城三大遗址,建设周秦汉历史文化景观带;二是围绕沣河综合治理、沣河生态景区和两岸环境提升建设城市休闲景观带。七大板块是指奥体文化板块、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区板块、六村堡现代产业园区板块、三桥商业街板块、国际汽车城板块、镐京立体城市板块以及斗门水库生态休闲板块,将打造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城市主体功能区。

本项目位于斗门水库生态休闲板块。斗门水库生态休闲板块将以10平方公里的斗门水库为核心,依据水库历史、人文以及生态特色,设计一湖、一环、四镇的功能结构,建设“八水绕长安”的枢纽,为大西安市民奉献真正的水岸生活,建设成为独具汉文化特色的环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胜地,打造中国内陆地区最美的滨水活力之城。

2.1.2 太平河概况

太平河是皂河的最大支流,它形似灌渠的排涝、防洪渠,始建于1899年。从长安区镐京乡白村起,流经长安区和未央区,在沙河滩往东进入皂河。太平河全长26.8公里,流域面积79.28平方公里,其中长安境内长14.2公里,雁塔区长2公里,未央区7公里,咸阳境内1.9公里,两市交界处0.9公里。太平河流量约为1.7立方米/秒。随着历史变迁,太平河已经失去曾经的意义,成了名副其实的臭水沟。

2.1.3 国家政策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在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基本原则,以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

意见中指出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形成以黄土高原-川滇、北方防沙带、近岸近海生态区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其他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森林经营,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范围,加快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提高沙区、草原植被覆盖率,有序实现休养生息;加强水土保持,因地制宜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强化农田生态保护,实施耕地质量保护

与提升行动,加大退化、污染、损毁农田改良和修复力度,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

2015年6月26日在贵阳举办了生态治理与美丽中国论坛。论坛组织了国内外政、产、学、研、用各界十余位高层次嘉宾,深入研讨新常态下国际生态治理体系变革、国家生态保护建设制度创新、生态修复创新案例实践、生态治理社会责任构建等核心议题,论坛发布了《面向未来的中国生态治理机制创新与能力建设政策建议书》。《建议书》提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必须从战略高度上予以高度重视;牢固树立系统化的生态治理理念,以治理体系建设及制度创新为动力,实施生态保护和建设新战略;围绕支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和建设生态保护与建设重大工程,确保形成国土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发挥政府主体作用,坚持多元合作,构建开放合作的生态治理参与体系。

2014年1月2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4〕4号),意见指出结合城乡环境整治、城中村改造、弃置地生态修复等,实施城市增绿扩绿工程,加大城市社区公园、主题公园、街头游园、湖池湿地、绿道绿廊等规划建设力度,加快城市绿化步伐,完善城市绿地布局,提高城市生态建设水平。

2.1.4 陕西省政策

陕西省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以更大的耐心、定力和步伐解决环境问题,严守生态红线,实行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全面推进绿色发

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调研陕西的重要讲话中也要求要紧紧抓住山、河、江、坡综合治理,围绕“山青、水净、坡绿”的目标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国土绿化,增加绿色植被面积,加强以渭河、汉江、丹江综合治理为重点的重大生态工程建设。要继续推进节能减排,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减少污染排放,综合推进城乡环境整治,让三秦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2015年5月7日上午,陕西省委、省政府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省长娄勤俭强调,全省上下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把治污降霾作为突破口,把青山绿水作为目标追求,党政同责打好治污降霾组合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上台阶。

赵正永在讲话中指出,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正式颁布,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路线图、时间表和具体的措施、任务,是下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全省上下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端正思想认识,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摆正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把治污降霾作为突破口,把青山绿水作为目标追求,持续用力做好工作,力争全省环境质量一年上一个新台阶。同时强调,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视察的总要求,要

围绕建设美丽陕西,加快制定山河江坡综合治理、“八水绕长安”、绿色西安等规划。

娄勤俭指出,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坚持保护优先、环境优先,坚决不要带污染的GDP;要进一步坚定治污降霾的信心,坚定不移地治污降霾,真抓实干;要持续推行减排降尘措施,以最高的标准实施最严格的监管。要完善环保设施运行机制,再实施一批湿地、城市通风廊道和生态治理项目。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项目建设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在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基本原则,以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

意见中指出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形成以黄土高原-川滇、北方防沙带、近岸近海生态区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其他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森林经营,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范围,加快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提高沙区、草原植被覆盖率,有序实现休养生息;加强水土保持,因地制宜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强化农田生态保护,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大退化、污染、损毁农田改良和修复力度,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

2.2.2 项目的建设是推动新一轮渭河三年行动的切实举措

陕西省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以更大的耐心、定力和步伐解决环境问题,严守生态红线,实行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全面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调研陕西的重要讲话中也要求要紧紧抓住山、河、江、坡综合治理,围绕“山青、水净、坡绿”的目标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国土绿化,增加绿色植被面积,加强以渭河、汉江、丹江综合治理为重点的重大生态工程建设。要继续推进节能减排,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减少污染排放,综合推进城乡环境整治,让三秦大地

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2015年5月7日上午,陕西省委、省政府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省长娄勤俭强调,全省上下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把治污降霾作为突破口,把青山绿水作为目标追求,党政同责打好治污降霾组合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上台阶。

赵正永在讲话中指出,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正式颁布,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路线图、时间表和具体的措施、任务,是下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全省上下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端正思想认识,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摆正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把治污降霾作为突破口,把青山绿水作为目标追求,持续用力做好工作,力争全省环境质量一年上一个新台阶。同时强调,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视察的总要求,要围绕建设美丽陕西,加快制定山河江坡综合治理、“八水绕长安”、绿色西安等规划。

娄勤俭指出,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坚持保护优先、环境优先,坚决不要带污染的GDP;要进一步坚定治污降霾的信心,坚定不移地治污降霾,真抓实干;要持续推行减排降尘措施,以最高的标准实施最严格的监管。要完善环保设

施运行机制,再实施一批湿地、城市通风廊道和生态治理项目。

2.2.3 项目的建设是提高区域人民的生活品质,传播精神文明的需要

公园是城市的起居空间,作为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场所,其活动空间、活动设施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大量户外活动的可能性,承担着满足城市居民休闲游憩活动需求的主要职能。城市公园,由于具有大面积的绿化,在净化空气、降低辐射、杀菌、防尘、防噪音、调节小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

随着全民建设运动的开展和社会文化的进步,城市公园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日益成为传播精神文明、科学知识和进行科研与宣传教育建设的重要场所。陶冶了市民的情操,提高了市民的整体素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大众文化,同时也使得城市公园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近年来沣东新城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综合实力实现了大的飞跃。沣东新城的生态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区缺乏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生态文化活动场所。

良好的生态文化,是构成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本项目项目的建设惠及人民群众,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加强沣东新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项目建成后,将为沣东新城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体育锻炼、娱乐休闲

的优美环境和场所,可有效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同时,项目的建设对于促进人们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促进“三个文明”建设、构筑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2.3 项目的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和自然的复合系统,生态系统中每一块生态绿地都有其鲜明的针对性,它们释放出的新鲜空气通过林荫大道,园林广场,大大小小的绿化带注入城市,改善城市小气候。城市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很大。

城市公园是对城市空间景观的有益补充,一个城市不仅要有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而且要有优美的面貌,即城市要有美学的要求。城市之美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综合,如建筑、道路、桥梁等的布置能很好与山势、水面、林木相结合,能获得相得益彰的美的效果。城市公园在这个大的城市空间里起到了很好的补充和陪衬作用,为美化城市空间景观锦上添花。

随着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公园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这就对城市公园建设提出了更高和更加迫切的要求,只有在进行城市经济建设的同时,切实搞好城市公园建设,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为城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用力的支撑和保障,使之更好地发挥对现代化建设的带动作用。

2.2.4 项目的建设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需要

项目的建设可以调节城市小气候,净化空气,改善土壤结构,涵养水源,降低噪音污染,避荫、防风、防灾,美化景区景观等。

1、有效地调节城市小气候

城市景观形成和变化的过程中,空气组成的变化、人为热和人为水汽的影响,均明显地表现出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因此,城市的绿化能有效地改变景区上空的大气组成,影响城市空气的透明度和辐射热能收支,并为城市的云、雾、降水提供大量的凝结核,从而有效地调节城市小气候。

2、改善大气质量

城市中大量的人口和发达的商业贸易,使得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自然平衡被破坏。为了保持平衡,需要不断地消耗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生态系统的这个循环主要靠植物来补偿,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绿化植物是天然的吸碳制氧工厂。工业生产的“三废”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大量排放到自然界,进一步污染了大气,严重的景区相继出现了“酸雨”现象。许多科学实验证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植物对有害气体有一定的吸收和净化作用。因而,城市绿化能有效改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状态,吸收有害气体,改善大气质量。

3、改善城市土壤结构

城市中除少数绿地与自然土壤相接近外,大部分被水泥、沥青等覆盖,人为地压实降低了土壤的孔隙度,从而降低土壤持水能力和通气性能,增加植物根系生长的阻力。这使得城市

土壤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减少、地表径流的增加而下渗的减少、土壤的生产力下降。而且城市中快速大量的能量流、物资流,土壤的污染非常严重。搞好绿化能有效地改善城市土壤结构。

4、改善城市水环境

城市中大量人口的集聚,对水用量要求很大。而城市化过程树木和植被的减少降低了蒸发和截流,增加了河流的沉积量。而大面积的硬化又降低了地表的渗透和地下水位,增加了地表径流量和下游潜在洪水的威胁。树木庞大的根系能有效地吸收水分,然后通过枝叶蒸腾到空气中去,从而提高空气中的相对湿度。搞好绿化能有效地改善景区水环境。

5、降低城市噪音污染

城市噪声污染主要有交通、工业、建筑施工和其他的社会生活噪音等等。噪音影响人们正常生活、休息,降低工作效率,同时引起多种疾病。研究表明,植树绿化对噪声具有吸收和消声的作用,可以减弱噪声的强度。

2.2.4 项目的建设是提高城市品位的需要

1、优化城市景观

风景优美的城市,不仅有优美的自然地貌和良好的建筑群体,城市绿化的好坏对城市面貌起决定性作用。城市的建筑群只有和树木绿化相互衬托,才显得生机盎然,没有树木,整个城市都不会有生气,城市道路绿化、园林绿地是城市景观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丰富城市的面貌,必须重视城市绿地、道路绿化的装饰作用。

2、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生活在钢筋水泥群中的人们,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天性和愿望,到公园中去运动、休憩,是城市居民的重要生活内容,公共绿地是人们日常游憩活动的理想场所,是人们锻炼身体、消除疲劳、恢复精力的理想场所。不断改善居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这是广大群众的共同利益和迫切愿望。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只有搞好城市绿化建设,创造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3、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现在我国的许多城市,既是生态环境的受害者,又是破坏生态环境污染源。搞好城市绿化建设,有利于增加城市抵御外部生态灾害侵袭的能力,削减城市自身排放的污染,减少甚至避免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许多事实证明,绿化状况与城市的命运兴衰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不少曾经商贾云集、市井繁华的城市,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而逐渐衰落,有的甚至湮灭大漠。近些年频繁的自然灾害,已严重危害到城市的生产和人民生活,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建立保护城市生态安全的绿色屏幕,才能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项目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分析

3.1 项目建设地址

项目位于斗门水库北退水渠,昆明十五路以南,昆明十七路以北,占地540亩。

3.2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2.1 自然条件

1、气候气象条件

西安西咸新区的气候条件与整个西安的气候条件基本相同,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雪,春秋时有连阴雨天气出现。年平均气温13.1~13.4℃,年极端最高气温35~41.8℃;极端最低-16~-20℃。全年以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6.1~26.3℃,月平均最高气温32℃左右;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0.3~-1.3℃,月平均最低气温-4℃左右,年较差达26~27℃。降水年际变化很大,多雨年和少雨年雨量差别很大,两者最大差值可达590 mm。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极不均匀,有78%的雨量集中在5~10月,其中7~9月的雨量即占全年雨量的47%,且时有暴雨出现。年平均相对湿度70%左右。年平均风速1.8 m/s,全年盛行风向为东北风。

2、地形地貌特征

沣东新城属关中平原,地处新生代渭河断陷盆地中部西安凹陷的北侧,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灌溉条件优越。沣河

由南向北贯穿整个用地侧,主要为渭河河谷阶地。

(1)渭河河谷阶地

渭河河谷阶地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现状渭河河道、渭河漫滩,以及渭河一、二、三级阶地,地势相对平坦。

(2)微地貌

本地区发育的微地貌有冲沟、洼地及人工坑塘、人工陡坎、人工土堆等。

3、工程地质条件

沣东新城地处华北地台南缘,渭河断陷盆地中部,地跨西安凹陷与咸阳凸起两个次级构造单元交汇部。以渭河断陷为界,前者为渭河谷地,后者为黄土台塬。新生代以来,区内以垂直升降运动为主,沉积了巨厚的新生代地层。影响用地主要断裂有两组:一是渭河东西向断裂组,主要沿渭河南北两岸分布;二是渭河北西向断裂组,主要分布于关中东部,历史上有频繁的地震活动记载。

4、水文条件

西咸新区处于渭河南北两岸阶地区,属于西安凹陷北部。新生代以来堆积了巨厚的松散沉积物,地下300米以内皆为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含水岩性为砂、砂砾卵石和部分黄土。各含水层在垂直方向与弱透水层成不等厚互层或夹层重叠。尤其是数十米的粗粒相冲积层,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水力特征,分为潜水和承压水两类。

项目所在的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内没有天然地表河流,新区北侧建有汉城湖景观水体,原为团结水库。蓄满水后,湖面最

宽处80m,最窄处30m,水面标高,总库容137万m3,形成850ha的湖面。湖底未铺防渗层,而是采用1m厚黄土夯层铺衬,30cm厚砂卵石覆盖的设计。该设计可令湖水下渗补充地下水,形成生态水自然循环。

在沣东新城南部利用原昆明池旧址的历史低洼库盆遗存,结合该处土壤具有天然防渗的优越地质条件,正在规划建设三等中型水利工程——斗门水库。库区总面积10.4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4600万立方米。水库由内湖和外湖两部分构成。其中,内湖为城市供水水源,面积3.5平方公里,调蓄引汉济渭南干线供沣东沣西新城的水量,库容2400万立方米,多年平均供水量1.24亿立方米;外湖为沣河分洪区,蓄滞沣河洪水,外湖面积6.9平方公里,库容2200万立方米。同时,通过调蓄可向西安市补给生态用水1100万立方米。

3.2.2 市政条件

1、供水供电条件

本建设项目供电由城市供电网供给,供水由市政供水管网供给,可满足项目对供水、供电的需求。

十二五期间,西安市加强供水保障,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供排水体系。新建、改建输水、配水管网555公里,改建3座、新建6座水厂。到2015年,全市日供水能力达到260万立方米,城市自来水普及率达95%,主城区自来水普及率达100%。

同时,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加快推进西安国电西郊、南郊热电厂和大唐户县等9个热电联产项目。新建西安南750kv变

电站,建设宝鸡—西安南—渭南750kv主网架,新建330kv变电站8座,新建110kv变电站68座,增容、扩建110kv变电站13座,为西安提供充足的电力资源。

本项目供水、电力条件较优,能够满足项目的建设及其后期运营的需要。

2、交通通讯条件

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内,北边有科技路,东边有西三环与绕城高速等交通主干线,交通便利,可以满足项目建设材料运输需求。

近年来,区内通讯事业发展较快,固定电话有电信公司,移动电话有移动和联通公司,通讯设备及能力完全可以满足项目需要。

3.3 项目选址分析结论

本项目选址符合《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分区规划(2010—2020)》等城市规划要求;项目选址临近西三环、绕城高速等交通主干道,所需树木等材料运输方便;项目周边水电路等市政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可以满足项目建设用水、用电需求;项目选址不处于地震断裂带以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区,不属于自然文物、基本农田保护区;区域内自然、历史文化条件优越,综上,本项目建设选址合理。

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是以太平河河道、堤岸周边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为主,同时完善河岸两侧绿化及配套设施,力争在太平河水域治理的同时将项目区建设成为城市绿地,改善周边生态环境。

4.1 指导思想

本项目以太平河局部治理为契机,改善太平河生态系统、恢复河流景观带,建设沿河堤防坝,将太平河打造成为周边居民日常休闲娱乐场所。

项目设计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与市民息急相关的日常活动和休息的场所,设计手法上摒弃传统的规划式布局,而采用自然、生态的手笔来传承并延续城市本身己有的传统与精髓。设计时应对原地貌的树木进行保留,并采用先进的技术引进不同的树种,结合地形,利用低成本造就高价值的景观效果。

本项目绿护和景观体现运动和大自然的有机结合,绿化将更多考虑树木的运用。大面积绿化为项目今后的进一步开发留有余地。

4.2 项目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太平河局部治理工程必须与项目区后期发展结合起来,必须充分研究其他河流改造及周边地区的位置布局和文脉特征,在改造的过程中遵循整个城市发展的历史规律。

2、保护性原则

项目区具有大量珍贵的历史遗产和丰富的地域文脉,本项目紧邻镐京遗址,在项目的建设中,对文脉和遗址的保护是尤为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可以激起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因此,保护这些宝贵资源显得很重要。

3、以人为本原则

人性化思想是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思想,要充分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及人与环境的关系,强调把人性化的宗旨体现到空间环境中。本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类人群的休闲需求。

4、生态优先原则

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剧增,资源过渡消耗,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类面临着空前的因生态环境恶化而带来的压力和紧迫感。本项目改造太平河的基础上,优先恢复太平河生态系统,为周边的人们在有限的空间中,领略和体会到无限自然带来的自由、清新和愉悦。

4.3 项目建设内容

4.3.1 河道水域治理工程

太平河为早期排涝减灾修建的退水河,曾经为项目区周边的农业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前的太平河已经成为周边居民、企业排水、排污的主要出口,虽然相关部门多次治理,但是部分生活污水和雨水还是造成太平河水体污染。

本项目河道治理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水域污染治理、河床修复、片石护堤工程、防洪堤工程以及太平河湿地修复工程等五个方面从根

本上改变太平河污染现状,并从源头上遏制这一影响。

1、水域污染治理工程

太平河水域污染主要为生活污水污染,本项目采用江河湖泊高效生态修复技术解决方案,实现水体的生态修复,恢复河道的自净能力,最终达到生态平衡。本项目采用生物工程技术恢复和提高江河湖泊水体的免疫功能和自净能力,实现整个河道的生态修复。

本项目水污染生态综合治理原理是通过纳米技术及微包覆技术,利用缓释技术把河水中营养物质提供给环境周围的微生物,从而降低水中营养物质含量,改善水体的水质,进一步恢复河道的自净能力,达到生态平衡,从而起到生态修复水体的作用。

2、河床修复工程

对太平河河床进行修复,恢复并扩大太平河河道面积,清理太平河河道内垃圾,采用挖掘机进行河床开挖、取直,对损毁河床进行修补,填平处理。

3、片石护堤工程

为防止河堤处填土滑塌影响太平河周边居民安全,同时为了美观,本项目设计对对河提堤进行砌护,砌护到防洪堤顶,平均砌护高2米。采用M7.5浆砌石进行衬砌,护坡基础采用条石砌石,沿长度方向每隔10米设一道伸缩缝,采用聚乙烯泡沫板。砌护前对砌护范围首先进行清基,清除坡面杂草、树根,并对坡面进行修整,铺M10水泥砂浆再进行浆砌石。

(1)砌石工程施工要求如下:

A砌石工程应在基础验收及结合面处理检验合格后,方可施工。

B砌筑前,应放样立标,接线砌筑,并应将石料表面的泥垢、水锈等杂质清洗干净。

C浆砌石砌体应采用铺浆法砌筑,其基本要求是平整、稳定、密实和错缝。

D块石砌筑,应看样选料,修整边角,选择较平整的大块石,经修整后用作面石,上下两层应骑缝,内外石块应交错搭接。

E砌体宜均衡上升,相邻段的砌筑高差和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米。

F浆砌石砌体间的结合面,应刷洗干净,在湿润状态下砌筑。砌体层间缝如间隔时间较长,应凿毛处理。永久缝的缝面应平整垂直。

(2)土方施工要求如下:

委托有资质单位对料场土进行击实试验,取得料场土最优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根据设计的压实系数,计算得填筑的干密度,做为碾压控制指标。

土方碾压机械选用10t压路机或履带式拖拉机,填土应分层铺筑,碾压机械行走方向应与排水沟轴线平行。

4、防洪堤工程

(1)设计依据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防洪标准》(GB50201-94);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2)设计原则

一、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

二、尽量做到路堤结合,节约土地及建设成本;

三、河堤设计结实耐用,与绿化相结合。

(3)设计方案

规划范围内按照2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设防,规划堤距控制宽度50米,堤高3.5米(未设计基础埋深),堤顶宽1.8米,汉河堤全长2400米。

迎水面设计:浆砌石护坡。

背水面设计:夯填砂砾石土。

5、湿地修复工程

本项目规划对在不影响河道行洪的前提下,在河道水流能够涉及到的地方种植一些菖蒲、芦苇等亲水性植物,恢复河道湿地。

4.3.2 堤坝建设工程

本项目为保护太平河湿地系统平衡,规划建设拦河堤坝,本项目规划建设拦河堤坝150米,横跨太平河两岸。

目前,河道内蓄水闸坝常见的形式有:橡胶坝、钢坝、自控翻板闸等。

橡胶坝主要由土建部分、坝袋及锚固件、充排水(气)设施组成。坝袋采用高强度合成纤维织物结合橡胶制成;坝袋锚固于底板上以后,通过泵和充排管路向其充或排水(气)实现立坝或塌坝。

钢坝闸又称底横轴翻转闸门,钢坝是一种新型可调控溢流坝,它由土建结构、带固定轴的钢性坝体、驱动装置设备等组成。

自控翻板闸门主要由钢筋混凝土与金属传动构件组装而成,不需

要任何动力和人工,完全由水位的变化而实现闸门的自动开与关。闸门根据水位的变化自动开启与关闭,完全自动。

本项目采用橡胶坝,其外形美观,和水体相映成趣;造价相对较低;密封性好,水体不易流失。

4.3.3 绿化工程

1、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科学性、文化性、艺术性、实用性。必须按项目所在地的气候带、植被带及现场环境条件,尽可能保存已有的绿化成果,再根据项目的性质、功能及甲方的要求,市场上苗木供应的实际状况,按照植物景观的习性来进行设计。

2、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

在满足绿化综合功能的基础上,要兼顾各绿地类型及城市特点进行规划。西安属暧温带气候,但由于南靠秦岭,整个区域形成了良好的小气候环境,据调查有60种常绿阔叶植物生长良好,可以恰当地应用这些植物,以体现北亚热带植物景观,打造国家森林城市。

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已驯化的外来树种。一般来说,本地原产的乡土植物最能体现地方风格,特别是在公园内土层内杂物较多的地段,要把树种好,长好,非适地适树不可。

适当选用经过驯化的外来树种非常重要,不少外来树种已证明基本能适应本地生长,这些品种的运用可大大丰富公园的植物景观。西安地区近二、三十年来适应本地生长的外来树种多达树9种。有些树种如大叶女贞已成为西安常绿阔叶树种的骨干树种。雪松已成为广为栽植受人们喜爱的针叶常绿树种。此外引入的日本女贞(金森女

贞)、八角金盘、瀛洲珊瑚、夹竹桃、红叶石楠、珊瑚树(法国冬青)、乔木中的鹅掌楸、香花槐、速生黄金楸都可作为主要的树种来加以运用;桂花、广玉兰则可在背风向阳的小气候下生长,而香樟、桦木、杜鹃等,因其对土壤酸碱度和海拔高度有严格要求,则不宜在公园栽植。

以乔木为主,结合灌木、藤木、地被等多年生花卉为设计人工植物群落提供丰富的素材。乔木是公园绿化的骨架,具有良好的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作用。由乔木、灌木、藤木、地被模拟自然植物群落,组成有层次和有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会丰富公园的绿化景色,增添自然美感,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增加绿量,有效提高生态效益。草坪后期管理工作量大,灌溉、修剪费用较高,在公园中尽可能减少用量,只做必要的点缀和在某些功能需要的地段铺设。

为使公园早日形成较好的绿化效果,先利用一些速生树种进行普遍绿化,但速生树种往往寿命较短,所以规划设计时需仔细考虑。慢长树与快长树间隔配置,能解决好快长树与慢长树交替承接的问题。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还表现在对树木规格的选择上,不宜设计栽植过大的树木。并安排好施工的时序,避免在植物生长季节进行移植。

3、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艺术性

(1)统一的原则

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都要有一定的变

化,显示其多样性,每个地块要有基调树种,起到统一的作用,而一般树种则种类多,每种数量少,起到变化的作用,植物搭配的株行距要有疏密变化,断续的变化,可以相互渗透。

(2)调和的原则

即协调和对比的原则,每一地段在进行植物搭配时,要找出近似性和一致性的植物,才能产生植物景观的协调感。

不同叶色和花色的植物在色彩搭配时要掌握好适当的互补感和对比色,如红色和绿色的对比,在我国园林中常用“万绿丛中一点红”及“桃红柳绿”来进行强调。

(3)均衡的原则

这是在接下来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中一定要注意的原则。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景观就显得稳定、顺眼,植物布置均衡的原则在地形地貌多变的地段要与地形空间紧密地配合。

(4)韵律和节奏的原则

植物景观有规律的变化,就会产生韵律感,这在沣东新城绿化和花镜的设计上一定要加以注意。

4、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文化性

将植物花卉根据特定的文化内涵来进行配置,彰显将诗情画意通过植物材料的布置引入园林中来。

5、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实用性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保健功能、社会功能与经济功能等几方面。

6、植物的栽植

(1)定位放线:根据施工图和已知坐标的地形,地物进行放线,确定种植点,以使树木栽植准确,整齐,合理,种植效果明显。

(2)挖种植坑:人工开挖,植穴的大小应满足设计要求,株行距符合设计的尺寸,开挖时,应将上层好土堆放在另一边,成片栽植的花灌木和地被植物,应全面深翻30CM,然后开沟栽植。种植时,树穴深度要比土球深20CM左右,宽度大80CM。并要在树穴内填入约20CM厚的营养土。在种植时,要选择树形优美的一面朝向主要观赏方向。树穴要用种植土回填并夯实。

(3)栽植:种植穴按一般的技术规程挖掘,穴底要施基肥并铺设细土垫层,种植土应疏松肥沃,把树根部的包装取掉,将树苗立正栽好,填土后稍稍向上提一提,再插实土壤并继续填土至穴顶,最后,在树周围做出拦水的围堰。带土球苗木放入穴中校正后,应从边缘向土球四周培土,分层捣实,树木栽植后的深度,应以苗木根颈与地面平齐或稍深为度,栽植其它地被植物时,应根据其生物学特征,确定其栽植深度,捣土后,覆土,扶正,压实,平整地面,然后浇水。

(4)支撑:大苗、大树栽植后应设支撑架支撑,不使动摇,提高成活率,按设计要求,对特殊苗木进行搭棚保护。

(5)修剪:大苗、大树栽植后,应作适当修剪,剪去断枝,枯枝,部分树叶,保证树形,以防止水分过多散失,用乳胶或甘油涂抹保护。组成色块,绿篱的灌木截植后,也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整形修剪。在修剪上,采用梳枝方法,剪去重叠枝,使树木层次错落、树冠匀称,在修剪程度上,只要突出美化效果即可,不能重剪。

(6)浇水:苗木栽植后,应立即浇水,小苗可一次浇透;大苗、大树栽植后,应分多次向里充分灌水直至水满,应重复浇水一次,对于大树,因温度较高,所以应注意降温保温,每天要定期对其树干、树枝、叶面进行喷水,降低温度,提高成活率。在树木种植好后,立即浇水,浇时不可太急,要多次浇,直至浇透,并培土。在水浇好后,马上用“十”字扁担桩绑扎,树桩采用统一粗细的竹桩,桩应深入土层60CM。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树木位移、倒伏。

7、草坪的种植

(1)场地准备

①土层的厚度:因草坪植物是低矮的草本植物,没有粗大主根,为了使草坪保持优良的质量,减少管理费用,应保证好土40CM左右,最好不小于30CM,在小于30CM的地方应加厚土层。

②土地的平整与耕翻:在清除了杂草、杂物后,地面上初作一次平整,平整后撒基肥,然后普遍翻地一次,疏松土壤,通气良好有利于草坪植物的根系发育,出芽,便于播种,为了确保新铺草坪的平整,在换土或耕翻后应灌一次透水或滚压二遍,才能显出高低,以利最后平整时加以调整。

③排水及灌溉系统:最后平整地面时,要结合考虑地面排水问题,不能有低凹处,以避免积水,多利用缓坡形成排水沟道,其最低下的一端可设雨水口接纳排出的地面水,并经地下管道排走。理想的平坦草坪的表面应是周围和边缘倾斜。草坪灌溉系统是兴造草坪的重要项目。

(2)草坪种植施工:播种前,要采购纯度高,发芽率高的种

子,在播种前可对种子加以处理,提高发芽率,播种由专门负责草坪播种技术的园艺工人撒种,保证撒播种子的均匀性。

(3)播后管理:充分保持土壤湿度是保证出苗的主要条件,播种后可根据天气情况每天或隔天喷水,幼苗长出后3-5天,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并要及时清除杂草。

8、养护管理措施

苗木草坪栽种后,需要有丰富经验的专门的园艺人员进行栽后的养护和管理,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制定更可行管养计划,做到双层的管养监督,保证树木的成活率及达到设计效果。

(1)浇水:若遇天旱,应对苗木进行浇水养护,每次应浇透,次数根据天气及各类苗木的需水情况确定,对其枝干、叶表进行喷水。

(2)除草:在生长季节,应对杂草进行及时清除,以防杂草对苗木,草坪所需的水分,养分的竞争。中耕除草是绿地养护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耕除草可保持根部土壤的疏松,利于根部的吸水和呼吸。松土可一月一次。中耕除草应选在晴朗天气,土壤不过分潮湿的时候,中耕深度以不影响根系生长为限。

(3)修剪:对移植的大树、大苗,在其根系恢复前,应控制树冠的大小和枝叶数量,以新梢进行适当的修剪,也可用其它办法。对地被植物,应定期进行整形修剪,对草坪的修剪,应保持草坪的剪留高度在3CM左右,修剪时应遵循1/3修剪的原则。

(4)病虫害防治:根据实际情况,不同品种苗木所处季节的不同,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进行检测工作,并以防为主,一旦发生病虫

害,应及时用药物进行防治。要加强绿地的养护管理,清除植物落叶,合理修剪。冬季气候,利用植物处于休眠期的特点,可适量减小修剪程度,使植物景观能够早日成形。在修剪时,保持透光通风。适时施肥促进植物生长健壮,减少病虫害侵害,一旦发现病虫害,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防治,及时治理。

(5)防冻害:对当年栽植苗木,因其对外界的抵抗力未达到良好状态,在冬季要对其进行防寒处理,对大苗、大树要用石硫合剂对主干涂白,避免树干冻裂,还可杀死在树皮内越冬的害虫。涂白要均匀,不可漏涂,也还可对大苗、大树的主干用稻草或草绳将不耐寒的主干包起来,以达到保暖的目的。

(6)施肥:在树木种植一段时间后,根据土壤的肥沃度,及各种苗木所需的养分适当进行施肥,但不宜施过多的肥,在种植时,应一次补足氮肥,具体剂量及种类要由土质测定结果出来后再相应确定。如果是秋季施工,应注意多施磷、钾肥,以提高植物搞冻和搞病虫害的能力,确保植物正常的生理状态。

(7)补植:如发现有植株死亡,应及时用相同品种,规格的苗木进行补植,并加强对新栽苗木的养护管理。

(8)绿地管理:在养护期内,应经常对绿地进行清理,保持绿地的整洁。

4.3.4 道路工程

1、规划设计要求

依据《公园设计规范》,本项目出入口、道路、车库设置需满足以下要求:

(1)出入口设计应根据城市规划和公园内部布局要求确定游人主次和专用出入口的位置需要设置出入口内外集散广场停车场自行车存车处者应确定其规模要求;

(2)道路系统设计应根据公园的规模各分区的活动内容游人容量和管理需要确定园路的路线分类分级和园桥铺装场地的位置和特色要求,主路宽度为5-7米,支路宽度为3.5-5米,小路宽度为1.2-3米;

(3)主要园路应具有引导游览的作用易于识别方向游人大量集中地区的园路要做到明显通畅便于集散通行养护管理机械的园路宽度应与机具车辆相适应;

(4)内容丰富的售票公园游人出入口集散场地的面积下限指标以公园游人容量为依据宜按500m2/万人计。

2、出入口设置

本项目拟设置四处出入口,两处主出入口,三处次出入口,出入口位置详见项目平面布置图。

3、停车库设置

本项目拟下两个主出入口处设置地下停车库,用于入园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停放。

4、道路设计

依据《公园设计规范》,考虑项目实际情况,本项目道路占地面积按公园陆地面积15%考虑,则本项目道路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项目主道路设计宽度为6米,次道路设计宽度为3.5米,小路设计宽度为1.5米。

5、集散场地

本项目拟在两处主入口处分别建设800平方米的集散广场,在两处次出入口处分别建设500平方米的集散广场,另外一处次出入口建设集散广场300平方米。

4.3.5 配套工程

本项目配套建设公共卫生间、管理用房、设备用房以及其他公共用房等。

太平河水域局部治理工程主要包含周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将会成为集生态湿地、休闲活动场所为一体的城市公共绿地系统。

1、公共用房体系

为了满足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本项目规划建设套建设公共卫生间、管理用房、设备用房以及其他公共用房等。本项目区南北全长1200米,项目规划在太平河两岸建设四处集公共卫生间、管理用房及设备用房为一体的建筑群,规划每处建筑面积750平方米。

项目总占地面积540亩,包括长1200米河道及堤岸周边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内容包括1200米河道治理,150米堤坝建设,河道两侧各向外延伸100米的周边绿化及3000平方米配套设施

及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兼具防洪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双重功能。

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实施计划书分析报告

2、给排水方案

根据植物灌溉、卫生和消防等需要进行供水管网布置和配套工程设计;养护园林植物用的灌溉系统与种植设计配合,喷灌设施分段控制,喷灌设计严格依据《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T 50085-2007)进行;项目区排放的污水接入城市污水系统,雨水收集收利用,雨水用于公园绿化。

3、供电方案

(1)设计依据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200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 50062-2008)。

(2)涉及范围

电气设计包括以下内容:变配电系统设计;照明配电系统设计;防雷及接地系统设计。

(3)电源

工程所在地均处于沣东新城的覆盖区,当地电力资源丰富,有足够的容量满足本工程的用电需要。

(4)低压配电

本项目由当地高压电网引入高压线路进入场区配电房,经变压后供经营、生活使用,电器设备采用国产高品质元器件。

(5)控制、连锁及启动方式

所有用电设备根据工艺要求,采用现场就地操作控制和在控制室计算机上集中控制。大部分用电设备采用常规继电器控制,对于部分主要设备和控制复杂的设备,采用PLC进行控制。凡30KW及以上的电动机和有需要的馈线回路设电流表,其他设备的启动均采用直接启动。

(6)照明

照明灯具按环境特征和照度标准的要求进行选择和配置,办公室、控制室,配电室等均采用节能型荧光灯。

道路采用HD4019型单头道路照明灯具,光源采用高压钠灯,灯杆高度为6m,采用光电控制器进行控制。户外装置按环境的要求采用相应的户外型灯具或立杆照明灯具。

4、弱电系统方案

本项目弱电系统设计内容主要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广播音响系统、联网报警系统等。

(1)视频监控系统

在项目区周边的设置监控摄像头,对进出人员进行观察;对人流量较大区域设置摄像机,对区域安全环境进行全方位掌控,对游人财产进行全面保护。在中心管理机房设置一台硬盘录像机,用来对监控摄像机进行全实时录像,方便监控图像的回放及提取。可根据存放图像要求扩大录像机硬盘。

(2)广播音响系统

在公园各主要游览区域以及地下停车场内布置音箱,由管理中心控制,平时可播放音乐,同时在发生紧急事件时作为紧急广播强制切入使用。

第五章项目节能节水

我国是一个能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的国家,节约能源是我国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实现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必要途径。本项目在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将致力于发展低碳生态项目,节能工作将贯穿的日常的工作管理中。

5.1 节能设计标准及原则

5.1.1 节能设计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七号令)

2、《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3、《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

4、《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版)

5、《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2008)

6、《陕西省节约能源条例》(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7号)

7、《陕西省建筑节能条例》(陕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

8、《行业用水定额》(陕西省地方标准DB61/T943-2014)

9、各专业提供的用能和节能资料。

5.1.2 节能设计依据

1、执行国家现行的节约能源的政策、指令、规定及有关标准,合理利用能源,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2、能源选择应贯彻国家能源方针和因地制宜的原则。

3、选择国家推荐节能产品及节能工艺,从源头上节约能源。

5.2 能耗计算

本工程建设期的能源消耗主要为各种施工机械、器械所引起的电力、燃油和水资源等的消耗;运行期主要能耗为电力、水、天然气、热力消耗。

5.2.1 电力消耗

本工程电力消耗主要为地上、地下建筑用电。

用电消耗按照单位面积指标法确定,依据《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并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年耗电量估算见表5-1。

表5-1 项目年电力消耗估算表

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实施计划书分析报告

经估算,本项目年用电量为98.11万千瓦时,折标煤359.08吨(等价值)。

5.2.2 水资源消耗

本项目水资源消耗主要包括公共厕所用水、绿化用水、消防用水以及未预见用水。项目用水量估算详见表5-2。

表5-2 项目年用水量估算表

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实施计划书分析报告

经估算,本项目年用水量为14.32万立方米,折标煤12.27吨(等价值)。

5.3 项目节能节水措施

5.3.1 节材措施

1、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积极采用各种节材技术,加强现场管理,避免施工过程中的浪费。如: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混凝土、砂浆及外加剂、掺合料、钢结构技术、合成高分子密封材料、高耐沾污、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建筑涂料技术等。

2、在设计道路时,要严格执行设计标准、合理设置道路宽度、等级,循环利用废旧建材,如废弃混凝土及砖瓦的再生利用、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污泥和淤泥在建筑中应用技术等,以节约建筑材料。

3、在项目运营期间,要进行严格控制管理,实施奖惩激励制度,鼓励节约资源,避免管理过程中的人为浪费情况发生;对可循

环利用废弃物循环利用,可回收固体废弃物由专人收管。

5.3.2 节水措施

1、积极开展节约用水的宣传,提高大家的节水意识。

2、供水系统采用优质供水管材,严格控制和防止供水系统渗漏现象发生。

3、项目建成后,广泛实行一水多用、串联用水,采用先进的节水工艺使设备循环重复利用,加强污废水的处理回用,提高中水利用率。

4、该项目体育馆内用水,应积极采取节水的节水龙头、卫生洁具、配水器具、龙头、阀门、优质管材等。防止二次污染造成水资源浪费。

5、供水泵房选用变频装置,使供水压力稳定、做到节水节能。

6、其他清洗用水经沉淀净化处理后,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以上。

5.3.3 节电措施

1、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采取节电措施,选用变频式调速电机,节能降耗的生产设备、动力机械等。

2、在公园内道路照明等设施可采用太阳能光热、光电照明设施,充分利用太阳能节约电能。

3、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积极采用空调动态节电控制技术、高压钠灯、金属卤素灯、固态LED照明、照明节电器、照明控制技术、ESS智能电效控制系统、建筑物玻璃贴膜等先进技术材料,节

约电能。

4、项目落成后,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采取节电措施,即制定和执行严格的节电管理、监督制度。在日常管理和工作岗位中实行经济目标责任制和严明的奖罚措施,把降低电能的损耗纳入到对工作人员的目标责任、绩效考核范畴。

5.3.4 建设节能措施

建筑节能主要从建筑设计规划、维护结构、遮阳设施等方面考虑。

1、建筑设计规划

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项目区气候参数,在规划和设计中,科学合理地确定建筑朝向、空间布局、外观体型等,最大限度减少建筑物能耗量,获得理想的节能效果。

2、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使用节能型建筑材料有效减少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达到节能效果。采用新型墙体材料与复合墙体围护结构,在墙体内外侧敷设保温隔热的新材料,有效控制建筑能耗。

3、遮阳设施

设置遮阳设施,考虑空调设备的位置。减少阳光直接辐射屋顶、墙、窗及透过窗户进入室内,可采用外廊、阳台、挑檐、遮阳板、热反射窗帘等遮阳措施。门窗的遮阳设施可选用特种玻璃、双层玻璃、窗帘或遮阳板等。

5.3.5 暖通节能措施

设备尽量选用节能型排通风设备,所有冷热设备及管道均采取

保温措施。

合理确定排风量,减少空调面积,降低能耗。

空调通风设备选用变频风机,根据需要调节风量,以利于节能。

5.4 项目节能节水评价

在项目的整体设计中采用先进的工艺,大量选用各种节能设备、节能灯具、节能材料等,通过采用一系列的节能工艺和节能措施后,本项目的综合能耗指标符合国家节约能源政策的要求,达到行业内领先水平,既提高的经济效益,又有利于降低全民生产总值的能耗指标,具有较好的社会效应。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6.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

4、《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11)》

5、《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

6、《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9、《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

6.2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6.2.1 空气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建设期对空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建设期产生的地面扬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土方的挖掘、现场堆放及外运;二是来自建筑材料包括白灰、水泥、沙子等的搬运和混凝土的现场搅拌;三是来自来往运输车辆引起的二次扬尘,它们都会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带来暂时性的负面影响。

施工期间扬尘污染所影响的范围是有限的,影响时间也是有限的。在施工作业现场,土方开挖周围要设置一定高度的防护;土方堆方等应加防起尘的措施,挖出的土壤等固体废弃物应及时清运;

运输车辆要采用防止散落和尘土飞扬的措施,注意车辆的运行速度,力求避免二次扬尘;必要时采用洒水车等多种方式使其影响程度降到最低;工地周围用围墙或防护板围护,减少工地扬尘对环境的影响;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提高其环保素质,提倡文明施工。

6.2.2 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主要水污染源主要来自建筑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生活污水来自食堂污水、卫生清洁水等,主要含有有机物、动植物油和悬浮物;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的清洗和养护及混凝土搅拌等,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及少量油类。

建设单位应依据《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做好施工生活污水的处置工作。应管理好施工队伍生活污水的排放,设置临时厕所、化粪池和食堂污水隔油池等,污水进行处理后纳入市政管网,不得直接排入附近水体。做好建筑材料和建筑废料的管理,建议在施工工地周界设置排水明沟,径流水经沉淀池沉淀后排放。

施工现场要严格规定排水去向,或安排简易排水管道,严禁污水遍地横流;严禁将施工泥浆排入下水道,以免引起排水不畅而导致周围地区积水内涝。同时,尽量避免在大雨期间进行土方开挖,防止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及道路淤泥影响通行。

6.2.3 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的主要噪声源为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噪声。根据同类施工阶段的类比调查,施工机械噪声一般在80dB以上。施工噪

声评价标准分别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一般施工作业噪声达标距离昼间约为100米,夜间约为300-400米。施工期噪声具有临时性、阶段性和不固定性等特点,随着施工的结束,项目施工期噪声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就会停止。

本项目应遵守《陕西省环境保护条例》中相关条例规定,如因特殊情况确需在夜间作业的,应当提前3日报经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在作业点公示后,方可进行。

施工期噪声应严格按照《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进行控制,施工工地边界设立消声屏障;保持运输车辆技术性能良好,部件紧固;每辆运输车辆均需安装完整有效的排气消声器;合理安排运输线路,调度运输时间,行车噪声必须符合《机动车辆允许噪声》(GB1495-2002)标准;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管理,提倡文明施工,充分利用噪声的指向性合理布置声源位置,使噪声指向对安静要求不高的地区。

6.2.4 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土石方工程、木材废料和弃土等施工垃圾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本项目土石方在开挖填平后,弃土应及时运往指定渣场填埋或用于填方;临时未能运走的弃土,应妥善处理,不允许随意排放,降雨时用塑料布覆盖,防止水体环境受到污染;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砖块、木材废料、沙子、包装废料等垃圾、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应集中堆放,及时运至垃圾场集中处理,不可大量堆放。

6.3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6.3.1 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间污水主要为日常管理人员及来运动休闲的市民产生的生活废水。项目排水实行雨污分流,废水全部由污水管排入项目区化粪池收集并进行简单处理,最终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6.3.2 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间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为维护景区生态环境,设置多处生活垃圾桶。

6.4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是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根据上述对本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以下分别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6.4.1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在施工阶段产生扬尘,通过合理布设施工现场,加强施工管理,可大大降低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施工期各类工程机械产生的噪声可使施工现场100m范围内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合理安排工期,选用低噪音设备,文明施工,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可控制对周围声学环境的不利影响;固体废弃物及时清运出场,保持了项目区的整洁有序,因此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6.4.2 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污水主要为日常办公人员及游客产生的生

活污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对环境不会产生不良影响。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通过制定并实施垃圾清扫、收集、清运的管理制度,以及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可保证项目区环境的整洁优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本项目通过施工期和运营期相应的环保措施进行有效控制,能够使项目建设场地环境质量良好,对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因此本项目在环保方面是可行的。

第七章消防与安全卫生

7.1 消防

7.1.1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火条例》

3、《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06)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08)

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6、《建筑内部装修防火设计规范》(GB50222-95)(2001修订版)

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J50084-2005)

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7.1.2 消防等级确定

本项目耐火等级为一级,室内外按要求须设有消火栓。

7.1.3 施工期消防防卫

施工现场要有明显的防火宣传标志。现场必须设置临时消防车道,并保证临时消防车道的通畅,禁止在临时消防车道上堆物、堆料或挤占临时消防车道。

施工现场必须配备消防器材,做到布局合理。要有明显的防火标志,并经常检查、维护、保养,保证灭火器材灵敏有效。施工现场消火栓应布置合理。消火栓处昼夜要设有明显标志,配备足够的火龙

带。地下消火栓必须符合防火规范。每层设消火栓口,配备足够的火龙带。消防供水要保证足够的水源和水压,严禁消防竖管做为施工用水管线。

电焊工、气焊工从事电气设备安装和电、气焊切割作业,要有操作证和用火证。用火前,要对易燃、可燃物消除,采取隔离等措施,配备看火人员和灭火器具,作业后必须确认无火源隐患后方可离去。用火证当日有效。用火地点变换,要重新办理用火证手续。

施工现场使用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防火要求。临时用电必须安装过载保护装置,电闸箱内不准使用易燃、可燃材料。严禁超负荷使用电气设备。施工现场存放易燃、可燃材料的库房、木工加工场所、油漆配料房及防水作业场所不得使用明露高热强光源灯具。

易燃易爆物品,必须有严格的防火措施,指定防火负责人,配备灭火器材,确保施工安全。不准在工程内、库房内调配油漆、烯料,工程内不准作为仓库使用,不准存放易燃、可燃材料,因施工需要进入工程内的可燃材料,要根据工程计划限量进入并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废弃材料应及时清除。

施工现场使用的安全网、密目式安全网、密目式防尘网、保温材料,必须符合消防安全规定,不得使用易燃、可燃材料。使用时施工企业保卫部门必须严格审核,凡是不符合规定的材料,不得进入施工现场使用。

施工现场严禁吸烟。不得在建设工程内设置宿舍。施工现场和生活区,经保卫部门批准后可使用电热器具。严禁工程中明火施工及宿舍内明火取暖。

生活区的设置必须符合消防管理规定。严禁使用可燃材料搭设,宿舍内不得卧床吸烟。

施工现场治安保卫工作要建立预警制度,对于有可能发生的事件要定期进行分析,化解矛盾。事件发生时,必须报各上级主管部门,并做好工作,以防事态扩大。

7.1.4 运营期消防防卫

总平面布置严格按照现行防火规范设计,以满足安全、防火和消防要求。建筑物之间留有足够防火距离,设有消防通道或场地以供消防车通行,并设成环型通道,符合消防规范设计。

项目区内设环形消防车道。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不小于30L/S,火灾延续时间为2h;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20L/S,火灾延续时间为2h。除设消防用水外,商业按照严重危险级设计灭火器。

7.1.5 消防对策

火灾预防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在建设时须充分考虑消防安全布局、消防供水、消防通道、消防装备等内容。具体做好以下几点:

1、依法办理工程消防设计审批手续,并经消防验收合格。

2、制定消防安全制度,结合项目的建筑特点及经营性质,制定清晰、简洁、高效的“防患于未然”的防火制度,便于有关人员掌握、学习和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尽量将火灾风险减低到最小。

3、确定消防安全的岗位责任人,应完成的消防工作任务和应尽的消防工作责任,并同经济奖惩制度挂钩,使消防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4、针对项目特点抓好消防宣传、教育结合项目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消防宣传教育,使人们时刻保持警惕性。

5、定期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定期严格组织防火检查,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思想、制度方面的检查;二是对机械设备、物资方面的检查。防火检查要坚持采用直观检查法和现代技术设备检查法相结合,对所发生问题及时解决处理。

6、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并定期检查、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根据实际需要,配置消火栓、灭火器、消防水池等相应种类、数量和消防器材、设备和设施,并指定专人负责保养、维修和管理。

7.2 安全防卫

7.2.1 编制依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3、《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4、《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098-92)

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

6、《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06)

7、《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10)

8、《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

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10、《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

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146-2005)

7.2.2 施工期安全防卫

对工程项目进行施工组织策划,确保安全。组织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和安全知识教育。组织落实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技术措施,组织并监督项目工程施工中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和设备、设施验收制度的实施。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消除事故隐患,不违章指挥,制止违章作业。对监督部门提出的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对劳动保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三违”现象进行监督。组织编制项目部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施工现场应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依据企业所指定的年度目标、指标和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制定本项目部职工伤亡事故控制指标、现场达标、文明施工的目标和指标,并将目标管理内容按月进行分解,责任到人。现场达标应按分部分项工程确定具体目标,根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和《手册》进行检查,确定达标的合格率和优良率;同时制定目标的考核办法和安全生产奖惩措施,对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分级考核,考核与实际情况相符且与经济收入挂钩。

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应每天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并保存交底记录和操作人员的签字记录。班组长应认真执行班前活动制度,生产

班组必须认真执行班组安全活动制度。在班前要对所有机具、设备、防护用品及作业环境进行安全检查,并针对专业特点,当天施工任务和生产条件,提出注意事项和防范措施。班组安全活动每天进行,并有记录,尤其是变换工作内容或工作地点的时候要组织所有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由安全员填写并保存相关记录。不得以布置生产工作替代安全活动内容。

危险处和通道处及行人过路处开挖的槽、坑、沟,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人员坠落,夜间应设红色标志灯;雨季施工期间基坑周边必须要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和设施;槽、坑、沟边1米以内不得堆土、堆料、停置机具。基础施工时的降排水(井点)工程的井口,必须设牢固防护盖板或围栏和警示标志,完工后,必须将井口填实。

所有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符合标准的安全帽。在建工程建筑物的外侧,必须采用规格、材质符合标准的密目式安全网按相关规定进行封闭,经验收合格方能投入使用。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并按相关规定进行验收、使用,安全带必须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采用TN-S系统,符合“三级配电逐级保护”,达到“一机、一箱、一闸、一漏”的要求。电箱设置、线路敷设、接零保护、接地装置、电气联接、漏电保护等各种配电装置应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要求。配电箱、开关箱及其电器配件必须使用合格产品,完好可靠。配电箱、开关箱应标明编号、分路标记、用途。配电箱的各控制回路应标

明所控制的设备名称。保护接零和工作接零的端子应分隔设置,并作明显标识。箱门应完好并配有门锁,由专人负责管理。防雷接地点、保护接零的接地点及重复接地点应做明显标识。架空线路敷设必须采用绝缘导线,敷设应符合要求。室内配电必须采用绝缘导线或电缆,敷设应符合要求。架空线路和室内配线必须有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

对电工、电动机具的操作工和焊工应按规定配置防护用品,对操作工人应进行用电安全教育。使用电焊机应单独设开关,电焊机外壳应做接零或接地保护;电焊机一次线长度应小于5米,二次线长度应小于30米;电焊把线应双线到位,不得借用金属管道、金属脚手架、轨道及结构钢筋做回路地线;电焊机装设应采取预埋、防浸、防雨、防砸措施。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取得有关主管部门颁发的资格证才能上岗操作。未按规定复审的证件作废。

施工现场机械严禁超载和带病运行,运行中禁止维护保养;操作人员离机或作业中停机时,必须切断电源;凡钢丝绳表面磨损、腐蚀、断丝超过标准的,或打死弯、断股、油芯外露的不得使用。

施工单位必须采购、使用具有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的施工机具,并建立机械设备的采购、使用、检查、维修、保养的责任制。施工机具使用前进行维修保养,在配件齐全、性能良好、安全装置牢固可靠、接线端子绝缘密封良好、牢固的前提下,依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规定,编制安全使用方案,制定具体的用电保护实施办法和配置适宜的防护用品后方可使用。施工机具安装的地基应平整夯实,基座牢实可靠,排水良好。安装完毕后,应由设备管理员组织验收。

工程项目应制定应急准备和响应计划。其内容包括:潜在事态发生的物质,场所、原因及预防措施;应急对策、应急设施和装备;职责和信息传递,应急准备和响应计划(预案)应及时让所有相关岗位人员掌握,并对应急计划(预案)的有效性适时进行演练,并做好记录。项目经理部根据活动、项目特点、管理水平、资源配置、技术装备能力、外部条件等识别潜在事故和应急情况,控制潜在事故和可能引起人员、材料、装备、设施破坏的紧急情况。如:火灾、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机械伤害及自然灾害等。

7.2.3 运营期安全防卫

1、设劳动保护办公室,负责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工作,凡新员工、实习人员调换岗位等均通过三级安全教育,审查合格后进入岗位;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把安全责任与员工的工资、奖金、福利挂钩,确保员工的安全;由专职安全员巡回检查安全运营情况。建立和完善交通安全、电脑网络安全等措施,落实警卫、值班制度。

2、在主要出入口、主要道路口安装闭路监控系统,使其具有较强的领域性和归属性。

3、注重交通网络的合理组织。在主干道的规划设计上要做到“顺而不穿,通而不畅”,减少交通环境的混乱交杂,提高安全系数,在区级道路的规划上尽量作曲形设计,限制车辆穿行的速度,达到安全与降低噪音的目的。

4、建立报警值班室,室内报警控制器能显示、记录、贮存报警信息,报警信息应记录在磁盘上。

5、制定周密可行的防盗、防火等应急预案,系统发生重大故障时以便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6、电气设备非带电的外壳,配线穿管以及电气安装支架等均作接零保护。选用带漏电保护的电气设备,检修照明电压不高于12伏,以确保操作人员和检修人员不致发生触电事故。潮湿环境下的电气设备选用密闭型;各种电气设备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第八章项目组织管理与人力资源配置

8.1 组织管理

8.1.1 前期阶段

项目前期成立相关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财务科、工程部、质检部等,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主要负责项目的考察论证、设计等各项准备工作和资金筹措等具体事宜。

前期工作主要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承担。其主要职责是:一是是做好相关信息、资料、数据的收集、汇总及上报工作;二是做好对项目的申报工作,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完成项目的前期考察论证、立项、设计等各项准备工作和资金争取工作;三是负责项目总体情况日常管理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

8.1.2 实施阶段

1、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

(1)收集有关工程建设的信息和依据,包括: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地形等自然条件;政策、法规、规范、标准及承包合同;设计图纸及材料市场情况;本单位劳力状况及技术装备等。

(2)制定施工组织计划。以工程的计划、组织、控制为主要内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分为项目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特殊复杂的分部工程施工作业计划等。

(3)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要充分考虑技术革新与技术组织措施,从工程实际出发,以改进施工工艺、改革操作方法;改进

施工机具以便提高机具性能;改进原材料的使用方法;提高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和施工组织的科学化。同时,在技术上、组织上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和措施,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保证施工安全,节约原材料及劳力,以更好地完成施工任务。

2、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

(1)质量控制:复核工程定位测量放线成果,编制质量保证措施和成品保护措施,设置质量控制停检点并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检查验收,做好原材料的试验试配。

(2)工期控制:编制施工总进度网络计划并进行分解,编制每月(或每周)施工作业进度计划,按实际进度对比检查月(或周)计划执行情况,当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发生差异时,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进度调整的措施和方案,同时调整施工进度计划,以保证工期目标。

(3)成本控制:熟悉设计图纸及设计要求,分析合同价构成因素,明确工程费用最易突破的环节,从而明确投资控制的重点。做好材料价格的市场调查,货比三家,降低工程成本。规划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减少材料的二次倒运及使用运输距离。做好索赔条件的记录并防止违约被反索赔。

3、技术档案管理

建立工程技术档案是为了给工程的使用、维护和改扩建等提供依据,当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时也追溯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为查清原因提供依据。本工程由于技术复杂,管理难度大,应本着真实、准确、与工程进度同步的原则,并严格按

照归档的要求进行归档,做到字迹工整、清洁,技术档案表格内容全面、格式统一、利于装订。

4、安全管理

(1)建立安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建设期安全工作,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2)施工过程中,工程开挖较多,应加强安全管理,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跨塌陷落滑坡事故。应按规定设置警示标志,防止行人车辆陷落事故;

(3)加强对电源、电路、电器的定期检查,消除一切不安全隐患;

(4)特殊工种的工作人员,必须执证上岗;

(5)定期对全体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使全体建设人员达到国家安全生产要求。

8.2 人力资源配置

项目建成后,编制定员为6人,拟下设3个职能部门,即综合管理部、财务部、行政办公室。

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及招投标方案

9.1 项目建设工期

根据本项目的建设内容和建设单位的实际情况,项目计划工期为25个月,即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其中施工期为2016年5月到2017年10月。

9.2 实施进度安排

根据项目的建设性质及项目所在地的自然、地理、资源情况,经与建设单位协商后安排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如下:

一、2015年10月到2015年12月,进行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论证,立项申报等工作;

二、2016年1月到2016年4月,完成项目勘察设计、资金筹措及招投标等工作;

三、2016年5月到2017年9月,完成河流治理工程;

四、2016年10月到2017年9月,完成绿化工程及其配套工程施工;

五、2017年10月,完成项目竣工验收工作。

9.3 项目实施进度表(横道图)

表9-1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实施计划书分析报告

9.4项目招投标

9.4.1招标原则

招标时保证工程建设项目在勘察、设计、施工、安装等过程中以最合理的价格取得最优的结果,本项目在建设前,从设计开始,即对各个重要阶段的咨询、施工、采购进行招标,使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纳入法制化管理,以确保按质按时地完成项目的整个建设工作。

根据国家发改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以及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的要求,确定项目招标事项。

《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已于2004年8月3日经陕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文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自2004年10月1日起执行。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进行下列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达到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的规模标准的,必须进行招标:

第十二条交通、能源、水利、信息产业等基础实施项目进行招标的标准为:

(一)施工单位合同估算价在二百万元以上的;

(二)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三)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四)单项合同估算价低于本条(一)、(二)、(三)项规定标准,但项目总投资额在一千万元以上的。

第十三条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等项目进行招标的标准为:

(一)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三)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四)单项合同估算价低于本条(一)、(二)、(三)项规定标准,但项目总投资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

第十四条室内装饰装修项目进行招标的标准为:

(一)施工、设备、材料、设计、监理单项合同估算价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二)单项合同估算价低于三十万元,但项目总投资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9.4.2项目招标范围

(1)设计:主要从设计单位的设计方案、资格证书、价格及设计能力等情况进行考察、确定最佳设计单位。

(2)施工:工程施工招标是指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合理的承包人来承包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工程设计图纸及有装饰装修设计、供水、供电、等方面的具体施工进行单项工程招标。招标主要从投标单位的施工方案、优化设计方案及相应的施工详图、企业综合实力、企业信誉、业绩等方面进行考察、招标、评审、打分确定最佳投标单位。

(3)监理:对监理的招标主要是从监理单位的资质、业绩、信誉等级、人员配置及价格等情况进行打分,选择中标单位。

(4)重要设备、重要材料等采购活动: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图纸所选型号、材料、零配件、参考价格、围护结构及安装进行招标。招标主要从投标单位的投标商书面承诺书及保证书、生产许可证及有关资质等级、企业荣誉证书、财务报表及近两年的业绩等方面进行考察、招标、评审、打分确定最佳设计单位。

9.4.3招标、投标、评标和中标的程序

在招投标过程中必须遵守如下程序:

(1)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复同意后,由招标代理机构在国内媒体上公开发布公告;

(2)有意愿的投标人或组织在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30天内按照规定的要求报送资格预审文件,通过资格预审的投

推荐访问: 陕西河道治理政策 计划书 河道 分析报告